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8:21: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税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税费负担
一、政府职能与政府管制政策问题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扭曲,政府职能定位不当。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政府的经济职能还大量留存于市场中,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政府为了实现对于发达国家的赶超,人为地扶持了众多违背本国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了支撑这些产业,又必须围绕一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各种管制政策,干预整个经济体系,形成资源配置机制、宏观相对价格、微观决策权“三位一体”的制度结构。实际上,“战略”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性的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政策的首要功能是对社会资源配置权的控制。经济转轨以后,政府主要通过强化对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的控制,来掌握和配置主要的社会资源,在农村也不例外。政府控制大宗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流通,对劳动力流动直接干预,抑制农村金融发展。其次是宏观价格信号的扭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品价格的管制逐步放松,但对农产品的干预却依然存在。政府为了控制粮棉流通,干预农民的具体生产举措,控制农产品市场和相应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使农户对市场需求的具体变化无从判断。而政府无论压低还是抬高农产品价格,都是对市场价格的干扰,从经济上看是没有效率的。再次是微观管理自主权的丧失。为了贯彻中央的各种政策,基层政府对乡镇企业和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多方面直接干预,尤其是对一些粮棉的主产区和乡镇企业。政府对农村社会经济的管制,扭曲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出的相对价格,抑制了农村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发育,阻碍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配置,使得农村资源的配置以及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背离比较优势,抑制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长远增长。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管制政策在政府内部的传导过程,引起政府规模的自然扩张,政府与民间部门争夺经济资源。中央政府管得越多,基层政府越庞大,寻租机会就越多,经济就越落后。当然,农业本身有其特性,但政府对农村经济干预政策存在失误。当市场结构被人为扭曲之后,任何治理结构均告无效,看似正确的法律的实施也无从谈起。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解除管制,实现市场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已然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而且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构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取消对农业经济的各种不当管制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减少农业人口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一般的方法是提高农业生产率。2002年世界银行曾对50年来其自身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农业发展战略作总结性回顾,其时林毅夫发言指出,50年来,提高农民收入传统上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引进科技为基础。这样一个政策基本上没有成功,长期、可持续地提高农民收入的水平,仅靠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增加农业产出无法达到目标。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即使全国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也较小。农产品价格弹性也低,农产品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价格会下降很多,以致“谷贱伤农”。所以,靠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出,无论力度多大,都不可能成为长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办法,长期、可持续的办法只有靠减少农业劳动力。通过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和数量,相应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耕地和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农民收入才有可能保持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理论分析和别国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经验也同样如此。从1978年到1984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收入增加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此后,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农业人口。1985年到1990年初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提供了1亿多个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就业机会。此后则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大量的农民工的需求,又提供了1亿个离土离乡的就业机会。近几年城市里出现“通货紧缩”,新增就业机会减少,农民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的渠道阻塞,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而且,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乡镇企业破产,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也回流到农业。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收入如果要有比较合理的增长,则“十五”计划期间每年必须在城里为农民提供800万个就业机会。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74%,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3亿,农村人口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64%.农村人口比重10年降一成,速度缓慢。
简述农村税费改革调查
龙泉驿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属成都市近郊区,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农民人均耕地0.8亩。经多年努力,该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加上近两年又成为成都市城市扩展东移战略的重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75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826元,财政收入3.02亿元。尽管如此,龙泉驿区毕竟农业人口占多数,内部区域发展亦不平衡,其农村税费负担及其相关问题仍然具有一般农区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所产生的问题才更具有代表性。
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
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部署,龙泉驿区从2002年4月起开始进行改革,到8月下旬进入由村组张榜上墙公示每个农户改革前后减负情况,待农民认可签字,即可向农民送达纳税通知单,新的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即基本建立。其改革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取消项目。包括取消了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及其附加基金;在3年内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二是改革村提留收取使用办法。村范围内举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由村民大会民主协商,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并且,非特殊情况和经乡、区政府批准,向农民每人每年筹资筹劳不得超过15元。
三是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收政策。向每户农民征税只能征一种税,不得重复征收;取消原来一个应税品目两道环节征税,实行一个品目只在生产或收购一道环节征税,龙泉驿确定在生产环节征收;农业税率为7%,农业特产税税率为8%,两税附加均为20%;农业税计税价格按2000年中等稻谷收购价1.07元/公斤执行,一定3年不变;农业特产税实行核定征收,全区亩均产值按772元/亩,一定3年不变。
农村税费改制试点党政报告
乡村政权组织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随着农村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何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化解干群之间原有的和新生产的各种矛盾,应对各种挑战中提高乡村班子的执政能力,这是摆在各级党委,尤其是乡村两级党政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一课题,就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高邑县调研组带着这个课题,深入到全县6个乡镇的18个农村中去,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部门了解等形式,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期间,共召开了乡镇干部、县直有关部门、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四个不同类型的座谈会20次,随机走访村民220户,收回《农村“两委”干部调查问卷》309份,农民走访调查问卷》220份,共529份问卷。
一、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梳理,结合走访座谈县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情况,我们认为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的实施,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有以下五个:
一是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工作作风、领导方式与群众对农村干部的职能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带富水平偏低、年龄较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全县有近半数的农村干部只有初中学历,62%的农村党员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头致富的农村党员干部为数不多,对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农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很不适应。如有50%的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缺路子,少法子,感到无处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37%的干部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41%的人对农村政策不熟悉,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导致群众不满。如:王同庄乡东西韩、西西韩村,每村5个村干部,文化最高的是初中,一个村的村长是文盲,仅有一人能写简单汇报,有的连口头汇报都说不了。
二是农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能力低与农民要求发家致富愿望高之间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作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如何与农村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等个体工商业,如何发展高效农业,靠一家一户是不能实现的。这就迫切需要广大乡村干部做农民进入市场的“领路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然而,一些乡村干部对市场经济并不熟悉,对高效农业不了解,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理解,自己不能致富,更谈不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如大营乡的东大营、中大营村,中韩乡的小河村、徐家庄村等农民主要以简单的种植业、养殖业来生活。同时,农业税免征仅是“少取”,农民还盼望政府在“增收”和“多予”上对农民给予更多关注,创办产业协会,增强农民抵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提供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让农民更有信心发展农村经济。在收回的529份调查问卷中,“愿意让中央在种植、养殖业与合作医疗、教育上给予更多补助”的占68.90%,列第一位;“希望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的占60.25%,列第二位;“希望加大农畜产品保险力度”的占50%,列第三位。
三是农村干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与农民不服管理的矛盾,这是经常性矛盾。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乡规民约的执行、农村治安联防、村容村貌治理、街道硬化整修、水电系统管理运行等公益事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如万城乡小石家庄村、武城村由于村集体无经费,原先供群众吃水的自来水系统已坏的无法维修,现在只有家家打旱井、户户购水吃。王同庄乡的东南岩、西南岩等村由于没有经费,村里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扫等;法律法规与农村农民约定俗成、封建陋习等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人地矛盾、宅基地发放等。例如:在农村责任田和机动地的承包过程中,有的已出嫁未迁户口的女儿在娘家婆家都分不到耕地,造成生活困难,乡镇政府的指导性意见村里难以执行;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增人减人后机动地调整不完善等;计划生育“三结合”优惠政策,由于有的乡、村财力薄弱,无法及时兑现等,群众有意见;有的村因发不了村干部工资,只有用房基地顶工资,用承包地的承包费顶工钱等。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变革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税费改革的推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加快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步伐。然而也使得乡镇政府传统上高度依赖于税收的财政体系面临巨大的考验,在收入来源不断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出却在同步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原有的财政税收制度无法适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乡镇政府在行政管理以及财政控制方面效率低下,相关的财税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现行财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充分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财税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增强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从而保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1乡镇财税制度在农村地区推进税费改革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没用明确划分税收权限。在我国进行分税制的改革后,财政权力向上转移,中央政府基准的财政权力。但预期同时,在省级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却没有得到明确的划分,普遍存在上级政府截留了一些税收收入较多且征收成本较低的税种,而将其他难以征收且金额较小的税种下放给下级政府。因此在全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同时,乡镇政府的财政状况却在恶化,特别在税费改革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1.2农村的地区的公共支出长期被忽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城市,而为农村地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十分有限,而乡镇等基层政府依靠自身的财政收入难以承担这部分支出,使农村地区长期缺乏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时也造成乡镇政府的财税制度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而这一问题在长期积累后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在税费改革后进一步突出了这一问题。1.3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转移支付是平衡分税制改革后地区以及部门间财政情况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专项拨款的资金额远大于一般性的转移支付,而且在平衡不同地区间财政能力方面也仍有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地区政府部门间,分管、分级以及分税的格局尚未全面实现。同时,对于转移支付的测算目前也只能在省级政府实现,市县乡镇等政府部门仍未落实相关支付制度,其后果就是乡镇政府无法从转移支付中获得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使得乡镇政府的财政状况在税费改革后不断恶化。1.4税收收入减少与乡镇政府的行政机构膨胀并存。在税费改革的同时,一些乡镇政府在机构上的膨胀加重了乡镇财政的压力。依赖财税供养的政府机构人员数量超出了财政合理的支付能力,影响了乡镇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撑。目前我国的乡镇政府普遍存在机构膨胀的问题,这主要由于一方面乡镇政府需要处理大量的琐碎事物,需要人力资源比较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乡镇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导致机构越来越膨胀臃肿,而过多人员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财政支出严重地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税压力。例如某镇政府财政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开支已经达到了社会福利的两倍左右,增加了财政税收的负担,也影响了对公共服务以及产品的提供。1.5缺乏对乡镇财税制度的有效监管。部分乡镇政府的财税情况缺乏透明性,特别在公共项目的建设中没有公示相关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有些乡镇政府在进行公共事物的决策时未能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建议,而广大农民也缺乏对政府的财税信息进行监督的意识,未能充分认识政府财税信息与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同时一些地方人大对于乡镇政府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使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被浪费或没有的得到有效的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客观上造成乡镇政府的财税负担在税费改革后加重。
2乡镇政府的财税制度的改革建议
2.1建立健全转移支付。2.1.1应加大一般性的转移支付在乡镇之间的落实。不同乡镇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在经济水平和发展条件上也有所不同,相应的乡镇政府在财政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因此通过落实执行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对乡镇间的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作,以及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镇政府的财税压力。2.1.2对于一些有中央或者省级政府进行调控的乡镇地区可以采取特殊或者专项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2.2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过度膨胀。乡镇政府应对人员加强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精简行政机构,避免政府机构的膨胀。对财税工作要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并将相关责任分解到人,建立健全责任追溯制度,对于出现的问题要严格问责,裁汰政府部门中的冗余人员,对于违反编制管理制度的权钱交易行为要严厉打击,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减轻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在对机构进行改革后,以前文所提到的某镇为例,其社会福利支出从原来的约287万元提高到了约465万元,占比超过了行政管理的费用。2.3完善乡镇政府的财税制度。在分税制的推进过程中,财政权力上移至中央,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明确划分税收权限,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实来合理地调整税收情况。各乡镇政府应与上级政府进行协调,并对本地区的实际财政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积极申请其他税种的征收权来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另外还需要上级政府根据乡镇政府的实际财政支出来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财政开支基准,并明确制定乡镇政府应获得补助或者财政上缴的实际金额,对乡镇政府进行适当放权,帮助乡镇政府缓解财税负担,从而保护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某镇为例,其税收收入在财税制度改革后从原来的376万元增长到590万元,缓解了财政压力。2.4严格监督乡镇政府的财税收支情况。2.4.1乡镇政府应提高财政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以网络或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公众定期通报在公共项目的建设上使用资金的实际情况,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另外,乡镇政府在进行公共事物的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4.2农民群众应加强对乡镇政府财税收支情况的监督,对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流向应提高关注程度。2.4.3地方人大应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人大代表应深入基层充分了解农民群众的意见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乡镇政府的财政报告进行相互印证,科学审核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客观上为乡镇政府减轻财税压力。以某镇所在省为例,监管资金达到了96亿左右,扩大了监督范围。
3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培训会议讲话
同志们:
按照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即将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今天,我们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组织培训,召集市农村税费改革协调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同志、郊区各区县即将具体从事试点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参加,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目的是认真落实*精神和“*”重要思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搞好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行了,又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以富裕农民统揽郊区工作全局。*以后,又确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方针,从而奠定和不断发展了郊区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郊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负担水平逐步降低,农村社会繁荣稳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民增收较慢、负担较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村税费制度和征收办法不尽合理。现行的农业税征管办法是19*年制定的,四十多年过去了,作为计征农业税依据的土地面积、农作物产量、农产品价格等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土地征用、占用的情况比较突出,部分地区还存在有税无地的情况。这些已被占用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缴纳农业税,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很有意见。再有,农业特产税政策是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粮食生产,限制经济作物的种植而制定的。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粮食短缺的情况已经不存在,农业的出路是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再征收农业特产税,显然不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相违背。
农村税费改革探究论文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必然性及进程
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选取安徽省作为试点正式开始,自此拉开农村税费改革的序幕。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以下我们结合实际分析其必要性。第一,农村税费制度不合理。其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现象很严重。而且由于我国正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农业剩余被提取为工业积累资本,过渡汲取的状况出现,农民负担加重。其二是农民增收缓慢。现行财政体制使农民负担过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收入的流失;农产品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保守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其三是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城乡差距大。第二,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如何与国外农业相抗衡。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进程
由于以上背景农村税费改革呼之欲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局部试点研究后,于2000年正式开始,首先选取安徽省作为试点省封闭进行,取得经验后推广。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三取消”,一是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方面想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集资,二是取消屠宰税,三是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一是调整农业税,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扩大到20个;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2000年至2003年期间,取消了乡统筹费、屠宰税以及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2004年,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税率逐步降低,并且在黑龙江及吉林两省率先开展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2005年,取消牧业税,扩大减免农业税范围至28个省;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性制度创新阶段。
三、农村税费改革的绩效评价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讲话
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全局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总结三年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成效和经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部署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刚才,安徽、江西两省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经验,讲得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年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区的部分县市进行试点。20*年在总结安徽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试点省份扩大到20个。试点地区的乡村人口约6.2亿,占全国乡村人口的3/4以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初步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试点地区农民减负率都在30%左右。农民从改革中得到的好处一年在300亿元以上,考虑到治理乱收费等因素,实际减负效果更加明显。
二是农村税费制度得到规范,初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试点地区实行了以农业税及附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制度,初步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将农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规范税费制度,改进征管办法,不仅把基层干部从过去繁重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而且从制度上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干群矛盾,减少了农村不稳定因素。
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管理意见
一、农村税费改革资金来源
省、市、县级财政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按税费改革后的政策由县乡财政安排用于税费改革的资金,以及税费改革后属于村级组织的农业税附加收入。
二、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管理原则
(一)分级管理原则
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的安排、分配和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级财政负责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及资金的安排和分配,县乡财政负责税费改革资金的收支预算安排、执行和决算。
(二)专款专用原则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宣传培训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改革。农民群众是受益主体,也是改革的主体。郊区农村税费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了。为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一)印制《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致全市农民的一封信》,发到本市每个农户家庭,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印制《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告》,张贴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和集镇等人员集中、便于群众阅读的地方。
(三)印制《*市农村税费改革宣传手册》,发到本市每个农户家庭。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制度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精神,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一、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既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又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推进农村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民负担将明显减轻,地方政府收入也将相应减少。对此,农村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大力节减经费开支。但是,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消化有一定难度,中央财政有必要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地方给予适当支持,以推动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
为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各地区提高农业税税率增收因素和取消乡镇统筹、降低农业特产税税率、取消屠宰税减收、调整村提留提取办法等因素,对地方净减收部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转移支付的目标是: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转移支付的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