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8:03: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实践

农村|中学|古文|实践

摘要: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古文教学水平比城镇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教古文,学生怕读古文,古文教学低效,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的改革,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初中古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古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联系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古文学习理解或翻译的有效方法与对策,以提高中学生的古文自主学习效率。

关键词:古文自主学习、理解或翻译

一、问题与实践:

古文的解读(即理解或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几年来的中考经过同行分析认为“文言文阅读”,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常用实词意义的理解与现代汉语混淆,还有就是对文意的把握欠全面。农村初中学生失分尤为严重。

又如我在教学《口技》一课翻译“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一句时,一位学生说:“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原原本本地援引的《参考书》上的说法),话还没说完就有学生问:“这些宾客在做广播体操啊?”这一问,反把我和许多同学给问住了。是啊,宾客们惊讶的动作根本不可能如此一致,怎样理解呢?稍思片刻后,我反问道:“宾客们有一致的地方吗?”同学们马上回答道:“以为妙绝。”“对啊,宾客们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怎样理解这句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认为这句应理解为:“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认为好极了,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斜眼旁视,有的微露笑容,有的暗暗赞叹。”这件事,使我和学生们都深深地懂得:解读古诗文的词句,除了借助于有关工具书、参考书(参考书仅能提供参考)外,还必须联系作品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联系自身经验,仔细推敲,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真正理解其内容。下面就谈谈古文自主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读

查看全文

农村党支部实践与思考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被群众形象地称作带领大家致富的“领头雁”,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好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既是农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重要任务。

在*年我市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部都采用了“两推一选”的办法,推选产生了新的农村党支部班子。这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高和巩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执政地位,无疑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市村级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结束,从“两推一选”的工作实践来看,办法可行,进展顺利,效果较好,群众赞成,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了其积极作用:

1、“两推一选”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当前农村民主建设的实际,得到群众拥护。以往的党支部换届工作,只是通过由党员进行党内选举的方法来完成,而占农村人口大多数的群众的意愿,没有直接体现出来,所选出来的支部班子有的缺乏群众基础,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影响到了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两推一选”办法,使群众能够参与进来,扩大了选举工作的民意基础,完善了党内民主,发扬了基层民主。群众对这一民主制度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通过“两推一选”办法的实施,增强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基层民主具有实践意义。

2、激发了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两推一选”将对村级支部班子的推选工作由党内扩大到党外群众,包含了群众认可、群众信任、群众评价、群众选人等多重涵义。“群众心里有杆秤”,经群众推荐当选的支部班子,承载着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的政绩时刻被放在这杆“秤”上进行衡量,从而激发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将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不断提高支部班子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增强为群众谋利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对个别“家族式”、“亲信制”支部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农村,由于旧的封建观念的影响,一些村的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任人唯亲,有的甚至为巩固“选票”而只发展自己放心的人,从而导致党员结构不合理,出现了“家族式”、“亲信制”支部及“轮流坐庄”支部。而“家族式”支部突出表现为在支部换届中有“选不倒”的绝对控制力。然而“两推一选”改变了过去的选举办法,不得不使“家族式”支部班子一改“只要管好小范围”为“还要考虑大多数”,从而促进其观念和工作的转变。

4、起到缓解两委会“两张皮”作用。村上之所以能形成“两张皮”现象,其关键在于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和工作职责上的不协调,有的村委会干部甚至以自己当选时民意基础广泛而消极对待党支部的领导。“两推一选”将党内民主与群众意愿统一起来,使两者具有了一致性,使党支部与村委会都同时具备了民意基础,也为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形成运转协调,紧密配合的两委会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发挥整体合力。

查看全文

09年深入农村实践报告

一调查数据

概况:

xx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查看全文

农村党员培训实践与探索

大规模培训党员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机制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对于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坚持围绕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以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培训模式为手段,以实施“农家课堂”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市开展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的实践与效果

*市地处桂中腹地,全市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全市下辖7个基层党委,36个党总支部,450个党支部,党员总数8090人。其中乡镇党委3个,农村党总支16个,党支部94个,农村党员1755人。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为: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425名,占24.2%,36至45岁382名,占21.8%,46至55岁378名,占21.5%,55至59岁133名,占7.6%,60岁以上437名,占24.9%。55岁以上就占了32.5%。在文化结构方面。大专以上文化56名,占3.2%,中专(高中)512名,占29.2%,初中以下文化1187名,占67.6%。从总体上看,*市农村党员队伍的主要特点是: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市开展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

1、高度重视、领导到位。*市委非常重视党员培训工作,把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市双文明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市委与基层党委签订了组织工作目标责任状,各基层党委还与村委签订目标工作责任状,都把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出台了《*市20*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计划》、《*市20*-2010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规划》和《*市今冬明春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市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的要求,要求全市要在20*年全年、20*年冬天和20*年春天开展对全市党员进行全面轮训。

2、整合资源,保障到位。为了保证*市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市从经费、师资、教材等给予全面保障。经费上,目前,已按照每名农村党员15元,每个村级党校500元的标准,划拨了农村党员轮训启动经费近40000元。师资上,对市党校现有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每年让他们承担重大科研课题,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采取“内部挖潜”和“外部请进”的办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党政部门抽调理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理论政策教师;从全市拔尖人才、市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科协、市职校教师中抽调人员担任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教师;还从上级党校和专业院所中聘请一批教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而组成一支稳定的培训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党员致富能手人才作为“客座教师”,发挥他们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目前我市从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师资库共有专兼职教师71人。教材上,*市成立教材编委会。由市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编委会从本市农村党员生活和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材进行编写,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我市农村党员培训教材——《新农村先锋》已印制五期,共印16000多本,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即将建成市委党校C级站的作用,精心筛选符合本市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建好培训资料库,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目前市电教办电教片库存量达500部,各乡镇党校达到200部,村级播放点达到30部,今年刻录的150张农科技术光盘也全部发到各村委。场地上,建好河里乡凌口种植示范基地,购买了10亩小蕃茄、油葵、西瓜、草莓种子,重新修建6个育苗大棚进行育苗,近期举办的几期农村党员培训班都组织学员到基地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除了发挥好市乡两级示范基地作用外,支持、指导“农家课堂培训中心户”根据自己的经营项目加强教学场地建设,为培训提供参观、实践操作场地。

查看全文

农村中学德育实践研究

摘要: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农村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效率低的情况。文章对当前农村中学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改革德育课程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德育模式;探索;问题;对策

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效率低的情况。对此,本文展开具体的讨论,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自行讲述知识———无论是概念还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所以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解,不能把学生作为德育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需求。(2)忽视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德育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就像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道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德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渐进性,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螺旋式上升和发展。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准确掌握德育概念、拥有科学的德育观念、理解德育过程的渐进性。急功近利,会使德育效果适得其反。(3)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很多教师不关注学生是否有全盘接受的能力和心态,将德育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们。这常常导致德育目标无法实现,甚至起到消极的作用,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方向。(4)忽视德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包括学校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比较少,而道德教育在一些师生眼里并非主要课程,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这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虽然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却无法采取具体的行动来辅助表现,即出现两种不同的道德选择态度,致使德育工作的目标无法实现。(5)德育课程内容陈旧。德育课程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教育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德育课程大多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制。另外,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方式仍然只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传授德育知识,不具备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逐渐降低。

二、对新时期农村德育模式的有效探索

查看全文

农村指导员实践思考

**年以来,我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定,认真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分别在**年3月和**年6月先后选派了275名(其中包括省、市下派6名,区级下派87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全区各行政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区级选派的机关干部重点进驻四种类型的村,即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环境整治村和信访集中村。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派驻期间担当起农村政策、宣传、上下信心沟通、群众信访调解、农民致富服务、组织建设督导的职责,较好地指导开展有关工作。

一、初步成效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广大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营造了农村指导员工作良好氛围。**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派遣农村工作指导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专门建立了区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农村指导员领导小组以及农指办成员不定期深入到各街道,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区里专门建立了学习交流例会制度、专题研讨制度、持证上岗制度、“民情日记”月报制度、考勤考核制度、“一村一季一调研”制度、农村工作案例分析上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优秀评选和总结表彰制度等各项制度。区农指办通过编发简报、建立网站,及时反映指导员的工作动态,宣传指导员的工作经验,传递上级的工作信息。各级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形成了“报上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的强大宣传声势,营造了有利于指导员开展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区直各派出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及优势,在政策和奖金上支持农村指导员工作,真正做到与派出指导员所驻村结对帮扶。

2、调研走访、了解民意,贴近了“三农”工作。广大指导员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方法,通过走门串户的访谈调查,从不同视角观察和思考“三农”问题,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点面结合、内容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为区委、区政府了解农村实情、检验工作思路、掌握政策效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走访群众,详细了解了村组织建设、村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村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产生的根源;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使群众有了一种亲切感,密切了干群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60000多户,召开座谈会40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360余篇,集中宣讲政策法规1700余次。驻村指导员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的调查走访、摸清了群众的思想脉搏,体会到当前“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同农村工作距离变近了,同农民的心贴近了。

3、化解矛盾,宣讲政策,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广大指导员正视困难,直面矛盾,发挥相对超脱的优势,耐心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以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为切入点,以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着力点,努力化解村两委班子间的不和谐、形成合力。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指导员还认真担当起政策宣传贯彻的职责,广泛宣讲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党和政府关心“三农”、支持“三农”的政策送到百姓心头,推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党群关系、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改善。据有关方面反映,指导员下派以来,上访人次明显下降。“有事就找指导员”已在农民群众中深入人心。指导员成了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查看全文

农村指导员实践思考

**年以来,我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定,认真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分别在**年3月和2005年6月先后选派了275名(其中包括省、市下派6名,区级下派87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全区各行政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区级选派的机关干部重点进驻四种类型的村,即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环境整治村和信访集中村。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派驻期间担当起农村政策、宣传、上下信心沟通、群众信访调解、农民致富服务、组织建设督导的职责,较好地指导开展有关工作。

一、初步成效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广大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营造了农村指导员工作良好氛围。**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派遣农村工作指导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专门建立了区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农村指导员领导小组以及农指办成员不定期深入到各街道,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区里专门建立了学习交流例会制度、专题研讨制度、持证上岗制度、“民情日记”月报制度、考勤考核制度、“一村一季一调研”制度、农村工作案例分析上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优秀评选和总结表彰制度等各项制度。区农指办通过编发简报、建立网站,及时反映指导员的工作动态,宣传指导员的工作经验,传递上级的工作信息。各级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形成了“报上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的强大宣传声势,营造了有利于指导员开展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区直各派出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及优势,在政策和奖金上支持农村指导员工作,真正做到与派出指导员所驻村结对帮扶。

2、调研走访、了解民意,贴近了“三农”工作。广大指导员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方法,通过走门串户的访谈调查,从不同视角观察和思考“三农”问题,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点面结合、内容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为区委、区政府了解农村实情、检验工作思路、掌握政策效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走访群众,详细了解了村组织建设、村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村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产生的根源;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使群众有了一种亲切感,密切了干群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60000多户,召开座谈会40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360余篇,集中宣讲政策法规1700余次。驻村指导员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的调查走访、摸清了群众的思想脉搏,体会到当前“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同农村工作距离变近了,同农民的心贴近了。

3、化解矛盾,宣讲政策,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广大指导员正视困难,直面矛盾,发挥相对超脱的优势,耐心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以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为切入点,以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着力点,努力化解村两委班子间的不和谐、形成合力。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指导员还认真担当起政策宣传贯彻的职责,广泛宣讲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党和政府关心“三农”、支持“三农”的政策送到百姓心头,推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党群关系、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改善。据有关方面反映,指导员下派以来,上访人次明显下降。“有事就找指导员”已在农民群众中深入人心。指导员成了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查看全文

农村建设实践思考

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以“三农”工作为主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办点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我们的主要作法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工作中注重把握了如下几条:

一是坚持老百姓着急的事先办。在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初,我们通过调查,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发现增收难、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等问题是目前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今年以来,我们对区内重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对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对重点渠道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农民旱涝保收;积极争取通村公路计划并迅速组织开工建设,使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76.7%,使农民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只有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各村的建设定位。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之成为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对于有一定特色或形成主导产业的村庄,进行合理定位,加大扶持力度,使特色更特,形成特色村;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村庄,在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挖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们感觉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立足乡村特点,因地制宜,不搞盲目攀比,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办点示范是我们长期形成的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把“点”办好,真正起到带动“面”的效果,我们在办点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办点经验的可推介性。首先在点村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了点村的代表性,而不是将经济条件最好的村作为点村;其次在办点的方式上,我们不是由政府包办,政府只适当扶持,主要是搞好指导和协调;最后在经验的推介上,我们没有生搬硬套,在建设标准上不要求整齐划一,而是重点推介点村在发动群众、筹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办点示范只有真正积累了可看、可问、可学、可推的经验,才能切实推动面上的工作。

查看全文

农村税收改革实践探讨

关键词:农村税收税费改革税收征收成本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改革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进行的,其目的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顺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中央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决策是顺乎民意、民心的德政之举,是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农村税费改革表明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关系,使农民拥有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作主人,唤起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冲破了旧体制对农村生产力的束缚,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巨变。农村税费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充分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巩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同时,促进农村基层政权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管理体制,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进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还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进入90年代,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短缺、限量供应的紧张状况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单一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完全适销对路,增产不增收等新问题。如果增产不增收,就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就会减少,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来之不易的农产品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进而势必影响农民的购买力,农村市场就难以开拓,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当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状况和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情况看,今后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余地已经不大,而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受到市场供求和农民投入的制约,需要一个过程。由此看来,针对农民负担较重,收渠道不多,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途径,应该是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通过减负让农民真正摆脱负担不断加重的困扰,有能力、有热情增加农业投入,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实现增产增收。

二、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这次税费改革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问题积压较多的情况下开展的。在现行的乡(镇)机构和税费体制下,乡(镇)往往会把收税收费看成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在有些地方,乡村干部常常是疲惫于收粮收款,农民群众往往把这些干部称为“追粮追款干部”,乡村干部陷进了“登百家门、收百种费、挨百家”的困境。由于农民收入上不去,负担下不来,加上少数干部在征收税费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容易与群众发生争执和冲突,造成干群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屡屡发生群体事件。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根源,成了社会的一个“心病”。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靠发展,同时也要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通过改革,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农村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现理念的管理机制。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民明白哪些必须缴,哪些不该缴;规范了征税行为,提高了征管工作透明度,使干部懂得哪些应该收,哪些不该收,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从制度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把乡村干部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干部和群众都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持农村长治久安。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化实践探讨

摘要:德育教育乃是学校教育工作当中的组成模块之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以此让学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各个小学应当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认同,进而确保学生学习入脑入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德育活动

一、德育教育活动化内涵释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活动化”,乃指德育教育应当同学生的日常活动有机衔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来设计德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来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能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当中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最终达到提升自身人生境界的目的。总体来看,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化应当涵盖下述意义:德育教育应当使学生恪守公序良俗,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同时,德育教育活动化亦要求学校所组织和开展的各项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应当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密切相连,以此来改变学生心目中德育教育过于推崇空洞说教的片面看法。除此之外,小学德育教育应当突出实践性,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工作应当做到同小学生的心理特质相接近,并能够依托德育工作所创设的情境,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及其可行性

从宏观角度来说,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是真正地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一)实现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纳入到国家教育方针当中,党的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此作为工作原则,积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此种课程的开设,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实情。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会让部分农村德育教育工作者感到不知应当如何着手实施,包括如何制订课程标准、编写课程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制订考核方案等,尤其是对于教育资源相比于城市学校较为匮乏的农村小学而言,前述问题的存在更是阻碍其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看来,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这个问题上,首先应当充分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实情和本校的校情,以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校本德育教育教科书的编撰、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文件的编写以及考核方案的出台,同时,农村小学应当将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同社会劳动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义务劳动等,这样将提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三)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以往的传统德育,以灌输、说服为主,方法单一、呆板,实效性差。其实,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不仅仅是通过说服来完成的,还需要通过德育课程、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活动以及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的影响等途径来完成。其中,德育活动的开展,避免机械化的理论灌输,对于学生的德育熏陶作用非常明显,是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将传统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通过听、看、读、思、悟、查、做等活动环节,既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把呆板的灌输变成了学生的有趣参与,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德,在生活中培育美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符合德育学习和培育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