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10:12: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学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学校

浅谈农村学校的管理

在农村的一些学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管理总是顾此失彼,得不到和谐统一的发展,领导和教师们付出了汗水,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对此,我们以毕节市鸭池镇中心校为例,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学校的现状。

1、该校学生众多,教室严重短缺,活动场地非常狭小。学校因是中小学混合学校,新旧教室混合使用。走进教室,很多学生做笔记时不得不蹲在狭小的过道里;课间操或学校集会活动时,1800多名学生散开站在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操场上,手脚都不能完全伸展开来,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

2、学校师资力量弱小,但现有的学校教师大都保持和发扬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许多年轻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教的现象普遍,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们并不因此而稍有松懈,而是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收学生一分钱,起早贪黑地辅导学生,每一年都为毕市的示范性中学和其它普通高级中学输送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为鸭池镇所倡导的“打造毕节市第一大教育重镇”的理念作了重要的铺垫、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该校在全镇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

该校学生资源丰富,除本片区五个行政村适龄人口外,鸭池镇另一片区一个行政村、周边两个乡镇的四个行政村的适龄人口都纷纷涌向了这里。也就是说,该学校承担和解决了至少十个行政村适龄人口的入学问题。所以,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的情况下,能为学生和家长解决的,都全力而为。但是,学校的教师仅为44个,师生比例为1:41,大大超过国家的标准,教师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诸多挑战。

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学校甚至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学校管理仍然是依靠“本本”管理,无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缺少理化生实验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教室缺少音像设备,有限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教师素质全面性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部分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非师范类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在以下几方面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德育培育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

(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

(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教师状况调研

自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已有22个省市招聘了超过10万名特岗教师,其中2006-2008年共录用了5.9万多名特岗教师,分布在490多个县的6400多所农村学校[1]。2009年,“特岗计划”作为河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工程正式实施。随着第一批特岗教师到岗任教,两年来,教育部门领导、校长及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认同度如何?每位特岗教师工作生活状况怎样?他们有什么困难和困惑?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扎根农村发挥作用?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对河南省144名农村特岗教师及其所在地的教育局领导、校长及其教师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共调查河南省农村学校的144名特岗教师,其中男教师32人,占22.2%,女教师112人,占77.8%;年龄在20-24岁的有47人,占32.6%,25-29岁的有93人,占64.6%,30-34岁的有4人,占2.8%。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课堂听课,访谈和座谈。对于收集的数据主要运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特岗教师:给农村学校带来了什么

“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地弥补了农村教师的不足,改善农村教师的结构,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受到了各地的普遍欢迎。特岗教师给教育、文化落后的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河南实施两年来,“特岗教师”到底给当地农村学校带来了什么!一是带来了活力与激情。特岗教师整体上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25.6岁,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有无限的热情和创造力,有些教师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调查中很多校长和其他老师表示,他们能很快融入学校群体之中,与老师、学生打成一片,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整个农村学校的教风和学风都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正如一位校长所言:“他们的到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还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教学和许多新的东西。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教师队伍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活力。”二是更新了思想与观念。特岗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研究生学历占0.7%;本科占96.5%;大专占2.8%),且大多为师范专业学生(师范类专业占81.3%;非师范类专业占18.7%)。他们都受过专门的训练,知识面较为宽广,有扎实深厚的本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对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同时,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更新了当地教师的思想和育人观念。三是传播了知识与技能。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信息化。当前多数农村学校都配备了信息化的教学设施,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可除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外,更多的功能被闲置,达不到应有的使用效益。而特岗教师大都刚走出大学校门,有着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能很好地使用自制课件支持教学,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四是提高了质量与水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已是普遍现象,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在一些农村学校已经到了危及学校生存的地步,更不用说能有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了。谈及这些,M乡中心校高校长感慨地说:“09年暑假期间,我不知道跑局长办公室多少趟,一个目的———要人。如果不给调个教化学的老师,开学后二中的化学课就将面临停课。”L乡中心校的王校长也说:“特岗教师的到来,解了我的围、救了二中的命。”原因是,整整一年了,该乡二中初三的英语课靠临时聘用的一名老师教,如果2009年暑假后再调不来英语老师,初三年级将近400名学生家长当时已经多次找到中心校,要求给孩子转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特岗教师积极上进,勤于钻研,体现了较高的师范素质。如有的特岗教师被抽到市里担任学科培训的主讲教师,有的安排担任班主任工作,并把班级由原来的末尾班级带进了先进班级行列等等。

二、特岗教师:工作生活状况如何

(一)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成绩突出,对工作满意度较高笔者通过对144名特岗教师的调查访谈发现:这些教师所授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美术、音乐、政治/思品、历史、体育、信息技术在内的13个学科。许多老师不仅带自己的学科,还承担了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成绩突出,对工作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特岗教师每周任课时数10节以下的占20.8%,11-14节的占47.2%,15-19节的占24.4%,20节以上的占7.6%;学科教学以外还担任班主任的占28.5%,从周课时数的统计看出,以周课时数记的工作量有较大的差异,最少的每周6节,多的达每周24节。平均周课时数为15.5节。访谈中一位特岗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做一名教师是我的愿望,‘特岗计划’使我圆了自己向往多年的教师梦,我对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二)爱岗敬业,事业心强,有着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在所任教学校都获得很高的评价,这不仅基于他们知识丰富,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端正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事业心很强。他们整体学历水平很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受过专门训练,这些特岗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并形成了相应的技能和技巧,能很好地使用自制课件支持教学,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摘要:该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庐江县乐桥、石头两镇15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标准不高、投入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体育教师配备;体育教学

“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捧着书本出操”是农村地区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真实写照。然而,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这也预示着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庐江县乐桥、石头两镇15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1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固定

现阶段国家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学生在每学年会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测,这一检测结果会输入到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检测系统中,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挂钩,这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但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因为这些需要达标的项目是固定的,同时其测验与检测均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为了达标只让学生学习需要达标的项目,对不需要检测和达标的项目便不让学生进行学习,也不纳入平时的教学中,甚至有的学校在达标检测的时候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检测数据。这样的后果是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育素质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不但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二)学校体育器械不足、场地建设不健全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有器械没有场地,有场地没有器械,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美术多媒体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国家均衡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大多农村学校班班通工程开通,运用多媒体教学正在大力深入每一堂课。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大家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对如何在农村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美术课堂模式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美术课堂

当前,农村学校班班通基本建成,多媒体教学正在不断深入每节课堂,结合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高效美术课堂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美术学习不像其他学科必须有正确和错误,有时候更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所以要形成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要改变以往只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方法。再加上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校值得探讨运用。

一、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农村学校学生,相对只能从书本、电视、现实生活等方面了解知识,接受新鲜事物面窄。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正好可以帮助教师满足学生这一方面的更多需要,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加上多媒体能给人直观体验,顺应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应该走进农村学校美术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教学论文

一、参与式教学的活动目标必须简洁明确

学习目的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就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参与学习的目的。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语言要准确合理,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水平,叙述要简单明了,不能含糊其辞,要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内容设计要适合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不能流于形式,简单地“一刀切”

内容设计难易程度要有梯度,方法要多样,能够督促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之中。内容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预想到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看法予以肯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要轻松愉悦,适应学生参与教学的心理活动,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能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农村学校要根据当地情况与文化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用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参与活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愿意去参与其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学习效果自然就会不错。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的高涨能够促使他们大脑兴奋,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随之增强,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与灵活运用。作为教师,不要过于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并进行有效的角色承担,这对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思考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及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而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学校应该在这一阶段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眼下的农村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养成了习惯差、不文明、不礼貌等等,对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小的欠账,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实践中,对于如何弥补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的缺失方面有所作为,最大限度地弥补教育的不足,我们应有所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农村学校学生习惯培养的现状

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习惯养成缺失相对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学校教育又怎样呢?首先,农村学校的幼儿教育起步晚,不规范。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很多行政村幼儿园的建设及幼儿教师的配备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至于“从有到优”还仍然在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没有实现系统化。其次,农村学生在幼教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系统的养成教育,进入小学之后又遇到重成绩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得养成教育“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这给农村学生的成长留下了太多的“欠账”。

二、农村学校学生家庭习惯培养缺失的原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意识、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可农村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多年来由于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不能在孩子身边适时地陪护、教育、管理;二是部分家长或爷爷辈家长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意识不够强,认识不够深,方法不得当;三是部分家长在自身修养、综合素质、良好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且不注重孩子良好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培养,致使不少孩子也不讲卫生,不讲文明,不懂礼貌。这些原因导致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第一课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三、农村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思考

查看全文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

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地区上的差异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该要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学子未来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

1农村学校管理问题概述

1.1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理念还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极为落后的,对于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毫无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当中,是相当教条的,着重统一而忽视个性,重视服从而忽略交流,重形式更甚于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十分呆板沉闷,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毫无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

1.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是依靠着生硬刻板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被动,同时也是处于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书写、课堂授课甚至是布置作业的多少与次数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打击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