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6:23: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机工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机工业

推动农机工业发展之我见

1当前荆州市农机工业发展的现状

荆州市是一个农机大市,农机拥有量在市(州)排名位列第二。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30万kW,农机具拥有量190万台(套),其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6万台。多功能、高性能农机及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得到加快发展,特别是植保无人机得到加速发展。目前荆州市农机发展已走过了“黄金十年”,在当前农村土地深入改革的新背景下又迎来了下一个“黄金十年”。在农机工业发展上,据初步调查摸底,目前荆州市拥有农机制造企业16家,主要涵盖机耕机整及其配套机具、植保和烘干等农业机械,全部为私营企业,企业主要农机产品全部为整机产品及其配套产品,企业产值5亿多元。特别是石首市首兴机械公司生产的机耕船、洪湖市生产的脱谷机、监利县凯利机械生产的耕播种机一体机、公安县双羽公司生产的旋耕机具、荆江农机生产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植保无人机等在地方市场具有了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荆州市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荆州市农机工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企业规模小,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二是生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三是农机工业人才匮乏,农机产品更新换代滞后;四是农机工业信息化推进缓慢,信息化、智能化推进不够,仍未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市场开拓十分有限。同时荆州市农机工业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较为长远的规范发展规划。这与荆州市农机大市和农机化进程加速推进不相匹配,是农机工业发展的软肋。针对当前农机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亟需拿出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厚积薄发,迎头赶上,为全市工业农业全面推进作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添光增彩。

2发展农机工业的思路和对策

推动新时期全市农机工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规划,理顺发展思路,明确推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实现全市农机工业弯道超越和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农机工业,为全市工业农业稳步推进和农业强市建设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2.1突出龙头,着力狠抓规划引领

全市农机规划应有一个整体谋篇布局,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制定出农机生产和流通交易市场区域性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稳步有序推进。重点谋划荆州高新区华中智能农机产业园,规划占地2000亩(1hm2=15亩),打造全国智能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华中地区最大的智能农机交易平台,初步形成以荆州高新区华中智能农机产业园,引进一批生产大功率、多功能和复合型先进农机整机企业为龙头,如招商引进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引领植保无人机发展,以石首市适合平原湖区的机耕船、公安和监利县旋耕机和配套机具、松滋市烘干机械以及城区植保无人机等为重点构架的农机产业体系,打造一条完整农机产业链;在交易市场布局上,要规范提升江陵县、洪湖市、松滋市农机交易大市场,加快建成中心城区(荆州高新区农机交易市场)、监利县和石首市农机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公安县农机大市场,健全完善区域性的农机交易流通体系。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确保荆州市农机工业具有一定的起色和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江汉平原农机化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查看全文

县农机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机工业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新村的有效技术保障。农机工业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江县农机局对全县农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客观分析存在问题,梳理发展思路和对策,旨在指导农机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南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边缘,米仓山南麓,全境皆山,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边、穷农业大县。辖48个乡镇、522个行政村、24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2008年底,全县以农机大户为主的农机化服务组织22250个,农机从业人员90854人,农机原值14782万元,农机经营年产值39689万元,实现利税3969万元。

全县现有农机工业企业3家,即:南江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全省科技创新企业)、南江县万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南江县正直镇农机维修站,全部属于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农机新技术开发、农机生产、农机维修,其产品有电动风车、青饲料切碎机、石材机械、畜牧机械等。上述3家企业现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年产值200万元,职工23人,其中工程师1人,中级工仅4人。县属农机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弱、结构不合理,只能生产简单的机具,农业生产耕、种、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具还未开发生产,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江县的农机工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计划经济年代,原南江县农机厂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职工256人,承担了全县农机产品制造和维修业务,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后来由于市场和产品结构原因,生产下滑,市场丢失,导致破产。

二、存在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农机工业化制约因素研究

一、推进农机工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推进农机工业化是黑龙江省打造农业强省的内在要求。黑龙江省的农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全省的市场80%被外省和国外机械占据,这使得农业机械化方面更多的依赖于外部。农业机械的使用规模和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省的农业生产竞争力,因而要想加强农业强省地位,必须加快农机工业发展。其次,推进农机工业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在于发达的农机工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是要确保有足够的农业机械可供选择,以及保证农业机械的多样性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再有,推进农机工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农机工业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促进农机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关联效应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农机工业发达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农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农机工业发展的理论与因素分析

(一)理论依据分析

1.供给需求原理: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决定因素,农机工业的发展在于产品的供求能得到平衡,既能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同时还要确保产品质量。农机产品的消费者是农民以及国有农场,农机工业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组织生产,根本上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会促进农机工业的发展。2.规模化经营理论:农机工业的有效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规模经营。一是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或者产量的增多,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水平的提高,还表现为规模的扩大,但却不是单纯的以加大投资、扩大规模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而是以提高生产力、管理水平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方式。3.市场竞争理论:对于黑龙江省农机市场来说,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在农机市场上,既有本土企业,也有其他省份的企业以及国外的企业,市场呈现多样化现象,因而要想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农机工业,就要必须关注市场的趋势,充分利用竞争优势,振兴农机工业。

(二)具体制约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

农机工业发展分析

摘要:忻州市农机工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绝大多数农机企业逐渐退出农机市场,目前仅有4家。通过对4家农机企业的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和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忻州市农机工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工业;农机企业;农业机械;分析

1农机工业发展历程

山西省忻州市的农机工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2年2月,在忻县北关诞生了忻州地区第一个国营机械厂即忻县农具制造厂(1983年改名为忻州地区通用机械厂),建厂初期有职工43人,拥有机床10台,当年生产解放式水车3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96万元。这就是忻州市农机工业的雏形和基础。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陆续建起了神池县机械厂、五寨县阀门厂、五台县五一机械厂、繁峙县通用机械厂(1975年改为繁峙县汽车配件厂)、偏关县铁木业使用工厂(后改为偏关县通用机械厂)、保德县机械厂(后改为保德县机械修造厂)、河曲县城关机械厂(1981年改为河曲县水泵配件厂)和忻定县第二机械厂(1976年改为定襄县拖拉机电机厂)等农机企业,主要产品有解放式水车、山地犁、双轮双铧犁、畜力犁铧、犁镜、耧、耙、铁锨等小型农机具和铁制小农具,同时进行机械农具的修配。1971年,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宁武县和繁峙县3个拖拉机站改为县营农机修造厂,“四五”期末,忻州市县营农机企业发展到14个,拥有固定资产548.7万元,职工达1401人,农机工业年产值达到440.52万元。1978年底,全市14个县营农机企业由机械系统转交农机系统归口管理。1979年后,由于市场变化,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六五”期末,忻州农机企业萎缩到6家。到1990年,忻州农机产品主要有耕作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小拖车、平车铁器、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和农牧排灌机械配件等7个系列。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忻州市绝大多数农机企业逐渐退出农机市场。到目前,全市原有农机企业仅存在2家,即繁峙县农机修造厂和原平市中阳机械厂。

2农机工业发展现状

忻州市农机制造业这几年经过艰难发展,目前全市仅有4家,即繁峙县农机修造厂、原平市中阳机械厂、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和原平市四维机械厂。固定资产2916万元,职工178人,主要生产铺膜播种机、谷物精密播种机、冷榨油机和碾米机等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2940万元,实现利税336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忻州市农机企业基础依然十分薄弱,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和缺乏龙头带动力等方面,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查看全文

农机工业体系科学发展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工业发展,把农机工业作为全市农机工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兖州市农机工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出台,更是为农机企业发展增强了活力。产品种类进一步扩宽,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我市联合收获机产销两旺,大马力拖拉机逐步占领市场,免耕播种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农机企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机市场繁荣发展,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全市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收水平达到51.6%,保护性耕作覆盖率达到13.3%;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100%。

一、××市农机工业体系发展现状

××市是省著名的农机生产基地。1960年5月8日,××市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机城”建设。1970年,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山拖被列为全省七个重点“会战”工程之一,调集各方面力量组织“会战”,重新上马扩建。重点“会战”工程采取“边设计、边建设、边投产”的方式,翌年就生产出赣南——25型拖拉机300多台,1976年12月基建验收,企业正式投产,1979年已基本形成了中马力变型拖拉机万台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农机企业紧紧围绕农民需求,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开发适应××农业生产的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机具。农机生产企业近35家。生产国家农机具补贴农机产品有6家。农机产品覆盖动力机械、水稻、林牧、蔬菜、设施农业、粮食粗加工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年农机产品生产销售额达到近5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0余人,农机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在全市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新型农机工业体系。

二、××市农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但部分迫切需要的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机品种、质量、性能、作业项目不适应结构调整需要和高效、安全要求,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高端产品对外依赖度较大的矛盾凸显。虽然××市农机生产企业较多,但是还没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机知名企业和中国制造的农机知名品牌;低人工成本和低技术门槛的产品经不起市场风险,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中高端产品,实现由农机生产大市向农机生产强市转变的要求日益迫切。但如果作深层次产品分析,实质是农机工业自身存在以下诸方面与市场、农业发展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在起主要作用。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安排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升我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整建制有机农业区建设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装备结构,着力提高农机化发展综合效益为重点,通过实施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提升工程、经济作物机械化推进工程、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程、林果生产机械化推广工程、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工程、农业生态环保机械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机工业装备制造水平;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建立推进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13.22%,农机总值达到1.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28%,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0.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8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其中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达到90%以上,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新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加大农机工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力度,推进农机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机企业的盈利能力,壮大农机企业的生产规模,形成以农机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农机制造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成以农用排灌机械、畜牧养殖机械生产为主,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基地。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示范园区工程,提升有机农业机械化水平。结合我区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区的实际,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有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促进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我区发展有机农业的重点池上、源泉、、石马四镇为依托,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高标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重点建设10个有机农业农机化示范基地,培育10个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先进实用、节本增效农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加速农机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引进、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使农业机械对有机农业区建设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有机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满足我区高效生态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全区农机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区农机工作,明确“十二五”全区农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对年的农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同志对我区“”期间的农机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二五”及今年的农机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并与各县(市、区)农机服务中心签订了年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农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是我区农机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毕节试验区支持力度和“4.14”、“6.28”会议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特大雪凝灾害和干旱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现代农机事业发展进程,全区农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农机总量持续增长。“”期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24.3万千瓦,年均递增12.06%;挂牌拖拉机达2.57万台,年均递增3.05%;农产品粗加工动力机械达58.98万千瓦,年均递增6.9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9.3万千瓦,年均递增3.25%。配套机具、大型复式及多功能机械发展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秸秆粉碎还田机、化肥深施机、提灌机等农机具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机械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期间,全区机耕面积达87.44万亩,占可耕地面积的15.65%,年均递增39.2%;机收面积达4.8万亩,年均递增81.05%;机灌面积达26.4万亩,年均递增10.36%;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脱粒粮食达23.02万吨,年均递增5.23%;农业运输、农田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16.4%,比“”期末提高了近六个百分点;全区每年平均有10万台(次)农机具参加农业抢收抢种、植保病虫害防治、抗旱排涝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实现“零责任事故”。“”期间,全区田间、场院农机生产未发生死亡事故,实现了“零责任事故”的目标。四是助农增收成效明显。“”期间,全区农机服务总产值达6.93亿元,完成计划数6亿元的115.5%,年均递增19.49%;实现利润3.73亿元,完成计划数3亿元的124.33%,年均递增16.57%;农机为全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45.56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正视我区农机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不高,尤其是装备结构比较单一;二是农机作业水平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较为滞后,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急需提升;四是依法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农机队伍建设需要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应当看到,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民群众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加之中央和省对农业机械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因此,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切实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和省委书记、省政府赵克志省长在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农机工作力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为促进试验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开创“十二五”农机工作新局面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16.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以农业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全市不同作物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农机运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当前,市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8亿元,年。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4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特色经济作物、林牧渔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取得突破性发展。沿江地区要重点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基本普及水稻收获机械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基本解决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问题,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血防疫区加快实施“以机代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山区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重点推广应用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加快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一)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力争全市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3000台以上,机插秧面积达到150万亩,机插水平达到30%以上,积极推广水稻低温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设备,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机、秸秆还田机和化肥深施机等节本增效显著的技术和机具,加大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油菜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新机具,年,力争油菜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50万亩;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特点,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花生、蔬菜、板栗、茶叶和园艺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年,力争在每个山区县(市)建设5-7个高效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沿江县(市、区)要积极创建水稻、油菜万亩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丘陵山区县(市)建成5000亩以上农机化示范基地。各地要依据特色,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加快推广应用节水、节药、节肥、节能、节种等新型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升级换代,积极发展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逐步淘汰落后农业机械,积极探索精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以钱养事”政策。积极推动、引导、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进入农机化服务产业,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及乡村在职和退职人员创办、参办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资金等要素的合作,建设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大力发展跨区经营、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规范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培植发展1-2家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农机综合销售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鼓励、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年,全市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30亿元,扶持和发展200个固定资产总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2000个农机大户,沿江县(市、区)耕、种、收总面积达万亩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达到10-15个,山区县(市)达到5-7个。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排灌及抗旱用油。

查看全文

现代化农业产业及农机工程发展策略

摘要:农机工程是应用现代化技术实施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过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农机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度和便捷性,带动了农业生产由粗犷化向集约化发展。笔者阐述了现代化农业农机工程的发展内容,分析了农机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农机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制造水平低等,提出了农机工程发展策略,以加快农机工程建设,探索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产业;农机工程

农机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用来衡量某个区域的农业产业现状。农机的出现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机工程建设,探索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水平,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农机工程建设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农机工程建设,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旨,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通过智能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将单一的机械作业向复合型综合机械化作业发展,着重发展大中型、多功能农业机械,推动农机装备结构升级。发展农机工程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处理和加工的融合,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1]。1)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在大田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收割后,按照当地相关要求,进行机械粉碎还田作业,降低污染,以自然生态的方式处理农业废弃物[2]。2)机械化节本增效工程。这是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业增产组合技术,通过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水、电、肥料、农药等的使用。通过区域化种植,统一耕作,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在不增加额外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秸秆还田、化肥深施,达到增产增收目标。3)机械化生态农业工程。将农业机械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将林业工程、基本农田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改善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高效发展。4)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将农业机械应用到设施农业中,探索可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的机械工程,如配套农机具、手扶微耕机、果枝粉碎机等,提高在农业大棚内的耕地、播种、收割等环节的作业效率,为农业增产打好基础[3]。

2现代化农业农机工程发展内容

查看全文

书记在农机现场会讲话

同志们: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区农机工作,明确“十二五”全区农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对2011年的农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学杰同志对我区“十一五”期间的农机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二五”及今年的农机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并与各县(市、区)农机服务中心签订了2011年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农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是我区农机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试验区支持力度和“4.14”、“6.28”会议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特大雪凝灾害和干旱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现代农机事业发展进程,全区农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24.3万千瓦,年均递增12.06%;挂牌拖拉机达2.57万台,年均递增3.05%;农产品粗加工动力机械达58.98万千瓦,年均递增6.9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9.3万千瓦,年均递增3.25%。配套机具、大型复式及多功能机械发展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秸秆粉碎还田机、化肥深施机、提灌机等农机具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机械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机耕面积达87.44万亩,占可耕地面积的15.65%,年均递增39.2%;机收面积达4.8万亩,年均递增81.05%;机灌面积达26.4万亩,年均递增10.36%;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脱粒粮食达23.02万吨,年均递增5.23%;农业运输、农田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16.4%,比“十五”期末提高了近六个百分点;全区每年平均有10万台(次)农机具参加农业抢收抢种、植保病虫害防治、抗旱排涝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实现“零责任事故”。“十一五”期间,全区田间、场院农机生产未发生死亡事故,实现了“零责任事故”的目标。四是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机服务总产值达6.93亿元,完成计划数6亿元的115.5%,年均递增19.49%;实现利润3.73亿元,完成计划数3亿元的124.33%,年均递增16.57%;农机为全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45.56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正视我区农机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不高,尤其是装备结构比较单一;二是农机作业水平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较为滞后,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急需提升;四是依法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农机队伍建设需要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应当看到,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民群众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加之中央和省对农业机械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因此,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切实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和省委书记、省政府赵克志省长在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农机工作力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为促进试验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开创“十二五”农机工作新局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