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4:3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保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

一、保险标的的特殊性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大多是有生命的植物或动物,受生物学特性的强烈制约,具有以下不同于一般财产保险的非生命标的的特点:

一是保险价值难以确定。一般财产保险的标的是无生命物,保险价值相对稳定,容易确定;农业保险的标的在保险期间一般都处在生长期,其价值始终处于变化中,只有当它成熟或收获时才能最终确定,在此之前,保险标的处于价值的孕育阶段,不具备独立的价值形态,因此,投保时的保险价值难以确定。实务中,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多采用变动保额,而一般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是固定的。

二是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及生长规律,保险期限需要细致而又严格地按照农作物生长期特性来确定,长则数年,短则数日;普通财产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

三是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受到损害后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从而使农业保险的定损变得更为复杂,定损时间与方法都与一般财产保险不同,尤其是农作物保险,往往需要收获时二次定损。

四是种类繁多,生命规律各异,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难以制定统一的费率标准和赔偿标准,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难度;普通财产保险的费率标准和赔偿标准相对容易确定。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中介业

一、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可分为三类,即: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从数量上看,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110家,其中保险机构1563家,保险经纪机构303家,保险公估机构244家。近年来,保险业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06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447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期,外资合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纷纷登陆设铺,在这些机构中,有3家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达信保险集团公司、荚国怡安保险集团公司、英国韦莱集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独资公司或子公司。从地域分布上来说,除西藏外,全国内地各主要省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类型不一、数量不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上述中介机构都以产险和寿险为服务对象,为农业保险服务的甚少,而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这是因为虽想用中介如人等拓展业务,但却缺乏可用的对象,致使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中介形式开展业务很难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自身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查看全文

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联动研究

[摘要]银保联动,作为银行业与保险业实现一体化混业经营的创新举措,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农业信贷与保险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银保互动的内涵、机理以及联动效应,并针对我国农村银保互动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保联动;联动机理;联动效应;金融创新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日渐活跃。其中,农业信贷在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灾害损失严重,增加了农业贷款的风险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趋利避害”的经营目标相悖,从而导致农村长期处于资金“失血”或“贫血”状态,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信贷与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农村地区信贷供给不足,资金缺乏的问题,还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银保联动”的内涵

银保联动又称银保合作、银行保险,即银行业与保险业通过资源共享而建立的业务合作关系。[1]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银保联动的内涵也更加丰富,由最初银行充当保险公司兼业人,实现保险分销发展为银行保险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客户资源整合与销售渠道共享,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2]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功能观理论为银保联动的混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提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对自身所受约束做出的反应。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银行与保险机构无法共享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客户信息,造成资源与信息的浪费,干扰了金融发展的效率。因此,银保互动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将资源整合与共享作为创新的首要环节。另外,金融功能观理论认为金融机构的功能比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更为重要,即功能大于形式。银行与保险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不应受到组织结构的限制。[3]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保险立法完善探讨

摘要: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正视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现状,正确认识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政策性力量的引导,凭借立法、行政等手段来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扫除其发展道路上的羁绊,以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立法;经营目标;有效需求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三农”问题当作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而农业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产业,它的稳步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部门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农作物每年受灾面积为460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以规避农业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我国农民利益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弱质产业,常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如何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缺少政府行为和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分析阻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机制,使其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利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于建国初期即开设了农业保险,20世纪70年代停止了该项业务。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这一险种长期就处于不景气状态。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3000多亿元,农业保险总收入只有4.8亿元左右,仅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0.16%,比上一年下降20%,是20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按全国2.3亿农户计算,户均投保费用不足2元。另外,在保费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断减少,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农业保险制度严重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农业保险立法的现状

查看全文

沿海农业保险效应浅析

本文作者:颜廷武1,2王原雪3王丞3作者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3.中国海洋大学

根据“七五”计划提出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经济区域概念,1982年5月,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沿海与内地划分问题的通知”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特点、适当考虑现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中、西部的方式,明确规定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12个省(区、市)自北向南排列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划归东部。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沿海农业结构调整、沿海农业现代化进程、沿海农业生产效率变动等方面[1-3],尽管国内对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4-6],但对有着鲜明地域特点的沿海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的探索较为薄弱。从沿海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来看,沿海地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为强烈,理应在农业保险的探索与发展中走在前列。考虑到沿海12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差异和农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状况,特别是各地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发育程度的不同,本文选取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6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沿海省(市)进行农业保险发展效应的理论分析,并选取山东省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沿海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世界范围内,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弱质”产业,对自然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抵抗风险能力差。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弥补经济损失的一种机制,特别是作为对农业进行适度保护的国际惯例,农业保险不仅是农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相比较,沿海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1)沿海地区发展农业保险的现实条件相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要好。东部沿海地区适合优先发展农业保险的基础条件可概括为3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值都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可以为政府积累一定的经济资本,能在财政上给予农业保险高度支持,为农业保险进一步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创造条件。第二,地区城乡产业和区域发展格局适合农业保险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布局与调整,沿海地区基本呈现大工业小农业格局,即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符合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前提。第三,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试点良好。东部沿海地区保险模式创新水平高,保险的本地适应性较强,农户参保积极性高,农业保险试点相对成功,表明这类地区的保险市场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具备发展农业保险的基础。

(2)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相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要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不同地区间的风险类型、损失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气候土壤差异很大,使得与此息息相关的农业生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为突出。如在自然条件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海相灾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常年受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等的影响。相比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更大。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创新策略

作者:周爱玲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低碳经济是进入21世纪以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型模式,它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和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供给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至2010年农业保险覆盖农户数达1.29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94.5亿元,农业保险主要险种基本已经覆盖了我国所有省区,农业赔款近5年来以年均144%的速度增长,2010年农业保险赔款达100.7亿元,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农业保险,强化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障功能,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实现国家农业产业化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首先,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偏低,地域发展不均衡。农业保险在我国至今没有实现全覆盖,其对于农村、农业强大的保障功能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特别是与我国蓬勃发展的商业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不管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方面,农业保险与全国保险的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保险密度方面的差距更大。在2010年全国保险密度已经达到106.02元/人的时候,而农业保险的保险密度仅仅为14.13元/人。此外,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性差距也非常大。

其次,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少,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从理论上来讲,农业总产值需要等值的农业保险来提供保障,事实上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保险费收入之间差距甚远。在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40534亿元,这都需要购买农业保险,但当年的保费收入仅仅为135.68亿元。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从供给主体方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公司虽然很多,但是专门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只有4个,其业务覆盖范围仅仅包括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区域仍然由人保等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险业务,其中人保占据市场总份额的50%以上。

查看全文

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

摘要:自古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作为自然灾害最为严重频繁的国家之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成了规避农业风险、缓解农民负担的重要手段。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对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总结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政策;成都市

一、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1.农业保险走向多元化。近10年来,成都市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特色农业保险不断增多,呈现保费规模大幅增长、险种体系多层次发展的现象。2011年,成都市公告,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指导规划区(市)县给予100%的补贴,并完成了三层地区(市)县传统农业保险奖励补助为80%,两层区(市)县为50%。2014年,成都已经有23种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在未来三年,计划特色农业财政补贴面积每年增加20%,根据总面积3000万亩来计算,覆盖面积从10%到2017年的70%,基本上做到重点覆盖和应保尽量保。2.农业保险费率趋于合理化。2018年1月,四川省财政厅下调部分补贴品种农业保险费率的公告,马铃薯、森林、小麦三种保险标的物保险费率均实施新的保险费率,此次费率下调是目的是:不是为了减少财政补贴,是为了降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费率,使得保险费率更合理化,减轻农户以及各级财政部的财政负担,通过科学合理以及积极稳妥的动态调整来有序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3.制度不断完善赔偿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确定保险费和补贴比例和金额。成都市保险经办机构在遵循政策补偿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设置合理的补贴险种以及赔付条件,政府建立赔偿制度,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农业保险制度在经办保险机构以及农户的信心。

二、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问题

1.巨灾风险制度以及再保险制度不完善。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去尝试和探索建立,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就再保险制度的运行提供指导。巨灾补偿体系虽然在成都市开始建立,但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仍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现在实行的生猪与蔬菜价格保险试点,是以农产品价格为赔付依据的新型农业保险,主要针对因价格大幅下滑,低于既定或者约定价格,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政府给予赔偿。水稻价格指数保险已经准备开展,但是并没有运行,导致覆盖面不足。2.道德风险。投保人存在道德风险。有些投保人认为买了保险没有用到就是损失,有些地方并未发生灾害,投保人就故意损害自己农作物以获得赔偿;还有就是因收成不好,但赔偿较少,投保人就扩大受损面积,保险公司难以判断事故原因只得赔偿。同时,保险人存在道德风险,一是夸大受灾情况或者伪造受灾以获得政府更多补贴,二是少给投保人补贴,以此赚取中间差价,获得利润。成都市现阶段虽然应用“农贷通”让保险公司公平竞争,但是网上信息并不能证明投保人选择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有道德风险的。3.资金到位滞后。中国农业保险一直存在补贴资金获得时间长的问题,成都市也不例外,虽然流程简化,并实现线上流程,但投保人在申请后需要等较长时间,比如等斟查人员到现场勘察、等政府审批通过、等资金到位。此外,在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中还存在补贴滞后的情况,一些试点作物已收获,形成不能进行承保保险的情况。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功能拓展综述

摘要:农业保险功能拓展是农业保险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保险文献研究,认为可将农业保险功能分为两大类: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散两大基本功能,以及社会管理、融资增信、金融扶贫和转移支付等拓展功能。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各个功能未得到充分实现,在农业及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须把握农业保险功能要义,优化发展农业保险。

关键词:农业风险;农业保险功能;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业风险无处不在且极其复杂,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重要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农业经营主体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使农业保险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并逐渐激发拓展出了农业保险新功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2019年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认清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优化并发挥农业保险功能的作用实现,才能更好地助力农村脱贫,实现农业产业振兴,促进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农业领域的发展。在农业保险领域,国内外研究都较为成熟,但针对农业保险功能及其拓展的研究少之甚少,学术界对农业保险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还没有得到统一。本文将农业保险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对国内外现有农业保险文献研究展开综述,概述农业保险功能的具体含义、实现途径、发展困境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农业保险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的基本功能

在农业保险发展初期,国内学者基于传统保险功能论角度,提出农业保险具有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社会风险管理功能以及社会关系管理功能,释放这四大功能,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刘杰、张长征,2004)。由于农业保险投保标的物和投保人的特殊性,冯文丽(2007)对农业保险功效作出了具体定义,即认为农业保险功效是指农业保险在发挥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等功能时所产生的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效应,具体包括福利功效、信贷支持功效和政策功效。Klein(克来茵)(2008)、Majidetal.(玛吉德)(2017)在研究国外农业保险时,均指出农业保险是将潜在风险从被保险人转移到保险人的一种应对机制和事前适应措施,具有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功能。另外,Klein(2008)还提出了农业保险具有资源配置功能。张南、张旭光和李赛男(2018)也曾指出奶牛保险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抗灾救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农业保险资源配置功能至今未得到广泛推广。农业保险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两大基本功能现已得到国内外认可,其具体作用主要有:第一,有利于管理农产品价值链中的风险,稳定农业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农民收入稳定(William、Wang,2010;Clementetal.,2018);第二,可作为一种抵押品,便于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农业融资,促进农业投资和信贷,提高农业投资效率(William、Wang,2010;Bogdanetal.,2015);第三,能够保障农业再生产、实现收入再分配(刘从敏、张祖荣和李丹,2016),最终起到稳定农村社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赵立娟、红花,2018)。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成效困难与策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的双重约束。保险既是灾害发生后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和缓冲机制,又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的一种有效保障方式。实践表明,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民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苏州市从2006年5月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委托代办”模式,2008年转换为“联办共保”模式,现已累计承担风险保障96亿元,为抵御农业自然风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农业保险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效

1.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在市和县(区)设立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负责防范、处置、化解农业巨灾风险工作;成立了农业灾害定损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定损理赔争议。承保的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和农业保险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全市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业保险经办和服务网络,并延伸至行政村。

2.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规范投保理赔操作,不断加强农业保险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理赔工作有序进行。规范农险财务制度,对管理费用比例、农险资金管理办法、理赔资金支付方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承办保险公司的基础管理,要求保险公司对农户各种参保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逐步建立农险基础资料台账。

3.保障作用明显体现。在推进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政府、农户、保险公司实现了三方共赢。农民得实惠。六年来,累计有40万户次农户获得理赔,得到赔付款11667.3万元。获赔的农户占参保农户总数的11.43%;农民缴纳的保费和获得的赔付款为1∶2.04;政府得民心。苏州农业保险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支农方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公司得发展。两家承保公司共得到管理费1288.58万元,并获得保险费结余收入60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承保公司通过开展农业保险,在广大农村树立了品牌形象,赢得了民心,拓展了农村保险市场。

4.巨灾风险防范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各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四级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灾害损失或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程序。二是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了巨灾风险准备金,已积累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2800万元。三是推出了灾害预防服务。为加强大灾预警机制建设,市推委办与气象局合作推出了灾害性天气短信服务,将种养业大户、农险相关人员等列为短信服务对象,及时提供天气情况、施救防护措施、保险建议提醒等信息服务。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形式的选择

农业保险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即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险,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财产保险。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立法应该摒弃单一式的模式,采用复合式的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农业保险提供制度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灾害频发的、受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立法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条件。例如美国、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都先后颁布农业保险法。通过法律确立农业保险的性质和地位,农业保险的组织体系、经营范围、优惠待遇、法定保险、基金管理、费率制定、赔付标准等,使农业保险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有序地运行。

二、建立国家农业保险机构,保证各项政策法规顺利实施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有相应的机构作为依托。组建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并通过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来贯彻实施政府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将是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原保险业务,其机构可分设至地、市一级,业务上采取垂直领导。其主要职责就是贯彻实施国家农业保险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包括:①负责向经营农业保险的组织提供费用补贴,向投保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保费补贴。②负责提供再保险支持。③管理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并在发生巨灾损失时履行巨灾风险保障的职能。④为经营农业保险的组织提供技术支持等。

三、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