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0:4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医疗机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
一、补偿结构的变化
(一)乡镇卫生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大幅减少,随着调研地区基本药物目录内补充药品的增加,药品收入有所回升。财政补助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补偿渠道。乡镇卫生院总收入逐年增加,但安徽X县增幅较小,且2010年有所下降(见表1)。从收入结构来看,药品收入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事实上“,净收入”更能反映实际补偿状况。本研究中的“净收入”是指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减去除劳动力相关成本支出以外的支出后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医疗净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过渡时期药品加成收入明显减少;到2011年三个调研地区药品加成收入全部取消,但由于财政补助收入的大幅增加,总的净收入并没有减少。在财政补助收入方面,以重庆Y区为例(见表2),2007-2011年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支出,这与其他地区情况基本一致。政府通过“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方式来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缺口。(二)县级医院调研地区县级医院收入持续增长,新医改后药品收入仍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医疗收入增速快于药品收入,总量和比重都超过了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明显增加,比重增大(见表3)。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净收入来看,新医改后县级医院净收入增长明显。在目前财政补助政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药品价格政策的综合因素影响下,县级医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依然是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
二、服务量的变化
(一)村卫生室从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来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除安徽X县变化不大外,其余两地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4)。(二)乡镇卫生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出院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安徽X县的变化最为显著,2010年出院人次减少了近一半(见表5)。(三)县级医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变化不大;出院人次数增幅十分明显(见表6)。
三、药品使用情况
由表7和表8可以看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种类减少,销售金额也相应减少。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目录增补等,销售总额又开始回升。与前文医疗机构收入情况对应,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总额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快速增长,原因可能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病人大量流向县级医疗机构。
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的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人口
24.7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乡(镇、场)卫生院12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32个、村级卫生所70个、卫生室225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是我们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农民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药品监管实践中,农村医疗院所的药事管理十分薄弱,药品抽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县内药品经营企业,而且也是假劣药品的多发区,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的案件也居高不下,这既是我们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也是药事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药品监管工作实践,就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难点及对策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与分析
我县现有乡镇卫生院23家,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316家。分布在农村16个乡镇和187个自然村。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些乡镇卫生院、村级诊所以及个体诊所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致职工都开不出工资,而且硬件设施极度匮乏,处于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难以达到政府和百姓的要求,也给我们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功能达不到要求。由于乡镇医疗机构受规模、人员所限,在药事管理上药房人员缺少,有的还不够从事药房管理的资质条件,还有的是资质能力偏低,对药品的养护、评价、配制和分发以及特殊药品管理的知识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以致造成药事管理功能不全,只能维持简单的药事管理职责。第二,药学技术人员中非药学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学历普通较低,业务素质不高,有的药房人员身兼数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医疗机构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药事管理制度不健全。药事管理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大多没有摆上日程,个别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事实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既缺乏外部的压力,又缺少内部激励的动力,就连《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中得不到落实,给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了隐患。第四,药事管理水平较低。在日常监管中,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技术水准、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较低。医院往往只重视药品的进出数量管理,注重药品的经济收益,忽视药品的质量管理,而且对药房、药库及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很多农村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硬件还不如普通的药店,制度和软件建设更是处于低层次状态,不能适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第五、药品养护和贮存设施条件较差,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贮存设施可以用“简陋”二字来形容。一是药库药房条件差,既无隔热装置,室内也无空调,窗帘、排气扇,及防鼠装置等设施,药品直接与地面或墙壁接触,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极易吸潮霉变。有些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各种药品随意摆放,未按要求进行分类,极易混淆;二是阴凉库缺乏。全县80%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置阴凉库,有阴凉库的其面积与用药规模不相适应,空调长期关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冷藏设备不齐全,只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配有冰箱,95%的村级医疗机构没有冰箱,有冰箱的也是和家庭混用。一些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胎盘注射液等也在常温下存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冰箱不是不使用就是不够用,冰箱未起到应有作用;四是中药贮存器皿简陋。用纸箱、竹篓、麻袋盛装中药现象普遍,造成中药饮片发生吸潮霉变;五是温度计配备不全,多数医疗机构没配备温度计,有的配备了温度计,也无记录,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温湿度调控成为一名空话;六是一些医疗机构缺少烘干、熏蒸等中药养护设施;七是药品出库不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操作,随意性大,导致经营发现过期失效药品。第六,药品采购渠道不正规,质量隐患大,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疗单位愿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向无证经营者采购药品,尤其是农村个体诊所,药品采购渠道比较混乱。而无证经营者提供的药品来源复杂,加上储存和养护条件差,没有相应的药品质量保证措施,因此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又因购进药品无质量验收制度也不进行验收,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二、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
造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相对混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gsp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而时医疗机构取得用药资格与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条件却不同,医疗机构使用(其实质就是经营)药品只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可用药,且用药范围广,并可以合用三类医疗器械。虽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有关设施、设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及规章制度有相应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详细规定,所以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前,很少组织现场验收,而办药店,则要求法人代表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时还要有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并且必须通过gsp认证。另外,一般零售药店要取得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资格,必须要有2名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因此,在农村申办药店的人少,而申办个体诊所的人却很多。另外,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用药范围规定的不明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27条规定:“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不得设置药房,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而现实中城镇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普遍设置了药房。虽然有关解释明确了城镇和乡村的区别,但是药房和药柜怎么区别,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对违反第27条该如何进行处罚现实中难以操作。
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
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4镇、7乡、×××个农林牧渔场,人口×××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个、乡(镇、场)卫生院×××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个、村级卫生所×××个、卫生室×××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走集团化道路 趟出新时期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之路
**现场会人民医院经验材料
深化改革走集团化道路趟出新时期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之路
我们**市昌五医疗集团组建于2002年4月8日。这个集团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囊扩原昌五中心卫生院、昌五镇医院、洪河乡卫生院、跃进乡卫生院、明久乡卫生院五家乡镇卫生院和58个村卫生所。行政管理上实行松散型联合、一体化管理。做到五个不变,即:行政吏属关系不变;经费拨款来源不变;单位体制性质不变;工作任务不变;医院人员身份不变。业务体系上实行联靠、延伸型,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市人民医院走联大靠强的道路,上与哈医大和上海华山医院形成了医疗合作伙伴。下拉乡镇分院,把医疗触角一直延伸到村级卫生所,拓宽农村医疗市场,形成强弱联合的多级医疗联合体。在业务管理上实行核心、密集型管理,内部实行分级医疗制,总院与三级医疗网点之间在业务上实行“五通”的统一管理;即:设备上通用;人员培养上通训、通考;病人实行通治;各科系指导上实行通科;重病人按病情统一分级转诊实行通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各单位都是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个集团的龙头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单位,是我市的急救中心。现有职工总数639人,在岗职工5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1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人员22名,中级职称人员182名,初级257名。医院分为门诊部、住院部、急救中心、行政后勤科室四大部,设有内、外、妇产、儿科、五官、骨科、检验科、放射线科等69个医疗科系,开放床位300张,有核磁共振、全身CT机、彩色B超机等大型医疗设备40台件,价值人民币600万元。承担着全市医疗、保健、康复和急诊急救工作。多年来各项工作成绩都十分显著,始终站在全市卫生改革的前列,近三年迈出三大步,业务收入从1998年的1081万元到2001年提高到2410万元,除绥化市医院外,居全区之首。不但院内工作成绩突出,院领导在抓好院内工作的同时还从大局出发,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先后对所包扶的昌五片派出下乡巡回医疗队260人次,为农民义务诊治5480多人次,免费做手术40多例。支持跃进乡卫生院一台X光机、一台心电机,价值人民币三万元,为农村无偿送药价值人民币4万元。卫生下乡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黑龙江省日报、绥化日报、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省电台所报导。被省消协确定为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1年经省检查验收由市级文明标兵单位,一跃跨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
今年我们又在昌五片的农村卫生院建设工作中迈出了医疗集团化的新步子,成立了昌五医疗集团,即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昌五中心卫生院,洪河卫生院、明久卫生院,壮大提高了跃进卫生院,形成了大的医疗联合体,在农村这块医疗领域,充分发挥了大医院的人才、设备、资金、管理上的优势。把大医院的改革意识、经营管理经验向农村倾斜和延伸。又使人民医院拓宽了服务领域,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共享,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卫生发展资金能够集中使用。使医疗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了医务人员的聪明才智,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同时扩大了集团内部各医疗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使他们增加了竞争力和凝集力。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就医条件,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新的贡献。下面把我们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与会同志做以简要的汇报: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坚定走医疗集团化道路的信心
近几年来,卫生工作正处在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时期,农村卫生院过去那种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已经很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需要。昌五中心卫生院几年来由于卫生改革工作迟缓,内部管理工作松散,领导班子频繁更换,医疗市场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使医院的正常医疗卫生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职工队伍思想混乱、室内外环境破烂不堪,医疗设备多年失修和严重损坏,服务质量低劣。在一个昌五镇就有无照行医的黑诊所38家,医院的医生白天在医院看病,晚间回家给病人点滴、手术。检查病人时把病人领到自己家做B超、做化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医院上班的医生许多人抽屉都是小药局,看病都卖自己的药,许多处置都私收费,什么医德医风建设,什么主人翁责任感都荡漾无存。更谈不上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医疗秩序。医院在2001年一年业务收入是零,欠外债60多万元,在岗职工已经12个月没开支,离退休人员每月只能开离退休工资的20%。使得老干部不断到省、地、市上访告状,给政府工作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由于医疗条件差,医疗工作管理混乱,医生轰抢病人,造成医疗事故不断发生,一起骨科医疗事故,就被法院判决赔偿21万7千元甚至出现了家庭接生产妇死亡的事件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过去的国家卫生部命名的先进乡镇卫生院、国际儿童基金会和国家卫生部共同授予的爱婴医院、国家一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一落千丈,跌入了低谷。医院工作处在乱、散、差、穷、瘫,濒临倒闭的边缘。这种状况使得各级领导不满意、当地群众不满意、医院职工不满意。当地群众和医院职工多次上访告状要求组织上尽快解决昌五中心卫生院的问题,改善昌五中心卫生院的现状,给昌五人民创造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医疗环境。昌五镇党委、镇政府对昌五医院的建设和医院条件的改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找到我院进行串联。市主管文教卫生的领导和卫生局领导对此事也十分重视多次找我研究解决的办法。同时昌五片的洪河、明久卫生院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策略
浙江卫生综合服务供给水平总体上正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占人力资源比重小且增长速度缓慢,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使得农村处于不利的地位。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以下问题:——在全省医疗人力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村医疗人才缺乏。2004年—2011年浙江省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从221539人上升到374157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6%~7%左右。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185376人上升到306922人,每年增长速度在6%左右。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和护师(士)的人数均有增长,护师(士)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9%,高于医生的增长幅度(7%左右),医护比正在逐年减小,截止到2011年,已基本达到1:1。
总的来说,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还比较紧张,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占人力资源比重小,2011年浙江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10833人,占当年卫生技术人员的3.5%。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拉大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去县城及以上城市医院就医,一方面增加了就医成本,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医疗人才资源负担。
——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聚集在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较低。由农村医疗机构人才学历构成分析可以看到,大量乡村医生只具备中专及以下学历,有的是在职培训合格者,因此农村的医疗机构如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就较低,大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城市,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医,城市医疗人力资源增长速度赶不上就诊人数的增长速度,也造成医疗资源紧张。
——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扩张却难以缓解紧张状况,农村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近年城市医疗机构的数量以及医疗机构病床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仍在继续提高,而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数量在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利用率却依旧较低。2011年,城市平均每家医院的就诊人次达到了24.85万人次,较2004年增加了8.03万人次,而每家卫生院的就诊人次只有5.37万人次。这也说明了医疗卫生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医疗机构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较小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落后也使得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
针对目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又将影响其他如物力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效率。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首先需要加强人才建设,鼓励具有较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走进农村,给予他们较高的回报以留住人才;其次应提高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即通过再培训和考核的方式提高现有资源的水平。
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机构。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较大,而大量的医疗卫生物力资源建设放在城市,加重了农村人口就诊的负担,较低的农村医疗机构建设水平又造成了农村医疗机构的闲置。今后应该将更多一部分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医疗器械的投入等。城市综合医疗机构也可以对农村医疗机构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帮助发展农村医疗机构,吸引农村人口在此就医,减轻城市负担。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一、方法论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文在对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通过整理近五年的统计年鉴中卫生事业相关数据而得。(二)分析方法与分析思路。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为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对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通过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学历构成两方面进行;②医疗卫生物力资源分析,主要通过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医疗机构床位数、病床使用率等方面进行;③在以上两方面分析基础上,总结目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分析
(一)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析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不同医疗卫生职业技术训练,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1.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分析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不断递增。2004年~2011年浙江省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从221539人上升到374157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6%~7%左右。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185376人上升到306922人,每年增长速度在6%左右。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和护师(士)的人数均有增长,护师(士)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9%,高于医生的增长幅度(7%左右),医护比正在逐年减小,截止2011年,已基本达到1:1。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反映了一个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图1依照常住人口计算绘制的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趋势图显示:浙江省卫生综合服务供给水平正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总的来说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还比较紧张。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占人力资源比重小,且增长速度缓慢。从总数来看,2010年与2011年浙江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分别为10995人与10833人,分别占当年卫生技术人员的3.8%和3.5%,大部分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在城市,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从平均数来看,农村医疗机构平均拥有执业医师数量较少,虽然近5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平均每家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仍不到0.5人,县(区)乡镇联合办卫生室的平均执业医师数相对较高,2011年达到1.05人,总体来看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另外,通过计算卫生室执业医师占全省统计的医生比重也显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分配极不均匀。2.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学历构成分析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质量较低,优质资源集中于城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学历构成反映了某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可以看到,乡村医生以中专学历及中专水平和在职培训合格者居多,且自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占乡村医生总数的9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生每年有增长趋势,但仍未超过10%,大部分拥有较高学历的医生更愿意去相对较完善的城市工作。医疗卫生物力资源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直接或简介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包括医疗机构数量、用房面积、病房床位等,由于数据有限,本文主要从医疗机构的数量、病房床位等方面进行分析。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分析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各类机构的增长趋势有所不同。2011年浙江省共有医院7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26家,卫生院1250家,门诊部746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6879家,村卫生室13851家。除去卫生院为负增长、村卫生室2009年之前为负增长外,其余各类机构数量在近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的增幅最大,自2005年起有4年增幅在10%以上,有两年甚至超过了20%;卫生院数量的减少幅度在逐年递增,2011年减少的卫生院数量占2010年卫生院数量的22%;医院数量的增长除2008年为负、2009年为2%之外,保持了近6%的增长势头。图2绘出了浙江省2004年~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变化趋势。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呈减少趋势。农村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全省卫生院的数量2004年以来正不断减少,而村卫生室的数量除2011年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在下降,在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数逐年增长的趋势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却在减少,可见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使得农村处于不利的地位。2.医疗机构病床及病床利用率分析医疗机构病床数逐年增加,城市医院病床数呈递增趋势,农村卫生院病床数递减。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浙江省医疗机构病床位数比2004年增加了59620个,且逐年有增长;医院病床数除2005年较2004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有较平稳的增长;农村卫生院数量自2004年起逐年减少,2011年较2004年减少了8662个。医院病床利用率较高而卫生院病床利用率很低。表2中医院病床2004~2011年的平均使用率为90%,而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30%,两者之间病床利用效率相差较大。近年来城市医疗机构和病床数的增加并没有缓解病床使用的紧张状态,而大量的农村医疗物力资源却闲置。越来越多的人来城市就医,2011年平均每家医院的就诊人次达到了24.85万人次,较2004年增加了8.03万人次,而每家卫生院的就诊人次只有5.37万人次,仅比2004年增加了3.12万人次,这加重了城市医疗负担。
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医疗监管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人口
24.7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乡(镇、场)卫生院12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32个、村级卫生所70个、卫生室225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农村医疗难点及对策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是我们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农民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药品监管实践中,农村医疗院所的药事管理十分薄弱,药品抽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县内药品经营企业,而且也是假劣药品的多发区,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的案件也居高不下,这既是我们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也是药事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药品监管工作实践,就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难点及对策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与分析
我县现有乡镇卫生院23家,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316家。分布在农村16个乡镇和187个自然村。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些乡镇卫生院、村级诊所以及个体诊所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致职工都开不出工资,而且硬件设施极度匮乏,处于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难以达到政府和百姓的要求,也给我们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功能达不到要求。由于乡镇医疗机构受规模、人员所限,在药事管理上药房人员缺少,有的还不够从事药房管理的资质条件,还有的是资质能力偏低,对药品的养护、评价、配制和分发以及特殊药品管理的知识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以致造成药事管理功能不全,只能维持简单的药事管理职责。第二,药学技术人员中非药学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学历普通较低,业务素质不高,有的药房人员身兼数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医疗机构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药事管理制度不健全。药事管理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大多没有摆上日程,个别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事实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既缺乏外部的压力,又缺少内部激励的动力,就连《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中得不到落实,给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了隐患。第四,药事管理水平较低。在日常监管中,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技术水准、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较低。医院往往只重视药品的进出数量管理,注重药品的经济收益,忽视药品的质量管理,而且对药房、药库及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很多农村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硬件还不如普通的药店,制度和软件建设更是处于低层次状态,不能适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第五、药品养护和贮存设施条件较差,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贮存设施可以用“简陋”二字来形容。一是药库药房条件差,既无隔热装置,室内也无空调,窗帘、排气扇,及防鼠装置等设施,药品直接与地面或墙壁接触,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极易吸潮霉变。有些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各种药品随意摆放,未按要求进行分类,极易混淆;二是阴凉库缺乏。全县80%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置阴凉库,有阴凉库的其面积与用药规模不相适应,空调长期关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冷藏设备不齐全,只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配有冰箱,95%的村级医疗机构没有冰箱,有冰箱的也是和家庭混用。一些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胎盘注射液等也在常温下存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冰箱不是不使用就是不够用,冰箱未起到应有作用;四是中药贮存器皿简陋。用纸箱、竹篓、麻袋盛装中药现象普遍,造成中药饮片发生吸潮霉变;五是温度计配备不全,多数医疗机构没配备温度计,有的配备了温度计,也无记录,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温湿度调控成为一名空话;六是一些医疗机构缺少烘干、熏蒸等中药养护设施;七是药品出库不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操作,随意性大,导致经营发现过期失效药品。第六,药品采购渠道不正规,质量隐患大,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疗单位愿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向无证经营者采购药品,尤其是农村个体诊所,药品采购渠道比较混乱。而无证经营者提供的药品来源复杂,加上储存和养护条件差,没有相应的药品质量保证措施,因此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又因购进药品无质量验收制度也不进行验收,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二、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
造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相对混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gsp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而时医疗机构取得用药资格与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条件却不同,医疗机构使用(其实质就是经营)药品只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可用药,且用药范围广,并可以合用三类医疗器械。虽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有关设施、设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及规章制度有相应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详细规定,所以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前,很少组织现场验收,而办药店,则要求法人代表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时还要有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并且必须通过gsp认证。另外,一般零售药店要取得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资格,必须要有2名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因此,在农村申办药店的人少,而申办个体诊所的人却很多。另外,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用药范围规定的不明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27条规定:“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不得设置药房,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而现实中城镇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普遍设置了药房。虽然有关解释明确了城镇和乡村的区别,但是药房和药柜怎么区别,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对违反第27条该如何进行处罚现实中难以操作。
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7〕1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关于救助对象和定点医疗机构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按《通知》规定确定。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患病时,持本人身份证和《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按就近治疗的原则,由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包括区县精神病防治机构)承担医治工作;有关具体实施工作由区县民政部门商同级卫生等部门研究确定。
二、关于农村医疗减免政策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区县政府资助。并按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减免优惠政策、报销相关医疗费用。
- 上一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范文
- 下一篇:农村医疗救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