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2:4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引进外资农险的探讨
作者:董赫男黄健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国计民生大事。目前中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农业保险发展道路频频受阻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农业保险始于建国初,曾一度停办,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从1993年开始,农业保险业务出现连年下滑,日益萎缩。2004年,上海安信保险公司等三家专业性政策性银行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得以确立,并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农业保险业务开始复苏。但是,我国政策性业务出现晚、不成熟,而商业性保险公司为了追逐盈利目标,正逐渐从风险高收益低的农业保险领域淡出,导致我国农业保险一直处于供需“双冷”的困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开放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已被提上议程。
一、开放农业保险市场的弊端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不成熟的行业来说,大规模的外资涌入都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为例,从改革开放之初至加入世贸组织之前,银行业的开放主要是配合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需要,开放措施带有明显的“试点”特征。加入WTO后,我国按照入世承诺时间表,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但是,与农业保险的不同在于,我国开放前的银行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险,因此,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开放农险市场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农业安全性
农业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更加突显了农业安全的重要性。在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安全是指一国对农业拥有自主权、控制权和发展权,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能够应对各种生存与发展的外来干扰或威胁,从而保证本国现有的或潜在的农业权益免受危害并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能力。经营农业保险,需要对农户的详细信息进行深入调查、记录、存储,理赔过程中还需进行现场查勘等。
农险补贴政策研究论文
一、政府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
从世界各国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看,凡是农业保险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是国家重视、政府支持的结果。主要表现在,除了对农业保险给予专门的立法保障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农险发展模式外,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是关键环节。这些经济支持不仅表现在政府对农户给予较高比例的保费补贴,减轻农户的保费负担,还对从事农险具体运营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业务费补贴和税收减免待遇,以及建立由政府兜底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首先,农业的自然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保险公司往往收不抵支。以美国为例,1981年至1990年,美国农作物保险赔款额超过保险费总额达25亿美元,累计赔付率高达150%。1960年至1991年,加拿大累计收入农作物保险费51亿加元,累计赔款57亿加元,累计赔付率也达到110%。因此,在没有政府财政扶持的情况下,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不愿经营农险业务。
其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同时,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每年成灾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而农业保险对于分散风险,保障农业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作为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上多数国家将农业保险同商业保险区别开来,对农业保险给予经济上、法律上和必要的行政上的支持。
二、中央农险补贴政策对新疆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新疆的农业保险早在1951年即已开办,后因种种原因一度停办,直到1982年才开始恢复。目前,全疆农业保险主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新疆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前者负责新疆地方范围内的农业保险工作,后者则主营兵团领域。新疆农业保险经营的险种主要为种植业险,绝大部分为棉花保险,其余为粮食、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养牛保险。“十五”期间,全疆农业保险累计为6716万亩农作物、217万头(只)牲畜提供了风险保障,为农村防灾防损支付防灾费6600万元,赔付达9.63亿元,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此次中央农险补贴政策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升新疆农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新疆农险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副市长在农险启动会讲话
同志们:
目前,春耕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近期的雨雪天气对备耕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年的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来讲并不理想。通过近三年的试点,农民对大田作物保险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参保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公司的参保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县、县都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但是,由于县委、县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认识早,重视程度高,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三年中,两个县分别从财政拿出2400万元和2350万元,支持农民参保,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承保面积连续三年居全市前两位,参保面积也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70%以上。也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县2007年—2009年,分别获得农业保险赔款9500万元和9200万元。三年来,全市农业保险因灾获得理赔款共计3.47亿元,扣除农民自缴保费7059万元,参保农民通过农业保险共获得现金赔偿2.8亿元,户均达到1350元。
回顾三年来的农业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事业整体发展比较迅速,但同广大农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一是部分干部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行动不够自觉,工作中还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保险的服务工作还不到位。农民普遍认为赔款周期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着眼于我市农业保险工作的实际,下面,我就做好2010年的农业保险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目前的农业保险更是不同于其它险种,有各级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是其它险种和保险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对此,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破除“农业保险是保险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事关农村千家万户,事关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抓好农业保险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全力抓好,抓出成效。各地要把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位置,纳入日程,真正重视起来。要继续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具体抓的原则,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强化措施。2010年,各县(区)不仅要在5月30日前完成省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提出55%的承保面积任务,还要按要求把农民保费补贴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督查指导。市、县(区)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在承保、保费收取、查勘定损、赔款发放等主要环节,严格督查,堵塞漏洞,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行政监督,坚决防止出现截留、挪用、贪污保费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要搞好协调,搞好配合,完善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市农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农合合规风险调研报告
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是建设和谐银行的基础与前提。去年10月.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合规建设.从“三会一层”及各部门职责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公司治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流程管理湖州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指引》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合规机制建设。对此.湖州银监分局对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了相关调查
合规建设现状
(一)初步组建了合规管理部门,明确合规职责。从湖州市情况看,至20****年末,各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原风险管理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合规风险管理部,其工作职能增加了与合规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推动本单位合规建设,识别、计量与监测合规风险,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开展合规培训与咨询对制度的制订与产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审核等内容。
(二)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合规管理人员,强化合规管理。从调查情况看.湖州市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从业人员数量从3人到5人不等.同时.两家农村合作对辖内每个支行均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合规管理员.主要是识别本支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提出纠正建议、参与本支行合规手册、内部行为准则和各项操作程序、为员工提供合规咨询、负责与总行合规部门保持联系等.进一步强化对本机构的合规管理。
(三)逐步建立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搭建合规管理运作机制。目前,各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针对自身实际制订了《合规工作管理办法》.对合规政策、合规管理程序、合规指南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将管理办法印发给辖内每个支行或信用社,让每一位员工逐步树立合规经营的理念
存在的问题
农商银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农商银行的业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出纳风险、会计结算风险等成为影响农商银行和谐发展的重要瓶颈。鉴于此,本文将探究农商银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商银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农村金融改革、盘活农村经济是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农商银行是农村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商银行向着专业化、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存在的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加强农商银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一、农商银行财务风险的界定
农商银行属于盈利性金融机构,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风险的影响。对于农商银行财务风险的界定,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筹资风险:即农商银行经同业拆借、吸收存款等运营方式形成负债,最终导致农商银行利润减少或偿付本息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农商银行运营发展中,内外部不可控因素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农商银行陷入财务困境。广义的财务风险能反映风险的货币化价值,其存在于农商银行财务管理以及运营的全过程中,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农商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基于目前我国经济下行的整体态势和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银行业目前不仅处于风险高发期,也处于风险的易发期,农商银行作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面连着复杂的多重压力,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潜在风险和隐患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分析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外部环境的塑造、内部机制的建立、完善及相应的人才支撑的角度,分析了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机制;人才
农商银行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简称,隶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基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农商银行不断成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农民、农村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基于目前我国经济下行的整体态势和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银行业目前不仅处于风险高发期,也处于风险的易发期,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银行业的发展面连着复杂的国内外多重压力,风险也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风险问题日益凸显,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潜在风险和隐患日益增多,银行风险的呈现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隐蔽性和复杂性并存,突发性和传染性共生。对于农商银行而言,涉及金融安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一直是农商银行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头戏。分析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点对策,不仅有助于农商银行的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是农商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的得力之策。加强立法和监管,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防范信贷风险,促进农商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力争使各个方面有法可依。加快健全和完善与农商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综合考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使各个方面有法可依,保障投资人权益的同时促进农商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健康运营。同时,还要不断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做好农商银行的监管工作,健全金融方面的法律规范,添加关于农商银行业务相关的内容,增加相应的条款。此外,还要重视农商银行的战略规划,加快农商银行业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全面评估、检测市场风险,这也是加快健全和完善与农商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应有之意,更是防范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有力举措。
二、建立、健全农商银行的内控机制
农商行风险管理策略探究
摘要:农商银行是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际的发展来看,农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是薄弱的。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农商行存在的风险主要原因以及风险管理有效策略,希望对农商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商行;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发展,我国农商行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农商行必须高度重视。
1.当前我国农商行存在的风险主要原因分析
1.1银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众所周知,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转变而来,其成立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完全适应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风险防范意识还比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营销轻视管理,注重利润轻视规范,执行能力较弱,传导机制不顺畅等。从实践工作中发现,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贷风险,农商行信贷业务针对的客户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农商行属于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与地方各级关系上都比较“友好”,这就势必经常会发生一些违规信贷的事情,致使信贷质量欠佳,信贷风险却一路飙升。
1.2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风险内控机制是所有银行内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对于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就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银行在经营上会出现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存在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加大发生风险的概率;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协调共同实施风险管理,且风险防范责任划分不明等,这样的状态很难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着诸多弊端。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策略
在后疫情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不断显露。尤其不良贷款的日渐增加,给银行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银行经营风险变得更大。若不注重银行信贷业务监管体系的优化完善,则会给银行的经营业绩形成直接影响,进而阻碍银行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尚未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农业依旧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撑,占据着很大的经济产值比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经营与发展观念,不能提供给农村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持。但农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其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农村发展,伴随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的重视,农商银行所肩负的使命也愈加沉重。并且,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农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通过吸收公众存款,进行贷款投放来获得存贷利差。因此,能否管控好信贷业务,直接关乎农商银行的实际盈利水平,唯有加强信贷风险的管控,才可实现经营收入的最大程度提升。
一、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识别风险时的信息不完全
信贷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和基础工作内容,即为贷前的调查,做好这一项工作,是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关键。农商银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在发放贷款前都会展开贷款前调查。贷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去到借款人的实地经营场所,深入调查借款人的借款合法性、盈利性、真实性、安全性及信用评价;分别评估与核查抵质押物与保证人,对借款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然而,部分农商银行在办理贷款的时候,贷前调查存在对借款人信息采集不科学、不充分、风险监管不到位等种种问题。许多农商银行不够重视借款人还款来源,更多是关注借款人是否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并无统一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农商银行所设置的风控制度,难以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及控制。农商银行现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已然难以良好满足当前的信贷风险控制需求。所谓审贷分离制度,指的是结合类型不同的贷款,设置两个或以上的岗位,分别负责放贷与贷款审批,以起到互相制约、牵制的作用,达到信贷风险的防控。但受到人员与机构的限制,农商银行往往仅设置了信贷审查岗与信贷业务岗,信贷审查责任由审查岗承担,审查程序缺乏规范、内容较为简单,无法使风险得以有效降低。农商银行采用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结合贷款内在风险程度来进行划分,分为了损失、可疑、次级、关注及正常等类别,其中损失、可疑、次级为不良贷款。农商银行对还款情况展开分析时,由于未明确划分界限,缺乏明确规定,致使了常常采用的措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错失风险控制的最佳时间,增加了信贷风险。不良资产管理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所制定而成,是面对贷款对象违约采用的补救措施,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得以最大程度降低。
农商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商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商行;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督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经济下行期,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调整期,银行的信用风险正在加速暴露,特别是以农户信用贷款为主要信贷资产的农商行违约逾期现象严重,这也暴露出农商行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农商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比重,着力改善信贷资产质量,逐步提高风险防控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二、目前农商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包括农商行在内的广大银行机构启动了合规建设,注重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但是,由于农商行合规风险管理同其他国有银行相比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再加上信用贷款比重较大,合规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贷前调查流于形式。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镇痛效应逐渐显现,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地区有效贷款需求收窄。为了完成信贷投放任务,往往存在重“量”而轻“质”的情况,对贷款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贷前调查受到轻视,“贷款项目虚,贷款用途虚,用款主体虚”现象时有发生,为贷款本息的收回埋下风险隐患。贷中审查把关不严。农商行借贷资料为制式借款合同文本,所填写条款能够有效保障借贷双方权利及约束相关义务。由于放款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客户填写借款合同及借据相关资料没有认真检查、仔细核查,造成借款日期、借款大小写、借款利率及浮动系数等相关重要要素不符等情况时有发生。一旦这些贷款需要动用法律武器收回,将对农商行债权造成极大挑战。贷后管理履职不到位。一是履职贷后检查职责不到位。例如,贷后检查报告内容不具体;采用电话方式催收没有电话催收记录。二是由于农商行工作调动,部分放款人和管护人分离,由于信贷人员缺乏沟通导致催收不到位,逐渐增大贷款风险。三是注重对信贷资金的“堵”、“清”工作,而放松了对贷款到期前的“防范”工作。四是没有及时下发贷款催收通知单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债权,造成部分贷款丧失了法律时效,特别是核销和置换贷款等不良资产。五是贷后管理其他问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信机构的贷款规模逐渐扩大,农商行管理贷款有“四难”:贷款外出务工人员外出难见面;大额贷款客户资金状况难掌握;异地抵质押物难管理;信用贷款无资产保障,到期难收回。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农商银行是当前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商银行的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弱,导致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风险频发,影响农商银行的健康发展。特别随着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稳定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经济主体都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对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可能解决信贷资产问题,导致信贷风险仍然广泛存在。因此需要加强对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问题的研究,并探究相应的信贷风险对策,保证研究效率。
一、农商银行的业务建设和投向
通过对我国农商银行的发展情况统计来看,农商银行中对农业存款的吸收能力比较强,这与农民金融投资意识弱,习惯于将富余资金采用存款的方式取得利息收入的传统思维有关,而且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收入的增多,存款的数额也不断增大。同时农业的改革,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合作社以及农业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等使农商银行的贷款数额不断增加。而从信贷业务回收情况来看,不良贷款的数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农商银行不仅要注重吸引储蓄政策的落实,保证银行现金储备。同时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需要做好对受贷企业和个人的实地考察,特别是信贷企业需要对运营状态,盈利能力以及流动资金账目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科学的信贷方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二、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一)信贷风险识别信息不完善
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开展中贷前调查工作尤为重要,也是有效避免信贷风险的关键,通过良好的贷前调查信息搜集能够避免和化解信贷风险。因此农商银行在信贷业务开展前都会先做好信息调查工作,要求信贷人员必须要对受贷人进行实地考察,做好信用评级,保证受贷人以及企业的信誉良好,经营实体合法盈利。并对抵押物进行核查和评估,对信贷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但是从具体的落实情况来看,部分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在信贷前调查不清晰,信贷信息采集不充分,风险监管意识不强。借贷人在信息采集方面都是由受贷人自行提供的财务数据,部分虚假信息无法有效识别。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存在盲点,只关心受贷人能够按时还款,对还款来源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