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22:55: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民收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报告请予审议并真诚欢迎大家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键所在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三农”问题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农业工作方针从政策、资金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支持和保护促进了增收减负工作有效开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增收减负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大市建设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重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总体思路从“八五”时期“稳粮棉、兴林果、深加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到“九五”时期“三个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原产品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由单一种植型为主向种养加一体化方向转变)再到“十五”提出把运城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农业大市目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负担逐年减轻

到2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87元比*年净增526元年均递增7.1%农民负担由1997年人均40.12元下降到税改前20*年34.14元*年以来全市共减轻农民直接和隐性负担10.13亿元今年全市十三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农业税全免这些成绩取得在市委、市人大领导支持下才取得其主要做法: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农民增收基础农产品优质高效潜力在加工增值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近年来我们围绕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查看全文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

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查看全文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地贯彻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制订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

一、要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增收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用足用全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同时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真正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落实向‘三农’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和促进各级财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能力。

二、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培训与服务,进一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

抓好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的信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监控,防止盲目流动和上当受骗,从而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工作的有关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鉴定等工作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意愿,进行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根据各地特点,围绕用工量大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依据不同的工种、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

三、要向种养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查看全文

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探讨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三农”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面对比全国、全省收入水平差距过大的局面,更是提出要提前五年即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形势如此逼人,身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怎么办?只有以比其他兄弟县市更快的发展速度赶超。为此,我们从县当前农民收入现状入手,从中分析探讨县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寻找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一、县农民收入的现状

近几年县农村居民的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本文调查资料来源同此),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3303元、3766元和4248元。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水平。经调查测算:2012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7919元的53%,全省平均水平7828元的54%,全市平均水平5310元的80%。与本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也有明显差距,2012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5元,与本县农民纯收入之比为2.9:1。因为农民收入低,县是全省24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299个村就有134个贫困村,占44.8%;全县近8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有22.1万人,占27.6%。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县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农民收入低迷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县位于北部边境,属中低山丘陵地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经济逐渐落后于兄弟县市。全县无铁路、无大中型企业,工业发展落后,可容纳的就业岗位少,农村大部分富余劳力只能远赴外省外县务工。受大环境影响,农民本地务工收入较低,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1199元,只占纯收入的28.2%,这也就直接制约着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2、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二、三产业比重太低。长期以来,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构成中的主要组成。近两年县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分别为2379元和2724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也分别为63.1%和57.1%,且非农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太低,只有20%和24.5%,农业收入占大头的情况改变不大。这是农民收入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彻底改变农业收入在家庭经营中占大头的现状,则农民收入较快提高的愿望将很难实现。

查看全文

农民收入现状研究汇报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镇大豆种植情况看,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镇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查看全文

农民收入状况分析论文

一、石柱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石柱县地处黔东南,位于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全县共有32个乡镇,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石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海拔相对高差达1815.1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该县有127763家农户,农业总人口450601人。全县以农业为主,属于传统的农业县,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烟叶、辣椒、莼菜、黄连、养殖长毛兔、生猪。全县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457元,比上年增加277元,绝对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了0.4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1.02万人。在调查的33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132人。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为3户,1000-2000元的为4户,2000-3000元的为20户,3000-4000元的为4户,4000元以上的为2户。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石柱县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33户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等开支就所剩无几了,这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2.家庭经营收入仍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全年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在增加。

查看全文

是什么阻碍农民收入增长?

日前的“一号文件”,是我党执掌政权以来第一次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发出专门文件,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中央对此的关注程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农民增收速度就逐渐放缓。进入九十年代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从一九九七年到去年的七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水平仅为百分之四,而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了百分之八,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八十年代中期的不足二比一,扩大到目前的超过三比一。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由于占人口六成以上的农民购买力持续不强,导致整体经济发展的消费拉动力不足。这是内地经济目前面临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因为农民有了承包经营权,随后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农村工业发展受到了鼓励。当这些政策被逐渐消化,而新的政策又未能适时出台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就明显放慢了。增加农民收入,涉及到许多带有体制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问题最为突出。首先从农村来看,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并没有完全落实,农民还没有充分的权利按照各种产品利润的高低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特别是在一些粮食主产区,不论市场上蔬菜、瓜果、家禽或其它农产品的价格有多高,农民仍不得不继续种粮。

再看农村与城市的结合点。农产品进城的销售价一直受到严密监控。去年一度出现粮油价格上涨,城里便传出一片惊恐声,要求政府出招平抑粮油价格。而事实上此时的粮油价格还远比七年前低。据统计,二○○二年平均每个城镇居民用在粮、油、肉、菜方面的开支,比一九九六年少四十三元,而同一时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却增长了三千多元。就在这年,反映家庭食物开支与总收入之比的恩格尔系数,在城镇由上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六猛降到百分之三十七,内地有媒体欢呼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象征,其实降幅如此之大,明显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表明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而从城市来看,进城务工农民仍在许多方面受到歧视。仅以年前内地广泛报道的老板欠薪情况为例,这些老板欠的基本上都是进城务工农民的薪水,却绝不敢欠城里人的薪水。进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相当低,在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待遇不公,而且收费繁多、检查繁多。现在农村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进城农民数以亿计,他们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也论及了上述三个问题。事实证明,增加农民收入不单是一个农村问题,必须农村和城市一起抓,从根源上抓起。

查看全文

农民收入增加思考与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椐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同比增长19.92%;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7.95元,同比增长12.27%。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

2005年、2006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对比表

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查看全文

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汇报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活动的要求,4月1日至4月7日,我先后到镇栗溪、梅竹等村庄和县财政局等单位,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6+1”工程,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这一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问计于民,我受得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在此基础上,我也以镇为例,就农民增收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镇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云和西南部,距县城9.5公里,全镇总面积65.75平方公里,总人口9238人,是我县的第二人口大镇。近几年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镇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XX年-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06元增加到4963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48元增加到4949元,年均增长19.5%,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去年,统计口径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949元。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镇农民的收入水平要大大高于统计数据,其中不少农民的实际收入比统计上报数要高出好几倍。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生产为主,来自食用菌产业的收入占比达到74%。另外,粮食生产和林牧业收入占11%、二三产业收入占14%、其他收入占1%。

镇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较聚集,且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具备良好的食用菌发展条件。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去年全镇有1314户从事袋料食用菌生产,共有发菌棚和出菇棚3600座,生产香菇1600万袋、黑木耳500万段,总产值达5120万元,纯利润达2400万元,全镇农民直接来自食用菌生产的收入人均达到3655元。不仅是云和西南部的鲜菇交易集散地,而且还吸引了庆元、龙泉、景宁、松阳等周边县市的菇农到此交易。的鲜菇交易从每年的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左右结束,平均日交易量达到100吨,最高日交易量高达450吨左右,一年的鲜菇交易量约2万吨,已经成为浙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鲜菇交易市场。食用菌生产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冰库藏储、菌种生产、房租收入、餐馆服务等三产收入,等等,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约XX万元的收益。

二、镇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食用菌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食用菌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的增减。当前影响镇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和全县一样,食用菌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外销市场壁垒森严。以前,日本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量占全国食用菌出口量的50%以上。然而日本于XX年5月29日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把进口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化学物质的范围从原来的288种限量标准物质,扩大到现在的799种,新增511种,给我县出口的食用菌制造了更高的技术壁垒,外销市场急剧萎缩。目前,我县的食用菌几乎都已转向内销,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地。二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和全县其他乡镇的食用菌产业链较短,总体上仍处于鲜菇生产的初始环节,附加值不高。的鲜菇销售、加工等环节以福建客商为主,外在依赖性较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市场需求、气候条件、技术水平、原辅料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风险仍然较大。三是新品种开发缓慢。和我县的其他乡镇一样,的代料香菇生产品种以cr04、l26、9015、135为主,由于栽培多年,各品种都不同程度出现种性退化现象,特别是椴木黑木耳新科品种已历经20余年未更新,已明显表现出许多种性退化特征。四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菌种及原材料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因菌种和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菇农大面积亏损事件常有发生。同时,产业发展缺少规划,缺少专项扶持政策,管理服务和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在搞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等方面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查看全文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方案

为全面掌握*区农业户籍家庭户收入构成情况、家庭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等基本情况,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调查标准时间

年末资料的调查时点为*年12月31日。

年度资料的调查时期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年底具有*区农业户籍的家庭户,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按户籍所在地原则进行登记。既包括居住在行政村范围内的农业户籍家庭户,也包括居住在行政村以外的城镇地域的农业户籍家庭户(家庭户指自然户,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界定的家庭户为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