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5:25: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户小额信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户小额信贷试析论文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现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授信对象定位为农村中低收入者,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行,授信对象也由农户扩大到城市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但从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来看,由农村信用社操作的农户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一项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该制度摈弃了商业性金融“嫌贫爱富”、“抓大舍小”的思想,敢于将自己的服务对象瞄准中低收入农户并提供与贷款有关的一揽子服务。从我国10余年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在局部地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但客观地讲,小额信贷在我国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更谈不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小额信贷理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信用社习惯于用商业银行信贷的思维模式来设计、运作和评价小额信贷,在实践中将小额信贷的功能扩大化,使小额信贷不能充分显示其应有的制度特征,偏离了推行的初衷,在有些地方小额信贷已经开始异化。正确地区分小额信贷和商业银行信贷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澄清各种错误的认识,对小额信贷的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完善我国的小额信贷制度,填补农村贫困阶层信贷服务体系的空白。
本文拟从制度视角来阐述两种信贷方式在假设前提、制度设计、风险管理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小额信贷的几点建议。
农户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
(一)理论假设前提的差异
1.需求认识上的差异。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信贷资金,而是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工具。在这种信贷制度安排下,贷款能自动瞄准中低收入阶层,并且能针对农户小规模经营、缺乏抵押品的特点,为农户提供小额度、不需抵押品的款项。而商业银行信贷暗含的假设前提是借款者缺乏的仅仅是资金,至于资金以外的其它服务,是借款者自己的事,由借款者自行解决。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
一、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的产品。农信社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通过部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首先,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有些地区信用社还建立了村信贷协管员制度)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使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简化了贷款手续,免除了传统商业贷款活动中借款可能发生的公证费、资产评估费、招待费等,也不需要承担国际经典小额贷款模式所涉及的强制储蓄成本、缴纳小组基金的成本、频繁参加小组会议和频繁还款的交通成本及机会成本等;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克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可能性。
其次,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农”中坚金融力量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宜春市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小额信贷累计投向渔业4000多万元,蔬菜1400多万元,蘑菇700多万元,蛋鸡680万元,鸡场420万元,木业220万元。仅大埠水产养殖区投放贷款达850万元,接近40%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新增精养渔池400hm2,新增黄颡鱼套养面积333.3hm2,促进了养殖业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设。通过调查,在当地通过贷款发展渔业的农户,户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
摘要: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银行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通过调查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症结所在,提出要改善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农村金融担保与抵押物的创新,加强信贷宣传的建议。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供给
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可以使银行针对这一资金需求市场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信贷产品。本次调查所使用数据由2015年8月对杭州市萧山区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获得。在调查农户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了解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农户事业发展对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了解贷款用途、事业规模、贷款需求量、事业运转周期、贷款需求周期、能够提供的抵押或担保等。另一方面是银行小额信贷服务的供给对农户需求的影响,包括贷款期限、附加条件、服务质量等。实发问卷60份,回收54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调查对象均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够对所提问题给予独立回答,从而保证调查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接受调查的农户基本情况如下。从性别分布看,男性占比61.54%,女性占比38.46%。从年龄分布看,25岁以下的占比23.1%,26~35岁占比36.5%,36~35岁占比28.8%,46~60岁占比11.5%。从受教育程度看,大学及以上的占比36.5%,高中占比26.9%,初中占比23.1%,小学占比9.6%,小学以下占比2%。从收入来源的分布看,打工的占比51.92%,做生意占比21.15%,农副业与打工相结合的占比9.62%,还有17.31%的人收入来自其他渠道。从收入分布看,月收入在2500~5000元的占比40.4%,2500元以下占比21.2%,5000~8000元占比17.3%,10000元以上占比15.4%,8000~10000元的占比5.8%。受调查农户偶尔遇到资金短缺的占比61.5%,经常遇到资金短缺的占比21.2%,未遇到过资金短缺的占比17.3%。如果出现资金短缺状况,找同事、朋友借钱占比33.3%,找亲戚借钱占比32.1%,信用卡透支占比15.5%,向银行借钱占比10.7%,向小贷公司借钱占比6%,另2.4%的人走其他渠道。
一、农户事业发展对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
(一)贷款用途
在受调查者中贷款用于生意上的资金周转占据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6.5%,贷款用于购房的占比17.3%,用于开办农业企业的占比5.8%,用于从事农业活动的占比3.8%。还有一项归于其他类别的占比34.6%,用途比较分散,有用于子女的教育资金的,也有用于看病的医疗资金等。现在农村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确实不多,尤其本次所调查的杭州萧山的农村地区,基本已经很少有人从事农业。大多数人都是以打工和开办第二、三产业企业为主,例如本次调查的主要地点新塘街道是以羽绒制造产业为主的。
农户小额信贷保险的调研报告
20/年以来,宁夏各保险公司与农信社、农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办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即农户小额信贷保险(以下简称小额信贷保险),为农村金融机构引入保险机制,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一)销售规模
小额信贷保险是专门针对在金融机构办理短期贷款的借款人遭受意外伤害身故的风险而量身定做的险种,既保证了银行贷款顺利收回,同时也为借款人一旦发生的人身意外提供了保险保障,开办以来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宁夏目前8家保险主体中有5家开办了小额信贷保险,其中寿险公司1家,产险公司4家。国寿宁夏分公司于2004年最早开办,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则从2007年才刚涉足这项业务。2006年各公司保费收入共计480.91万元,保险金额为13.97亿元,共承保47549人次;发生赔案70笔,赔款支出87.9万元。
从宁夏历年开办以来的数据看,开展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公司数量和销售规模逐年增长,但保费集中度较高,国寿、平安产险两家分公司的市场份额在96%以上。
(二)销售方式
农户参与小额信贷试析论文
一、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小额信贷在我国的生命力初步显现。宿迁作为江苏这个发达省份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城市,在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针对农户参与小额信贷业务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此次调查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状况、农业经营、消费、信贷与储蓄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共收回问卷100份。
1.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所有接受调查的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贷需求。我们对所有农户的借贷目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根据调查,农户参与借贷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生产经营两类,在消费类中,文化教育支出以43%的高比例排在首位。而生产经营类中,购买大型农机所占比例较高,为25%。
农村农户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仍存在三大主要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矛盾出路
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2年得到了大发展。据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就有30710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此项目,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贷款余额共近1000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农村信用社正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的舞台上。
1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1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产品。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本文从四川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出发,阐述了现阶段农户小额信贷的成效,揭示了农户小额信贷的重要性。从外部环境、农户信用、银行自身等多角度剖析信贷风险及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四川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四川省;风险防范
1四川农户小额信贷现状
目前四川农户小额信贷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二是如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商业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但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商业性,对贫困农户基本不放贷,导致其业务发展有限。目前的大背景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小额信贷实施主体机构,其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四川农信社自成立以来,发放贷款数量占各项贷款总量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农户小额信贷截至2014年年末,四川农信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548亿元,较年初新增694亿元,同比多增67亿元。
2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
及时准确地找出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对预防和降低农户小额信贷风险意义重大。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出路
一、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的产品。农信社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通过部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首先,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有些地区信用社还建立了村信贷协管员制度)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使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简化了贷款手续,免除了传统商业贷款活动中借款可能发生的公证费、资产评估费、招待费等,也不需要承担国际经典小额贷款模式所涉及的强制储蓄成本、缴纳小组基金的成本、频繁参加小组会议和频繁还款的交通成本及机会成本等;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克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可能性。
其次,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农”中坚金融力量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宜春市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小额信贷累计投向渔业4000多万元,蔬菜1400多万元,蘑菇700多万元,蛋鸡680万元,鸡场420万元,木业220万元。仅大埠水产养殖区投放贷款达850万元,接近40%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新增精养渔池400hm2,新增黄颡鱼套养面积333.3hm2,促进了养殖业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设。通过调查,在当地通过贷款发展渔业的农户,户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农户小额信贷对信用社绩效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面板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村经营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小额信贷对信用社运行效率有积极影响。在提高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不良贷款比例;面板线性回归;农村信用社
农户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解决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从发展历程上看,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NGO小额信贷扶贫阶段、政策性小额信贷扶贫阶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阶段和商业小额信贷阶段。商业小额信贷阶段始于2004年,在此期间,作为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信用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对信用社业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小额信贷业绩评估评估引起了众多关注。现有研究以制度选择的理论研究为主,Manfred、Richard、石俊志和李莉莉等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了分析,梁森则对农村小额信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总的来看,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证研究不多,对正规金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项目的研究还不够。周天芸和罗伟浩(2011)对广东茂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可以明显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净利润,并且还发现农村小额信贷同样也可以增加社会效益。廖翔翔、熊学萍和阮红新(2012)从农户的视角出发,根据湖北省295个农户数据,发现小额信贷可以明显改善农户的脆弱性问题。杨芝(2012)通过多元回归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侯佳萌(2017)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认为小额信贷对于农村的效益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却可以起到显著的降低作用。朱文胜和罗其琦(2017)在分析扶贫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发现扶贫小额信贷成本低的同时收益并不如理论上的那么高,回报期限也比较长。
1.基本模型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绩效,本文以不良贷款率、净利润和小额信贷款金额为指标,从各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官网上收集整理了全国各省份和直辖市农村信用社2007年至2016年近十年的数据。基本模型为面板模型:Yi,t=αi+β1Xi,t+μi,t(1)Zi,t=γi+λ1Xi,t+νi,t(2)其中Y表示不良贷款率,Z表示净利润,X表示小额信贷款金额,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α和γ表示截距项,λ和β表示系数,ν和μ表示随机干扰项。
2.数据分析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探讨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仍存在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这三大主要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矛盾;出路
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2年得到了较大发展。据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就有30710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此贷款项目,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贷款余额共近1000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农村信用社正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的舞台上。但农信社小额信贷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加深对该问题的研究。
一、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的产品。农信社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通过部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