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考察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2:40: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委考察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以专题常委会议议筹备工作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省政协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今年的专题常委会议继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以构建我省加工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就加快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专题常委会议的前期筹备工作由我委承担,这也是我委上半年工作的重点。在筹备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专题调研实施方案。3月上旬,我委成立了有省政协委员、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专题调研组。调研组搜集了大量加工制造业的相关资料,并认真组织学习,坚持从政协实际出发,坚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从总体思路上进行宏观研究,坚持“立足省情、突出重点,深入调研、上下联动,统筹安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形成体系”的基本思路,制定了专题调研实施方案,并先后召开专家座谈会、经济委员会主任会议,对调研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上报后组织实施。
2、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考察活动,起草了专题常委会议
主题报告。3月中旬,我委召开情况通报会,省发改委、国资委、农委、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分别通报了我省加工制造业有关情况。之后,调研组在卢家丰副主席的率领下,调研了合肥、滁州、蚌埠等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考察活动,调研组摸清了我省加工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构建我省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调研报告(初稿)》,提出了我省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具体的构建方向、思路和对策建议。
调研组还先后赴河南、江苏两省,考察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和加工制造业发展情况,写出了《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研究室工作总结及打算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提升标杆,深入调研,扎实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努力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加速崛起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树立超前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前瞻性
在当前“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的主题深入人心,全市上下正在为实现“一个突破,两个赶超,三个翻番”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形势下,对许多重大课题应该有超常意识,尤其对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需要超前研究,积极谋划,做到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方向、同步调。为此,我们以市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为切入点,超前谋划,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重点工作,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征集选题40多个,经认真分析筛选,确定了36个年度重点课题,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和《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计划安排表》,明确课题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间,加强跟踪和督导力度,按照计划进度定期检查、催报,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课题进展情况,对于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协调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承办单位报送的课题报告,认真修改、完善,理顺逻辑结构,补充有关数据,深化对策建议,统一标准编印,提升了课题报告质量。全年完成重点课题报告38篇,编印《送阅(调研)材料》41期。
(二)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主动性
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前缘地带,主动谋划、主动参与、主动服务,认真组织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轻工食品产业发展、白酒打假维权、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管、招投标采购、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等调研、考察活动。撰写形成《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市轻工食品发展调研报告》、《古井打假维权考察报告》、《合肥等地招投标采购情况考察报告》、《关于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等调研及考察报告,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单位:***
3月20至23日地委组织部、地区农委组织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赴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学习考察,全区共有100余名基层干部参加。加区由副区长***带队,共计19人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一致反映不虚此行,感触颇深,深受教育和启发。普遍认为学习考察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2天时间,但内容丰富,既有学习又有参观,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既学到了经验又找到了差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考察经过
两天中,考察人员分别聆听了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付华廷及兴十四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富华集团两位副总经理等5位创业者所做的精彩报告;走访了部分农户;参观了兴十四村展览馆、别墅小区、万亩人工林、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工地、规范化的机耕队、农田水利化建设、十五公里防洪堤坝等;地委党校副校长邹世龙给大家系统地讲授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和相关问题;观看了反映兴十四村创业历程的录象片等。
二、兴十四村的基本情况:
职成教科半年总结
根据**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职成教科围绕市教育局年度中心工作,年初召开了全市职成教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年全市职成教工作要点》,以坚持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强化常规管理,突出职业教育“三重”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稳中推进。
一、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和部署全市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朱惠权副市长作了全面的工作报告,花建慧市长认真分析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急需高技能职业人才,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市场需求对接,围绕市场来办学,积极探索社会化办学、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确保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共抓教育的格局。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蚌政[**]64号),从提高认识、切实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巩固基础、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大力支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联系实际、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突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优化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领导、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做好职业教育调研工作。为做好全市职教资源整合工作,我们在去年市政协职教调研基础上,对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方案,经局领导审阅后报送市政府分管市长。为学习先进地区职教工作经验,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劳动、财政、农委、教育及三县分管负责同志赴山东进行了职业教育专题考察学习,这次考察活动规格高,调研的内容广泛,对如何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形成的考察报告提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意见。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非常重视,6月2日-3日,省委副书记张平率省委政研室、省教育厅、省劳动社会保障厅负责同志到**进行职业教育专题调研,张平书记一行在实地考察我市部分职业学校、听取了4所职业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张平书记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今年省委的重要工作之一。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科教兴皖战略、加快富民强省步伐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完善发展规划。要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要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大力实施就业资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就业市场秩序,促进职业教育加速发展。
三、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今年全省职业学校招生要比去年增幅20%,由于我市去年招生力度大,职普比位居全省前列,因此,我市今年招生增幅任务重,困难大。为完成今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任务,在年初的职成教工作会议上,已将招生指标逐县、逐校分解。为保证今年职普比例协调,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实行职教招生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职教招生一票否决,印发了《**年**市初中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和《**年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对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招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强宏观调控,保证职普比例,今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比去年提高了60分。各职业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招生宣传,除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招生广告外,各职业学校还组织力量深入到学校、班级、考点及农村初中进行招生宣传,职教中心等学校还发放了教育券,对农村学生到市区职业中学就读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职成教科还与基教科合作,编写了**年**市高中阶段学校报考指南,市区所有职业学校都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和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加强数控技术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在省教育厅的关心下,我市职教中心积极申报,市教育局就150万元匹配资金问题及时向市长、分管市长报告,从新增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50万元专项经费并作出书面承诺。同时职教中心修改了校园规划,拟新建2000平方米的数控车间,已购置了价值70余万元的数控车床、铣床。
四、做好省“三重”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在市工艺美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骨干专业、市职教中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的骨干性示范学校、五河龙潭湖职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的种养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遴选了部分项目申报省“三重”建设项目,经省专家组评审,固镇任桥职中机电、工艺美校服装、**二职高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三个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的骨干性示范专业,怀远马城职中“阳光生态园”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截止目前,省“三重”建设我市均有项目。
五、做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工作。今年对口高考实行“3+X”改革,为适应改革的需求,我们及时转发了省教育厅《**年**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方案》,在毕业班老师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两次召开座谈会了解基层学校适应改革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同时对市区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为做好对口高考考务工作,严肃考风考纪,我们对监考教师进行了考前培训,印发了《**市**年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务工作手册》,将考试工作各项内容编印成册,既使考务工作人员熟悉了考试的各项工作要求,也使考试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为做好县区考生的食宿和安全工作,我们在两个考点启用了学生宿舍,对600余名县区考生统一食宿,封闭管理。今年全市共有1088人达到建档分数线,其中本科达线79人,均超过全省平均比例。
地方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建立了自耕田制度,选择了外向型农业经济,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革新、农业机械应用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使台湾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实施了适度“盘剥农业”以培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7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于是,台湾又进行了第二次,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限制,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关税壁垒、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福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护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台湾农业发展模式政策调整经验教训
现代以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反映了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台湾海峡的军事控制,岛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抗战胜利后,台湾农业开始缓慢复苏,但因内战期间岛内政局动乱,经济发展再度受挫。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实施了休养生息的农业政策,使台湾农业得到了逐步恢复。从1953年起,台湾农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闯出了一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市场狭窄且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道路。然而,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并从1969年起进入了停滞阶段。于是,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的农业政策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本文拟就现代台湾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政策转变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变革土地管理制度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战结束后,台湾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少数地主(11.7%)占领了大部分(56.0%)土地。据1948年统计,“当时台湾总人口约740万,农业人口约380多万,农民75%是佃农,约有280万,超过当时总人口的1/3。”①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靠租佃地主土地维持生活,佃农通常要将所收获粮食的50%作为租金,其土地较好和肥沃地区,租率甚至高达70%。且不管年景好坏,地租照交不误,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只能得到少部分粮食,故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放战争结束后,台湾岛内人口剧增,经济秩序混乱,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于是,从1950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农耕的政策措施,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1951年底,台湾岛内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水稻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达到202.2万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3%。②虽然台湾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但仍然无法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于是,在祖国大陆的影响下,台湾当局也着手进行,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①李松林著:《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台湾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建立了自耕田制度,选择了外向型农业经济,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革新、农业机械应用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使台湾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实施了适度“盘剥农业”以培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7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于是,台湾又进行了第二次,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限制,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关税壁垒、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福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护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台湾农业发展模式政策调整经验教训
现代以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反映了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台湾海峡的军事控制,岛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抗战胜利后,台湾农业开始缓慢复苏,但因内战期间岛内政局动乱,经济发展再度受挫。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实施了休养生息的农业政策,使台湾农业得到了逐步恢复。从1953年起,台湾农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闯出了一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市场狭窄且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道路。然而,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并从1969年起进入了停滞阶段。于是,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的农业政策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本文拟就现代台湾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政策转变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变革土地管理制度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战结束后,台湾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少数地主(11.7%)占领了大部分(56.0%)土地。据1948年统计,“当时台湾总人口约740万,农业人口约380多万,农民75%是佃农,约有280万,超过当时总人口的1/3。”①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靠租佃地主土地维持生活,佃农通常要将所收获粮食的50%作为租金,其土地较好和肥沃地区,租率甚至高达70%。且不管年景好坏,地租照交不误,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只能得到少部分粮食,故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放战争结束后,台湾岛内人口剧增,经济秩序混乱,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于是,从1950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农耕的政策措施,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1951年底,台湾岛内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水稻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达到202.2万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3%。②虽然台湾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但仍然无法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于是,在祖国大陆的影响下,台湾当局也着手进行,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①李松林著:《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海外农业发展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建立了自耕田制度,选择了外向型农业经济,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革新、农业机械应用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使台湾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实施了适度“盘剥农业”以培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7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于是,台湾又进行了第二次,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限制,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关税壁垒、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福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护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台湾农业发展模式政策调整经验教训
现代以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反映了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台湾海峡的军事控制,岛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抗战胜利后,台湾农业开始缓慢复苏,但因内战期间岛内政局动乱,经济发展再度受挫。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实施了休养生息的农业政策,使台湾农业得到了逐步恢复。从1953年起,台湾农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闯出了一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市场狭窄且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道路。然而,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并从1969年起进入了停滞阶段。于是,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的农业政策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本文拟就现代台湾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政策转变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变革土地管理制度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战结束后,台湾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少数地主(11.7%)占领了大部分(56.0%)土地。据1948年统计,“当时台湾总人口约740万,农业人口约380多万,农民75%是佃农,约有280万,超过当时总人口的1/3。”①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靠租佃地主土地维持生活,佃农通常要将所收获粮食的50%作为租金,其土地较好和肥沃地区,租率甚至高达70%。且不管年景好坏,地租照交不误,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只能得到少部分粮食,故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放战争结束后,台湾岛内人口剧增,经济秩序混乱,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于是,从1950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农耕的政策措施,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1951年底,台湾岛内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水稻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达到202.2万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3%。②虽然台湾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但仍然无法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于是,在祖国大陆的影响下,台湾当局也着手进行,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①李松林著:《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