农业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6:31: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探讨
【摘要】在现今市场经济发展中,如何做好农业的推广服务,将直接关系到地区农业的发展。在本文中,将就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
1引言
在我国市场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农业建设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需要能够联系实际推广服务模式的建立,以此为基础上实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2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
对于农业产业链来说,即是同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具有密切联系产业群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如农业生产的科研部门、种植、运输、储存、加工以及销售等部门等。在具体农业产业链的管理工作中,即会将整个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技术支持、农业生产储运等环节对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形成,在其中对其中的重要要素如人财物等进行科学的控制与协调,其目标即以此实现农业产品的价值提升。在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当中,能够作为推广主体的部门有很多,如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其中,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市场作为该链条当中的龙头,因其自身性质的存在,通常无法实现推广服务职责的承担。对此,在现今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主要的服务供给模式有“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技推广部门+农户”、“科研单位+农户”等。而在客体方面,则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同上述主体具有连接的农户[1]。
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趋势
农业气象服务与生活气象服务在内容上基本没有区别,区别之处在于服务目的。农业气象服务所提供的气象信息都是用于指导调节农业生产的,以便农耕活动在气象信息的指引下能提前做好对应工作。农业气象服务主要提供预报信息,预报农耕生产的各个具体时段和期限,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农业气象服务概述
农业气象服务内容是由农业生产活动对于气象条件的需要决定的,因此,气象服务内容必须落实到农耕生产实际,根据具体的地方农业特色和农业类型编排。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依据有近阶段天气的演变趋势、农作物生长周期、气象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动态影响、气象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调节。因此,农业气象服务必须落实到农作物的耕作和收获实际,以全程动态督察模式,指引农作物有序完成生长,以及使农业生产者完成收获。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农业气象服务可划分为播种气象提示、耕作气象提示、收获气象提示、气象灾害预防提示。农业生产都要从农作物的播种、耕种开始,这一初始环节自然需要对应的气象条件支持,因此,气象服务必须根据地方实际生产的农作物种类提供对应的播种耕种气象提示和气象指导,以便农民能将农作物的播种耕种环节在正确的气象条件下完成。农作物完成播种、耕种后,然后是农作物耕作护理的核心环节,在此期间的气象服务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各个施肥、浇灌、除病虫害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管理流程的气象指导,并提供节气性气象灾害预警,说明各个气象不利因素将会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何种阻滞,以及提供对应的预防指导。目的在于保证农作物完成优质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在农民悉心的照料和管理下顺利生长发育,完成了农业生产的最终收获环节。这一过程中农民最关注的是农产品的品质高低和产量大小,最终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完成收获后实际到手的农作物量。此环节直接展示了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对于农民具有重大生活意义,因此,气象服务必须协助农民完成这一环节,保证农作物实现最大产能。
2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农业气象服务主要立足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关作用,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的各个需求,给予对应的气象条件指导和气象灾害预警,全程协助农业完成生产。目前,在悠久的气象观测习俗下和现代化气象观测技术的协助下,我国已有相对规整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但整体的服务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气象灾害预防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气象灾害预防服务体系,可按照我国粮食生产为例进行概述,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一是晚期水稻开花抽穗阶段的低温气象灾害预警。此阶段,晚期水稻低温遇冷会导致稻穗的大部分米粒生成受阻碍,出现空穗。因此,发生相关气象现象前必须提前做好对应的气象预警工作,提示农民做好对应措施,如在稻田上做铺膜处理等,以便抵消低温带来的一切损失。二是冬种小麦的热风气象灾害预警。主要需要提前熟悉热风发生的年份、播报热风到来的时段,根据热风到来的时段对应选择耕种的小麦品种。另外,还有春秋时节的霜冻灾害预警、冬季酷寒灾害预警、旱涝野火灾害预警、病虫灾害预警等,这些灾害防御工作必须结合具体的气象观测结果,按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向农民播报具有实用价值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农作物生长发育环境的安全系数,为农业产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情报服务、预报服务,气象应用服务、灾害评估服务和人为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情报一般是整合气象动态观测结果,根据气象历史发展情况,分析具体农作物在此气象条件影响下的生长发育所受到的影响。农业气象预报必须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准度,现阶段各种气象先进理论知识的引入以及各种科技产品的应用,气象观测基本维持高标准的精准度,尤其是在2007—2008年,专门建立了农业产量气象预报业务,在保证农业生产维持固定产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农业气象环境应用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展开,主要研究气象环节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作用,揭示其中的内在原理,便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能有效利用气象条件,有效保证产量并相应减轻人工劳作[1]。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服务主要就是针对气象灾害研究的分析,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随着近年来开展力度的逐步增大,干旱、霜冻、台风、冰雹等灾害,当前已经顺利应用卫星遥感观测技术进行准确预报,方便人们提前做好灾害防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人为气象服务主要是针对农作物生长发展所需要的对应气象条件的补充,在客观自然气象条件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时候做的必要措施。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有着不错的成效。
3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生态农业气象服务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从长远来看当前农业发展主要是以肥料、农药、生长激素等产品为基础,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使用的高量化肥催生,不仅使得农地质量下降,同时使农产品标签现代化,因土壤结构和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急需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关键词:生态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对策
生态农业是较为繁程复杂的工程,对于适应农业结构和发展绿色农业起着重要作用。
1生态农业理念
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是生态农业的显著特点,同时生态农业具备全面协调管理的理念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特征,并且其能够利用协调生态学原理、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以及多层次共生类型,充分考虑区域资源优势。根据一般原则,只要对循环系统进行协调再生即可用于合理的生产制作,以这样的工程系统规划,它可以实现两个系统的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利用生态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可使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达到某种良性循环,从而促使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良、稳定的目标,也有利于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传统农业目前主要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手段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从而造成农业用地损失、农产品严重污染、土壤压实等问题[1]。
2气象服务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气象为农业服务研讨
农业是气象高影响行业,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是最须要提供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冰雹、雷电、高温、干旱、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使得气象灾害风险越来越大,气象对农业的作用更加显现,对农村的影响更加广泛。近年来气象部门为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采取了多种对策,为减轻或避免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不足。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体系不太健全,灾害信息收集时效性、全面性不够;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业务有关面较窄,难以满足需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特别是防御技术分析较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还必要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接收系统不够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盖面不够广;农民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如何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针对以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加快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根据近年来农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带来的农业生产布局变化和农业防灾抗灾气象服务的新需求,调整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设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气象相关资料的准时、准确、高效监测,在县局应能随时调看周边地区的预警信息、雷达回波和各乡镇自动站点的气象要素观测实况资料,还要在时间上加密采集,创建综合数据库,做好相关数据的监测和积累,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的能力。
2.建立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提升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是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最重要一环,准确的灾害预测预报是对灾害进行准时预警、采取可行的灾害防御对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的成效。因此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开展针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专业专项灾害预测预警工作。除进一步提升常规天气、气候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以外,一方面要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针对本地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开展防旱、防汛、防寒、抗冻、防大风、防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开展重大农林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另外,还须要增加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气象项目,针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相比现在已刚开始开展的农业干旱预报、霜冻预报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提升预报技术水平。基层县局要依靠上级气象单位,根据须要选择对本地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遵照本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轻重缓急程度的不一样,对农业气象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开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专题”、“农业气象专报”等产品,以释用上级指导产品为主,补充订正上级的指导预报产品,联合指标判别,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
3.建立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体系,提升监测评估本领
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的运用
【摘要】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地区的农村经济均有所改善,整体经济水平持续稳步上升。因此,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气象服务,要不断提高自身气象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时效性更强、准确性更高的气象信息,帮助农民完成农业生产。基于此,本文将以郓城县为主,简要分析郓城县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产;问题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又占据着关键位置。近几年,郓城县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其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都是农用地。对于这种天然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在其中的作用,利用农业生产活动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郓城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郓城县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1)提供天气信息,并做好灾难性天气的预防工作。农业气象服务部门通过对气象要素变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及时的将手中的气象信息传播给农民群众,特别是出现灾难性天气时,农业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帮助农民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还能降低农民群众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农业气象部门除了每天的天气状况信息外,还会实时的对旱、涝、低温等灾难性天气进行报道。在所报道的天气信息基础上,农业气象部门还能将所研究的有效的灾难性天气预防措施提供给农民群众,帮助农民群众做好准备[1]。2)监测农业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的结合下,农业气象部门可以实时对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相关农作物、灾情、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进行监测,再通过将这方面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提供给农民群众[2]。这些结果和可参考的建设性意见,能避免农民群众在进行农业生产中走弯路,同时还能方便其进行农业生产管理。3)进行人工降雨及防雹手段。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遭遇干旱或者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时必不可少的。为尽可能避免干旱或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农业气象部门在对此类天气情况作出预测预警后,可采取人工降雨或防雹手段,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民经济收入造成的损失。
2现阶段郓城县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国家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贡献。通过我国2004-2012年相关数据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社会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通过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以及农业相关的资源和要素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农业增长贡献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关键是农业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的增长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技术发展方面缺少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高标准条件的匹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个单元发生了变化,其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农业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水平逐年发展和农业科技多层次的投资机制的产生,使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时进步的缺陷。因此,通过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社会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和贡献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相关意见和途径,做出如下论述。
1国内与国外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1.1国外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外的相关学者认为,农业技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农业增长的关键。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与国家原有的农业资源先关,选择农业机械型模式的国家,大部分是因为国家的劳动力不足,所以选择机械的农业技术来代替昂贵的劳动力。农业技术的进步程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割舍的关系,市场的多形式的竞争模式,能够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外的农业研究专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是促进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1]。
农业气象精准服务在农业生产的运用
1气象精准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水是农业的生命,农业生产中有句谚语“有产无产在于水,产多产少在于肥”,水的重要来源途径取决于天气,掌握农业生长期的天气状况对于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并应用好降雨这种自然资源可以取得更好的农业收益,在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把握气象服务与农业服务的关系,增强广大农民对气象和农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使气象能够与农业更好地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通榆县气象局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设置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服务站,通过提供的气象精准服务,做好气象综合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精致农业、特色农业提供实用性、针对性、智慧性强的综合信息服务,是通榆县迈向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非常好的措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脱贫攻坚,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现代技术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持,根据通榆县农业生产大面积受自然环境和天气变化影响比较大的实际状况,5月份降雨水平,降雨与否甚至决定农民什么时候播种,种什么,能否种,因此,在此期间预知近一周乃至几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气象精准服务平台和农业综合平台服务提供的农业精准服务的主要方向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气候条件,精准农业的发展也需依靠气象现代化的支撑。现代农业精准服务水平高低甚至能决定农业产量水平。现代农业装备将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作物来说,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气象条件、施用肥料、病虫草害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而这些因素又并不是完全独立作用的,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卫星监测的云图预知哪些地区即将降雨,降雨量是多少,结合耕作期需水量,决定是否采取人工干预降雨措施等。科技农业的气象服务和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分析天气状况,围绕农业气象和计算机应用服务所开展的一些主要工作,提高计算机在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方面的有效性,提出了这项新型农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方法和相关措施,充分发挥智慧气象在农业生产中提供实用性作用,为稳产、最终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智慧农业是目前农业领域由传统农业,工业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到的重要阶段,应用智慧气象指导农业,充分利用遥感卫星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挥气象指导农业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围绕耕地的可视化,在这个基础上重点通过遥感技术和精准的气象服务去结合作物的生长模型,形成农业农事活动一系列精准服务的能力,帮助农民更及时地掌握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生长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且给它及时用肥用药的建议,提高水肥应用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提升产量。在经济作物的应用上也是这样的思路,只是因为经济作物遥感感知手段依赖没有那么强烈,所以更多是,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农业的传感器、水肥系统,让它有更强的农业感知和控制能力,进而能提供更精准的农业种植服务能力。基于气象阈值提供灌溉依据:灌溉制度与气象因素高度相关,众所周知,遇降雨需设置延时灌溉,但是,降雨量到达多少时需要执行,开启延时功能需要延时多久,何时需要利用灌溉进行,降温何时需要避免灌溉造成低温;过大的雨量会导致氨肥淋洗等,都跟本地的气象、土壤、作物数据高度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高度配合,交流相关数据,综合服务才能完成。通过设立了气象监测实验站,观测各项数据指标,并确定植物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经过与通榆气象站的工作人员的沟通了解,气象服务站设立后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光照、地温、降水量、土壤水分地表温度湿度、测土施肥等十几个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为农业生产者数据依据,通过手机app(中科赛诺)提供实时服务。通过气象部门提供气象预报预警、灾害影响评估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预知风灾,雨灾、雹灾、应用人工服务抗灾措施,可以达到防灾减灾,让农民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并通过中科赛诺公司组织的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根据气象分析的信息,提出相应农业技术措施,最终通过手机app反馈到种植户,达到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目的。
3农业气象服务站试点综合服务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科赛诺公司与通榆县气象局把乌兰花镇陆家村作为气象为农服务试点站,通过气象部门的卫星监测系统,和设置地面气象监测点,在应用软件平台植入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把数据内容并入整个服务平台,提供综合农业服务。目前,农业气象服务站试点可以提供综合服务内容归纳为以下几项:春耕生产期间土壤墒情预报;一周内风灾、雨灾、冰雹、灾害天气预报;抗旱、防冰雹减灾建议;病虫害预报防病虫害建议指导;降水预报与用水管理建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指导;田间管理指导;卫星遥感测产估产;收割期评估收割建议。通过提供以上精准智慧农业服务,可以达到产量提高,农民增收,降低种植成本,精准实施农业生产措施,农业增效的目标。实现气象,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最终实现现代农业指导体系下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
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研究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着关键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备教育、科研、推广三大方面的优势,通过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优势,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作用
1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作用
1.1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农业科技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2]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二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三是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对应本专科生教育,后两个层次属于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人才高地”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和农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上。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涉农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3]1.2农业教育培训。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必须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农业推广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农业推广员、农民,开展农业教育培训。农业推广员是农业科技的传递者,而农民是农业科技的接受者,二者都是农业推广活动中的两大要素,无论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还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推广员必须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才能快速地吸收新知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给农民。而农民也需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推广员传递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只有在二者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才能快速地将最新成果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非常注重对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比如美国、日本除了对推广员制订了严格的筛选制度以外,还十分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定期组织推广员和农民培训,向他们传递最新的技术和农业生产信息,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接纳新知识。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结合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必然使得农业推广工作顺利快速地开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基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的效率。
2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作用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研究的中心,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是各类高等人才的聚集地。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在学校担任教师,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此外,还在农业生产一线承担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能力。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新品种、棉花控制栽培技术、酿酒葡萄简化修剪技术在全国各地应用分别增收4000余万元、4亿余元、2000万元。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所研发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都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增量增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或专家也可以在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推广服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找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虽然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数目众多,但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科研成果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的科研项目属于重复研究,并且很多项目缺乏创新性。因此,高校在对教师的课题申请方面一定要严格审查,注意剔除重复研究的课题申请,并保证所申请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且符合农民对技术的实际需求,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效益。如此一来,可减少课题申报的数量,也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质量,提高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经费,确保科技研发任务顺利进行。
农业科技服务特点及形式
摘要:在我国很多农业发达的地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先进农业的载体和平台,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管理水平先进、规模较大、技术密集等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农业科技服务与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作用,并整理出农业科技服务的几种主要类型,重点介绍了产业推动式、技术推动式、组织推动式、培训引导式等类型,以期为相关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路。
关键词:农业;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园区
1基本概念
1.1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是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提供技术培训基础研究产业转化等服务,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不仅可以学习并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促进农产品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农民自身的农业技术,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1.2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中,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和农业技术建设形成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及效率,为所在地区的传统农业模式带来示范效果。园区将科研人员、信息服务、财政资金等多个因素进行整合,促使农业技术转化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以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
2.1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关系。现代农业园区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农业科技的不断转化与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农业科技服务于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科技服务的具体平台。2.2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2.2.1创新性。旧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着重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培训等方面,而对技术的转化工作仍有所欠缺,特别是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而对于现代农业园区,其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不仅体现在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技术转化等方面,而且对农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在此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使农业的生产方式、成果转化、销售体系等得到全方位的发展。2.2.2市场性。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是农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当地的农业项目,符合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因此,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具有突出的市场性特点。2.2.3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园区运用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调动一切资源,服务农业。在开展实际的农业生产之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研究工作。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流程,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化农产品。在农产品的收获阶段,大力研发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科技手段打通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大大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实现农业增收。
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1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现状
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2个县的供给样本不能完全提供畜禽品种引进,科学的规模化养殖、特种养殖技术服务,畜禽防疫技术服务。而且,在其能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上,农户(养殖企业)对其服务质量上也只是基本满意,平均评价分值只有77[1]。综上,陕南3市90%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科技服务。
2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主要原因
2.1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32个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科技人才;在9个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技术人才缺乏;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
2.2资金短缺、服务经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