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5:41: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产业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品牌建设探究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已经成为现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式。基于此,本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流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策略,从而加强农业产业链基础上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尤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成为时展的要求。
1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品牌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产品的品牌不仅来源于农产品的质量、知名度,还来源于农产品自身的营养价值以及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发挥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的影响作用,刺激消费者对该农产品的消费,进而增加农产品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产品产业值和附加值。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链的运行及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能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产生正向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生产农产品的企业责任、经营信誉等,进而实现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发展目标。
2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
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研究
[摘要]休闲养生旅游强调养生和改善健康,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系统的生态功能,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本质是原产业链的解构及重新组合。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是生产与消费、内在与外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投入产出联系、技术知识关联等生产性关联与市场治理、科层治理、混合治理等制度性关联构成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互动关联机制;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协同效应与耦合效应。
[关键词]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互动
一、引言
休闲养生旅游本质是旅游的类型之一,从旅游的定义出发,结合旅游产业以需求为界定产业的特质,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休闲放松、健康养生及疗养护理需求而从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及服务工作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我国休闲养生旅游市场逐渐扩大,除了老龄化加快,工作压力大、城市环境拥挤使得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寻求悠闲舒适、平衡放松、身心健康的状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亟待丰富供给,实现供求均衡。生态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运用生态友好的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追求农业生产及效益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的农业方式[1]。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相关生态技术及方法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但仍面临人均粮食产量不足、农民及农业企业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弱等问题。生态农业与休闲养生旅游业融合有利于缓解产业自身面临的困境,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2]。
二、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互动理论基础
(一)相关文献回顾。近年来,学者们就生态农业与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融合展开了相关研究。伍婷[3]、姚展鹏等[4]基于模块化理论,运用“长板整合”和“黑箱操作”原理,构建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产业链。魏玲丽从产业自身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产品、项目、营销模式开发等方面提出产业链建设路径,并认为构建产业链战略联盟是产业链建设的关键[5]。张海东从产业耦合性、政府重视程度、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环境分析了热带特色农业对海南旅游产业链拓展的有利因素;认为热带特色农业对海南旅游产业链拓展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保护农业文明、拓展景区物理空间[6]。何海真从产业链延伸和融合的视角对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提出建议[7]。李永安等认为需求结构、政策支持、产业特性的契合性是生态农业和休闲养生旅游融合的动力,两产业之间要素交互融合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丰富“游”的内涵、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均衡,并分析了两产业的延伸路径[8]。学者们基于产业链理论、模块化理论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链融合的影响因素、价值及产业链构建展开了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突出旅游的休闲养生特性、农业的生态性以及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互动关联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从探索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互动融合的有效路径出发,在分析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自身产业链特性的基础上,借助生产消费驱动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同时融入产业互动性视角,深入探讨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互动机制。(二)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的产业特性。准确界定休闲养生旅游及生态农业的特性是分析两产业融合区别于广义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前提。在休闲养生旅游相关研究中,都强调改善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身体、感情、精神、灵魂平衡与和谐[9],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注重空气、气候、水体、山地、绿化率、噪音、负氧离子含量等大自然本身的环境条件[10],产品以休闲养生产品和医疗养生产品为核心,包含温泉养生、森林养生、运动养生、农事养生、佛教养生等。因此休闲养生旅游的主要特征是旅游产品及项目的健康与养生、旅游资源环境的高质量。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一种,本身具有旅游产业所具有的产业特性———强关联性,易于与其他产业产生融合,同时又是养生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形成的产业,产业关联性更强。此外,资源异质性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依托不同的资源条件,形成多种形态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资源异质性、高效性、持续性等产业特性[11];强调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应;因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形成不同的生态技术及模式;注重循环利用、利益合作共享,实现高效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是基于产业链理论探讨两产业融合,实质是原有产业链分解,通过模块化组合,形成新产业链的过程。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因市场需求、企业利益追求、产业分工等原因,两产业链之间相互碰撞,使得原有的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与生态农业产业链发生裂变,最开始产生一个新的融合企业,再而衍变成企业群,然后形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新的产业链。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原有产业链以自身产业中的领先企业为核心,以产品、资本、技术等为纽带,在其互动融合过程中通过要素及能量的交换与传递,突破固有产业边界,形成新的具有竞争力的融合企业,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等之间实现互补或替代。
农业产业链发展论文
摘要从农业产业链角度,考察湖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和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湖北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1湖北农业产业链现状与特征
1.1农产品链种类丰富多样
湖北是农业大省,其优越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湖北省农产品品种繁多,除海水养殖和少数其他省份特有物种外,湖北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领域均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产出,而且基本上与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构成相近,许多农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在通常年景下,湖北粮食居全国第9位,棉花居第3位,油料居第4位,生猪和茶叶居第5位。近几年湖北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和形成优质稻、棉花、蔬菜、名特水产品、优质三元猪、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柑橘等8种优势农产品,魔芋、奶牛、家禽、食用菌、蚕桑、蜂产品、板栗、茶叶、中药材等9种特色农产品。与这些农产品相对应,构成了诸如粮食产业链、棉花产业链、油料产业链等众多的农产品链。
1.2农业产业链正在延伸
农业产业链研究论文
摘要从农业产业链角度,考察湖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和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湖北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1湖北农业产业链现状与特征
1.1农产品链种类丰富多样
湖北是农业大省,其优越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湖北省农产品品种繁多,除海水养殖和少数其他省份特有物种外,湖北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领域均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产出,而且基本上与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构成相近,许多农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在通常年景下,湖北粮食居全国第9位,棉花居第3位,油料居第4位,生猪和茶叶居第5位。近几年湖北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和形成优质稻、棉花、蔬菜、名特水产品、优质三元猪、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柑橘等8种优势农产品,魔芋、奶牛、家禽、食用菌、蚕桑、蜂产品、板栗、茶叶、中药材等9种特色农产品。与这些农产品相对应,构成了诸如粮食产业链、棉花产业链、油料产业链等众多的农产品链。
1.2农业产业链正在延伸
农业产业链组织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产业链组织是一种新兴的加强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农工商一体化组织,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厘清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相关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目前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研究成果,探讨进一步构建农业产业链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组织
0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产业链管理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成功战略,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化成为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而农业产业链组织是一种新兴的加强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农工商一体化组织,在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和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发展中国家都被成功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厘清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相关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目前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发展农业产业链组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产业链组织的概念
农业产业链组织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链组织的内涵为一身,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人们将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称为产业链;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体系,近年来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农业产业链培育研究论文
摘要从农业产业链角度,考察湖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和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湖北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1湖北农业产业链现状与特征
1.1农产品链种类丰富多样
湖北是农业大省,其优越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湖北省农产品品种繁多,除海水养殖和少数其他省份特有物种外,湖北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领域均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产出,而且基本上与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构成相近,许多农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在通常年景下,湖北粮食居全国第9位,棉花居第3位,油料居第4位,生猪和茶叶居第5位。近几年湖北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和形成优质稻、棉花、蔬菜、名特水产品、优质三元猪、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柑橘等8种优势农产品,魔芋、奶牛、家禽、食用菌、蚕桑、蜂产品、板栗、茶叶、中药材等9种特色农产品。与这些农产品相对应,构成了诸如粮食产业链、棉花产业链、油料产业链等众多的农产品链。
1.2农业产业链正在延伸
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农业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协调程度关系到整个产业链沟通的效率和价值的提升,而只有高效率、高价值的农业产业链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在深入分析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协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问题所在,并以三大主体间高效率、高质量的协调为目的,提出农业科技下乡、提高农科成果转化率;在企业和农户之间通过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进行沟通等建议,可以为农业产业链主体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尽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内部协调;整合
我们所说的农业产业链其实质是一种与农产品初级加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群之间的供需关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农业产业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经在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使其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而农业产业链这一理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仍然很低,中国现存的农业产业链中仍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尤其是产业链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效率低、质量差,其弊端从近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初见端倪。因此,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
农业产业链的主体包括为农业生产作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而所谓农业产业链的主体整合是指产业链主体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它根据社会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产业链主体之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链环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产生出协同效应和聚合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部门与中间部门的协调、中间部门与后期部门的协调、后期部门与前期部门的协调三方面的内容。
一、前期产业部门与中间产业部门的协调
农业产业链上普及党小组工程设置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农业产业链上普及党小组工程,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务实、规范、创新”的原则,以“一改两结合”为重点,即:改过去按党员居住地划分党小组为按党员从事行业和各自特长划分党小组;调整党小组成员坚持组织划定和党员个人自愿选择相结合,党员管理坚持设岗定责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探索创新农村产业党小组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运行机制,选好配强产业党小组组长,培养造就一支引领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农村骨干党员队伍。同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和农民增收致富“双富”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发展力和服务力,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二、林业生态党小组的普及与职责
在全县15个乡(镇、场)建立15个林业生态党小组。由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护林防火员、林业生产大户中的党员组成。主要职责:组织和指导农村集体、个人开展林业生产经营活动;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依法保护、管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为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乡村护林网络,负责乡村护林队伍的管理。
在履行上述个性职责的同时,必须履行以下六项共同职责:(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和党支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3)协助党支部抓好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工作,关心和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反映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群众愿望。(4)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督促党员按时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5)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转正工作。(6)围绕本小组职责,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三、普及党小组的工作程序
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互动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养生。为了促进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与互动机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对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方法与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将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作用与价值有效发挥出来,推动我国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得到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互动机制
在旅游产业中,休闲养生旅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养生意识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休闲养生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通过休闲养生旅游,人们的身心得以放松,内心更加悠闲与舒适。在发展休闲养生旅游过程中,生态农业产业链能够给休闲养生旅游提供更好的发展载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将生态农业产业链与休闲养生旅游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更好地缓解生态农业发展的困境,将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出来。此外,将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融合与互动,能够打造更加耦合、完善的生态产业链。
1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1.1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主要指的是以产业链理论为基础来对这两个产业进行探讨,并对原有产业链进行分解,通过模块或者产业链资源的优化与组合,逐渐形成新的产业链的过程。在推动两大产业融合时,要结合企业利益目标、市场实际需求、产业分工等要素,通过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产业之间的碰撞与产业渗透,促进两个产业链裂变与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融合性产业,或者形成一个产业群、产业链[1]。无论是生态农业产业链还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二者都有自身的产业中心,都有自己的技术、资本和产品,而为了推动这两个产业的充分融合,强化两个产业之间的要素交换与能量传递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使得二者产业链的融合能够更好地突破固有产业界限的局限与禁锢,逐渐形成新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融合性产业链,在资本、技术、产品与市场等要素之间实现替代与互补,从而打造更加先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体系,推动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都能够得到更好、更长足的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分工与协作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市场化属性明显,从农产品种植到以食品和蔬菜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在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分工日益密切,上下游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价值交换也更为频繁,形成了具有地域协同性的产业链条。在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产业链发育中,各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农业发展优势不尽相同,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优势,积极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衔接和分工协同,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出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链;区域分工;协作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因存在一定经济技术关联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分布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产业链是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在内的四维链条。本质来说,产业链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推动行业分工走向细化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产物。积极推动行业产业链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本出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产业链带动行业产业升级和利润率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振兴,推进农村社会适应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发展纳入全要素市场机制打造之中,都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并在更加细化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协作中培育农业产业链。
一、农业产业链培育中区域分工和协作的作用
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经济关联所形成的产业链,具体来说,农业产业链应当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生产迂回程度显著提高,其生产过程被逐渐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环节。农业分工的细化与交易的频繁发生使得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在区域分工和协作中以何种组织形式优化行业生产要素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于是,围绕农业产业链而出现的区域分工和协作便应运而生。农业产业链本身便是区域分工和协作的产物,而区域分工和协作又推动农业产业链走向成熟。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中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已是农业升级发展的必然需要。(一)有助农业企业降低生产或经营成本。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的普遍提高,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生产的高成本时代。若农业生产效益无法有效提高,便会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除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拓展农业产业链并提高附加值外,充分整合农业自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要素优势,利用农业产业链优势有效控制成本,便成为培育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业产业链下,从农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参与农业发展,保证各环节成本降到最低水平。[1](P151)比如,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出产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而东部一些人口稠密的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既有技术,也有资金,若将农产品区域种植优势和东部工业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本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便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二)有利于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传统农业种植利润微薄本,导致大量农民宁愿背景离乡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出现农业投入减少甚至抛荒现象。目前,我国对农田抛荒的具体数额尚无全国性明确统计,而一些地区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太原理工大学的一位学生曾对家乡湖南省常宁市的耕地抛荒现象作过一份调查。调查显示,常宁市的土地抛荒现象有三种类型,即季节性抛荒、阶段性抛荒和永久性抛荒。调查者通过对常宁市兰江乡三个村五个村民小组进行土地抛荒抽样调查和实地察看后发现,该地的农村耕地平均抛荒率为16.38%。[2]实际上,因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粮贱伤农已是普遍现象。以水稻为例,一般水稻市场售价为2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人工成本,根本无利可图。在此背景下,立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拓展农业产业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提高其附加值,成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三)有助培育农业区域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我国农业种植的区域自然分工决定了各地可以依托各自的农产品生产优势培育区域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农业科技、人才和资金的跨区域配置,在培育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加强农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逐步树立起区域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品牌形象。如龙口粉丝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成为龙口当地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而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龙口粉丝不仅有效拓展了绿豆和豌豆等农产品种植的产业链,而且企业在发展中通过融资、技术创新和人才聚集体现出区域分工与协作。[3](P78)目前,龙口粉丝因产量巨大,本地所需绿豆和豌豆等原材料基本依靠从区域外购进,其企业佣工也多为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民工。当然,龙口粉丝在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利用本地适宜种植绿豆和豌豆的自然安地理条件以及本地微生物体系独特和自然气候条件适宜粉丝加工的区位优势。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以产业链推动区域分工和协作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