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5:1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合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合组织论文:财政推进农合组织发展的思索
本文作者:刘峻宇工作单位:四川省财政厅农业处
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农业担保体系建设,撬动金融资本53.2亿元投入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项目主体待遇。鼓励和支持合作组织作为申报实施主体参与扶贫、产业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提高合作组织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各级各部门对合作组织申报实施项目给予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予以重点倾斜,并简化项目申报审批手续,为合作组织实施项目创造有利条件。推行民办公助。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民办公助方式的重要途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与管护,构建支农项目“投、建、管”机制。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资金中,对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基地、营销体系建设形成的资产(根据不同行业划分比例,不低于其总量的50%~60%),量化到社员,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方式,落实管护责任,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让项目发挥应有效能,让农民长期受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财政支农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具有参与实施或承接财政支农项目的能力,可以参与实施或承接财政支农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使财政支农项目形成的资产管护措施更加有效。实行“三种模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与专合组织有效对接。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在财政支农项目与专合组织有效对接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直接实施模式。在不违背项目建设有关规定和程序的前提下,将一些项目交由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实施,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把好施工质量关和资金拨付关,促进项目高效实施。二是物化补助模式。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将化肥、种子(苗)、农药、机械等通过政府采购后统一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按要求和章程分配给社员,既促进优势产业成片规模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又降低社员生产成本,增加收益。三是建后移交模式。由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按程序组织财政支农项目,把项目建成后形成的固定资产移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维护及收益分配。严格申报条件,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与专合组织有效对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能参与或承接财政支农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越来越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或承接财政支农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工商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拥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二是合作组织成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成员占成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单位成员不超过5%,入社成员在100名以上;三是成立运行两年以上且经营业绩较好、带动农户增收显著;四是合作组织有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且运行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五是财务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独立建账,核算规范,档案完整。
不断探索实践,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与专合组织有效对接。在支农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享受普惠制政策、补贴资金直接上卡直发受益农户的财政支农项目和有明确支持对象及范围的项目外,合作组织均可参与实施或承接支农目项。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建设等项目。具体而言,用于以下建设内容的项目,都可以由合作组织参与实施或承接:渠系(含支渠、斗渠、农渠、毛渠)、节水灌溉、雨水集蓄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户用沼气、安全饮水等小型农村公益设施,村组道路、畜禽圈舍、生产便道、土地整治、山粪池等小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仓储、运输及保鲜等储存流通设施;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建设;种子、苗木、种畜禽、化肥、地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补助;农业保险、产业发展风险金等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深化长效管理,推进支农项目形成的资产管护措施更加有效。为实现财政支农项目效用的可持续发挥,财政支农项目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将管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有关责任人;项目形成的资产,合作组织要登记入账,建立项目管护长效机制。一是落实管护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项目管护主体,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资产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制定管护办法和奖惩机制。二是落实管护资金。对转移给合作组织的可量化到成员的资产,原则上由合作组织成员自行筹资投劳进行维修管护。对转移给合作组织集体的资产,主要通过三个渠道筹集资金进行管护:第一,合作组织建立维修管护基金。经合作组织的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建立项目维修管护基金。第二,合作组织成员筹资投劳。合作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和办法,由合作组织成员筹资投劳进行维修管护。第三,财政补贴。财政对合作组织建立的维修管护基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对合作组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部分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给予支持。三是落实考核奖惩。将项目资产管护情况与合作组织评先评优、项目支持等挂钩,进行严格考核。对项目资产管护好、项目效益优的合作组织,可以给予新的财政支农项目扶持,反之不再支持。
县关于发展农合组织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发展步伐;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目标任务。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今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0个以上,其中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新增120个,每个镇完成7-10个;“四有”合作组织达到100个,每个镇新增市级以上“四有”合作社1个;入社和入会农户达到9.5万户,成员人均收入高出本地人均收入500元以上、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农民自愿加入,退出自由、民办、民管、民受益、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推进规范化建设。通过开展有组织活动、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形成争创“四有”合作社良好氛围、提升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合作组织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指导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为合作组织提供产业发展、市场营销、运行管理等辅导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带动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高效种植业、养殖业水平,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格局、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落实省市县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奖励制度,对经营状况好、带动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荣获县级及以上“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推荐上报国家、省市级支持项目;对运输鲜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专业合作社,给予发放绿色通行证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苏政发〔2009〕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发展步伐
(一)目标任务。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今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0个以上,其中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新增120个,每个镇完成7-10个;“四有”合作组织达到100个,每个镇新增市级以上“四有”合作社1个;入社和入会农户达到9.5万户,成员人均收入高出本地人均收入500元以上。到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有明显增加,质量有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800个以上,其中专业合作社达到600个,实现村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到50%。
(二)基本原则。(1)坚持自愿合作。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农民自愿加入,退出自由。(2)民办、民管、民受益。突出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全体成员为宗旨,合作组织的成员享有平等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专业合作组织内部通过协作和服务,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3)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按章程办事,依照市场机制运作,给予政策扶持,规范发展。(4)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发展与规范同步。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
供销社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是大英供销社转变职能,强化为农服务,狠抓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建设的关键年,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领导班子克服困难,团结务实,勤政廉洁,围绕大英三个文明建设组织和带领全系统员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全年实行销售3798万元,占任务的102%,实现工业产值6145万元,占任务的100%,实行利润33万元,占任务的132%;收购入库棉花400吨,粮食600吨;招商引资任务实现翻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800万元,占任务26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发展农村专合组织8个,组建农资协会1个,供销社在全县已经累计发展专合组织19个,入社(会)农户5100户,带动农户12000户;全系统稳定,没有出现群体上访闹事事件。 一,认真学习,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提高驾驭供销社工作的执政能力
一年来,县联社领导班子围绕供销社供销社经过股金清整和企业全面改革,供销社面临新的形势,需要不得地总结和探索,一年来,个人坚持不断学习供销社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特别是在发展专合组织中,个人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大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效果。2004年还先后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1周的干部轮训班的学习,公务员知识培训和考试,四五普法知识考试,通过学习,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思维都发生变化,为全盘掌握指导供销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狠抓发展,强力推进供销社工作再上台阶
(一)理清思路,转变职能,落实任务,增强系统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在供销社股金基本兑付完毕,企业和人员进行改革后,全系统干部职工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研究供销社继续改革与发展的问题,通过职工会议,集体献言献策,明确确立了供销社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立足“三农”,从建立专合组织入手,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全面发挥供销社长期从事流通,网络健全的优势,推进大英优势农业项目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体现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
在年初,县联社根据全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上面的安排,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标与措施,为了保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县联社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并交纳了年底工作责任金。对县联社机关分科室和人员也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签订机关科室目标责任书,企业和科室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年终奖励挂钩。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使企业与科室目标任务更明确,工作责任感更加增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
今年以来,什邡市专合办、什邡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社党委正确领导和上级社的指导下,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自觉融入、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的优势,强化服务“三农”职能,积极引办、领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搭建为“三农”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努力实现助农增收。
一、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6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专业协会69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龙头企业2个,全国百强协会1个,全省百强协会6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什邡市隐峰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马井金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协会3个(市食用菌协会、湔氐食用菌协会、马井蔬菜协会),德阳市龙头企业4个,德阳市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7个,德阳市20强协会4个,什邡市龙头企业6个。目前,入会农户数30275户,带动农户数64215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户走“合作经营”发展道路
3月26日,市专合办、市供销社组织市食用菌协会、什邡市蔬菜技术协会、什邡市农资科技协会参加了在广汉市兴隆镇举办的“德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合作经济知识、技能、服务三下乡活动”。通过赠阅、有奖知识问答、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共为农民赠送涉农科技书籍2000册,赠送涉农科技资料25000份,接待现场科技技术咨询5000余人次,有奖知识问答赠送奖品220份,现场免费发放蔬菜种3000袋,农药量杯1500个,深受农民群众好评。
农合社经济组织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以“巩固、发展、提高、增效”为目标,按照“服务惠农、流通活农、合作兴农、龙头带农”的新思路,强力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在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供销社系统应有的作用。现将今年上半年专合组织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系统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6个,其中今年新建50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3%。累计发展各类专业协会21个。累计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9个。
1、从专合组织登记的情况看,已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301个,注册登记率为74%。
2、从专合组织的行业分类情况看,种、养占主导。其中种植类213个,占49.9%;养殖类162个,占37.9%;信息服务类12个,占2.8%;加工类22个,占5.2%;营销类5个,占1.2%;其他类13个,占3%。
3、从运行情况看,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入社(协会)成员12.7万个,带动农户32.6万户。上半年各类专合组织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176万元,其中销售农副产品44805万元,帮助农民户均增收3080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农村三化联动工作报告
三农任务是各级党委重中之重的任务。市委乡村任务会议和市委4月8日召开的任务会议,为三农任务若何完成追逐跨越、加速开展指清楚明了偏向。特殊是市委作出的当前我市还处于“传统农业的开展期、工业起步期、城镇化初始期、根底设备加速推进期”的开展阶段性的科学研判,为实在做好全县三农任务、统筹处理好三农问题供应了实际而带有计谋性的途径选择。
一、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出力进步财产形状,打造财产优势,加速农业财产化历程。
抓财产基地建立,追求规划效益。农业出产基地就是在区域性农产物经济中据有较重位置并能长时间不变地向区表里供应很多农产物的集中出产地。强调出产的专业化和栽种区域化,使基地尽能够成方连片,构成规划。强调出产技能规程的组织施行,履行农资供给、病虫害防治等一致效劳。强调建立与治理的运转机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或“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作形式,促进基地出产、治理、运营一体化开展的良性轮回。将粮油、畜牧、茶叶、食用菌财产确立为主导财产。全县共树立优质水稻基地20万亩,地膜玉米出产基地25万亩,粮食总产量打破40亿斤;树立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850亩,树立空山马铃薯基地1万亩,进步了商品化水平。开展规范化、生态化畜牧业。已树立无公害养殖基地乡20个,规划养殖场367个,畜产物构造和质量不时优化。依托“中国银耳之乡”的品牌优势,鼎力开拓食用菌财产。已树立食用菌基地乡(镇)25个;食用菌财产掩盖率到达21%,产值达2.7亿元。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整合茶叶品牌资本,树立铁溪镇、烟溪乡等11个茶叶基地乡镇,打造罗村、苏家坪村等20个茶叶专业村,全县茶叶面积达13.1万亩。还,注重财产品牌创立任务,全县特征农产物中,已有5个产物获准运用A级绿色食物标记;县先后取得“无公害农产物干果出产基地县”、“无公害农产物食用菌出产基地县”、“无公害农产物山野菜出产基地县”、“县无公害畜产物基地县”以及“银耳”原产地维护认证。基地化出产大幅度进步了全县特征农产物的数目和质量。
抓专合组织培养,带动农人一起致富。用工业的理念、市场化的方法,多元化兴办、多渠道开展,发起各类市场主体领办,环绕特征效益农业兴办,依托农业财产化基地兴办,起劲做多做大做强专合组织。积极发扬专合组织效果,在开辟市场上下功夫,率领广阔农人为销而产、为赚而卖,完成小出产与大市场有用对接。为此,全县积极从上级争夺专项资金65万元,重点对3家专合组织进行指导性支撑,从资金上包管专合组织展开信息、培训、农产物质量规范与认证、农业出产根底设备建立、市场发卖和技能推行等效劳。自动协调银行部分借款,以处理成员在出产、发卖等环节的资金坚苦,协助社员走出窘境、开展出产、添加收入。县级有关部分依法对全县的专合组织施行动态监测,实在标准专合组织运转。集中清算整理专合组织的内部组织机构,实在处理无所作为、形同虚设的问题。协助专合组织健全内部治理准则,促进专合组织严厉按《章程》规则执行民主治理。实在标准专合组织“一把手”的权益运转,根绝法定代表人借助协作社的名义瞎作为、乱作为、应用营业之便中饱私囊等严峻影响专合组织生活和开展的行为。树立财政公开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明处,让社员安心、清楚,真正完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主旨。全县农人专业协作社已达176个(个中省级专合组织到达5家),协作社成员19632人,辐射带动农户46290户,协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1.68万元,带动了全县特征财产化程度的提拔。
抓龙头企业搀扶,构建营销枢纽。龙头企业是出产要素转化为实际出产力的实践载体,是促进农业运营方法革命性革新的带动主体。推进农业财产化,要害是抓好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开展强大了,才干有用带动农业构造调整,才干促进农人继续增收。要“做强一批”、“引进一批”、“革新一批”、“开展一批”的任务思绪,对准基地、对准财产、对准市场培养龙头企业,在延伸农业财产链的进程中进步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当前,全县已培养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个中规划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共辐射带动农户46290户,完成了产、销和加工业有用对接。“当局搭台,企业唱戏”。组织罗村茶叶、银耳等五家企业,参与了第三届四川省优质特征农产物上海展现展销会,现场发卖各类产物25.2万元,签约金额达4.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完成了产销两旺。
抓农业财产园区拓展,指导财产堆积。农业财产园区是农业进步前辈科技效果转化的实验田,是传统农业构造调整的助推器,是各类涉农运营主体创业开展的大舞台。近年来,特征化开展、市场化运转、多元化投入(公益性根底设备建立以当局项目拼盘投入为主,运营性效劳项目以受益业主投入为主,财产开展以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投入为主,入户建立以农户自我投入为主),园区建立初见成效。农业园区成为了农人增收致富的活水泉源。当前,县上正在加紧编制《县农业财产园区拓展规划》,制订园区治理方法以及项目效劳、建立融资、拆迁安顿、好处分派等机制。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在明白食物、农产物加工、现代物流等重点招商项目标根底上,注重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组织才能、成事才能、会谈战略的优异人才充分到园区、企业等招商第一线,为园区建立和开展供应人才支撑。当前,已建立了杨柏—民胜食用菌、兴隆—烟溪茶叶、以巨细河道域为主的水产养殖等财产园区。园区建立共投入5亿多元,引进业主80余家,带动农户15200余户,完成综合产值13亿元。
充分发挥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供销社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供销社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供销社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机,迎接这一挑战,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增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核心,成为全党和全国的共同行动。作为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其根在农村,发展空间也在农村,是直接联系农民的基本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宗旨和目标是通过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稳定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因此,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供销社工作全局,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依托自身的网络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将改革与发展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和依托力量。当前绵阳也和全国一样,全市上下正集中力量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4月中旬还开了专门的研讨会,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与任务。供销社将义不容辞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并紧密结合绵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着眼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自觉地服从于和服务于绵阳发展新跨越的大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思想、创新实干,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富裕农民这一首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即: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在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在鼓励引导农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以达到用体制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用网络优势促进新农村建设,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发挥优势,将客观的有利条件充分作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供销社依靠自身的力量,彻底地甩掉了沉重的债务、亏损和人员包袱,全面转换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资源、重组企业、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原始积累,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2005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拥有遍布市、县、镇乡、村的独立核算企业80多户,经营服务组织300多个;总资产9亿多元,净资产2亿多元;从业人员3000多人;批发市场10余个,经营服务网点近3000个。
市供销社领导班子剖析汇报材料
市供销社按照市委的要求,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在完成学习阶段的工作后顺利转入查找问题阶段,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查找出供销社领导班子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思想建设需要加强
主要是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少,机关无经济实力,领导班子集体都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从而在机关开展思想教育没有多少必要,出现了组织生活少、民主生活会少的现状,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之间沟通少,不能更好的领会、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内部工作有时失调。由于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经常性开展党内活动,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生活、工作关心的少,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交心谈心少,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少。
(二)创新工作力度不大
由于供销社职能转变,供销社由管理部门转为为“三农”服务,但职能转换后,班子集体带领机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工作模式,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工作精神,工作力度不大。
供销社产业化工作总结
县供销社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专合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来,县供销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为宗旨、扎根镇、乡、村,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强化服务。2013年巩固完善各类专业合作社9个、行业协会5个;充足当地特色资源、新建专业合作社15个、入社社员达3268人,带动26520农户大力发展红梁、菊花、花生、黄豆、油菜、柠檬、特种养殖。特别是红梁生产、早白尖茶叶被列入全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013年巩固了洲酒业、早白尖公司国家的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称号。新建为农服务中心4个,新创建市级示范专合社5个,促进了我县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全面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与基础。
一、实施目标
2013年,全县巩固优质红梁2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6000亩、柠檬1700亩、黄豆2000亩、特种养殖基地2个、2000亩杭州白菊示范种植基地2个、黑花生示范基地1个、黑桃种植基地1个、葡萄种植基地1个。2013年,各类农村专合组织购、销农产品达8670万元,实现利润760万元,实现助农增收户均500元的较佳成绩。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
移民局组织合作经验交流
县扶贫移民局自去年4月省局在举办“全省移民致富带头人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后,又先后举办了5期移民培训班,共培训移民486人次。通过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座谈交流、典型示范等形式,让广大移民群众对专合组织、现代农业不再陌生,真正了解了专合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激发了创业发展的热情,唤发起了走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意识。如今,县移民以“合作社+农户”为模式的专合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县扶贫移民局和农业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先后支持移民组建了情水果专业合作社、中意蔬菜专业合作社、欣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健全专合组织内部机构,相继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为了规范经营、提高效益,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移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理事会制度》、《年终返利办法》和《按股分红制度》,组建了生产管理组、技术服务组、市场营销组,还聘任财务会计人员,负责具体的财务工作。
二、实施“五统一”,服务合作社成员
移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为社员提供“五统一”服务:一是统一农资服务。合作社建有技术服务门市3个,技术服务网点8个,主要农资统供率达到80%以上。名优苗圃场为社员提供优质的水果品种。二是统一安排种植。按照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的情况分期分批分片安排,指导农户分片错茬种植、达到均衡上市,并打上市时间差,调解市场需求量,防止一拥而上的现象发生。三是统一技术要求。组建了19人的技术服务组,加强对社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两年举办水果栽培、管理、营销等培训12次1239人,印发相关技术资料3150份;四是统一生产管理。严格实施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无公害果品,实施了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草生栽培、大枝修剪、生物防治、病虫综防等管理措施。五是统一产品营销。合作社按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对水果进行分级处理,并利用冷藏保鲜库将收购的水果集中冷藏,统一包装和销售。
三、依托能人办会,壮大专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