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1:2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沼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改进沼气管理计划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有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推进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強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增长,现就我县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宜居”,坚持“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保证质量、务求实效”的原则,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助推“农户万元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年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以上,推广秸秆气化炉1000户;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沼气服务网点5个,成立沼气协会2个以上,沼气适宜农户入户率达到35%以上;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加强建后扶持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农村能源投入模式与运行机制。
沼气物业论文:农村沼气物业机制探究
本文作者:陈柳萌曾小军桂伦管珊红吁安刘芬李旭工作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当前江西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江西省在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也有积极的政策予以引导,比如在产业链扶持、引入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扩展服务网络、建立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但是,在农村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冲击下,传统的沼气服务体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行政体制下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服务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近年来,这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行为也让沼气服务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农村沼气服务毕竟不是一个纯公益性事业,而是政府、服务组织、沼气用户等三方利益必须兼顾的一个结合体。因此,行政管理下的服务体系在农村社会转型发展和农村优质用能日趋多样化的冲击下,就逐渐暴露出其对沼气市场变化反应过慢、服务模式不够灵活、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最终使得综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制约了户用沼气的推广一是原料短缺问题。截至2012年,江西省已有6.5万个村点(一个新农村建设村点以30~50户农户为基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点的设计规划实行人畜分离,住房附近禁止猪圈、羊舍,所以仅靠农户日常的生活、厨余垃圾是无法支持沼气池的正常运转的。加之现在的生猪养殖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养殖、大户集中养殖转变,这也加剧了户用沼气池的原料短缺问题。二是传统的沼气服务体系对农民自身的素质要求过高。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户,其家里的沼气池一般运作良好;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而不懂技术的农户,其沼气池就容易出问题。目前,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接近50%,留守人群以老弱妇孺为主,最缺的就是有知识、有接受能力的青壮年。因此,仅靠农户自身承担沼气池日常运转的大部分职责,已是力不从心。三是农村用能的日趋多样化影响了农村沼气的普及。随着我省农村电网改造、五通一气等工程的不断推进,优质的商品能源正逐步辐射至农村的各个角落,电、液化气、太阳能等优质能源,已成为农户家庭炊事、洗浴、照明等主要用能来源。而对于既愁发酵原料、又需勤于管理、且又难以保持一年四季稳定供气的沼气池来说,农户对沼气的热情明显下降。沼气服务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专业人才流失近年来,沼气池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人工等费用持续上涨,即使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对新增项目中新建沼气农户的补贴标准进行了上调[7],但是仍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沼气服务资金的短缺。此外,维护成本不断上涨、经济效益低下,导致沼气技工的整体收入偏低,部分沼气技工被迫转行或兼职,不少中高级技工开始向附近经济发达的省市转移,部分地区的沼气技术工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沼气服务未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服务网点正常运作困难一是沼气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沼气工程(池)良性运转需要日常的有效维护,而不是等问题出现才寻求技术支持;但是目前服务网点因客观条件受限,只能坐等沼气池出了问题才上门解决,这样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会严重打击农户对服务网点以及使用沼气的信心。二是沼气服务未能实现规模化。过去的农村建房没有系统规划,分布零乱,导致沼气池分布较为散乱,这也使得沼气服务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局面,未能形成规模。加之物价上涨使得服务网点的运作成本日益增高,多收会增加农户负担,而少收又不够支付汽油费或者维持生计。仅靠政府补贴,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旦网点运行困难,技术队伍必会流失,后续服务也无法得到保证。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中还含有少量的磷化三氢、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成分[8]。近些年来,因沼气泄露引发的爆炸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我省各类沼气工程年产沼气量就达6.1亿m3,而且沼气产量也随着沼气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增长,日趋严峻的防爆压力以及各类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仅靠现有的服务网络和安全意识薄弱的农户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如不经正确指导予以消纳,必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建立适合江西省农村沼气发展服务体系的对策
目前,我省新农村建设在村庄整体规划上,是以“村落连片,村镇联动”为主要思路,实行整村推进。这种整体规划打破了传统村落和行政区域界线,实行联村联组建设社区,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了农村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双优化。因此,在新村建设社区化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城市社区物业化的管理经验[2-4,8-9],尝试建立一种以“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的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10-13]。在该体系中,沼气服务组织由沼气服务公司和沼气服务站组成。前者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下,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在沼气用户支付服务费用后,公司向沼气用户提供沼气工程(池)正常运行的全方位服务。而后者是以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下沼气服务网点为基础,为沼气用户提供科普宣传、政策咨询、安全隐患应急处理等服务,同时指导农户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和高效农业生产。这种模式,将沼气服务的公益性与企业运作彻底分开,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政府主导在起步阶段,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扶持经济实体创办沼气服务公司,在宣传发动、资金筹集、规范运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开展以设备经营、工程维护和故障排除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沼气服务[9]。同时,积极引导各类服务资源参与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其次,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将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同时选择农户家庭布局合理、分布较为紧密的新农村建设村点。这样,无论是户用沼气推广、还是联户集中供气、或是沼气工程建设,都有利于沼气服务的规模化,形成规模效益。农户主体农户是沼气的使用主体,将农户从日常维护、原料短缺等困境中解放出来,让其使用沼气就如同使用电一样方便、清洁、安全,这是未来农村沼气服务的方向。这样不仅方便了农民自身,还能将沼气池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提升运转效益,从而达到一种共赢效果。在政府资金补助的前提下,向农户征收合理的服务费用,建立农户与服务公司之间权责关系,确立农户对服务公司的监督地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农民参与到沼气服务管理体系中去,了解服务机制的建立、维护资金的筹措、服务内容的制定及完善,充分发挥农民的激励监督作用[9]。市场运作公司运作遵循市场规律,沼气服务涉及的网点建设、内容制定、人员招聘等环节均由企业自行决定;但企业提供的服务必须严格按照协议进行,坚持“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在提供有偿化服务的同时,接受沼气用户的监督。目前,新农村建设村点以其家庭布局合理、分布紧密、人口集中等优势,也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个肥沃的生存土壤。人口密集带来的是大量的生活厨余垃圾,利用得当可有效缓解沼气发酵所需的原料短缺。沼气用户的集中使得沼气服务容易规模化;而沼气池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则是开展专业化服务的基础,这样才能稀释企业的运作成本,起到“花小钱、大服务”作用,做到在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保证服务公司的效益和发展。
回顾我国农村沼气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两落三起”来形容,“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沼气池重建设轻管理、日常维护跟不上,而农户自身又缺乏维护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终导致大量的病池报废,不仅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而且劳民伤财。因此,只有重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才能巩固我省农村沼气的建设成果,使农村沼气真正成为服务”三农”、建设和谐秀美江西的有效载体。
谈农村沼气与后续管理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存在的问题建议
论文摘要:通过对临猗县当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省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沼气事业的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不断的被开发和利用。产业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使沼气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日渐突出。后续管理服务的明显滞后,已成为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解决好沼气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临猗县自2003年发展户用沼气以来,截止目前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9000余口,而经过调查后发现,使用率只有65%,许多沼气池被闲置不用。原因有多方面,有外出打工不用的,有农户懒于管理不用的,但主要是由于后续服务管理跟不上,造成农户无法正常使用的。搞好农村沼气建设后续管理服务,既是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又是农村沼气建设发挥效益的需要,更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笔者针对临猗县目前农村沼气建设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临猗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情况
临猗县能源办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模式和机制,现已在北景、东张等十四个乡镇先后设立了服务中心,为当地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用户提供服务。
2007年,临猗县能源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家园建设协调推进。全县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建设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组织实施。首先完成了5个服务站的建设,发放了5辆抽渣车。2008年,又建设了164"村级服务网点,发放了16辆抽渣车。今年又建设了一个区域服务站,64个村级服务网点,并给每个网点配备一套沼气维修工具,一辆抽渣车及沼气配件。服务网点覆盖到全县各村,使沼气用户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80%以上的沼渣沼液得到综合利用。同时在各个服务站都确定一名优秀技工,负责本区域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沼气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后续管理工作的逐渐完善,无形之中提高了农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农村户用沼气管理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契机,按照“巩固成果、建管并重、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和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促进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与原则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任务为1000户,配套改厨、改厕、改圈。
(二)原则要求
农村沼气使用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全面摸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家底,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建设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和机制,促进我县农村能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全年培训基层农村能源管理推广干部20人,培训沼气生产工和后续管理人员100人,以2004年以来中央投资安排的我县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和沼气工程项目为重点,兼顾省级投资(如“千万工程”、“811”行动)、地方投资和自建农村能源工程项目,对农村户用沼气、各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进行回访,实现项目回访率、农村沼气使用率100%的目标,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
二、组织机构
县里成立县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王德贵副局长任组长,孙伟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等工作。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干部,负责所属乡镇的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实施工作。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各乡镇大培训和大回访领导机构的沟通协调,做好回访技术要求、调查表、调查数据的技术指导、解释和审核。做好基层农村能源推广管理人员、沼气生产工培训人员的组织、选派,切实为组织开展培训和回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农村沼气资金补助实施意见
为用绿色经济理念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市康庄生态家园,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市政府决定用以资金补助形式扶持农村沼气生态富民工程。现就此提出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资源优势,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本着经济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扶持示范村、示范户,吸引和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农村沼气建设,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美化人居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二、补助标准
(一)新建成“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的沼气用户每户补助1000元。
(二)新申请到国债项目的县,享受国债补助的农户每户市级再补助500元;未享受国债补助的农户按市级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建设农村沼气意见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转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生活和农产品质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州直牲畜年饲养量近千万头(只),可利用的人畜粪便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农村沼气的潜力巨大。目前,州直沼气入户率只占适宜农牧户的8.6%,建设分散、规模较小,沼气建设与村镇建设、农村改厕、改圈、改厨结合不够紧密,综合效益体现不足。为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村沼气投资力度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普及农村沼气产业,结合州实际,现提出州直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充分发挥沼气的多功能性,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河谷,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努力提高农牧民炊事燃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实现农村人畜粪便资源化,农户做饭沼气化,厕所厨房现代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建立环境优美的庭院和村镇,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纽带和载体作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目标
农村沼气应用调查汇报
遵照中国老科协“关于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进一步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的通知”,“建议各地老科协对‘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沼气产业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力量对本地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推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为此我会在市、县农村能源办的配合下,对农村沼气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访了我市丘陵山区、沿淮平原区、圩区等不同地理条件,农户沼气建设,基层沼气服务站(点)和能源企业,多次召开能源办负责人、乡村干部、沼气技术人员沼气服务站和农民参加的座谈会。深感办好农村沼气事业意义重大,有利于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生产生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同时,调研中也发现当前在沼气推广、技术开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协调解决。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供领导和业务部门参考。
一、农村沼气应用情况及效果
1、应用情况
农民应用沼气起步较早,七十年代未,原滁县琅琊乡农民沈增惠第一个建池使用沼气,至今已有近三十年。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发展缓慢,到上世纪未期全市仅建沼气池不足4000个,而且大部分因建造工艺和使用技术不过关不能正常使用。近些年来,随着沼气应用技术日臻成熟,农民使用沼气的热情也逐步提高。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发展沼气事业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注入了国债资金,大大加快了建设沼气的速度。全市累计使用国债沼气项目资金2400万元,县、乡财政配套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29800个。目前全市使用沼气的农户已超过30000户,占83万总农户的3.5%,占适宜建沼气农户7.5%。
当前我市农户沼气池的容积多为8m³,设计使用期为10—15年,合理维护使用期可延长至20年,甚至更长。调查统计表明,现有的30000多个沼气池,绝大多数是新建池,正常使用的有28000多个,占90%以上。
2、应用效果
农村沼气建设推进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一建三改”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经济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刚才,有关单位和个人作了典型发言,兑现了年农村沼气建设责任状,并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沼气建设目标责任书。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高度重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承办的实事之一,高度重视,竭力而为,长抓不懈,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建成户用沼气池18000多口。沼气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全面推进,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一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测算,我县建成的18000口沼气池每年通过节柴可以保护21.6万亩林地。同时通过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如果综合利用全部达标,受益耕地将达到5万亩以上。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一户“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户,年人均增加收入280元,全县沼气用户共实现增收万元,节省薪柴5.4万吨。同时,通过物质流和能源流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将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降解或杀灭了大部分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了蚊蝇寄生场所,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同时,沼气建池,配套“三改”,美化了庭院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沼气“一建三改”促进庭院面貌及卫生条件的改观,带动村容村貌的整体美化,以沼气为依托营造生态家园,无容置疑地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沼气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无与替代的作用。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既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去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村能源工作者艰辛劳动密不可分,有很多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乡镇高度重视。绝大多数乡镇“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亲自督,不仅明确了分管领导,而且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照沼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严把质量和进度关,确保了沼气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工作目标明确。绝大多数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拟订了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规划,做到了任务到村、责任到人、规划到户,明确了示范选址、建设期限和包保责任人,并围绕目标强化措施,自我加压,调动了方方面面沼气建设的积极性。马桥镇自提出五年打造“鄂西北沼气第一镇”的发展目标后,组建了专职机构,并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他们首先在全镇所有的村各建4-6个沼气示范户,然后根据各村群众的反响,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三年来,该镇新建沼气2200多户。三是工作措施得力。大部分乡镇结合县政府下达的沼气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拿出了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乡镇、项目村针对沼气建设投入大的实际,采取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确保了全县沼气建设整体推进。特别是部分乡镇还量力而行,及时培养技工,为今后大建设、快发展蓄积了后劲。店垭镇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全镇的技工进行一次技术交流和培训;马良镇去年通过以会代训、分片现场培训等形式培训技工80余人次;马桥镇利用与“阳光工程”相结合的办法,对技工和沼气用户培训达到1600余人(次)。四是部门力量整合到位。县能源办积极争取政策,仅年就争取各类资金1177万元,按照户平1200元的标准扶持农户进行沼气建设;县扶贫办争取政策性资金350万元,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农户发展沼气。县直挂钩扶贫单位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克服多种困难,从资金、物资、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还有不少社会有识之士,致富不忘乡邻,支持家乡发展户用沼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沼气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目前大多数基层干部群众虽然认识到沼气建设的意义重大,但认为国家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很多,没有把沼气放到突出的位置,能拖则拖,能缓则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沼气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宣传不够到位,推广力度不大,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和日益成熟的技术缺乏全面认识,没有走出上个世纪七十年展沼气失败的阴影,在“怕”字中转圈子,积极性不高,导致全县沼气建设整体进度不够理想。二是各地发展还不够平衡。在沼气建设工作中,还有少数乡镇领导重视不够,沼气建设在“一把手”心目中“缺位”,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既没有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又没有明确专人主抓,更没有健全机制,缺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保障措施。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出现了一个怪圈,河边的不如高山的,经济条件好的赶不上基础差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三是后续服务链条脱节。农村沼气建设俗有“三分建、七分管”之称,在整个沼气发展中,后续管理服务是十分关键的链条。但是,过去因为资金、人员等问题,沼气池建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几乎是空白,从而导致病池、坏池日益增多,全县沼气的整体使用效益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虽然我县沼气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采取得力举措,完全能够予以解决。
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污染日益严重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呼唤着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近几年来,沼气事业一直被国家当作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后安排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农村能源项目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投资逐年加大,从"十五"初期的上亿,到"十五"末的十个亿,到今年的25个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我市抓住机遇,加快沼气发展速度,截止去年底,全市户用沼气保有量超过6万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04处。沼气因其清洁、高效、制备容易且原料充足等特点而备受农户的欢迎。随着沼气池的增多,沼气发酵产物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沼气综合利用的范围也不断被拓宽。实践表明,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控制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有力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
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是一种综合技术,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充分结合起来,将种养技术、能环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克服了农业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种养分离,能环分离所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具体的运行模式是:养猪的粪便(其他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生产沼气和沼液沼渣。沼气作为农村新型的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而粮食、蔬菜等又可成为养猪的饲料。简称“猪—沼—果(粮、菜、茶、鱼等)”生态农业模式。
二、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能够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如沼气替代了石油液化气、电力照明等常规能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调查,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一年产的气,可基本满足3—5口之家的生活用能,这些沼气相当于650元左右的液化气。潜山县黄柏镇陆河村,地处偏远山区,这里海拔高,气候冷,群众对生活用能要求非常迫切。农户陆晓明家养了6、7头猪,猪粪便的处理非常麻烦。前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安排到他家,县农村能源办利用沼气生态技术,帮他新建了猪圈和2个8立方米沼气池(其中一个自己投资)。现在好了,猪粪自流进了沼气池,一天产气可烧4小时,烧水做饭用不完,全年的炊事不用液化气和柴,家里原来烧柴的伙房也不用了,烧料一年至少要省下1000多元。
(2)沼液、沼渣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十分巨大。沼液和沼渣统称沼肥。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这些营养元素基本上以速效养份形成存在的,能够迅速被作物吸收。沼渣中营养元素种类与沼液基本相同,但其含量远远超过沼液(碱解氮占全氮的29%,有效钾占全钾的52%),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改造成腐殖酸类物质,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优质有机肥。据测定,经过发酵30天的沼液沼渣,同未经发酵的粪便相比,全氮高出14%,铵态氮高出19.3%,有效磷增加31.8%。因此,沼液沼渣具有营养成分齐全、肥效稳定、缓速兼备、成本低等特点,它不仅供给作物营养元素,还把土壤中难以吸收营养元素变成可利用状态。长期的嫌气,绝(少)氧环境,使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中大量病菌、虫卵窒息而亡,同时由于缺氧沉淀和大量铵离子产生,使沼液不会带活病菌和虫卵。沼液本身含有吲哚乙酸、赤酶素和较高容量的氨和铵盐,这些物质可以杀死或抑制种谷面的病菌和虫卵。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沼液可预防稻飞虱、棉铃虫、枯萎病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45—67%,而其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还有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连续5年实验结果证实,作物用沼肥后,土壤的有机质增加,透气性改善,保水肥能力增强,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沼液沼渣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和降低了农产品中残留,提高品质,已成为了人的共识。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方元胜家,过去把猪粪堆在圈门外,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去年他家修建了一个“养猪—沼气—大棚种植”相结合“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池,当年见效。猪粪直接排到沼气池,用发酵产生的沼气来做饭炒菜,烧水洗澡,既卫生又干净。塑料大棚紧挨着沼气池,每年种两季菜和一季草莓。他算了一笔帐:利用这口沼气池每年为他节省燃料和电费约7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节支150—200元,养猪增效150—200元,因种菜和草莓无公害、品质好,价格高,增效3000元左右,一口沼气池给他家节支增收在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