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1:25: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田防护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土壤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防护林;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改良;林带胁地;增产

论文摘要综述了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微生物分布、土壤酶的活性、保土效应等方面的改良效益,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原理被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农田防护林领域,形成了农田防护林生态学研究高潮[1]。关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近年来,如何维护、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农田林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环境有着明显的良性影响[2]。防护林的生态效益通常包括生物效益、环境效益、旅游效益等[3]。这里,笔者仅就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益与胁地现象的克服等问题阐述如下。

1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益

1.1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

农田防护林带建成后对降低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可防止次生盐渍化。一般,杨树林带下土壤中碳酸钠盐下移,多滞留在30cm上下;灌木林带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则向47cm以下的土层移动。杨树林带下0~20cm土层全盐量较旷野减少66%,1~11H(H表示防护林带树高)之间减少86%~90%;灌木林带下0~30cm土层防护林带比旷野减少65%,林带背风面5~20m处减少58%~75%[4]。前苏联V.M.Kretinin的研究证实了农田防护林带有使土壤脱盐的作用。A.M.Egrouy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农田防护林带对农田土壤有明显的脱盐作用。李德毅在江苏大丰县上海农场的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带保护区和空旷区相比有明显延缓反盐作用[5]。

查看全文

农田防护林环境效益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生态环境;环境效益

论文摘要综述了农田防护林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认为农田防护林对农业生态环境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湿度、改良土壤、净化空气及水文等方面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近年来,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已成为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20个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防护林建设,50年代前苏联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以及70年代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无不是为维护生态和粮食安全而采取的应变措施。综观农田防护林领域的研究史,前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原理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农田防护林领域,形成了农田防护林生态学研究高潮[1]。防护林的生态效益通常包括生物效益、环境效益、旅游效益等。本文重点综述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包括风速、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指标,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等水文指标及改良作用、保护作用等土壤指标[2]。

1防风效应

防护林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防风作用体现出来的。由于林带改变了气流结构,削弱了风的动能,从而使通过农田林网的风速降低。在林带背风面有效防护范围内,可使旷野风速降低30%左右[3]。如张掖市年均风速1991~1995年与1971~1975年相比降低了38%[4];三江平原垦区70年代比60年代年平均风速降低2.96%,80年代比60年代降低14.93%[5];“三北”防护林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造林后风速平均降低20%左右[6];新疆和田绿洲内实现农田林网后,1981~1985年的平均风速较绿洲以外和田机场降低了1.15m/s,较1980年以前本地年平均风速降低了0.42m/s。绿洲内林网防护下的小麦田风速较绿洲以外的砾石戈壁降低了58.1%~71.0%[7];海涂农田防护林林网内的棉花生长环境多年实测与对照点相比平均降低风速38%[8]。据中国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调查:晋中农田防护林带能降低风速30%~40%[9];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内风速比对照点低32.9%~47.7%[10],可见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还是十分明显的。

2温度效应

查看全文

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造林讲话

同志们:

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两年了。认真总结两年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对指导今后农田防护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全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和枯死树皆伐更新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两年来的试点经验,分析问题,查找不足,通过现场交流,相互学习,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高标准一季完成今年农防林和枯死树的造林任务。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榆树市农防林造林现场,刚才,榆树市又全面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大家普遍感到,榆树的农防林更新改造标准高,机制活,效果好,受益匪浅。榆树市的做法,也是省里的一贯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他们的经验与本地的实际结合,使本地的更新改造工作效果更好,效益更高,管理更加规范。下面,针对农防林更新和枯死树造林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两年来更新改造的工作成果

20*年,厅党组针对中西部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集中过熟、残次林防护效益下降、更新改造缓慢等难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坚持生态功能与经济产出并重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决定实施农防林更新改造建设工程,先期在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20*年7月由7个试点县(市、区)扩大到18个县(市、区),基本覆盖了全省中西部4个地区。通过2年的试点,可以说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思路正确、机制完善、措施可行、成效显著,试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困扰多年的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难题得到了破解,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其主要标志是:

(一)按期完成更新改造建设任务。从数量上看,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年来,共采伐成过熟林2199.66公顷、残次林2452.07公顷,完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5320.54公顷,新建农防林495.2公顷,造林面积是采伐更新改造面积的114%,不仅达到了更新造林面积不低于采伐面积和1:1配比的要求,而且超额完成了造林任务。枯死树采伐面积2321.34公顷,完成更新造林面积2325.79公顷,实现了省厅制定的改造目标。2年中西部共完成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面积7646.33公顷,是以往10多年更新改造的总量,这在全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从质量上看,全部实施大苗造林,实现新的突破。根据省级核查结果,20*年全省农田防护林平均成活率达到了87.2%;2006年在气候异常杨树病害大发生的条件下,全省农防林和枯死树的成活率也分别达到了71.4%和72%,榆树市、梨树县、德惠市和朝阳区的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大大高于以往更新造林质量。

(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建设模式。在技术方面,采用适宜中西部立地条件、抗逆性强、速生的杨树大苗造林,保证了农防林速生丰产,达到快速发挥防护效能的需要,提高了经济产出。造林前机械整地、挖防护沟,栽植前采用生根粉高效吸水剂和药物浸根,栽植时采用坐水打浆、重剪侧枝不截头、地膜覆盖等造林办法,造林后又积极采用树干涂白、药物喷冠等有效手段,从多种途径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发生,造林成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保证一季造林一次成林,这在西部地区造林史上是个创举,破解了西部干旱区更新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的难题。在运行机制方面,探索出了具有吉林特色、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成功模式。一是竞价销售。对采伐的木材由乡镇政府组织竞价拍卖会,林业、纪检、公证等部门、林木所有者、木材购买者参加,统一公开竞价出售,大大提高了木材销售收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避免了木材销售中的徇私舞弊行为,缓解了林农、集体、个人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二是抵押保证。建立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保证金制,将木材竞价销售的收入按造林整地成本核定金额部分存入财政更新保证专户,根据工程进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逐项返还资金,确保采后能造上林。三是承包到户。对新植林带竞价一次出售或承包给个人一个轮伐期,按约定自主经营,使新建的林带,林有其主,责任到户,充分发挥承包户和经营者的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四是优质大苗。统一采用省级规定通过鉴定的优良品种和二年或三年生杨树大苗造林,一季造林一季完成更新改造一次成林。五是采一造二。采伐更新一条过熟林带,相应配套改造一条以上残次林带或者新建一条林带,对田间林实行隔带采伐更新,防止出现跑漏风现象。六是采造挂钩。实行严格的工程管理,强化检查监督,按检查结果兑现奖惩,建立调控制度,对不按规划设计采伐、更新造林质量差的单位,用采伐指标和林业建设项目进行调控。在组织领导方面,强化政府推动。各地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政府负责制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研究、部署林业工作,落实了包保责任制,领导包片,干部包点,把工程建设质量与包保人的政绩和工资奖金挂钩,并按质量兑现奖惩,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查看全文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1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益

1.1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

农田防护林带建成后对降低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可防止次生盐渍化。一般,杨树林带下土壤中碳酸钠盐下移,多滞留在30cm上下;灌木林带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则向47cm以下的土层移动。杨树林带下0~20cm土层全盐量较旷野减少66%,1~11H(H表示防护林带树高)之间减少86%~90%;灌木林带下0~30cm土层防护林带比旷野减少65%,林带背风面5~20m处减少58%~75%[4]。前苏联V.M.Kretinin的研究证实了农田防护林带有使土壤脱盐的作用。A.M.Egrouy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农田防护林带对农田土壤有明显的脱盐作用。李德毅在江苏大丰县上海农场的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带保护区和空旷区相比有明显延缓反盐作用[5]。

农田防护林带还有减少土壤中CO32-和HCO3-的效果,从而使土壤碱性减弱,pH值降低。杨树林带内0~10cm土层中CO32-和HCO3-的浓度含量较旷野减少66%,并降低1.4个pH值。林带背风面1~11H之间减少78%~89%,降低1.0~1.5个pH值。灌木林带至带后20cm处范围内、在0~30cm的土层减少63%~82%左右,下降约0.5~1.5个pH值。

此外,农田防护林带还有改善盐碱土水溶性组成成分的作用。受林带庇护的土壤,Ca2+比例增大,Na+减少,从而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可耕性。农田防护林带所庇护的上层土壤中水溶性Na+大幅度降低,在杨树林带可降低90%,灌木林带降低19%~82%左右[4]。

1.2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增肥效应

查看全文

农田防护林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原则;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论文摘要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他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1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查看全文

农田防护林建设论文

1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是主林带,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

查看全文

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切实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体系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0*年以来我局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农田防护林更新采伐管理试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结合试点取得的经验和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议的精神,现再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管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依法采伐、及时更新,功能不减、体系长存”的方针。

二、农田防护林达到更新采伐年龄、生态功能明显衰退之后应及时进行采伐更新。采伐更新所需限额由各地在更新采伐限额中合理安排。限额不足的,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申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在其预留指标中调剂解决。

三、农田防护林各树种的更新采伐年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根据本地实际依法科学确定,并报我局备案。

四、需要对农田防护林实施更新采伐的,应科学确定采伐方式,合理控制采伐强度。风沙、干旱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应采取隔株、隔行等渐伐方式,第一次采伐的株数强度不应大于50%,采伐间隔期南方一般不小于2年、北方一般不小于*年(伐前更新已达到成林标准的例外)。其它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可采取隔行、带状等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可根据林分状况、采伐方式等确定,但相邻的同向林带不得在同一年实施更新采伐。

查看全文

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1研究区域内林带简述和数据收集

文章以两个乡镇为例,其中包含四个行政村,这个示范区域内没有完整的防护林带网,只有四条主防护林带和三条副防护林带,林带面积和林带数量严重不足,林带还有不同的残缺现象,除此之外,林带都是人工种植,树种单一,只有杨树和椿树两种,群落结构简单,受到病虫害严重,部分林带已经出现枯死现象,致使防护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生态景观方面,因为林带树种单一化,林带网络稀疏,造成防护林没有景观效益产生。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提出整改建议,在合理化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示范区域内的林带数据进行收集,使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图获取示范区域的矢量图,在进行修正后,获得项目区域的初步矢量图,再通过实地调查,对初步获得的矢量图进行修正,然后对林带行数、配置、树种、株数、冠幅等进行细致记录,并对林带进行拍照,还要记录与林带相关的数据信息,最后,在获得项目区域与林带相关的信息后,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保存。

2设计方法

通过对区域内已经存在的林带,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化配置,增添视觉美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并具有观赏效益。所以可以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对农田防护林进行设计。

2.1生态化设计

首先,要确定防护林带的透光度,根据防护林带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围,进一步确定林带乔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数据研究以后,获得的防护林最佳防护距离和透光度,再结合实际区域内防护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护距离,判断出最合理的林带之间距离分布,然后确定是要增加林带还是要减少林带数量。再次,用已知防护林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防护林所占整体农田区域的百分比,按照相应规定标准,计算出林带标准宽度,从而确定防护林的最佳带宽。最后,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最合理的防护林架构设计方案。

查看全文

防护林农作物防护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带;农作物;防护

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北方主要的自然灾害给农作物带来的危害,从而得出了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侵害程度。

作物的生存是和它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作物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通常的生态关系,不良的生态环境将使作物生长不良,生理机能的破坏,农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颗粒无收。

1主要的自然灾害

1.1旱灾旱灾是我国北方经常发生的主要灾害之一,它危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旱灾大部分发生在春季,也可能发生在冬季或夏季,在北方多发生在春季,时间在3~5月期间,这时又是北方风季,往往高温伴随着强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甚大。

1.2风灾风灾是我国北方又一主要灾害之一,尤以春季大风危害最为严重,春季平均风速为3~5m/s,最大平均风速一般在20m/s以上,个别地区可达30~40m/s,加之年平均大风日数较高,一般在50~100d之间,而且往往大风伴随沙尘暴,沙尘暴日数一般达10d左右,最多可达30~40d。

查看全文

农田林网恢复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林业局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管理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改善*地区生态经济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强化农田防护林经营和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既满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又与现实经济条件与技术水平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农田防护林建设之路。在原有防护林体系基础上改造、更新防护效益低下的残次林、老防护林,建立起新的多功能、多效益最佳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构筑起*地区较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框架。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先次后好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先确定更新责任人再进行采伐,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速度与质量统一的原则;坚持林业科学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注重保护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林业生产积极性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