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4:5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标准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标准化模式研讨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三品”)标准是农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普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作为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现了农业标准化的升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辽宁省在大规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以县为单位进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简称“县域环评”),大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其生产面积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考核各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唯一指标,以此推动全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1辽宁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
1.1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全省以县为单位实施县域环评工作,为大规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标准化生产搭建了公益性平台,更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奠定了技术基础。一是开展试点,积极探索。1997年,为解决绿色食品认证所需要的产地环境检测问题,由康平县政府出资,全省首次开展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次年,抚顺市科委通过科技立项,在清原县、新宾县和抚顺县的部分乡镇开展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2001—2002年,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原省农业厅安排农业生产专项资金,在新宾县等12个县进行县域环评试点工作。二是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经过前期探索和试点,2003年初,县域环评被作为省政府对各市工作的考核指标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用3a时间完成全省县域评价工作。原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耕地、果园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的意见》(辽农[2003]72号),此后,又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全省县域环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并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三是筛选机构,制定规范。通过对全省14个检测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和现场考察,省农业厅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等6家具有CMA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全省县域环评任务。全省制定了《全省农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采样布点原则及方法、采样方法、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等。规定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全县所有耕地、果园进行采样、检测,并划分适宜生产区域。此外,在对土壤、水质、大气采样检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17项土壤营养元素的检测项目,并对城市郊区及设施农业生产区等特殊区域加大了布点密度。四是多方联动,落实任务。按照《全省耕地、果园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县政府提出环评申请,各地在省委托的单位中自行选择检测机构,并代表县政府与检测机构签订全省规范文本的四方县域环评协议,省、市农业部门参与协议签订并指导、协调、监督各方开展县域环评工作。检测机构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下开展工作。检测周期自签订协议开始,一般为6个月至1a。五是组织验收,汇总分析。县域环评工作结束后,由省农委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对全部数据进行汇总后,全省建立了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和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数据库,编写了《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辽宁省“三品”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集》等多套图文资料和数据库。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10%的比例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例检,从而保证了环评结果的动态性和可靠性。
1.2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推动各地应用县域环评研究,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标准化暨“三品”生产整体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大规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创一条发动大批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是开展环境调查,划定“三品”适宜生产区。各地农业部门根据县域环评结果,对本辖区农业生产环境开展排查,特别是对不合格区域与临界区域进行重点排查。依据产地环境有关标准,全省确定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适宜区。二是制定标准,抓好“三品”管理与农民技术培训。各地制定了大批地方标准或生产操作规程,出台了一批操作性较强的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运用各种农艺措施和综合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以推广“三品”标准为内容,举办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同时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档案管理办法》,下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三是组织“三品”认证,发动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项目实施,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三品”认证率达到45.3%。在已认证的“三品”生产基地中,50%以上是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全省累计认证“三品”2500多个,项目县“三品”认证数量平均较项目实施前提高54.3%。以“三品”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13.3万hm2,占全省耕地果园总面积的47.2%,是项目实施前的2.5倍。一些企业为农民垫资建棚,对投入品实行统购、配送、提价收购,深受农民欢迎。四是建设生产示范区,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结合“一村一品”工程,项目县共选择135处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带动的“三品”生产基地,开展“三品”生产示范区建设,面积达20.5万hm2。此外,全省还通过建立农户编码、生产记录,鼓励上市销售的认证产品加贴防伪标签,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各地大白菜贴标上市、北镇市鲜储葡萄包装编码到户等做法,深受消费者欢迎。
县农业标准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我市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就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确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农业主导产业标准研制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逐步建成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产品、生产、农业机械、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相衔接,产品门类齐全的农业标准体系,为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提供有效监控的支撑平台。年-年力争全市有20项农业地方标准得到重新确认或修订。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与检测机构加入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制定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和联盟标准,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创建与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开发有机结合,建设一批辐射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年-年力争全市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20个。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技推广与标准推广有机结合,逐步推广农产品生产记录、索票索证、产地标识、包装标识、认证标志等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可追溯。
农业标准化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办发〔2004〕224号)精神,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迫切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规划,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从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全局着眼,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摆到农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落实。
二、进一步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条主线,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认证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引导农业科研、组织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产品质量、规范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产品消费、保障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标准化推动淮安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何实现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传统自然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如何将市场对农产品的具体需求(如品种、规格、加工、包装、质量、品牌等)量化为农民可以操作的标准,农业生产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需要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要使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一样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至关重要。淮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早在2000年,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为淮安传统农业向现代优质高效农业转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年来,江苏省淮安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农林、畜牧、水产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力培育农产品名牌,扩大农业标准推广应用范围,加快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兽药使用准则等农业标准248个,已建和在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个。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9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58.4%;农民人均纯收入7233元,比“十五”末增长79.7%[1]。
一、建立农业标准体系,促进淮安养殖业健康发展
自2001年盱眙县提出了“小龙虾、大文章,小龙虾、大战略”后,“盱眙龙虾”的品牌越来越响,养殖面积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质监部门适时将标准化手段介入,从苗种放养到科学捕捞,从运输到加工的生产各环节,建立了全程质量控制,形成“养殖示范化,项目产业化,管理标准化”机制。2006年淮安市盱眙质监局开始组织起草“盱眙龙虾”相关标准,在收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0余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和优势,制定了DB32/T931—2006《盱眙龙虾》、DB32/T1578—2010《地理标志产品盱眙龙虾》江苏省地方标准和一批企业标准,形成了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融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2007年盱眙县“无公害克氏原螯虾养殖”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获准立项开始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工作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和深加工,实现了养殖加工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由单一性养殖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到项目验收时,已初步建成克氏原螯虾养殖基地1.33万hm2。2009年,盱眙龙虾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加大保护力度,尽早开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识的使用,市、县质监部门已推荐江苏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使用单位申请上报。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效应逐渐显现,目前盱眙县有20多万人从事龙虾养殖、加工和销售,并带动龙虾调料制作、旅游及产品开发、餐饮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已形成年产近20万t、销售额突破35亿元的生产规模,“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达60亿元[2]。几年来,淮安市相关单位还陆续制定并实施了DB32/T398—2000《稻田养殖青虾操作规程》、DB32/T456—2001《商品肉鸽饲养管理规程》、DB32/T627—2003《伊乐藻养蟹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和Q/320801BHS001—2012《畜禽预混合饲料》等企业标准,起草了《洪泽湖鹅饲养技术规程》、《水体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技术规范》、《EM菌鱼塘应用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均已送审),完善的标准体系为淮安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级新淮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共建成基础母猪扩繁场7个,苏淮猪养殖数量20多万头,“苏淮猪”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项目实施共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3]。
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标准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养殖业,在种植业上,标准化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淮安是水乡,十分有利于藕的种植,洪泽有河藕,金湖有莲藕,涟水有浅水藕,做大藕产业已经成为淮安市种植业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针对不同藕产品各自的不同特点,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积极帮助收集、制定、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共收集有GB18406.1—2001《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NY/T5239—2004《无公害食品莲藕生产技术规程》、NY/T837—2004《莲藕栽培技术规程》、NY/T1044—2007《绿色食品藕及其制品》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DB32/T547—2008《莲藕》、DB32/T548—2008《莲藕栽培技术规程》、DB32/T886—2006《有机藕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出Q/320801LNX001—2011《绿色食品(A级)浅水藕生产技术规程》、Q/320826XAL001—2009《盐渍藕》等企业标准,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应用。数年间,先后建设洪泽县无公害河藕、金湖县莲藕、涟水县浅水藕等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洪泽县根据各项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水质土壤及农业投入品检测,建成无公害荷藕产业化开发基地400hm2,带动7个乡镇荷藕种植面积5333hm2,经济效益累计达1500万元;金湖县荷花荡,经过3年多的努力,现已培养出41个重点莲藕种植示范大户,核心示范区面积2000hm2,2010年每公顷产36900kg,平均每公顷收入110700元,比2007年提高了12000元,还建成以政府部门、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重点示范户为主的推广网络,莲藕种植辐射推广面积达到3333hm2;涟水浅水藕示范区核心区面积2000hm2,实施绿色食品标准,依托淮安东升食品有限公司、涟宝食品厂、华仁食品有限公司等浅水藕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区面积达1333hm2,每公顷均比项目实施前增产12.9%,浅水藕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3]。实践证明,政府部门的适时介入和科学引导,通过牵头组织进行标准化技术培训,培育示范点、示范户,用先进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大推广范围,可极大促进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标准化将为淮安农业实现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全市农业标准化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区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发〔〕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国办发〔〕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政办发〔〕42号)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资源为依据,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在我市建立比较完备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体系和推广体系,实现我市农业生产指标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全面推进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建设三个农业标准化体系(种植业标准化体系;棉花制种标准化体系、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1个、省级1个、襄樊市级6个);制定3个农产品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培植5个农产品标准化龙头企业;建设1个标准化管理的农产品专业或综合批发试点市场。
二、上下互动,全面加强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
农业标准化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一直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次受到上级及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先后有2人获得国家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省级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县农业科技成果奖励。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协调配合,有为求位
多年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特色工作来抓。牵头召开了由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以政府名义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质监局、农机局、水利局、商业局、粮食局等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乡、村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负责、任务明确、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同时,我局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标准化工作倾斜,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待遇,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潜心搞好本职工作。
为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我局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经常向县领导汇报请示制度,凡涉及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事项,都由“一把手”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沟通,以征求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及时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情况,密切关系,使它们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紧密配合。20**年年初,县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实施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要求质监部门加大对农业标准化项目的指导、帮扶力度,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随着标准化工作成效的不断凸显,质监部门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得以日益提升。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规划是推动工作的前提,示范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为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把握省、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的、分步骤加以实施。首先是《*****》、《******技术规范》两个地方技术规范经过省级专家评审上升为***省地方标准,新制定出了《**银鱼养殖技术规范》和《优质果桃栽培技术规程》2项农业技术规范;其次是**年新申报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和一个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并且完成了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起草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第三是加大示范引导,在**镇实施了500亩优质柴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水库5万亩水面开展了陆浑银鱼无公害养殖示范。
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因此,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高品质农业品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还面临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标准化体系;安全标准;标准化示范区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新时代下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因此,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本地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意见,显著加快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但整体而言,各地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面临着一定困境,导致建设步伐日趋放缓。为了有效引导各地加快标准化建设工作,本文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对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要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科学、合理、全面的农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农业标准是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而出台的规则,它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行业竞争力。从整体角度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是联系密切、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无一例外都与农业标准息息相关,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建设,构建科学、完整的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还能全面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所致农害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还能有效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超标排放,有效避免农田、水源、空气被污染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科学、全面、严格的农业标准,农产品的质量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也是从根源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二,从农产品的种植到销售,都离不开农业标准的严格约束,我国政府要想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就应结合市场需求标准化组织生产,这就需要涉及种子、种植、化肥、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同时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其三,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只有借助严格的农业标准,才能保证自身农产品符合国际要求。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苛刻的农产品准入标准,这直接提升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对此,我国唯有严格依照农业标准管理农业生产活动,才能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四,由于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政府在农业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保证农业标准化的全覆盖。只有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统一组织农业生产,才能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里的“统一”不仅包含了种植、加工、包装的统一,还包括卫生安全、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统一。其五,随着农业的国际化发展,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也逐步提升,这也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业标准国际化的发展。通过对农业发达国家的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无一例外地都以高水平标准化为基础,这也直接决定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
县长在农业标准化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
一、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标准化工作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县农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不是不能为,而是大有作为,关键是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从当前情况看,党委、政府在宣传引导、技术服务、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委、政府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要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去年以来,瓜菜菌和畜禽产品行情很好,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促进了财政增收。从目前看,搞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如燕店、魏庄、河店、董杜庄、张寨、十八里铺、城、王庄集等乡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的乡镇,要抓紧选准路子,确定主攻方向,尽快发展壮大。各乡镇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工作有人抓,出实效。
二、积极培植农业亮点
亮点工程具有示范辐射拉动作用,抓得好,点上出成果,面上增效益。现在我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和大棚数量,都不比寿光少,但与寿光相比,我县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亮点。下步工作中,要把培植农业亮点工程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搞好区域布局,发展特色规模生产,培植专业村,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块状经济。今年各乡镇要在主要道路两侧规划建设1—2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力求规模大、品种好、档次高。县农业、多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产品,搞好协调服务。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就要解决资金的问题。县农信社要发挥主要作用,加大对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扩大放贷面,推动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发展。同时,要围绕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论证和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的新兴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深度,扩张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实现规模效益。
创建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政办发〔〕42号)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农〔〕9号)精神,种猪养殖被列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开始出现低水平、结构性剩余,外销量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农业标准化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学会采用标准化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不懂“标准化”为何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进行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所谓农业标准化,用一句概括的话讲,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行农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及国别或地区标准。制定和实施各类农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因此,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要由市场来决定。你的产品要想进入或打入哪类市场,那么你就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执行与该市场要求相对应的标准。
二、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由于部分农民盲目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致使一些农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亚销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普遍抱有疑惧心理,购买热情下降。在出口创汇方面,由于一些农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屡屡引发贸易纠纷,有的不得不减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没有跟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步伐。可以说,在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显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一是适应“入世”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人们广阔贸易空间的同时,也给贸易带来了磨擦,这种磨擦,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即产品质量之争。去年日本、韩国对我们的大葱、禽肉等农产品实行进口设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就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只有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随着农业部启动的“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国各地都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强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对策措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将陆续建立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经与河北省联合签署了“京津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协作网”,达成了“华北护菜协议”,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推行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无保证,不但不能开拓和占领新市场,而且还会从已经占领的市场中被挤出来的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