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6:0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调研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订单农业调研报告
一、概述
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式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签订的合同安排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20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订单农业在美国和欧州出现并迅速发展,到世纪末,订单农业已在发达国家全面展开,成为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之一。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首先引进订单农业发展地方经济,六安市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订单农业,率先的是霍邱县庆发湖、华安达两个柳编集团和寿县板桥的席草生产及加工。进入新世纪,订单农业发展很快,成为农村经济新亮点、农业生产新形式、农民增收新方式、涉农企业发展新路子。20**年9月中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订单农业课题组到各县区调研,走访20余户企业,实地查看订单农业合同、田地、产品,召开各种座谈会8次,查阅大量资料数据,对我市的订单农业发展作一个基本小结,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基本情况
六安市地处**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辖五县两区,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年农业总产值149.3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9.01%,六安市订单农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快,效果明显,前景看好。
(一)、面积扩展,品种增加
20**年,全市共签订农业合同60778份,合同总额达93348万元。订单农业的品种也由少数经济作物,杂交稻制种扩展到水稻、蔬菜、茶叶、竹制品、席草、杞柳等特产、畜产、水产等大宗农副产品,由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加工业。
农业成本调研报告
**年**市设施农业成本收益较**年比较呈现“三低一高”特点,即价格、产量、收益低,总成本高,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市设施农业总面积12955亩,设施类型有混合结构薄膜温室、竹木结构大棚、混合结构大棚等,共14400个。**市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队结合**市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以及种植特点,设调查户11个(其中在市区北郊设定了5个混合结构大棚,在南郊设定了6个混合结构薄膜温室),调查面积10.75亩,调查时间**年8月31日至**年8月31日,调查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萝卜、刀豆、豇豆等。
二、每亩成本收益情况
1、价格
**年设施农业每亩平均价格为1.42元,较**年的1.45元下降了0.03元,降幅2.01%。
审计农业转型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发出10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密集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部署,**报告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
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所作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加大了对“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在促进“三农”工作的扎实开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农业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农业审计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审计目标和审计手段及审计方法等,已难以适应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要求,农业审计转型已势在必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如何开展农业审计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充分发挥农业审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审计转型的必然性
农业审计伴随着审计机关的建立而产生发展。审计机关开展的传统农业审计,实际上是农业资金的审计,是对各级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主要侧重于二方面内容,一是农业事业费的审计,对财政预算安排给农口主管行政机关包括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及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所需要的事业费支出审计;二是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使用,用于扶持改善现有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专项资金审计。
随着党的**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定位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审计工作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新时期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农业审计工作转型已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农业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审计创新创业、加快审计转型的大环境下,必须同步跟进,在审计的理念上、在审计的方式方法上、在审计的技术手段上等各个方面,必须与审计转型保持一致的节拍;**审计创新创业、加快审计转型又为农业审计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务支持,使得农业审计工作加快转型变得十分可能。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使农业审计在新形势下加快转型成为必然。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加快农业审计转型的根本要求
订单农业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全市工商系统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订单农业”为载体,积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合同行政指导工作,促进了涉农合同的规范,有效的防止了涉农合同欺诈行为的发生,保障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目前我市订单农业已逐步形成了公司(客商)+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经纪人(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副产品订单销售模式,引导订单农业向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发展。截止到今年8月,参与“订单农业”的企业已达607家,签约农户数55892户,签约金额8.33亿元。
一是根据国家总局“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的工作部署,高度重视“涉农合同帮扶”工作。市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导和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步推进订单农业、规范农业经纪订单合同文本、加强涉农合同行政调解、严厉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推进订单农业现场会,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开展订单农业和涉农合同帮扶工作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涉农合同的行政监管和服务指导工作。
二是综合运用工商职能,营造订单农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进行广泛的宣传、组织合同法培训、提供合同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民的订单意识。其次,加强对涉农合同的监管,农业订单作为《浙江省合同行为管理监督规定》的监管内容,依法对农业订单合同实施备案审查,杜绝不公平、不平等条款和合同违法行为的出现。通过对订单合同从签订、履行等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合同的履约率,减少了合同纠纷的发生,防止了合同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行政指导,促进农业订单的规范运作。在认真听取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品种特点,分类制定示范文本,受到企业和农户的普遍欢迎。
三是搭建诚信平台,不断营造订单农业的守信氛围。在涉农企业中大力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对近年来签订农业订单较多、履约率较高,农民反映较好,且在相关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涉农企业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诚信和带头作用,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市已认定涉农“守合同,重信用”单位46家。
订单农业调研报告
国家工商总局烟台“订单农业”研讨会之后,我们按照总局的要求和省局的部署立即向局党委进行了汇报,并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对我市的“订单农业”情况进行了再分析、再研究、再动员。一是在崂山召开了一次推广崂山订单茶叶工作的现场会,传达了国家总局、省局会议精神,交流了“订单农业”工作的情况;二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合同帮扶促进“订单农业”继续深入发展的通知》;三是结合青岛的实际,就订单农业目前开展的情况、作用、特点、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等拟定提纲,下发各市区。根据调研提纲,各单位都进行了认真调查,有的还写出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报告。从我市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一些市区党委和政府对“订单农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调查的情况看,市县一级、乡镇基本上没有专门制发关于发展“订单农业”这方面的文件,有的市区领导在工商局工作情况简报上批示,有的乡镇政府转发了工商局开展合同帮扶“订单农业”的做法,但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农业部门的名义专门下达此类文件还没有。
二、缺乏相应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不少乡镇领导心有余悸,不愿就推广“订单农业”做更多工作。由于前些年有的乡镇领导用行政命令直接干预村和农民的种养殖,结果丰收之后卖不出去,使农民遭受很大损失,到头来第二年转产,群众意见很大,有些乡镇领导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埋怨群众觉悟低,意识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导致“订单农业”推广普及不够,规模和数量有差距。以我市某市为例,全市开展“订单农业”的乡镇11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8.5%。2005-2006年签订订单31539份,金额25928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0%。
三、一些农村对“订单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不够,一些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偏僻山区信息不灵,农民仍然靠赶集或经纪人下乡联系收购来销售产品,因此价格较低,有的压级压价,甚至有的农民上当受骗,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什么赚钱知之不多,生产比较盲目,导致收入上不去。
四、目前“订单农业”推广主要还是靠当地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当地人开办的加工企业,组织安排货源。一些经纪人、经纪公司为外地企业组织货源,乡镇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组织不多。近两年,工商局主动参与,积极宣传,指导规范合同内容,调解纠纷有成效,但是由于工商职能多,特别是工商所主要任务是执法、收费,人员较少,工作的普及和推广还不够。
五、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较大。因此造成企业订单中基本是格式形式,对农民要求较高,规定责任多、权利少,有明显的不公平问题。多数订单违约条款的规定不明确,还有一些企业和农户有一种包赢不输的思想,不愿把合同条款定细,以便在违约时给自己留后路。
农业税对农业生产影响调研报告
根据市财政局工作安排,月日—日,我局组织专人,利用四天时间,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4乡(镇)8村,采取实地查账、走访问谈相结合的方式,就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隶属运城市管辖,县域面积117.11平方公里,辖区7镇乡,42个行政村,总人口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79万亩。闻喜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农民向以农业为本,以种植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和谷子、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土地。作为国定贫困县,闻喜县坚持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促进了第二产业的迅速壮大,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0元,且很不平衡,多数农民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有粮无钱”的困窘状况。
二、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我县从年起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到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了年的古老税赋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我国农村社会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我县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现就改革前后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一)取消农业税我县农民负担情况
农业节水调研报告
从我区“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来看,建设节约型社会第一位就是节水。农业节水特别是现代农业节水,对缓解我区供水矛盾,减少水资源浪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具有决定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走高效节水之路。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对农业节水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区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都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高效节水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农业节水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治本之策,是我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任务,各级党政、各族干部群众、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在新疆建设节约型社会第一位就是节水”的观念,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转变水管理模式,千方百计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过去单一的追求节水上升到农作物品质的提高和用水效益的提高,提升农业节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明确任务,全面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建设
认真落实《自治区农业节水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布局及要求统筹考虑支持我区农业节水建设。南疆以渠道防渗等常规节水建设为主,以加快地下水开发利用,改良盐碱地为重点,以设施农业、高效林果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积极试点示范滴灌、低压管灌等田间高效节水新技术。北疆、东疆要加大喷灌、滴灌等田间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地面灌溉技术。切实重视节水建设规划的制定,按照规划布局,科学有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推进节水建设,切忌一哄而上。
三、创新机制,加大对农业节水建设的投入
订单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的有关工作部署,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合同监管职能作用,有必要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开展订单农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研究落实进一步开展订单农业的措施和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订单农业工作的开展。
一、充分认识“订单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和经济基础。订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和纽带,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工商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从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订单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进订单农业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
在我国,农业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从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到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共发出了8个此类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在“十五”期间,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4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8454万户,每户从中平均增收1200元。至2005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龙头企业通过订单与广大农户实现有效对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以说,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订单农业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节水灌溉调研报告
**管理区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缺水非常严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称,农牧业生产频频遭灾,农业经济脆弱,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管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穿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管理处大梁底草滩,汇入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管理处和小城子管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因为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二、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为改善管理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自2003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其节水灌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0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灌溉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2001-2002年采用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虽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灌溉方式耗能较高;2003后以后采取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灌溉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灌溉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灌溉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管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管理区支配,因此该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2006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调研报告
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加快实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我镇坚持用现念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因地制宜、优势开发、示范带动、扩大规模”的思路,主动对接县里确定的四大产业集群,加快烟叶、木薯、红豆杉、林竹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烟叶、林竹、红豆杉为重点的产业特色。2008年,全镇落实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粮食总产预计可达2.6万吨;种植烟叶10050亩,种植木薯1505亩;种植红豆杉719亩;新植、垦复毛竹和小径竹1500亩,种植芳香樟1380亩。
2、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全镇有1个农业服务中心、3个技术推广站,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4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并成立了农业“155”和沼气服务中心,随时接受农民来电来访。配齐配强村级农技员、兽医员、林业员,烟技员等,与新农村建设其他“五员”合属成立“六大员”办公室,共同为“三农”服务。形成县、镇、村三级推广网络。
3、特色农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镇里制定了发展特色产业有关优惠政策和补助办法,特别是对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好。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建设项目、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受益耕地面积近2万亩,有效提高了盖洋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有差距。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农业生产各级组织不必多管,任农户自由种植,自由调整,在产业发展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统一的规划,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中,怕担责任,有畏难情绪,致使办法措施不多,工作力度不大,带头作用发挥不好,影响了特色产业发展。农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组织程度、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流通、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广大农民对发展特色产业还有许多的担忧,对特色产业种植有后顾之忧,对此信心不足,大多是“凭着自我感觉抓生产,跟在别人后面搞调整”,致使市场波动带来的负效应时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