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科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20:25: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林科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林科技

农林科技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

一、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委会上指出,我们在严肃党纪政纪、治理商业贿赂、深挖腐败分子、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目前反腐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依然严重;二是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继续呈多发态势。如去年上海发生的社保案,出现几十亿资金的挪用现象。另外就是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腐败案,情节非常严重,影响十分恶劣,搞乱了全国的医药市场;三是极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去年中央处理了7位省(部)级干部,还有一些在审理之中;四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很严峻,但也不是说所有的方面都出现了蔓延的势头。随着中央和政府坚持不懈地抓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教育、监督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我们应该相信,虽然在改革开放、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干部陷进去的危险性在增加,但是只要我们全党在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对当前形势还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清醒的判断。

学校的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刚才景昆同志已经讲了,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刚合校时,学校的管理都还没有走上正轨,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所以当时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最近一两年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过去,我们就一个部门,一年就会收到群众几十封反映问题的信。去年我们一共收到14封上访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随着我们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决策和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包括校务和院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学校各项工作逐步透明化,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步。虽然这几年我们没有发生重大案件,教育系统发生的一些案件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而且我们自己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还是比较多,比如奢侈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等,没有把我们有限的资源全部用在该用的地方。

去年,宣传部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环境都有一定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有的提到管理干部中的铺张浪费问题,有的提到学校的科研经费、财务支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有的提到院外场站、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以及校办产业、校外兼职、二级单位的“小金库”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虽然很好,但任务也很艰巨。

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查看全文

农林英语特点与英语教育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林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农林产业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农业英语作为支撑国家本土农林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主要语言,其专业教育模式的建设对农林英语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技术深化农林英语教育改革,实现提升农林英语整体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该文结合史宝辉、吴江梅和刘真主编的《现代农林英语》,分析我国农林英语发展特点与教育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促进农林英语教育体系创新的有效策略,助力应用型高校培养更多具备极强专业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的农林英语人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9月出版的《现代农林英语》,从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的现代农林业知识信息中,根据大众感兴趣的主题或项目以及高校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对应接纳度高的素材与内容,通过科技英语阐述这些素材与内容的基本理念和含义,使读者了解并掌握现代农林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现代农林专业英语的认识,进而为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奠定基础。该书是基于作者长年积累的英语教学经验和农林知识编写而成的专业理论书籍,兼具实用性与专业性。该书不仅严格遵循科技英语教学原则培养读者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融合听、说、读、写4种技能,以便读者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切实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有利于其在农林业领域得到更好发展。因此,本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林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也利于其熟练掌握现代农林行业相关理论知识。农林英语翻译工作者与农林专业学生,要强化自身英语翻译能力和专业英语素质就必须对农林英语学科特点有深入了解,充实自身理论知识,为农林英语实践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林英语翻译的精准性。

因此,研究农林英语发展特点是顺利开展农林英语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当今,农林英语在科技英语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高校教育管理层深知农林英语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意在加强现代专业英语人才的培育。在此背景下,许多英语教育者开始从实践教育角度着手,分别从词汇、语句构建及词语语法3方面详析农林英语,并总结出农林英语的特点。首先,专业英语词汇丰富,常见缩略语与新派词汇。农林英语虽属科技英语范畴,但因其用途专一,所以农林英语具有双重性质。因此,农林英语专用词汇与缩略语较为丰富,且易在合成、派生及整合等构词手法运用下,形成新派词汇。其次,顺应专业翻译要求的同时,应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农林英语十分注重语句翻译顺序变化,要求既要满足原文表达含义,也要符合中文阅读思维,因此,农林英语常运用宾语前置、主动换被动、定语后置等译法,促使译文语序本土化。最后,文中常使用长句,语句翻译方法广泛。多数英语文章会使用长句,以保证文章整体性及表达准确性,而农林英语属信息传递类文本,因此常使用复杂、简单两种长句句型,并应用顺译、倒装和拆译等方法,形成流畅性极佳的译文。综上,农林英语教育的创新须顺应农林英语特征,以此作为理论依据,遵循新时代英语教育发展趋势,从以下3方面推动农林英语教育的优化改革。第一,重视农林人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英语教学水平。开展农林英语教育前,院校应考虑农林人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充分掌握农林英语专业性、对应性的应用特征,通过多种方法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并借助组织培训、专题讲座和实践调研等活动,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使农林英语教育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进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农林英语教育形式。农林英语理想教育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创新农林英语教育,需大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各院校可积极引进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式,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第三,明确农林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有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一方面,院校需明确社会对农林英语人才的需求,以此为导向选取更多实效教学内容,丰富专业教育内容体系,使学生接触最新的农林英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者应从新时代教育理念出发,不断完善农林英语教学方案,建立健全现代教育系统,使农林英语教育与时俱进。

总之,农林英语作为具有专门用途的科技英语,具有多元特点,研究价值与探索意义极高。深入探究农林英语特点,既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农林英语基本知识,也可为各院校推动农林英语教育的改革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教育者应对农林英语特点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林英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古隆梅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农林经济管理主要问题与创新策略

摘要:我国是农林业大国,确保农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现阶段,我国农林业经济管理存在农林经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问题,必须要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是知识进步的需求、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农林经济管理创新非常有必要,为此,需要从推动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形成强有力竞争力、建设健全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提高政府专项资金补助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创新

我国自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经济实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观,经济建设也在社会前进过程中稳步发展,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体现出加强农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完善农林经济管理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对农业管理、林业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三者中的某一者进行管理,其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三者的有机融合,实现三者的统筹规划,是对传统观念思维的创新和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分析和探究农业与林业的发展状况,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社会前进方向为导向不断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要始终贯彻经济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对农业与林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建设。加强农林经济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农业和林业,使得农林行业能够获得飞速发展,并确保农林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现阶段农林经济管理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给予我国农行业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农行业,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虽然国家给予农林业大力支持,但是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行业的发展速度显然和其他行业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对现阶段农林经济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改观,而农林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农林经济在管理模式、运营理念、政府扶持制度和市场竞争力上都不尽完善[1]。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林经济,还必须积极引进农林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也有许多问题,许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即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此外,高校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但是农村经济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和城市建设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支持农村的经济建设。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缺少中流砥柱,政府部门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刺激农村经济,也没有为农林经济设立专项辅助资金,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比,农林经济在改革创新力度上比较乏力,从而造成农林经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2]。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能够得出,我国在农林经济管理方法和理念上还有许多的问题,要想改善农林经济管理现状,必须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案,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更加科学与高效,不断形成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体制。

二、农林经济管理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及出路

【摘要】农林经济管理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农林学的综合性管理内容,农林经济管理,有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民经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农林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探讨了解农林经济管理问题,结合国家对于农林经济制定的法规与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够确保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希冀有效促进农林经济管理工作可持续,延展与创新优化管理内容,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林经济;问题;发展

我国是农业强国,农林经济管理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经济发展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进程,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加强与提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农业强国比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分析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农林业种植土地面积虽然广阔。但是却分布分散,农业种植缺少现代化种植技术,农民只是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大部分新型农机设施应为农村地区较为偏远落后,难以有效应用,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部分农村人民选择进城务工,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数量却持续减少,导致大量的农田出现荒废现象,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步增大,严重影响着城市与农村建设。为了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解决当前经济管理现状,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林经济发展的各类问题,也对未来几年的农业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效推动了乡村城镇化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身为农业强国,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企业保障力度不足。当前我国农民企业发展和环境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经济损失。由于劳动力匮乏,严重制约着农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民的工作热情也不够高涨,所以农民获得的经济利益逐渐减少,严重制约着农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缺乏现代化管理技术。当前目前我国农林业主要在贫困区域,人们的思想难以结合时代多元化发展步伐,农民发展与改造极为缓慢,最重要的是匮乏现代化管理技术,导致农林建设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并未接受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为有效掌握农业操作理论知识,从而出现恶性循环严重。导致农林企业员工素质低下,无法建立完善科学现代化的农林管理体系。管理层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对农林行业的生产销售进行有效指导,企业如果在管理上出现问题,将难以对企业发展进行可持续引导,严重打击了农民工作热情,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众多的负面影响。1.3缺乏明确战略目标。农林企业是农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国家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将企业发展当作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战略目标不明确。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企业制定目标,部分农业企业战略目标不明,导致企业难以健康发展。农业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农民也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农林科技体系加强改革,则才会促使技术人才发挥应有效用和价值。

2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实施策略

查看全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各行业都取得了发展和进步,一些传统行业也在改革步伐的带动下焕发了新的生机,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我国是农业大国,林业占有面积大,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林发展,农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农林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建设,以促进农机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创新;建设

1引言

农林经济管理不是简单的农业管理或林业管理或经济管理,而是需要农业林业与经济相结合,进行统一管理,属于管理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农林经济管理主要对农林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为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入经济概念进行创新管理与建设。农林经济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农林行业的发展速度,提升农林行业的发展层次,以促进农业和林业健康发展。

2农林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知识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带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信息技术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促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传统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能占据一定的地位。企业和产业要顺从知识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以避免被行业淘汰。我国是农业林业大国,农林业在我国属于非常传统的产业,传统的发展方式适应其发展,但是随时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也需要将新的知识融入农林经济管理过程中,以丰富农林经济管理模式,拓宽农林经济发展道路和渠道。新知识体系的出现使传统农林经济管理手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对管理方法等进行创新,以使农林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位置。2.2经济转型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推进,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属于粗放型,会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效率低速度慢,特别是农林产业,管理的粗放表现更明显。在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下,我国的农林业正在向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转型,向规模化发展,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加强农林经济管理的创新,以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和竞争力。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方式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林业管理效果,使农林产品的供应更符合市场的需求规律,改变了传统农林业产品单一,产品各要素无法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粗放式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与创新使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使生产成本与资源有机结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单一的农林生产结构向多元化转变,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农林业的整体发展。2.3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向经济大国迈步,经济不断地发展使我国有农林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主要地位,在保证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发展是人们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国家进步的保障。对于我国农林大国来说,农业和林业的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农林经济进行创新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渴问题的前提,可以提升国家经济总体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中进步。

查看全文

人才发展工作计划3篇

第一篇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各级人才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不断深入推进农林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特制定农林局2012年人才发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两会”及县委县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工作思路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把握农村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盘活现有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结构,培养引进农林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中高级人才,力争在设施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具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形成高端科技人才、中级应用人才、一线指导人才全面协调的人才格局,建立老中青结合、多层次、多学术的农林人才队伍体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查看全文

中职农林服务三农途径

一、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园艺技术成果的就地转化

(一)南华园艺,以老带新促科技成果转化

从2004年起,我院退休老教授、全国著名科普作家林莆田及航天育种专家方金梁,带领农林系曾玉华、周永胜等年轻教师,深入娄底市大科乡南垄村,指导农民发展特色园艺经济植物3000亩以上,使受指导的农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3月,林莆田与曾玉华作为不要报酬的园林技术主管,协助南垄村、中阳村等村组建“南华园艺技术协会”,指导农民种植特色葡萄、布朗李、猕猴桃等名优水果,发展城郊型观光果园560多亩,特色无公害蔬菜850亩,每年能为当地农民创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2008年林莆田被湖南科学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曾玉华同志被评为2008年度湖南省科普先进个人。

(二)万宝江溪,年轻教师与老专员共探新农

村林果技术扶贫新模式农林工程系多年来服务当地经济,以雄厚的技术力量服务三农。其中,农林工程系教师曾玉华带领科研团队,将院级重点课题“多个品种简化避雨防病栽培技术研究”及市科技局课题“蜜汁多个葡萄早熟无核大果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建设无公害葡萄基地,与84岁高龄的老领导仲沂的扶贫举措结合,为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娄星区万宝镇江溪村地处城郊,是万宝新区的核心区,人口684人,有耕地846亩,植被保护完好。自2006年原娄底地区行署专员仲沂挂点江溪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林系以园林技术教研室中青年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发展南方高抗优质露地葡萄等南方水果1400余亩,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村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全文

上下同心  奋战三年全面实现农林间作化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一)推广农林间作是发展“双节一加”型农业的现实需要。我县地处引黄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还处于高亢枯水区,因此,发展节水型的旱作农业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农林间作正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最现实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农”与“林”可相互促进,共同收益;在无水的情况下,“林”可以反哺于“农”,确保效益不减。

发展农林间作“林”的主要树种是窄冠黑杨,该品种是由山农大庞金宣教授研制培育而成,获国家发明奖和200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的几大特点:1、树冠窄,冠幅仅有一般大冠杨树的l/3-1/2;2、生长快,在间作农田中,10年生胸径可达40厘米;3、材质好,适用于家具、人造板及制浆造纸;4、都是雄株,不飞毛污染环境;5、窄冠黑杨品种容易扦插繁殖;6、根系深,根幅小,根系斜向下生长,与农作物在水肥上的竞争较小。

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将这种农林间作耕种模式总结为“三不两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变更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树随地走的原则,树木、土地产权明晰;二是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窄冠黑杨具有冠小、树头抱长、遮荫小、生长快、根深,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特性。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例,树木遮荫最严重时,反而小麦增产,原因是间作树木调节了农田小气候,小麦可以延长三天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的灌浆时间就可以增产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产75公斤。而玉米仅减产6%,两季作物相抵补,全年总算帐农作物不减产,也不减收;三是不影响大型农机作业。间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农机都能作业,适宜农民普遍采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现状。“两增”即增加土地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每亩间作树木10株、10年一个轮伐期计算,可产大径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亩年增500元,比较效益明显。“一改善”即改善生态环境。

(二)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大田绿色银行”的需要。农林间作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效益,这种耕作模式可改变过去单纯向大田农作物要效益为向农作物和林木双重要效益,农民自己建设“大田绿色银行”。农林间作投资少,易操作,无风险,回报率高。在农田中间种窄冠型杨树,立地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又是稀植,所以要比纯林更为速生,而且立木间分化很小,每株都能成材。在每亩8-10株的条件下,10年可长成40厘米左右的大径材,单株可达8立方。为便于操作,栽植时杨树可以种在两家农户的地界上,也可以栽到一户的地中间。间作第5-8年及第11年测产结果表明,间作区小麦略增,玉米略减,全年平产,木材的收入是额外的纯增益。以一农户为例,1亩地可间种10株,按每株苗木2元,另加20元肥料,总投入40元,以单株立木500元计,总值5000元,一个农户投入40元,在10年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10年后增收5000元。以我县来计算,如间种面积70万亩,10年产木材560万立方米,全县仅木材收入将达3.5亿元,平均每年35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90元。如果木材再加工增值,收益还可几倍地增长,这对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是非常有利的。

查看全文

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上下同心奋战三年

全面实现农林间作化

—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农林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其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分析了其高职阶段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导师制度、校企合作横向项目等多培养路径的开展,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本贯通;农林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近年来,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但尚处于萌芽阶段。“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简称高本贯通培养)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对他们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着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4个方面进行探析。

1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科研创新

能力培养是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可是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园艺、园林等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许多家长及考生尤其是农村的考生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因此农林专业一般存在生源短缺问题,很多就读的学生都是非第一志愿或调剂的。他们一入校就决定继续深造,跳出“农”门。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而投资农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较少,大批农林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以上原因导致大部分贯通培养学生本科毕业后都会继续考研以改变自己今后的人生,但是他们前3年以专科生身份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转入本科院校后2年时间内要完成分散在大学4年课程高深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且还要面对毕业实习设计、找工作等现实问题,没有过多的精力专注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发展后劲、创新能力难以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因此高职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在他们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