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5:09: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补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策略综述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据悉,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这也将是中央继2004年以来连续9年将“三农”问题置于全年工作之首。农业补贴问题是目前我国“三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农业补贴问题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WTO《农业协定》也对农业补贴政策做了包括“黄箱”、“绿箱”、“蓝箱”措施的专门规定。加入WTO对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增加了更多外部影响因素。

1入世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考察

入世以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以价格补贴为主,财政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多是通过流通环节给予农民补贴。入世以后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补贴力度逐渐加大,补贴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目标也由保证粮食安全向粮食安全与促农增收两者并重转变,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逐渐与世界接轨。具体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大补贴”。

1.1直接补贴

入世后的2002年,我国为适应WTO农业谈判的需要,率先在安徽省进行粮食直接补贴方式试点,由过去通过流通环节间接补贴向直接补贴转变。2003年,13个粮食主产区也开始了直接补贴的试点工作。2004年,粮食直补政策全面展开,直接补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投入116亿资金,用于对粮农的直接补贴,6亿多农民从中受益。到2008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额达到151亿元。此后几年,中央财政对于粮农的直接补贴在范围上不断扩大。

1.2良种补贴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研究

一、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1、农业保险补贴的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农业财政补贴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种补贴形式,分别为保费补贴、保险责任分摊与财政兜底。而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只有保费补贴,致使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只拥有这一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单一化的补贴方案无法满足新农村多样化建设的要求,也无法发挥其实际效益,进而形成一种财政浪费,严重的影响到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2、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与支农政策。没有紧密结合国外的农业保险大都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农业各补贴政策的结合也能够形成对农业保险的有效覆盖,进而构成系统化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较晚,且保险补贴与粮食直补等政策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致使农业保险与补贴间产生断带,十分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3、补贴品种有限。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与果蔬等,不同地域间的果蔬分布不均匀,除此之外,其他的经济作物也较少,致使农业保险的供需都产生严重的不足,影响到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4、农民参保方式不科学。由于大部分农民都是通过广播宣传来获知农业保险的相关内容,因此,对于其中具体的操作流程与理赔情况等都不甚了解,进而影响到了农民的购买决策。此外,部分农村将保险理赔的款项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农民即便在遇到自然灾害后,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理赔用于生产,致使保险失去实际的效益,这些做法都有悖于农业保险的作用机制,使农民对保险产生消极的看法。

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的影响分析

1、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的文化程度高,对于农业保险的了解就更加细致,并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办理保险。此外,经济条件与农户的文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农户的经济水平就相对要高,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2、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或多或少的会对农民的居所、耕地资源等造成影响,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时,农民更容易想到农业保险,且灾害程度越大,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就越大。3、保费补贴的预期。当农户对于保险保费补贴的预期越高时,在现阶段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保险保费补贴的预期越低,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4、地区虚拟变量。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保险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农村保险业务由村委会的人员负责,并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农民购买保险的意愿与宣传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村委会不重视,就会为农户办保险带来不便。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农村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办理保险业务的详细流程,或者通过网络咨询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而提升了农村保险业务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地区虚拟变量对于农户购买保险的重要影响。

三、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有效措施

1、扩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地区为了能够有效的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我国应将所有的农业产量大县都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以提升中央财政农业保险的补贴比例。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农民的承担能力,制定区别性的保费补贴政策,例如,在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应不低于70%。2、开设特色农业保费补贴。除了要扩大农业补贴的面积外,还要增设补贴的品种,为了谋求区域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补贴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减少地方财政补贴的配套要求,开办经得起长时间考验的,有长远计划的,具有一定保费补贴规模的保险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优化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流程。为了有效的规范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有关部门应当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丰富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流程。农业保险是一种财政政策与保险办理机构相结合的试点模式,因此,农业保险的支付不同于其他农业补贴政策。有关部门应当避免转移支付的现象发生,并保证第四季度的补贴资金能够提前下拨,以缩短划拨周期,提高资金的安全。4、设立灾害风险基金。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无法准确的预判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可以提升农业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构建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的筹资方式建立起的补贴机制,可以有效的规范对风险基金的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从防灾、减灾与救灾等方面出发,制定专项的扶持计划,每年从国家其他风险基金中抽出一部分,可为农业财政补贴带来一定的保障,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为农业经济带来的损失。

查看全文

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1从农业的弱质性看农业补贴

农业的弱质性指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工业相比具有比较利益逐渐降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

农业生产既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因而面临着双重风险的压力。一方面,农业生产可能会遭遇洪涝、干旱、沙尘暴、病虫害和瘟疫等灾害,生产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自然特点还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产生。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农产品公共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而这种滞后反应带来的市场风险往往只能由生产者自己承担,这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农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护。

1.2农业部门比较利益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

农业部门的比较效益低下,不仅使农业部门缺乏对逐利资本的吸引力,而且难以阻止农业内部各种要素资源向非农产业流动,致使农业缺乏竞争力,最终导致农业的萎缩。图1就说明了在市场和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资源配置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情况。

查看全文

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1从农业的弱质性看农业补贴

农业的弱质性指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工业相比具有比较利益逐渐降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

农业生产既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因而面临着双重风险的压力。一方面,农业生产可能会遭遇洪涝、干旱、沙尘暴、病虫害和瘟疫等灾害,生产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自然特点还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产生。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农产品公共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而这种滞后反应带来的市场风险往往只能由生产者自己承担,这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农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护。

1.2农业部门比较利益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

农业部门的比较效益低下,不仅使农业部门缺乏对逐利资本的吸引力,而且难以阻止农业内部各种要素资源向非农产业流动,致使农业缺乏竞争力,最终导致农业的萎缩。图1就说明了在市场和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资源配置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情况。

查看全文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摘要:由于世贸组织规则不允许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进行直接补贴,因此,通过补贴农业保险从而实现对本国农业生产的有效合理保护,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扶持本国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在已经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都通过政府财政对农业保险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补贴,用以保障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看出,政府财政补贴对发展农业保险,乃至于整个农业经济都事关重大。

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必要性

我国的农业保险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面临两难的局面,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业保险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对农户来说,农户收入低,负担不起农业保险的保费支出,造成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来说,农业保险赔付率高、损失额大,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巨额的保险赔款,造成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产品,农业保险的供给乏力。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历程都表明,要保障农业保险的顺利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大量补贴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无力负担农业保险保费的情况下,政府给予充足的财政补贴,对发展农业保险和稳定农业生产都十分必要。

一、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

世贸组织限制各成员国对本国的农产品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黄箱”政策必须进行削减。而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则属于世贸组织允许的“绿箱”政策,因此大部分国家都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将传统的以价格补贴为主的直接保护政策转变为由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来间接保护本国的农业经济。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也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产品价格方面的补贴和直接对农业企业的补贴每年达到数百亿元,如果可以将这种直接补贴的成本转移到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上,则在保障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也能够满足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

二、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有利于增加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查看全文

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3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正式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大多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1933年大危机期间,为拯救农业,美国出台了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此后,随着农业发展要求、市场行情、甚至政治因素的变动,美国又对农业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后,经过70多年的调整和充实,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又复杂的政策体系。

不同的农业法中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一部新农业法的出台都意味着美国的农业补贴在作相应的调整。专家认为,总体看来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33~1995年,可以称为价格补贴政策阶段。农业补贴政策以限制农产品播种面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农业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相挂钩;

第二个阶段是1996~2001年,可以称为收入补贴政策阶段。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

第三阶段是2002年以后,可以称为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既保留了收入补贴,又保留和创造了一些价格补贴手段。

一.1933~1995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类型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粮食作物、设施作物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补贴原则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应遵循公开、公正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公开是指补贴政策、办法公开,补贴资金操作过程透明。通过公示、公布等多种形式使补贴对象充分了解补贴政策等信息。

公正是指资金分配、补贴机具目录、补贴对象确定等全过程公正。按照事先公布的优先补贴条件,公正确定享受补贴对象名单,并在乡村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补贴方案

将严格按文件要求,按时上报各类资料。对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效果及存在问题、专项总结和建立补贴电子档案等资料。及时上报。

做好年度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和中央及省委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根据省财政厅、省农机局财农[]362号和《省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规定,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作用。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机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使用方案。

一、基本概况(略)

二、补贴机具

1补贴机具种类

结合我县农机化发展实际情况,根据两部和两厅、局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确定我县年度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主要补贴机具共4大类6种机具,具体如下: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绩效分析

农业保险可以说是有效维系农业发展,并且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这种农业保险的有效落实,因为很多农民意识不到保险的重要性,进而也就很难进行全面采购和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方式,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农民能够享受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减轻农民经济损失。这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方式的应用对于农民而言必然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同样也需要进行绩效评估,确保公共管理的有序性。

一、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概述

针对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进行绩效评估其实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其也是研究财政补贴实际效益的重要手段,能够较好评价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是否能够带来福利净收益,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发现和优化。结合当前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评估工作落实,其需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要点内容:(1)明确绩效评估主体。对于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落实,必须要重点明确绩效评估的主体,这也是保障该项工作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在当前实际落实中,相应评估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和社会评估机构两类,这两类绩效评估主体的操作落实条件和具体流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关注。对于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落实,其需要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正对其相关资金的到账和实际应用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效益,促使其能够围绕着最终效果做出评价;而对于社会评估机构的参与落实,其除了由受益农民群众做出反应和评估之外,专家机构的评估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其需要首先保障相应评估工作能够较为公正准确,具备第三方性质,充分提升绩效评估的价值。(2)明确绩效评估客体。所谓的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评估客体也就是主要对象和目标,其在实际评估处理中主要就是针对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了解其实际应用水平是否满足于前期预期,对于整个资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详细分析,最终也就能够充分了解其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效益。(3)明确绩效评估内容。对于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评估工作落实,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绩效评估内容的明确,这种绩效评估内容并非是指简单的对象,而是应该进行细化,促使其能够将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各个方面结果都进行详细掌握,比如对于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就是需要进行重点绩效评估的三个核心内容,也是需要呈现的核心指标所在。这种绩效评估内容的呈现同样也需要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规范性效果。

二、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发展建议

在未来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发展落实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其落实效果,必须要围绕着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控制,其中较为核心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严格控制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额度,避免出现补贴率过高而导致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促使其公共资金运转较为合理流畅;其次,还需要重点围绕农业保险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促使其相应农业保险能够得到较好应用,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资金滥用,或者是骗取财政补贴的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充分提升财政补贴资金的应用实效性;最后,对于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品种进行扩大同样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补贴的设计范围,并且还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对于一些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作物更是需要进行重点关注,更好提升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最终效益。

三、结束语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绩效分析

一、广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一)补贴范围、补贴额度和补贴对象

广东省农机补贴机具种类包括耕整地机械、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田间管理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排灌机械、其他机械及自选类等13大类41小类141个品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定额补贴形式,既同一种类农业机械和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广东省内实行一致的补贴标准。大型棉花采摘机具、甘蔗收获机具、200马力以上拖拉机械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农业机械、高性能青饲料收货机械、大型免播种机械等农业机具补贴限额可提高12万元。农机单机补贴限额规定不超过5万元,农机定额补贴规定按不超过广东省市场平均价格30%。农机补贴对象包括农民、牧民、渔民、从事农机机械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性组织、农场(或林场)职工、生鲜乳收购站、取得本地工商登记的养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乳品生产型企业参股经营生鲜乳收购工作站。

(二)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农机装备水平和总动力持续快速增,一些有特色、重点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在农业部和财政部支持下,广东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2010—2011年,全省共落实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了6000多万元用于农民购置省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在中央财政补贴基础上进行累加补贴。实施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市、区),补贴产品目录基本覆盖了全省农业生产的所需各类农业机械。两年来,共补贴各类农机具近30万台(套),直接受益农民近23万户(次)。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机)与财政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操作,提高办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345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了30.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3.7%,比2003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农机装备水平和总动力持续快速增长。另外,一些有特色、重点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

二、问卷调查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