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7:42: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生活垃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研究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村人口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生活垃圾量明显增加。与过去相比,现代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越来越复杂。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独立得出农村生活垃圾利用和空气污染等一批农村卫生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威胁着农村人口的健康,影响着农村的形象[1]。面对这些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打造循环经济体系。202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在一些条件的地区推广县域环境卫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方式通过政府建章立制总体布局,村民可以通过自治来破解长效难题,政府主导第三方市场运作,从而实现三方协同治理的“村民自治+PPP运营”模式,以实现长效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笔者总结当下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体系特点、处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治理模式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1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或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被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如表1所示。
1.1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分布分散、构成成分复杂、有害物质比例上升、地区差异大等特点。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垃圾处理也将面临严峻形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了一次性用品、工业制品和塑料制成品的使用率上升。农村居民不想处理的衣服和消费品现在都是生活垃圾的一部分,而以前用作饲料的多余蔬菜、皮屑、树叶、植物、藤、稻草,如今已成为日常农村生活中的垃圾[3-4]。在我国农村,村庄之间和村庄内部居民点的距离相对较远,与城市集中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相比,农村生活垃圾具有空间分散的特点,收集运输难度大。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尚未形成长效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由于垃圾量的不断增加与垃圾处理能力的落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农民能找到的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把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河边或者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这种结果就是污染周边环境。
1.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汇报材料
我镇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净化人居环境。根据《县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镇农村的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镇成立了由书记、镇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查环境卫生工作。每月还组织2次检查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居)委,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
二、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我镇召开了由驻村领导、工作组长及村(居)委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的专题会议,对全镇群众还签订了“镇门前五包”责任书,并在各主要路段及公共场所派发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群众能自觉配合镇、村做好垃圾整治及日常卫生保洁工作。
三、加大投入,花大力气
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意见
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建生态市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以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要求,全面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建设生态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各镇(区)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确保硬件设施到位、保洁队伍齐全、资金筹措多元、考核机制有效、垃圾日产日清,并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基本原则
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巩固、提升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果,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经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行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效改善村容环境和面貌。
二、目标要求重点
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打造村容整洁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到2020年6月底前,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新农村。
三、工作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汇报
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和省厅实地调研指导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具体整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建设813套环保桶,购置吊装式垃圾收集车30辆,各乡镇配置保洁员(由当地村民构成)848名。平均每天清运垃圾60吨,基本实现了全市9个乡镇及街道的156个行政村、897个自然屯的垃圾日产日清,提前完成了90%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任务目标。
(二)整改措施
1.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省级达标验收标准和省厅调研组指导意见,购买2000个240L小型收纳桶,将小型收纳桶合理的分配到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备短缺的村、屯,解决了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覆盖范围不够的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国家、区州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提升各族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核心,以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强化城乡统筹,加快建立治理有序、收运便利、处理达标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农民环境意识,提升农村文明新风,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考虑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问题,做到注重以城带乡、全域覆盖、设施共享,优化布局,提升效率,扩大服务面积。
(二)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坚持实际出发,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是离垃圾填埋厂20公里以内的转运到县进行统一处理,采取“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二是离垃圾填埋厂20公里以外40公里以内的可建转运站进行转运处理,实行“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治理模式。三是离垃圾填埋厂40公里以外的、边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建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做到垃圾不出村,但要尽量做到无害化、避免二次污染,实行“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治理模式。毒害性垃圾则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工作报告
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迅速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如何抓住当前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契机,治理好农村生活垃圾,是非常迫切的问题。现就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收转运处理模式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垃圾治理和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一)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下辖11镇104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量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尤其是农村生活垃圾,不再以可自然降解的有机物成分为主,塑料袋、塑料瓶、玻璃制品、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等不可降解的垃圾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我县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有机垃圾,主要包括剩菜饭、菜帮菜叶、瓜果皮核等;二是无机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砖瓦等建渣;三是塑料垃圾,主要包括各类食品包装袋、破旧塑料膜等;四是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农药瓶(袋)、废旧电池、旧灯管灯泡等。大多数百姓更倾向于继承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的认知不够,在现代化转型期间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机制和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大部分农村地区,大量生活垃圾被乱丢、乱堆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我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为各镇负责制,紧临城区或交通要道沿线农村的生活垃圾采取统一收集,集中转运至县城垃圾王公司集中处理,大多数偏远的村则采取集中焚烧和填埋方式进行处理。目前我县已建成1个农村垃圾收转运设施,正在实施6个村垃圾转运项目,项目总投资960万元,计划年内全部竣工。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为下一步推行“户分、村收、镇转、县处理”四级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奠定打下良好基础。
(三)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州政府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要求部署,我县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并拟定《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实施方案》,该《方案》已书面征求各镇、各部门意见建议反馈,目前正在就反馈意见做再次修改,预计十月中旬将印发全县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按照省、市、县城乡环境治理相关要求,镇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级干部、发动全镇群众,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党政重视
1、建立机构。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科级以上两位领导为副组长,其余党委委员、村(社区)支书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上成立了办公室,每村2名保洁员、每社1名保洁员,负责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日常工作。
2、加大投入。2011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235万元,一事一议投入资金155万元。做到了每10户有1个垃圾池,每村1个垃圾回收点,有毒有害垃圾存入回收点,一辆垃圾运输车,每户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筐,户户有垃圾凼。
3、落实责任。
①有制度。制定工作标准,建立会议、协调会商、巡查、监督整改、考核评比、保洁员管理等制度,健全部门协作联运机制。
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县城管局在市城管局紧密指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城市管理职能,保持拆违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长效治理为主攻方向,两项工作做到了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一区三边”违法建设整治工作
制定了《县集中整治“一区三边”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依照方案要求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并积极开展违章建筑拆除工作。
一、组织推进情况
(一)工作方案和会议推进情况
2017年已制定并印发《县集中整治“一区三边”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法学思考
[摘要]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导致其在实践中无法落到实处,文章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助力。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村生活垃圾;法律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概述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概念。关于生活垃圾的定义,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章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农村生活垃圾定义为在日常生活、生产或服务活动等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所以农村生活垃圾即是农村日常生活或服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主要来源于农村平时日常生产生活服务、企业生产中所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同时还包括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如农药、固体包装、塑料等垃圾。其中乡镇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主要源头。近年来,由于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规模逐年扩大,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多、危害性加剧等特征,特别是生产生活垃圾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给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也给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二)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理论基础。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明确指出循环经济是在生产、生活等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减量、循环利用等活动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可以认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且将此理论运用之农业生产生活中。国际学术界并没有“农业循环经济”这一专业术语,而是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形式出现,且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也比较有限。我国近年来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将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视为改善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只有对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给予法治保障,才能使农村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才能有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三)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现状。首先,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过程并未完全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大部分农村的垃圾收集设施因无人管理负责而损坏或者丢失,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甚至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使得农村大部分的生活垃圾没有处理,只是随意排放,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生活垃圾造成对农村土地、水质的二次污染,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同时没有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部分农村在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分类的情况下,盲目兴建垃圾处理场,使得垃圾不能有效的循环利用。未经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即随意倾倒、焚烧,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做农业肥料进行循环使用。其次,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措施,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无分类处理及循环使用硬件设施,而实用性强并且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垃圾循环使用设施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技术保障。最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循环利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负责部门和人员的义务、责任不明确,垃圾处理往往流于形式,更无从谈起循环利用。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和我国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所以要使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落到实处,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法律现状。首先,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2014年我国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33条、38条、49条中对于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主体、资金保障以及公民的义务分别进行了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第三节专节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2016年该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其中第44条专门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责任部门进行了规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里程碑,在第34条、37条、38条、39条中对于农村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22条分别对废物再生利用和农村废物资源化进行了具体规定。其次,部分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规定,较之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的规定较为详细和具体。以江苏、浙江两省为例,均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收集责任主体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并提出给予财政的援助支持。(二)存在的问题。1.立法中循环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首先,关于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没有被例入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虽然我国一直提倡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也扎根人心,但是这种理念还没有贯彻到立法中,没有在立法中起到指引的作用。其次,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虽然提到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但是在具体的立法过程中对于循环经济的理念还不够深入,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最后,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现已制定了将近22年,虽然修订过四次,但由于其在立法中未能充分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存在实际操作差、与其他法律不相适应等问题。2.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循环使用专项立法缺失,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虽然都有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规定,但原则性、指导性过强,且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在实践中操作性较差。除了这三部法律外,关于农村垃圾的循环使用的多以各地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现,法律层级较低。另外,从目前各国的立法来看,我国缺少对于垃圾源头分类的专项立法,而垃圾进行有效分类,是垃圾循环使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专项立法缺失使得垃圾分类具体实施无法可依。3.法律责任不明确。一方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虽然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但是在法律责任中没有专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的法律责任,同时相关的法律责任中关于责任的主体主要是针对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关于政府和农民的责任,没有相关规定,显得与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不相适应。另外,《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8条还规定了奖励措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也规定了部分法律责任,但这些奖惩措施多为原则性规定,并未体现出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措施。另一方面,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规定不明确,并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例如,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42条中只提到对城市生活垃圾要进行分类收集,但没有明确界定分类收集的责任主体,同时法律责任缺失。种种这些,导致一些责任主体宁肯承担法律责任也不愿意履行义务。4.监管机制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缺乏专门的执法机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除涉及环保部门外,还需要能源、水利、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配合,而在具体执法的过程中,这些部门在工作上存在职能交叉而相互推诿或由于和自己的职权不相匹配而对环保部门的工作不配合不同意的现象出现,导致在具体执法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主体缺失。特别是基层环境保护监管机构,很多村镇甚至没有专门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专门机构和人员,部分村镇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管理员,但由于相关立法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够和技术保障不足等原因往往导致管理流于形式。5.公众参与度不足。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同时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观念薄弱等问题的制约,导致农民环境权受到污染时,不懂得如何救济或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而无力救济,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宣传和农村环境信息体制公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循环使用过程要增加农民的公众参与度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 上一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文
- 下一篇:农村生活伦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