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1:3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田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田建设

加快高产农田建设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屈家岭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发〔〕7号)精神,充分发挥高产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高产农田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重点,以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改善为前提,着力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三化同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力量,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坚持尊重民意,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高产农田建设前农民愿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坚持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高产农田建设新的管理途径,创新有利于高产农田建设的体制、机制。

二、加强高产农田建设和管理

查看全文

市基本农田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全省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第二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市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和去年国务院28号文件出台后,国土资源部迅速提出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投入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放在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措施,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土肥沃、灌得进、排得出”的要求,以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周密规划,科学布局,狠抓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的投入与产出水平。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俞书记、罗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并亲自带队到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商。5月份,省政府在蕲春召开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8月份,省政府把包括仙桃市在内的20个重点粮食主产县(市、区)的分管领导组织起来,赴日本、韩国考察学习国土整治的做法和经验;9月29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20个县(市、区)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座谈会;11月26日,省政府又在荆州召开全省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考察了公安藕池高产基本农田整理现场,会上公安、京山、南漳等地介绍了他们的典型经验。省政府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找出我们工作上的差距,形成紧迫感,认清形势,迎头赶上,迅速形成对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度共识。

1、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的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罗清泉省长11月25日就高产农田建设专门作出批示:“高产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产农田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的落实,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罗省长的批示深刻阐明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站在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查看全文

农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形势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高标准到发挥高效益,对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资源统筹开发、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地区,地处东北、华北两大城市群、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上,是东北地区入关的重要门户,在辽宁省实施的“五点一线”(丹东、大连、盘锦、营口、锦州、葫芦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作为“一核、一轴、两翼”的西部一翼在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葫芦岛市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辽宁省农业大市,在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葫芦岛实现经济整体跨越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1葫芦岛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农业发展现状。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是全省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水果主产区。“十三五”以来,全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生态畜牧业、海洋养殖业,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两带三区”的农业发展格局,即兴城、绥中、连山设施农业带、水果产业带,建昌、南票旱作农业区、干果经济区和畜禽养殖区。葫芦岛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耕地面积22.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9%,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93万hm2。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自然条件,农业基本上以旱作农业为主,旱田占总耕面积的94.3%。栽培的作物品种以玉米、高粱、大豆三大作物为主。其中,玉米面积约14.3万hm2,高粱2800hm2,大豆11400hm2以上。三大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90%。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比例为1∶2。葫芦岛果树生产优势明显,果树面积与株数居全省首位,产量居第二位,是全省两大水果产区之一。全市现有果园面积16.8万hm2(占农田土地面积的46.1%),年水果产量76.2万t。产值8亿元,占种植业总收人的37%。绥中县、建昌县秋白梨驰名中外。葫芦岛市种植蔬菜历史悠久,蔬菜生产是葫芦岛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具有自然优势和良好人文环境。到2017年底,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14260hm2,设施蔬菜9393hm2。12农业发展制约因素。1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葫芦岛市多年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全市农田灌溉面积仅为86667hm2,有效灌溉面积59333hm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尚未摆脱雨养农业的束缚,很大部分农民依然靠天吃饭,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122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葫芦岛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0%,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还较低。传统农业技术在生产上依然占主导地位,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还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质量不优、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缺少名牌和高附加值农产品。123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必然要求,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葫芦岛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其中农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葫芦岛农业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仍占较大比例,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产业规模较小,设施农业占农业的比例还较小,影响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12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为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农村中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制约了农业现代装备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大多还处在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葫芦岛市干旱少雨、农田水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一直桎梏农业的快速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以来,葫芦岛市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坚持土地改良整治,实行农田集中连片治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高效的基本农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三五”以来,葫芦岛市农业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550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00hm2,节约水资源年达383.71万m3;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8.86km2。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2778.91万kg,油料36.45万kg;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80万kg。全市农业连续夺取粮食丰产,农民持续增收,为葫芦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必须长久坚持下去,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2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土地到餐桌无公害绿色食品更受青睐。目前,大田中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少用农药、少用化肥、多施用农家有机肥,可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加强农村生态治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沃土”的魅力葫芦岛,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地区倾斜。通过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降低了土壤板结程度,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此外,实施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23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规模化生产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必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了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依托龙头建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粮油、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通过项目实施,培育、建立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形成龙头带基地加农户的产、购、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如:葫芦岛市高桥镇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累计开发面积1300多hm2,建成了上茬元葱、下茬胡萝卜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围绕葫芦岛兴桥、兴达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管理,形成从农业生产延伸到农业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4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高校的合作,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吸纳多方科技力量,与当地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密切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实施科技培训、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做到设施建设高标准,同时,配套高水准的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如: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在葫芦岛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和连山区实施了马铃薯优新品种及高效复种技术、设施果蔬高效集成技术、绿色杂粮种植技术等科技推广项目,发挥了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会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国土资源局局长对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讲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把握要点,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土地整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增强土地整理工作信心

两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基本农田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基本农田建设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规范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年到今年,国土部门编制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项规划,提出了基本农田一片一片进行建设,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的思路。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明确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中实行了项目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等五项制度。随着这些制度和标准的制定,我市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日趋完善,我市基本农田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狠抓资金和项目落实,我市基本农田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省委、省政府作出基本农田建设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多次研究项目申报问题。先后申报了8个国家和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近15万亩,资金约1.8亿元。是全省项目最多,投资紧大的市(县)。今年拟投入7000多万元,在全市7个乡镇同时展开三个项目施工建设。去年实施的九真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开展了土地平整、农田道路以及泵站、涵闸、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赢得了项目区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查看全文

书记在夏季农田建设专题会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今天在千阳县召开全市夏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推进全市率先发展的八大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今年五月刚刚下发的《关于印发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在6月底以前印发,标志着全市大农业发展的四个规划全面出台:第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八大规划;第二个是森林城市创建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九大工程规划;第三个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第四个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都是到2012年本届政府任期满的五年规划。市人大牟主任和大家一起看了千阳的现场,听取了县区的经验介绍,崇信同志全面的安排部署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和几项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学习千阳的经验,把崇信同志讲的几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我主要强调三个问题:

一、科学规划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去年十分困难,今年非常复杂。今年的工作事关未来三年本届政府任期满、五年新的扶贫规划及新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这些年来在山区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不是很多,要利用三年政府任期满、新的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的十年规划,把握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为基本农田建设是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有力保障,是保持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坚强后盾,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两个概念,保护是为了巩固建设成果,建设是为发展提供基础。农田基本建设要进山沟、特别是区占的面积很大,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有三点要求:一是率先发展依靠基本农田建设有力支撑。二是全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急待组织实施,要把规划落实到大地上。三是人口增长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需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要靠我们通过基本农田建设统筹来解决,山川秀美在山区,要共同注意这个问题。

二、重在建设

一是推进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季节任务的板块作业相衔接。市政府的总体规划提出,全市三年基本农田建设一百万亩、年度计划一年三十多万亩,大致有八个项目比如口粮田项目、省级小农田项目、中央财政的小型农田建设项目、国土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一年的资金投入约在4亿左右。最重要的是季节任务,主要在夏季和冬季,要注重板块作业。县区规划要在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始前完成。二是坚持水利、农发、国土等部门的资金项目大整合。9月份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衔接相关资金和项目,推进基本农田建设。三是确保国家、地方和农民的民生工程见实效。生产生活生态是最大的民生。

查看全文

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

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安排在镇、、、等四个村,涉及面积1万亩,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现将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县镇、、、等四个行政村,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其中平整土地0.5万亩,加固小型蓄水山塘1座,改建水陂1座,开挖疏浚渠道3.5公里,衬砌渠道31500米,新修机耕路12000米。

二、机构设置情况

为保证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县政府专门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小妹同志担任总指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指挥部,同时对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了明确分工,要求各司其职,确保项目实施零障碍。

三、实施方案编制情况

查看全文

全县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开发办调研通知要求,我办组织专人对我县2004年以来园田化项目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粮食生产大县,现有耕地面积55.4万亩,农村人口3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农村劳动力18.6万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人员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或向城镇转移,因此出现较为普遍的土地流转现象。

二、我县土地流转的几种情况

1、农户与农户流转。流转面积4。42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5%。其特征为流转面积规模小,一般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流转范围主要以本村农户为主。

查看全文

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提升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依托全县现代水网建设,对山水田林路、干支斗农毛进行集中彻底治理,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集成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农田33.64万亩。

二、工作要求

(一)统一规划布局。按照注重实效原则,以水源为依托,以万亩灌区为单元,根据水源、种植作物、产业结构等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建设、规模治理,做到全县一次性整体规划,按照工程化(小灌区一治一灌区,大灌区一治一条渠系)或区域化(一治一镇村,尽可能保持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划分的原则,将每一个灌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分步骤、分部门具体实施。

(二)统一水源配置。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必须经过专业的水资源论证,根据我县水资源分布情况,对当地水和外调水、地上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统筹考虑,依据灌溉定额对不同灌区供水需求进行统一安排,保证每一处灌区都有可靠的水源保障。

查看全文

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用地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和促进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概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效益维度,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效益维度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优质耕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用地比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1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

1.1高标准农田内涵

高标准农田主要是指耕地连续性好,有规律的土地平整,配套基础设施齐全,使耕地粮食产量高,产量稳定,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强。由此可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和目标均高于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不仅包括原有基本农田改造后的耕地,还包括改造后被划分为高标准农田的耕地。总结高标准农田的若干内涵特征:一是高标准农田必须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动态项目;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土壤肥力等级和土壤质量;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从项目布局结构、有效空间、基础设施到生态建设,确保项目稳定可持续发展;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农业要跟上科技发展的动态创新;五是实施措施要发挥应有作用,实现稳定、高产、高效耕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

查看全文

财政与金融合力农田建设探讨

粮食安全是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和主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控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理2020年批示强调,要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基础。2021年2月,我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已经转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发力,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中国历史上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和耕地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重要特征就是精耕细作,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全国要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按照“十四五”时期新建2.75亿亩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3000元左右测算,到2025年全国需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约8250亿元,2011—2020年要确保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需投入建设资金约12,000亿元。同时,完成2.8亿亩的提升改造任务,也需要投入数千亿元资金。总的来看,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资金需求规模巨大。

金融促农的主要模式

(一)财政投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主渠道

近年来,中央财政把高标准农田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2019年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总额达867亿元,增加近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2021年,中央财政通过各种渠道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096亿元,推动地方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多元化投入渠道安排8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同时,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各级政府也通过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债券、土地出让收益等渠道,积极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0年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份地方财政亩均投入超过500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水平普遍达到1500元以上,部分省份全省平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3000元的水平。但与繁重的建设任务相比,单纯靠财政投入很难满足建设需要,亟待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