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9:03: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科单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科单位档案管理路径研究
一、夯实档案基础业务,优化档案工作质量
1.加强档案资料收集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制定《江苏省农科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通过编入兼职档案员手册、院办网站公布等方式,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兼职档案员认真学习,并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三方面措施加强档案收集工作。
(1)注重常规归档文件的收集。年初将《江苏省农科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分发到每个单位部门、并规定归档时间,档案室按照时间进度及时催交,确保各职能部门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
(2)加强过程性文件材料的收集。对大型会议、活动,档案人员“勤问、勤找、勤要”,做到及时联系,跟踪收集,随即归档。科研档案从项目立项就要求到档案室领取带有编号的档案盒,项目执行中档案科会同科研处对在研课题档案进行检查,项目验收后对形成档案暂存项目组保管,项目形成成果后将所有档案收归档案室保管,做到“立项建档、过程管档,验收存档,成果归档”;对基建档案,建立基建档案员立卷制度,按照《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执行,工程档案不移交,档案室拒绝在工程申请支付报批会签单上签字,保证了基建档案的完整性。
(3)留意各类图书资料的收集。目前档案室内部存有各类图书、画册、史志、照片等多种纸质资料以及电子资料。2012年借院庆80周年契机,收集整理了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的地契、领价证等673份,其中不乏珍贵史料,这些是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时的原始资料。这些图书资料为我院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2.强化档案管理保护
试议农科单位档案管理计策
一、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转变的措施
1、树立重视档案的观念档案是国家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都做出过重要指示。同志指出:“档案是全党、全国人民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依据,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学进步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科研和生产服务。各农业科研单位应重视档案工作,为档案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档案管理人员要做档案法制建设的义务宣传员,加强档案法治宣传,及时向领导反馈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2、落实行业标准,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类单位档案员培训工作中,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行业标准进行详细讲解,并下发到各科研单位学习,要求按标准完成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组织基层单位档案员到标准档案室参观,直观地领会行业标准;以黑龙江省档案局执法检查为契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农业科研单位档案标准化建设。
3、加强法制管理,加大农业科技档案收集力度文书档案的管理在院机关、基层单位均比较重视,而农业科技档案在制度建设、规范整理及流向处置方面显得相对滞后。加强法制管理,使科技档案工作法规化、制度化是科技档案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从事农业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是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基层单位科研档案断档情况比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不强;二是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视科研档案为私有财产,或有顾虑、担心知识产权得不得到保护等。基于此,应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具有高于他人的档案观念、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档案收集力度,熟悉农业科研业务及立项情况;针对农业科研档案周期性长的特点要做到跟踪服务,使档案收集工作贯穿整个科研活动的始终。开展以《档案法》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档案法规体系的宣传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培养农业类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真正做到依法治档。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是必须遵循的规定和准则,制定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科技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科技档案借阅及利用制度等还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科研人员理解并支持科技档案归档工作。
4、建设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工作岗位培养对于农业科技类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并提高业务能力。
4.1自主学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掌握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各项业务知识及行业标准,使各项工作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同时也用法律的武器为档案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按照档案管理的行业标准完成农业科研类单位的基础业务工作;积极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接收新信息。
农科单位行政管理探究
本文作者:钟宁陈佳瑛吴浩袁晓丽工作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管理的职能科研单位,科研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行政管理办公室是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的基层单位,它架起了上级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人和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办公室通过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等一系列辅助手段来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办公室要积极辅助上级领导制定并完善各项行政规章制度,使得日常行政事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更好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行政管理办公室还要积极收集同行业相关单位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动态,从总体和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为领导的最终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对各项事务和活动的宏观管理、筹划、协调作用,既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协调的职能科研单位的行政部门办公室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行政管理人员要发挥协调的职能,实现上级和下级之间、下级与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达到对共同任务的一致认识,进而大大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高效、快捷地完成科研任务。研究表明:薪酬制度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而良好的工作氛围能让员工发挥80%-90%的能力[1],可见建立在良好沟通和协调基础上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谋的职能行政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参谋职能是重要职责,也是重要工作内容。行政办公室紧紧围绕研究所中心任务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树立全局观念,发挥能动性,增强参与谋略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实施的方案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准确、真实的依据。主动研究产业各个时期的发展动向性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广泛收集国内外重大信息,及时整合后向领导提供综合性、准确性、实效性较强,对领导决策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服务的职能服务是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办公室工作最重要的职能。办公室工作的本质就是为科研服务、为单位职工服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敏锐性、主动性、全局性,在信息传递、辅助决策、综合协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人性化的服务取代机械生硬的管理,既能以领导的角度从院所大局和整体出发,确保各项事务顺利开展,又能以职工的角度从实际科研服务工作中提供后勤保障,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督查的职能督查是办公室通过所掌握的反馈信息,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对领导所下达的决策指令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纠偏等一系列的活动。督查工作就其实质而言,实施决策、落实批示、保证政令畅通和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的一项后续保证手段,也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内容。办公室的督查工作对单位的整体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办公室人员应重视并积极主动的开展这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督查工作的规律,研究运用科学的督查方法,以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督查作用,使单位各项工作扎实、稳妥的进行。
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随着科研队伍的扩大,科研任务的的逐年增加,原有的办公室的设置已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优化人员结构应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调整办公室内部布局,理顺工作结构关系,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才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整体效益。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前头脑清醒,在危难时刻立场坚定。同时要全面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与高教发展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对业务知识和法律、科技、信息、现代网络等多种知识学习,努力成为跟得上时展、适应工作需要、精通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提高认识水平、树立创新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办公室人员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致力于思维创新,学会用世界眼光洞察事物,用战略思维思考问题,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要致力工作内容创新,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积极参政设谋,要由局部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要致力于技术和方法创新,认真调查研究,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动态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中揭示必然性,做到谋而有析,做到谋而有度。
完善规章制度、按规章办事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促进工作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首要保证[2]。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常规工作面广、量大,而且突发性、临时性工作相当多,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程序合理,才能使办文、办事、办会都有章可循、衔接有序,从而保证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转。强化检查、监督手段制度制订出来后,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否则,再先进、再完备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只能使管理陷入更加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检查落实来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有力地保证全面工作的顺利运行。
农科单位经费监督体系探析
一、农业科研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现状
(一)公车使用缺乏有效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现行公务用车仍然沿用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旧有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现有公务用车管理机制的缺陷突显。1.违规超编超标配车目前一些公车已成为领导干部享用的一种福利,很多单位都极尽所能,创造条件购车,超编超标配车现象较为普遍。为规避检查,有的单位将车辆挂靠在下属单位、科技企业或建设项目部名下,使得车辆使用的自由性很大,公私难分。2.公车运行成本高近年来各单位公车开销呈上升态势。燃油费、公车维修费及司机出车补贴等居高不下,比一般社会车辆运行成本高得多,平均每辆公车的年消耗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元,隐性浪费和贪占现象十分严重。3.公车私用现象普遍单位公车使用基本上是公用、领导私用、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公车私用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很多司机和干部对此也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因公考察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扩大了农业科研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但也有一些无实质内容的公费出国(境)考察应运而生,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甚至有些人出不了国门,就在国内转,每年都会利用公款安排一些人以考察学习、业务培训、会议、交流等名义,出省出市进行观光旅游,并以此作为平衡人际关系的砝码。出去一趟少的四五千,多的上万元,使得各单位用于此类形式的差旅费逐年上升,有增无减。
二、建立“三公”经费监督体系
(一)建立“三公”经费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刚性管理部门预算一经人大审批,就具有法定效力,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同时各部门应积极探索降低“三公”经费预算,配合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细化“三公”经费,压缩“三公”支出,杜绝不合理开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公款接待管理办法》、《公务用车管理细则》、《公款考察审批程序》、《“三公”经费审核报销流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等。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台新的规章制度。
有关农科单位内部审计思索
本文作者:朱仕炘朱倩雯工作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但目前内部审计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行政部门以及高校、科研等事业单位较为明显,根据2011年12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党政部门内部审计发展报告》调查结果,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只占16.25%,一些对内部审计较为重视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比较出色,但也有不少内部审计机构还不是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而是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甚至未设内部审计机构而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职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无论从层次、地位或独立性都不是很恰当,内部审计人员身兼多重职责,无法从独立角度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手段受到制约内部审计的监督权限大小,检查的范围等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授权和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规定的,其审计工作和监督检查权仅限于本单位和所属部门单位,但每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过程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广泛性和关联性。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中,对涉及或关联到本组织之外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疑点,往往就会受到审计权限和手段的制约无法进行延伸核实,从而极大影响了审计质量,也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大。2.3内部审计资源不足一是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审计需要,从目前实际从事内部审计人员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有关调查情况看,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特别是行政事业、高校、科研等单位尤为突出,如《天津市高校内部审计状况与发展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在21所高校中,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而是由财会部门的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由于审计人员配置不足,审计人员只能疲于应付,为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审计工作只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内部审计质量从根本上无法得到保证,更谈不上能为本组织或所属单位提供改善经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服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审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当前内部审计人员主要还是以财务专业为主,精通法律、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等适应本组织主要技术需求的人才较少,缺乏“一专多能”的人才,难以承担和完成现代内部审计要求。三是审计方法比较传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但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相对比较滞后,由于目前实用审计软件的可选择的不多和内部审计人员在计算机运用方面熟练程度不够,计算机仅用于辅助性的文字报告和简单的数字汇总,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查账,未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内部审计沟通机制不完善由于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局限于本单位和所属单位开展审计工作,对外部环境联系不多,审计工作环境和审计信息环境相对比较窄,在实际的审计过程遇到的难点、难题就不可能像国家审计机构一样可以相互探讨和得到上一级审计机关具体的审计业务指导;由于行业和单位性质不同,而且从内部审计数据安全性考虑,与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业务往来和联系,难以在内部审计业务和技术上进行沟通和切磋。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信息交流的困难,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内部审计的纵深发展。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方法
合理配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即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关系到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单位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机构的设置受本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二是受本单位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如厂长、总经理的领导;三是受本单位主计长(或总审计师、总稽核师)的领导;四是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主计长双重领导。内部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工作也就容易开展。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平行或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否则,内部审计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审计工作难以开展。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环境如何,关键在单位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但管理者主要精力和重点往往放在业务部门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可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地向管理者宣传内部审计职能作用,让管理者在意识上得到强化;通过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和领导关心关注、焦点难点问题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化解问题;加强单位内部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与领导、职能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以便及时获得支持和帮助,也要将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评价与审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告知存在问题的原因、潜在的风险和后果、促进管理及提高效益方法等,让其真正了解、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便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有三个层次的法规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审计法;第二个层次是各部门和地方性法规;第三个是行业自律性规范,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内部审计实际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具体准则及5个实务操作指南等执业规范。这些法规从总体上促进、指导和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但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还应依据法规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办法,明确内部审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即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制度,还应建立起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和考评机制,确保审计质量,从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及实施审计项目时能够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单位审计制度的要求,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农业科研单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关键保障。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要以内部审计职业化为主线,通过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加强业务培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和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首先,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机构能胜任审计工作。其次,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审计人员培训、选拔、任用和淘汰机制,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逐渐培养和建立起一支有过硬本领的审计队伍。第三,加强交流,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一是加强外部的交流,在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与相同、相近行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审计理论和业务技能上的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内部沟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加强部门和所属机构之间横向的业务交流,熟悉业务流程,使审计人员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审计重要性和风险性的把控,也使其他部门的人员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并给予支持和配合。第四,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农科单位政策利用的途径分析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各部门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相继推出,科技人员的项目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但这些项目多是短期的小力度项目,为了获得足够和稳定的支持,不得不向多个管理部门申请,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开会调度、撰写材料,以及汇报和沟通,以争取获得支持。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657名科技人员中,对“您做科研的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的比例为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20%”的占28%,选择“20%~40%”的占39%;对“一年中花在项目申请以及相关的项目评审、验收上的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3~4个月”的占45%。这表明科技人员用于一线科研的时间在压缩,这也是科技工作越来越“糙”的根源之一[4-5]。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对尽快出成果和多出成绩的期待很高,可是农业科研工作受作物生长期和物候期限制,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加上多部门管理之间的协调有难度,因此,就出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是连续的,而项目的支持不是连续的;农业科技成果是综合的,而项目的支持方向往往是单一的;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支持是同步的,而经费的供应是滞后的等现象。农业科研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农业科研单位都把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也都是长期的,要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就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稳定的科研队伍、与需求相匹配的研发平台、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灵活的激励政策[6-7]。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是科技工作的执行者缺少立项主动权,发展规划常常被管理部门的项目计划打乱,影响了单位在项目、人才、平台和经费等科研要素发展上的布局。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与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缺少统一调度,管理部门过分强调自身项目的重要性,没有认真分析项目执行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影响了项目产出效果。例如,创新项目不支持平台建设,执行单位由于手段落后降低了创新水平;平台建设项目不支持创新项目,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等。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做好科技的顶层设计
要认真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有关单位研究实力,根据本单位的队伍状况、专业结构和创新实力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合作对象,争取尽快融入相关领域的主流研究中。对内要根据个人专业优势和研究需求进行分工,确定进人条件,科学组建创新团队。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科技工作的首要目标,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所涉及的有关产业技术需求和自身的研究实力,顶层设计项目体系,构建包括基础或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和示范转化类以及条件建设类的项目库,做到“未雨绸缪”和“胸有成竹”,一旦项目指南,就可以提交成熟的项目书,有效地避免项目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条件包括仪器设备和设施机械等,受专业和研究对象的限制,农业研究平台具有涉及因素多、环境可控性差、实验对象不易被移动等特点,是集室内、室外工作于一体的系统活动。所以,各单位在平台建设时,应根据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资金的供应前景,从房屋的建设、田间试验地点的选择、设备购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系统考虑,按照“室内的大型设备公共使用、小型工具性设备分散使用、专业性设备设施固定使用”的原则布局研究平台,为科技人员搭建一个门类齐全、使用方便、设备高效的系统平台。根据国家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任何科技项目应该单设科目,按照合同预算实现支出,但由于经费来源不同、到位时间不同,很难严格按照合同预算实现支出。另外,由于连续立项的不确定性,部分研究工作会出现经费供应的不连续性,而科技人员为了事业的发展,不得不精打细算压缩试验工作,节余经费以备来年继续工作[8-9]。据调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多数研究所都出现过部分研究室经费不到位和部分研究室突击支出并存的现象,这既给科技人员带来财务负担,也给财会人员增加了资金风险,更主要的是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因此,只有构建以同一法人内部相同科目经费共同使用、年度和项目之间相互调节、不同项目分别核算、法人研究所统一调度为核心的“资金蓄水池”运筹经费方式,才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10]。
本文作者:董文琦马铭泽岳增良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农科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乡)
在县乡精神文明办公室指导下,我站认真贯彻《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开展以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以首创为阶段性目标、软硬件建设并举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农科站于1987年7月成立,是**乡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县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组织实施**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紧紧抓住马铃薯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
**乡农科站,共有职工7人,女职工1名。中共党员2人,预备党员2人,大专学历7人,就读本科3人,在职职工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2人,见习1人。
近年来,高度重视站上的建设,提出“勤政高效、廉洁务实、开拓创新、服务一流”的建设要求,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站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情况
乡农科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乡农科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在县乡精神文明办公室指导下,我站认真贯彻《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开展以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以首创为阶段性目标、软硬件建设并举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农科站于1987年7月成立,是××乡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县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组织实施××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紧紧抓住马铃薯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
××乡农科站,共有职工7人,女职工1名。中共党员2人,预备党员2人,大专学历7人,就读本科3人,在职职工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2人,见习1人。
近年来,高度重视站上的建设,提出“勤政高效、廉洁务实、开拓创新、服务一流”的建设要求,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站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农科单位档案管理队伍状况和策略
科研单位的库存档案反应了一个单位的历史发展过程,档案材料具有资料的原始性、准确性和较大的可开发利用性,承载着多代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是科研单位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是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1~4]。自2003年以来,随着农业科研单位的体制的改革,对许多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的编制进行了压缩,使多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例外,因此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做到精细化和高度信息化[5]。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队伍状况堪忧,急需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健全,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更好的利用科研档案农业科研提供服务。
1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1.1缺乏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农业科研单位改制以来,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精简,很少有单位能够设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而言,各个研究所的档案室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人员,且身兼数职,这部分管理者往往被繁杂的行政事务缠身;档案整理需要有必要的时间保证,而兼职人员能够用在档案管理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仅在工作时间上就难以保证档案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在管理质量上能够保证交上来的档案不丢失,完成基本的查阅利用都需要工作之余完成[6],使档案管理工作上档升级和档案开发利用就相当困难了。
1.2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业科研单位以科研为主,领导把主要精力大都放在了科研工作和事业发展上,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档案管理,有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存放不丢失即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搜集、整理、编研、开发和利用等1整套工作方法缺乏了解,导致对档案室必备的设施建设一般投入不足,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对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信心。单位领导应加强对档案室基本设施条件的建设,做到防火、防盗、防虫、除湿和降温,改善档案的存放条件,使档案资料存放条件达到最佳,避免档案资料的损坏。有条件的要积极购置高科技电子管理设备,如照相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电脑等设备,使档案室硬件条件达到档案管理上档升级的必备条件[7~10]。
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为研究视角,针对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讨论,从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提出推进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档案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
0前言
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机构,在实践工作中会形成大量档案信息,这些数据资料的高效管理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关键作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农科院所档案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所以如何加快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1档案信息化建设概念
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灵活应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升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如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数据扫描以及数据压缩技术等,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对档案管理的新原则、新情况以及新理论等进行思考,明确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整体框架,促使档案信息实现社会化服务,满足时展的需求,实际上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成档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