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5:31: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农业产业化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受市场约束增强,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雷同,加工能力低,为了各自利益争夺原料、争夺市场、打价格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为此,笔者就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第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丰富了为农服务的内容,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全面推进新阶段我国农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造就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再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参与竞争,既提高了农业的总体效益,也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1裕安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成就
1.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
近年来,通过精心培育和发展,裕安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大,截止2012年底,全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和组织已发展到242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5家(省级9家,市级46家)。据统计,2012年全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或销售收入)56.5亿元。同时,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如引导和支持鑫源米业、六安瓜片股份公司、宝祥禽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投入改扩建资金1.5亿元,更新设备,引进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增强了龙头企业实力。
1.2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展
早在2007年裕安区就成立了农产品基地工作办公室,专抓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建立优质粮基地60万亩;蔬菜基地12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2.6万亩;优质六安大麻基地5万亩;另外,皖西白鹅养殖、家禽、生猪、乳业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得到了全面发展。2012年,全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建立万亩以上水稻、小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家禽养殖规模达到2000万只。
1.3农产品品牌影响进一步提高
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县200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
工作总结
2005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新路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59个,从业人数7000人,资产总值达到6.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销售收入(含交易额)95967.9万元,实现利税9550.5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带动10.5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无公害蔬菜、肉鸡、瘦肉型猪等7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优质麦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20万亩被列入国家优质麦示范基地。辣椒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其中新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10万亩;食用菌棚达到1.5万座,其中新增5000余座;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2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个,初步实现了蓄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农产
品精深加工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势头好,也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初具。到20*年底止,全市特色农业面积达244.6万亩,其中“万字号”特色基地92个,面积100多万亩。20*年茶叶等六大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13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6.8%。目前全市已拥有300多个特色专业村、34个专业乡(镇)和13个全国特色之乡,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如诸暨市珍珠产业,养殖遍布全国10多个省,总面积已达38万亩,年产珍珠7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
二是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业企业1110家,20*年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家,其中亿元以上达41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合作经营等形式,联结农户172.6万户,联结基地736.5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湖委[**]1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就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市区(含市直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配送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贷款贴息。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向国家、省申报有关项目。凡列入省及以上扶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各级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配套。
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运输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按“绿色通道”政策执行。
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200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销售收入为94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1762个,增长62.3%。2003年,监测合格的35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9.7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截止2004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10万个,带动7000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00多元,初步形成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83.7%,合作方式占10.1%,股份合作方式占1.4%,其他方式占4.8%。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3657家,总销售收入1823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200家。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2004年9月上旬对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州只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只有11亿元,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地级市的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它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以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发展的基础基本上是立足于本地,然后再逐渐向外扩展。当然,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突破本区域的界限。如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力开展有关业务,将经营触角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116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从事跨区域经营,并且许多龙头企业开始向多产业、多品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
(四)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化经营势头显现。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我国省级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达33.6亿元,中央财政从1995年到2003年,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总量达12亿元。2004年,江苏省全省引入“三资”达167亿元,较2003年增加46亿元,增幅达38%。龙头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2003年,监测合格的国家重点企业中有295家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达44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有80多家,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40多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20多家,超过1亿美元的有6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意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业:
近年来,各市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全省38.6%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批龙头企业开始联合,部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发展阶段,整体水平还不高。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根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创新业经营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在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精深加工,创新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论文
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使我国农业连年大幅度增长,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浪潮。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变和正在改变着农业和农村的面貌,可以说是第二个浪潮。最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蓬勃兴起,有可能共同构成第三个巨大浪潮。这次浪潮,是前两次浪潮的有机结合和历史必然。
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进行多角度观察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肯定。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十五届三中全会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这样的认识,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才取得的共识。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与规律。在此之前,从什么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摆在什么位置,是颇费脑筋的。刚开始的时候,多是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图以此解决小农生产的盲目性。的确,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向市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是贸字当头,把产品的销售放在了第一位,依据市场的需求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依据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去布局和组织农产品的生产。这是对生产什么卖什么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革。农民生产的原料通过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变成最终产品流向市场,解决了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初级产品的问题。
接着,人们又多从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角度看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生产在农村,加工和流通往往在远离产地的城市,而且产、加、销三大环节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形不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的收入限于出售初级产品,不能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因而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农产品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流通,多层次增值,农民在出售原料的基础上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可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后来,又从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可以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多年来,我国农产品主要是运到城市加工和销售。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既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如可以利用食品工业的副产品发展养殖业,增加有机肥料等。二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扩大就业容量。将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到农村,既能为农村工业化开拓新的领域,又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的压力。三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贸易,换回廉价的初级产品,与国际市场实行资源交换。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但劳动力充裕。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贸易,或者进口初级产品经地加工后再出口,以劳动含量大、价值高的加工品来增加较多的外汇收入,再从国际市场购回价值相对较低的初级农产品,以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这种以劳动换资源的办法,应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方针。实现这个方针,就要推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发达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业。现在,我国肉鸡、蔬菜等加工出口已经打开局面,取得成功经验,为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
再后来,人们从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关联产业纳入农业的范畴,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农业作为一个现代产业部门,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我国只有0.5:1。以食品工业为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通常是农业总产值的1.5~2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还不及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再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发展阶段看,人们对成品、半成品等加工后的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走向国际市场也要求在产品的加工、包装和保鲜等方面狠下功夫。
因此,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文件或领导讲话中,一般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产业结构、乡镇企业等部分中,作为这些大的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次中央全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则更进了一步。在继续肯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市场化、农村工业化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作用。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题目之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通过分户生产、联合加工和销售的途径实现规模经营效益。家庭经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后随着农业劳动者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相对向种田能手集中,家庭经营规模会逐步扩大,但家庭经营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是长期存在的基本制度。现在的问题是,要探索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效益的具体途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家庭经营和规模效益二者兼得的一个好形式。龙头企业带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家庭与龙头企业的关系,不是工人与工厂的关系,而是一个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焉下游企业的关系。家庭既要独立管理农业生产,还要处理与龙头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其生产经营职能随龙型经济的发展而扩大。另一方面,在生产资料的供应,先进适用技术的吸纳,市场信息的收集,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由各家各户去干明显没有规模效益的环节,由龙头企业去干,则可获得潜在的规模效益。这种规模效益的相当一部分通过减免收费、利益返还等方式,由龙头企业向农户转移,从而使家庭经营与规模效益统一起来。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半径比较大的情况下,实行产业化经营,还突破了社区的小范围,按区域经济优势发展经济,形成大片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跨乡、跨县甚至跨省的龙型经济,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新发展。分,仍然表现为分户生产、承包经营;统,则由原来的由村统一承担某些环节的经营,发展为由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承担这些统一经营的职能,充分发挥了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根据农业部对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调查的标准,全省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522个,固定资产135.11亿元,销售总额426.33亿元,创利税34.14亿元,带动农户299万户,联结基地1014万亩。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560个,占34.5%;中介组织带动型307个,占6.79%;专业市场带动型239个,占5.28%。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据统计,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除杭州灯塔养殖总场外拥有资产15.96亿元,固定资产8.7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交易)31.17亿元,创利1.11亿元,上交税收0.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7%、21.05%、14.93%、13.98%和10.14%,带动农户14.93万户,建立基地57万多亩。2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31.22亿元,固定资产9.9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25.78亿元,创利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5.72%、2.55%和4.96%,带动农户62.64万户,建立基地205.6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如温州安达集团公司原是一家以加工淡水鱼和海洋低值鱼为主的水产加工企业,近几年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移,加工出口毛豆、芋艿、马蹄笋、榨菜、速冻磨菇等5大系列26个品种,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水产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00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分析报告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