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保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7:2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社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社保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健全和完善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并给予适当补贴原则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保障农村劳动者在年老时按照个人缴费状况领取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条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制定政策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县社保局)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经办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费的征缴结算、养老金的发放和个人帐户管理,提供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的咨询服务等工作。各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协助和组织实施好本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第二章参保范围
第四条本县行政区域内,16周岁以上,具有本县农业户口人员均可参加。
深究农村社保制度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灾害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西方世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比城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在1883-1889年先后立法开始了工人“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和“养老保险”,但直到1957年才开始实施“农民养老保险”。日本是1941年开办年金保险的,1971年开始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国外农村社会保障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需矛盾的现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安全网”,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提供的一种普遍的、预设的制度安排框架,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种风险威胁时,能够通过这种制度帮助消除、缓解和应付这些威胁及其对贫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影响。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提供。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的严重缺位。
1、地区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说来,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许多人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2、社会化程度弱,农民负担重。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很小范围内实行,没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农民参保水平较低。以吉林省某乡为例,该乡7个村,29个行政屯,2500户,共12500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全乡总人口的2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不足10%,还有20%的村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3、资金缺乏,来源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约有1.4亿的人群因收入低而不能维持其基本的食品消费,这样对社会保障根本无支付能力。当前发达国家城乡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坚持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次之,国家为补充”的原则。据资料显示,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样不仅造成农村社保资金的短缺,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农村社保推进工作研讨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7亿人,而其中1.05亿人是农村老年人,其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城市的2.3倍,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负大部分由农村承担。因此,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已直接关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读及实施现状
(一)新农保制度解读
国务院于2009年9月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以下简称新农保。意见主要内容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自愿参加,依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制度相比,在筹资结构和支付结构上都有了显著的创新。其一,老农保主要靠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储蓄,即使按最高档次即每月20元缴费,也很难起到养老作用。而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是政府直接对农民实行补贴,更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上的主要责任;其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个人账户,按照个人账户余额给予支付,而新农保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地方政府对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提高了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二)新农保实施现状
2011年7月,第三批扩大新农保试点和首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截至2011年11月底,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试点总参保人数达3.02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7966万人,积累基金1346亿元。据有关报道称,截至2011年6月底,吉林省新农保参保人数为158万人,参保率为83.45%,符合条件领取养老金人数为38万人,发放率达到99.54%;截至2011年10月底,陕西省37个国家试点县(区),346.2万人参保,参保率79.9%,共有76.93万人领取了养老金;截止2011年8月底,湖北省已参保人数580万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4%,其中135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待遇。可见,新农保试点工作已取得了一个良好的成绩,但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农村社保体系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立相对独立的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建立相对独立的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具体问题;实现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统一的必然性与途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建立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建立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改革、建立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保证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成因、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必然性、途径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根据我国工业化的新格局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际进程,目前,我国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面向乡镇企业(小城镇)从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我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改革,保证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进行。从长期看,面向乡镇企业(小城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必将与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统一。
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及对传统的偏向重工业与基础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的调整,导致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与迅猛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3亿人,乡镇企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了近百倍,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近一半。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同时,也推进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到2000年底,中国城市及建制镇总数已达2万个,其中设市城市668个,比1978年增加475个,新增的中小城市大多是在原先的小城镇特别是县城镇与建制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我国还有超过1.9万个的建制镇与县城镇亦在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对与旧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一次重大的调整,它将对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并最终走向一体化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应城乡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积极促进这种变化,在原先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尚未到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覆盖到乡镇企业(小城镇)的从业人员,而将乡镇企业(小城镇)从业人员依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又实际妨碍城乡社会结构转型与对传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规范化改革的情况下,建立相对独立的面向乡镇企业(小城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客观必然性。同时,建立这一体系亦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并最终与前者实现统一。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建立乡镇企业(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
解决农村社保问题要三管齐下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重视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尽快确定农村社保发展方向,解决农村社保基金管理问题,处理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保大病”与“保小病”的关系,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干部数量;第二,要进一步深化财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干部人数扩张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最有效解决办法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自我保障能力。因此,首先应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城乡非农产业发展。同时,也应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自我保障能力,我有三点看法。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当前要重视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因为工业化、城镇化永久失去土地的农民,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无子户”和“双女户”,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五保户”,这三类特殊群体的养老需要高度重视。前一阵子,我到江苏省考察,了解到江苏分别采取了“土地换保障”、“财政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交一点”以及“纳入县级财政支出专户”等办法解决上述问题,这些经验值得推广。
其次,应尽快确定农村社保发展方向,解决农村社保基金管理问题。目前农村社保经办机构经费困难,影响了农保队伍的稳定,也增加了已经筹集起来的农村社保基金的安全隐患。为此,应尽快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农村社保体系。同时,通过与金融管理部门协商,将各地分散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协议存款”,以保证基金增值高于个人定期存款的利率。
农村社保如何突破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把重点放在城市,将农村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斥在外,从而导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城镇,并与农村经济改革相脱节。针对这一情况,党的“*”报告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原则,一方面明确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制度建设的重点。依据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功能、保障层次及制约因素方面的不同,本文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重点突破谈几点看法:
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身是以“五保”供养和灾民临时救济为主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这一制度在解决农民贫困,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曾经发挥过较大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相当部分贫困居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二是标准偏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三是民政部门经办的社会救济经费不足,满足不了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四是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缺少科学性和一贯性。
由于国家至今尚未出台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指导意见,所以各地也都处于探索阶段。综合各地的实践情况,我们认为,有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1)如何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保障标准定得不宜过高;并且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地的标准也不应强求一致。实际操作中,各地应在综合考虑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适合本地区的较为科学且可行的标准。(2)如何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对象的确定是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主要难点。原则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应该是最需要保障的困难群体;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各地应在全面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并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操作。(3)如何筹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资金问题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由地方财政和乡镇、村民委员会及集体经济共同负担的。就我国乡镇财政的现状来看,许多地方财政为赤字财政,而财政赤字一般依赖于收费等预算外收入来弥补。随着国家对乡镇费改税政策的试行及逐步推广,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将越来越少,乡镇财政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一些乡镇负担的保障金实际上难以落实。为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都能享受或领取到足额的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除了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外,还应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扩大其它辅助来源,如组织捐赠、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建立互助基金、扶贫基金等。(4)如何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是目前各地在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如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各地可借鉴城镇经验,在资金发放上采取由财政部门按指定账号划拨资金,由银行统一发放的形式。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通过总结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经验,国务院于2003年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并在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管理体制、补偿模式、监督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但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只是停留在原则性政策层面上,为了保证该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并解决具体实施过程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刍议现阶段农村社保制度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给予所有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保证的一种社会安全措施。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获取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然而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相对落后,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各方面,农民很难享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属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范围,扶弱济贫、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9)02-0060-04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又被翻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自于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灾害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西方世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比城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在1883-1889年先后立法开始了工人“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和“养老保险”,但直到1957年才开始实施“农民养老保险”。日本是1941年开办年金保险的,1971年开始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国外农村社会保障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需矛盾的现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安全网”,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提供的一种普遍的、预设的制度安排框架,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种风险威胁时,能够通过这种制度帮助消除、缓解和应付这些威胁及其对贫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影响。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提供。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的严重缺位。
1、地区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说来,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许多人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新农村社保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确保我区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树立劳动保障系统良好形象,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经研究,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列为年度的评议政风行风选题评议内容,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我区于5月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申报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并将于10月1日举行启动仪式。
2、在制度建立后,实现百分之百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3、年内力争45—59周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50%,2011年参保率达90%,基本实现农村居民人人有保障。
4、在制度建立后,对没有建立金融机构的村(居)委会安装移动POS机,实现60周岁以上村民,足不出村即可领取养老金。
小议城乡统筹下农村社保的设计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安全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严重滞后,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在城市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却远远滞后。近几年,农村地区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改革试点,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才刚刚起步,但是统筹层次低,覆盖面小,共济性差,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较弱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概括起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标准偏低
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打破原有的城乡居民之间社会保障的不公平状况,反而有所强化。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人口为4.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6.09%,农村人口为8.07亿人,占总人口数的63.91%。而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的候矛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36%的城镇居民享受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障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总数的99.6%,而占全国人口总数64%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总数的0.4%。由此可以看出,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国家将本应平等投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资金中的大部分投向了城市,广大农民却无缘与城镇居民一道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二)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的淡化
区政办新农村社保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一是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保障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二是坚持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村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