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学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8:27: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技学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技学院

农技学院领导在创先争优动员会讲话

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创新教育模式,做到“五个统一”。在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在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在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查看全文

农技学院创先争优发言材料

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创新教育模式,做到“五个统一”。在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在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HTtP//: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在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查看全文

农技学院开展创先争优工作会发言稿

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创新教育模式,做到“五个统一”。在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在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在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查看全文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考察报告

干部考察报告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业推广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工作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派出以梁志杰同志为团长,江西、上海、贵州、湖北、山西、天津、湖南等省市和辽宁省大连市、锦州市、四川省双流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一共14人,于1995年11月4日至12月2日执行赴美国培训考察任务。

培训考察团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S.U)农业及自然资源学院负责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学。学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兰辛市,规模宏大,景色秀丽,下设14个学院,共有4000多名教员,设有200多门专业学科。在校注册学生4.1万人。其中本科生3.2万人,研究生9060人,外国留学生近3000人,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留学生900人。学校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校园占地8.5平方公里,试验农场和农业教学、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农业和自然资源学院为大学里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在全美属于最好的十大农学院之一,作为典型的赠地法案学院,农学院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体制,负责全州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州政府不再设立科研和推广机构。美国所有州都实行这种体制。在行政管理上,农学院分为四大部门:即主管教学的学术和学生事业部,主管科研的农业试验站,主管推广的州立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主管国际交流的国际农业研究所。具体负责这次培训考察活动的是学校国际农业研究所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20多天的培训考察工作中,全团受到美方的热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副校长、农学院院长Fred·Poston博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整个培训考察日程紧凑,工作紧张,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方式活泼。代表团先后听取了学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农业推广专家、教授的讲课和情况介绍,访问了拜伊(Bay)县、埃力那克(Arenac)县、麦森(Mason)县等三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考察了11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4个农产品加工厂,一个生产资料公司,二个职业中学,二个农产品收购站,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参加了埃力那克县农场主协会主席举行的情况报告会,走访了9个美国人家庭,其中:农场主家庭5个,大学教授家庭2个,中学教师家庭1个,推广站长家庭1个。应美方邀请代表团向有关专家、教授和部分外国留学生介绍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就有关问题与美方朋友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到美方好评。本次培训考察,内容涉及美国农业立法的沿革,推广经费预算与使用,赠地大学体系,农业推广理论和原则,农业推广体制、管理、项目计划和评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农业发展政策,现代通讯技术信息传播设施在农业上的应用,及美国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同志们认为,本次培训考察收获不小,对美国特别是密西根州的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查看全文

小议西方国家农业科技服务方式与经验

农业科技服务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农业科技,改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最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1]。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农业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与制度。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探讨、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一、国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

1、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政府推广服务系统作为整个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其他的服务主体处于辅助和补充的位置。政府推广服务系统直属于政府相关部门,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运行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政府推广系统大体由省农业部、地区推广办公室和基层推广办公室三个层次构成。政府推广机构通过现场指导、专家解答、发放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免费的科技服务。除此之外,联邦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中的农学院和科研试验机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私营企业、咨询公司、农民合作社、各种相关协会等也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起补充作用。

2、政府与大学相结合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政府与大学相结合型服务模式是指政府积极与大学合作,政府从政策和宏观上把握国家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由一所或多所大学组织和实施推广工作。该体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便于将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二是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三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反馈,从而使研究选题更具有针对性。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农业经济论文

一、优化校内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资源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资源配置,二是内部资源配置。高职院校作为产学研的整合体,在资源配置上具有较强的整合优势。为发挥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上的整合优势,农经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服务“三农”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三环”联动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学院作为教育厅确立的6所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院校之一,组织开发了2个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2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贯通培养试点,2013年联合招生282人。免费接收集团成员院校学生实训1184人次、692学时,培训师资60人次,指导6个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和基地建设;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出公选课19门;主持完成省食用菌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

二、发挥在科教成果上的高产优势

2013年完成50项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其中教学改革项目38项,人文社会科学类课题4项,自然科学类课题8项;成功立项新课题29项;组织教研科研成果参加上级部门评奖,共获奖37项,其中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黑龙江省农委科技奖5项,牡丹江市科技奖2项,省级以上各类学会教学成果奖28项。总结完善“教师承担项目、项目对接课程、学生参与管理、生产实训同步”的校内基地运行管理模式,调动师生参与项目管理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近三年,农经学院教师自主培育“农经苦瓜1号”和“农经木耳1号”农作物新品种2个;主持完成“乐斯本防治水稻潜叶蝇应用技术的研究”等应用技术研究课题20项,其中“黑龙江山药深耕、垄作优质栽培技术”等3个农业新技术获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奖。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蛋31万枚、种苗20万株。同时科技丛书、服务手册编写,讲座光盘制作全面展开,农经学院编写的农家书屋“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系列农业科普丛书33部已正式出版;编写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系列手册10种。

三、发挥在科技推广上的平台优势

1.搭建农业信息推广平台。

查看全文

垦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研究

摘要:黑龙江垦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农业科技推广以满足垦区农业生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为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垦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是支持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畜牧养殖及粪污处理综合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等。今后,垦区应发挥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在推进机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示范主体、重视技术研发、创新信息体系、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充分发挥科技排头兵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黑龙江垦区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满足垦区农业生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垦区当前及未来农业生产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充分发挥垦区科技排头兵和助推器的作用,提高了垦区农业科技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垦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农业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实现新时期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最根本要靠科技,农业科技对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贡献巨大,功不可没[1]。2018年,黑龙江垦区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87个课题,组织实施总局重要科研项目71个课题,组织验收、鉴定总局重点科研项目80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2个,授权专利120件,实现科技转化为成果并形成规模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技推广促进了垦区农业由数量增长型转型为质量增长型,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生产,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垦区持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集成推广力度,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持续深度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垦区农业科技推广重点

查看全文

浅析地区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

一、我市农业科技政策存中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由于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应用性较差、农业科技融资市场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科技融资渠道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来源严重不足。

2.农业科技考核机制不健全,评价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不足、科研人员总体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市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鉴定和评奖,轻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实施等现象。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多依赖于通过其数量和层次来评定,课题立项、研究等过程重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轻实际应用价值,造成课题研究与农业生产、市场需求脱离,农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处于脱节的状态。

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机制不灵活。一是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储备明显不足。二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严重,农科教、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三是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科技资源布局分散、流动不畅;四是龙头企业在科研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4.农业科技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完善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的措施

查看全文

剖析乡镇农技站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介绍了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加强乡镇农技站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现状;问题;对策;陕西西安

基层乡镇农技站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1-3]。

1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现状

西安市有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152个,80%以综合站为主,独立建站者占20%。乡镇农技站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全市乡镇农技站共有办公用房面积15295m2,仪器设备价值139万元,共有职工57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7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78人,初中以下学历10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91人,初级以下职称300人。

2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近年来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结构不尽合理,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后备人才不足,人才政策落不实等问题,总结了提升基层公益性队伍素质,发挥社会力量开展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农科所(院)科研人才参与推广工作,强化职业农民培育等实践经验,提出了今后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存在问题;实践经验

1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了以公益农技队伍为主导,以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多维一体、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域覆盖、服务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提升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39788人,其中科研、教学人员6114人,占15.4%,农技推广人员33674人,占84.6%,为陕西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但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面临数量不足和素质低下等诸多问题。

2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2.1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六多六少”,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高龄人多、年轻人少,一般型人才多、领军型人才少,单科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传统学科人才多、新兴学科人才少。全省涉农专业人员不足总人数的50%,高中级人才不足30%。县乡农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8.9%,大专学历占39.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2.1%;高级职称占5.2%,中级职称占22.0%,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2.8%。2.2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基层农业行政部门受编制限制,人员严重不足,经常借调农技部门优秀专业人才,致使科技人员泛行政化。农技部门试验田、示范地被不断蚕食,农技人员办公室内搞推广,黑板上种庄稼成为常态。同时现有推广队伍的中坚力量受年龄、观念、知识结构影响,多数人员思维落后,特色农业技术掌握不足,靠经验、吃老本现象严重。2.3后备人才不足。基层农技部门收入低、待遇差,难以引进高水平人才,加之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下,进人没有自主权,农技机构普遍成为安插分流人员和关系户的大本营,专业人才断档严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各地农校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后,涉农专业萎缩2/3,生源减少近60%,传统专业消失,生源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不足。2.4人才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普遍存在细节不明确、部门认识不统一、具体操作难等问题。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暂停评比,致使个人激励、奖励缺乏有力措施,影响基层农技人员的成果评价和职称晋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