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2:20: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住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住宅情况调研通知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农办(村庄整治办):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有效合理利用,加强空心村整治,切实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住宅使用情况专题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
通过农村住宅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空心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整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测算空心村整治潜力,探索空心村整治有效模式,为制定空心村整治工作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
1、现状调查。主要调查行政村户籍人口,户籍农户数,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内闲置住宅宗数、面积,废弃住宅宗数、面积,私搭乱建住宅宗数、面积,村内其他空闲地宗数、面积,以及一户多宅情况、城里已购房农户住宅情况、常年外出打工农户住宅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等。
农村小康住宅建筑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农村小康住宅林立于全国各地。小康住宅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自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北京西苑宫庭最早亮起了电灯,到今天迅猛发展的电气事业共经历了100多年,正在为实现全国农村电气化加倍努力。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近十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虽然比不上象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美国华盛顿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的亚运村、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建筑电气工程那么复杂。但毕竟是一个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因为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而当今迅猛发展的建筑业对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与施工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电光源方面的选择要求也高了,从以前的白炽灯到发光柔和的日光灯、节省电能的节能灯、高效光源灯。白炽灯将在小康住宅中逐步减少,它虽有造价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在同样的功率下,发光率低,色度差。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在豪华的装饰之中选用白炽灯泡更为富有、豪华。日光灯还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产品之一。高效节能灯虽然造价高了一些,但有美观、光源色度好、省电、体积小、安装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国产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过关,但最终毕竟将代替白炽灯和日光灯的趋向。
灯具外观造型变化很快,上了一批,淘汰一片。人们对灯具的外观选择要求也高了,农村小康住宅灯具外型选择一般力求大方、明快、光源适当,与室内外环境相配套。因为灯具的选择与室内的装饰档次高低是有一定联系的,在当今发展的小康住宅建筑有些是别墅式、西式、独立庭院式的这还要考虑到室外周围环境相匹配。如室外选用园林柱子灯加以修饰与整体吻合,装饰豪华的需配一些豪华灯具。所以说农村小康住宅电气设计应与整个建筑与环境相配套。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与电气工程浅析:
地域文化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宅的翻新、重建迎来了新的高潮,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一味地追新逐异,也让本土建筑地域特色文化受到破坏。地域文化承载了农村本土习俗、建筑特点等要素,具有显著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不容忽视的部分。藉于此,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就农村住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住宅的改造与翻新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难以割断其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些民居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势;一些民居简约质朴,倡导节约精神;一些民居色彩雅致,增添艺术感染力。如果对这些传统民居结构、风格进行“别墅式”改造,势必将破坏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将丧失地域浓郁的特色文化风貌。因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设计师要深刻认识到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不能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更不能千篇一律地开展统一化设计,而是要保护特定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农村住宅保留更多的乡土气韵。
1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缺失现状
新农村建设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住宅设计,更要突出生态目标,关注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场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环境和谐,健康舒适的住宅设计模式,迫切需要将传统建筑生态理念,与当下农民物质文化需求相结合。很多农村地区,传统的大瓦房,要么走向农村公寓楼,要么走向农村别墅,特别是在乡镇合并、撤村并镇进程中,千篇一律的乡村建筑格局,对农村地域文化的破坏更趋严重。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绿色发展,盖别墅、住高楼,盲目地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让农村丧失了历史记忆、破坏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更与新农村建设初衷相背离。梳理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在住宅设计上片面追求生态化。很多设计师,在住宅结构设计上,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加强对太阳能、雨水循环利用,以及仅限于对一些节能材料的使用,忽视生态化住宅设计的理念与施工过程。一些设计师,将农村住宅设计等同于低能耗住房,缺失从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建筑文化等领域进行统合考查与设计。二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带来断层。一些地方,传统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传统农家院被公寓楼所覆盖,统一规划、形式单一的新农村住宅,看似改善了民居生活条件,但却破坏了传统乡村人文脉络。“乡愁”无处寻,更无法留住,这一农宅设计方案,不仅改变了建筑结构本身,更导致农村建筑空间肌理、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形态的综合体,在改造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要体现农村住宅的人文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要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生活方式、生产需求,在统筹解决各个问题中,实现住宅方案的优化设计。
2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改造农村住宅立面是整体提升并统一农村风貌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整体把控改造预期、合理制定详细方案、落实材料人工成本三个角度,以江苏盐城大桥村农庄提升改造项目为例,提出成本控制下制定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的策略,力求为实际项目提供应用该方法的启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立面改造是提升街道、社区等整体风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新型农村住宅、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的建设都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既有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中投入有限,对成本控制更为重视。本文通过三个角度提出了成本控制下制定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的方法。
1成本控制下的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
1.1整体把控改造预期
农村住宅多为村民自建住宅,立面受到村民自主的喜好、户主的经济能力、当地的风格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呈现出有异有同的现象。同时由于建造时间、使用情况和维护程度不同,立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老旧破损。立面改造程度轻有基础的立面翻新,重有重新塑造的外包立面。基础的立面翻新包括立面重新粉刷、更换立面饰面、屋面或门窗构件等,这种程度的改造不改变建筑立面墙体和洞口位置,改造成本有限,同时具有工期较短的优点,应是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的主要方式。在具体的改造项目中,应对改造对象进行整体统筹。不同破损程度的住宅需要的改造程度不同,应从整体上权衡投入的分配。也要考虑农村自建住宅既有立面之间的相同特点和该特点在整体中的占比,在统一整体风貌时要酌情提取或舍弃。基于以上两点,从整体出发,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造预期,这样提出的改造方案能从根本上控制全部成本。
1.2合理制定详细方案
设计对成本控制有着特殊意义。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方案实施阶段对成本控制影响较大,设计方案越合理,方案整体性越强,工艺局部调整的可能性越小,从而提高对成本的把控力,减少材料浪费的可能性[1]。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与新建项目不同,受到改造对象现状的制约很大,主要在于改造的可实施性上。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应注重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现状资料的勘测和收集。农村住宅立面改造的可实施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村民和出资方的接受程度。这就需要加强各方沟通,依据改造对象的现状提出对方更易接受的方案,同时动之以理。改造方案应合理利用统一色彩或增加相同构件等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住宅建筑立面改造的前提是保证既有墙面和屋面物理性能,再谈风貌。制定改造策略时需要考虑更换墙面饰面和屋瓦对于保温和防水等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对经济的方法。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屯溪区农民住宅建设的管理,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屯溪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村改居后仍享受农民政策的居民户住宅建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分配、统一管理。以镇为单位,统筹农民安置区的布局和建设。规划重点控制区内集中规划建设农民安置区。规划重点控制区外,可以集中规划建设农民安置区,也可以在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施工图纸的前提下村民自建,由镇政府监督管理。
提倡和鼓励实施村庄归并整治和村庄改造,充分利用空闲地、旧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建住宅。
严禁城镇居民和外地农户在屯溪区范围内购地建房,严格控制零星建房。
南方农村住宅设计论文
1传统民居经验延续和发展
我国南方传统乡土民居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极低的能耗创造了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
南方多丘陵的地貌诞生了不少坡地式的民居形式,比如湖南湘西吊脚楼、四川山地住宅等,这种形式除了避潮通风良好,同时合理利用地形现状,通过场地和建筑的良好结合并使设计和施工策略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舒适和更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运用可持续的场地设计理念,谨慎对待建筑,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对现今小康农居设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南方民居经常采用的深檐有很好的遮阳效果,在设计中也可加以借鉴。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节能设计侧重面南北也不同北方抓冬季供暖期节能,南方抓夏季空调期节能。因此南方建筑为了通风避热,大多比较开敞,围护墙体多轻薄,夏天是没问题了,可是冬季一来,采暖很是让人头疼,特别是在像湖南这种四季非常分明的夏热冬冷地区。南方建筑外墙通常不如北方的厚重,热阻较小,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室内没有供热设施(北方冬季一般采用集中供热系统或火炕、火墙、地炕等取暖设施),导致冬季室内寒冷,即使采用火炉等供热,也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使热量通过热对流、热辐射流失。这些民居上的热工缺陷需要在未来的设计中弥补。
传统民居要提高和发展,达到新时期小康农居的标准,需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设计实践,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扬长避短,使传统的民居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农村住宅建设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进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日本农宅建设的基本情况,启示我国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从创新观念、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深入开展。
关键词:日本农宅;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
几乎所有后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都曾经是二元格局社会,也就是城市先进而农村却远远落后,它们要发展,就必须在实际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拉近城乡差别,使得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局。对于我国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农村住宅设计,很有必要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取长补短,统筹兼顾。其中,日本农宅建设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一、日本农宅建设概况
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进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性和节能性。日本的民居建筑单个房间占地小,楼房层较小,节约用地和材料。日本是一个节能模范国家,节能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日本在提出“建筑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理念的同时对住宅设计提出了“环境共生住宅”的设计理念。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同时提出对各种能源的循环回收和利用。在材料方面,墙体利用保温材料,利用中空玻璃窗,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板等。(2)统一性。日本农居高度趋于一致,较少有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轻且比较整体,砖瓦材料运用较少。虽然新的建筑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很富有日本民族特色。(3)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日本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和改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式的小桥流水,配以野生的植物,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和谐家居环境。(4)以功能划分住区建筑形态。普通的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用房、仓库用以堆放杂物。家居住房则分开建造,与其他住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因此,很少有私搭乱建的现象。(5)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日本常见的宏伟的庙宇、传统的民居、受保护的农村古建筑形态等,并未因为半个多世纪的“西化”发展而消失。(6)日本住宅具有分散性。由于日本是土地私有国,住宅往往建在拥有土地的中央。因此,日本住宅多呈星罗棋布状。
以上特点是当今日本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形成日本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可以说它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创造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传承自己的文化思想和脉络。
浙江农村住宅现况与新型建材运用探索
1前言
浙江省有3万多个行政村,农村住宅总面积约15亿平方米。至2008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8.5m2[1]。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越来越注重住房条件,对住房建设投资越来越高(表1)。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村住房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倡“四节”型绿色生态农居。本团队在杭州、金华等11个地区的20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浙江农村住宅的基本建造情况、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以及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及相关政策的认知和意愿,共发放调查问卷3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1份,问卷有效率93.7%。同时,选择了4户典型住宅进行了室内环境现场测量。
2农村住宅现状调查
2.1基本建造情况
(1)建造量大,内部功能不合理
浙江省2002年~2008年农村家庭房屋状况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住宅建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经实地调查,改革开放后的10年,农居建设量最大(占32%)。自2000年以后,新建农居数量有所下降,但自行改建、扩建的数量巨大[2]。在被访农居中,经过改建扩建的约占30%。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住宅占29%,多为外廊式建筑,内部功能较差,卫生设施不齐全。这些建筑已不能满足村民当前的生活需要,面临改造或拆建(图1a-e)。
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
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
农村住宅用地登记方案
非法批准的宅基地无偿收回。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无权批准或逾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农村居民住户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不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违反本方案的顺序和条件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为保证农村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重点。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分类登记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一)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的村庄
1.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并已被批准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不再料理任何集体土地手续。
2.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但尚未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卦登记和换发,不再批划新的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