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4:4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建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建筑

农村建筑

一、裂缝的基本现状

出现裂缝的房屋有1~5层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泥砖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砖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缝分布状况如下:

1底层靠近窗下角呈“八”字裂纹比较普遍;

2门、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现斜裂缝,形状为倒“八”形;

3顶层窗洞口中间部位出现垂直裂缝;

4泥砖瓦房背面纵向全墙中部有垂直通长裂缝。

查看全文

农村建筑节能设计

1农村建筑节能设计

1.1北方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建筑要适应日常居住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居民建筑类型大多为单户、双户以及多户并联的建筑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大多为个人建造,农民随意建设,农村建筑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建房时多选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围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节能。

1.2建筑规划布局

我国北方农村大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规划选址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功能分区。

1.2.1建筑选址应避免在山谷、沟底等区域,这主要考虑冬季气流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会使其能耗增加。建筑朝向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最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区域,注意冬季防风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减少能耗。

查看全文

农村小康住宅建筑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农村小康住宅林立于全国各地。小康住宅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自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北京西苑宫庭最早亮起了电灯,到今天迅猛发展的电气事业共经历了100多年,正在为实现全国农村电气化加倍努力。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近十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虽然比不上象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美国华盛顿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的亚运村、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建筑电气工程那么复杂。但毕竟是一个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因为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而当今迅猛发展的建筑业对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与施工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电光源方面的选择要求也高了,从以前的白炽灯到发光柔和的日光灯、节省电能的节能灯、高效光源灯。白炽灯将在小康住宅中逐步减少,它虽有造价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在同样的功率下,发光率低,色度差。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在豪华的装饰之中选用白炽灯泡更为富有、豪华。日光灯还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产品之一。高效节能灯虽然造价高了一些,但有美观、光源色度好、省电、体积小、安装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国产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过关,但最终毕竟将代替白炽灯和日光灯的趋向。

灯具外观造型变化很快,上了一批,淘汰一片。人们对灯具的外观选择要求也高了,农村小康住宅灯具外型选择一般力求大方、明快、光源适当,与室内外环境相配套。因为灯具的选择与室内的装饰档次高低是有一定联系的,在当今发展的小康住宅建筑有些是别墅式、西式、独立庭院式的这还要考虑到室外周围环境相匹配。如室外选用园林柱子灯加以修饰与整体吻合,装饰豪华的需配一些豪华灯具。所以说农村小康住宅电气设计应与整个建筑与环境相配套。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与电气工程浅析:

查看全文

农村建筑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膨胀土;农村;墙体;开裂;原因;预防

[论文摘要]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膨胀土地区,要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走访了广西南宁市周边膨胀土较为发育的村庄时,发现许多村民居住的楼房不同程度地出现墙体开裂现象,个别村庄有将近50%的房屋出现裂缝。开裂后的建筑物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长长的裂缝让人触目心惊,严重影响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担忧问题,减少因房屋开裂造成的损失,现就引起该地区楼房墙体开裂的现象作一简单分析。

一、裂缝的基本现状

出现裂缝的房屋有1~5层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泥砖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砖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缝分布状况如下:

查看全文

成都农村建筑节能经验借鉴

一、成都农村节能工作的特色

1.将农村建筑节能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背景,体现行政为民理念,立足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1)这其中就有从“过度集中”到“聚散相宜”,即改变过度集中的方式,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成都在新农村建设方式上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小区克隆到农村,而是农村聚居点在选址、布局、农房设计、环境营造等方面都科学考虑;特别是在农村节能方面,根据农村城镇化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农村节能标准,同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前瞻性设计。这些措施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建筑环境恶劣、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民生。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认识到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2)结合灾后重建,提升农村建筑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地区是成都市灾后重建的重点区域,农村建筑重建需要有合理的模式,而“安全、经济、实用、节地、节能、特色”应作为农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农村建筑重建也是一次提升农村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起跳的重大机遇。成都市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8个结合(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各类移民搬迁相结合、与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和开发区建设相结合、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提高人居质量结合),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以片带面来提高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其次,积极开展了住房重建、基础配套、风貌整治、沟渠清淤、庭院清理、垃圾清运和改水、改圈、改厨、改厕等环境建设治理工作,有力促进了灾后重建进程,为提升科学重建水平,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次,成都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农村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更加细化,全面融入节能设计理念,将农村建筑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达到基础、公共配套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使灾后重建村庄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3)以技术导则、标准图集为基础,推广标准户型、先进做法,扩大受益群体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指导思想,成都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本市、覆盖城乡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农村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技术文件,包括《成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实行)》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已启动了《成都地区农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其次,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相关专家参考成都城乡一体化典型案例中的“红砂村”、“幸福梅林”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特别是编制了农村节能建筑的标准图集,设计了标准户型,为之后的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此外,为推进成都的农村建筑节能,成都市政府联合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针对农村建筑围护结构改善等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的成果,这些研究项目为成都的农村节能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以上技术规程、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受益。(4)加强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示范在2005年3月前,成都市完成了对全市行政区域内尚存的309家粘土砖厂的全部关闭,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关闭行政区域内全部粘土砖厂的省会城市,全面实现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的目标,同时为自保温砌块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筑节能重大专项《自保温隔热围护结构系统和新型墙材的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开发了烧结自保温砖(砌块)等产品技术体系,并编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复合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等应用技术规程及标准设计图集和工法。其次,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试点示范,有步骤地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努力探索农村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的“成都模式”。组织申报的郫县安德镇泉水村2号点新农村社区示范点和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被列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9+2示范项目以及成都市农村节能建筑示范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开始实施,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近期已完工入住。成都市将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支持和广泛开展自保温新型墙材节能建筑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提高,城乡一体,推动成都全域发展。

2.根据成都快速城镇化进程采取不同的农村建筑节能对策

2012年10月,成都《关于促进全域成都“三圈一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圈层发展定位,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健全融合发展机制。其中,一圈层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成都高新区,二圈层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三圈层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和新津县。三圈一体战略着力解决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实现借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实现市域经济雁群联动齐飞。其次,优化核心区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推进第一圈层“头雁高飞”:打造主体区域,担当其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推进第二圈层“中雁竞飞”:做强腹地区域,全面兴起“三化互动”;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目前三个圈层的社会经济建设差异还比较大,特别是三个圈层中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差巨大。(1)一圈层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形成适宜的节能技术应用体系一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乡统筹建设中,基本实现城市化,已无传统农村。该圈层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用能习惯、建筑能耗也都与城市居民相同。由于一圈层已经不存在传统农村建筑,所以该圈层农村建筑的节能模式可以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主要从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用户用能效率几个方面考虑。对于该圈层建筑,根据《成都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提纲》,“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相关技术政策,在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并具有地区适宜性。(2)二圈层在统筹统建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建筑节能标准化设计和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普及二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乡统筹中由政府统筹统建,农民住宅基本为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小区,土地也是进行统一管理,农民生活方式、用能习惯接近城市居民,建筑能耗不及城市住宅建筑。因为二圈层农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到了统规统建,农民由政府统一规划修建住宅小区集中居住。根据这一特点,成都将该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建筑节能设计地方标准的制定、农村节能建筑标准图集的编制、标准户型设计、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商品能源与新能源结合利用等方面。其中,节能设计标准、图集为农村建筑标准化设计提供了依据,这样可以在农村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大大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墙体材料方面,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主导建筑体系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以框架体系。此外,根据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足部分再辅以商品能源供给。(3)三圈层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以试点示范为引导,将规划布局和自建相融合三圈层区域中的农村还处于传统农村形式,农民大多分散居住;住宅一般为农民自建房,居住舒适性低,建筑单位能耗不高。三圈层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也相对落后,其农村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舒适性极低,是重点与难点所在。对于该圈层农村建筑,成都市一方面采用规划布局、试点示范和农民自建相结合的形式,并在这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助;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能源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农村地区对新能源应用,包括成都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修建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以此来弥补在提高生活品质过程中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3.以示范工程为抓手,攻坚克难,探索成都农村建筑节能之路

查看全文

农村建筑节能减碳潜力探讨

摘要:对农村既有建筑进行节能减碳潜力分析,建筑外墙采用某公司自主研发的建房节能模块,满足65%的节能标准。结果表明,新型建房节能模块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能耗,节省采暖、制冷费用,同时提高室内热舒适环境。提高农村建筑节能水平,改变现有燃煤供暖方式,采用空气源热泵和壁挂炉燃气供暖,将成为我国建筑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建筑;建房节能模块;建筑节能;碳排放;热舒适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在安全、节能、舒适、卫生等方面同步改善[1-2]。2018年我国农村建筑面积229亿m2,商品能耗2.16亿吨标准煤,占我国建筑运行能耗22%,而碳排放占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23%。目前我国农村建筑多数为砖房,节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尽管冬季燃煤的碳排放水平较高,但室内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却得不到解决。提高北方地区节能水平,增强围护结构性能,是提高农村宜居水平、实现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3-6]。

1农村传统建筑和新型节能建筑概况

1.1传统建筑概况

本研究的建筑模型如图1所示。建筑层数为1层,3室1厅,建筑面积为130.2m2,建筑气候区选择寒冷B区,建筑地点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筑能耗计算的气象参数参照《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2014)[7]。农村住宅冬季采暖现状多为部分时间、部分空间供暖,由于各地区、各住户之间用能行为不同无法进行统计,因此建筑室内作息散热及作息参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8],采暖空间为客厅、卧室等主要功能区。有研究显示农村住宅中砖混结构建筑占有率多达62%[9],因此本次能耗计算按传统建筑按照砖混结构,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由于农村中普通建筑外窗多为单层玻璃窗,气密性较差,本次模拟传统建筑常压下建筑气密性为0.93[10]。建筑采暖季从11月15日至3月30日,设计温度18℃,制冷季节从6月1日到8月31日,设计温度26℃。

查看全文

农村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建筑节能;节能设计;能源综合利用

论文摘要:分析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现状,针对农村建筑的特点,提出一些建筑节能设计措施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强调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建立和建筑节能的管理,以期为北方广大农村农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节能建筑。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特点是占地多,建造技术水平低,缺乏科学性,甚至是忽视最基本的建筑热工性能和舒适性要求,特别是缺乏统一的建筑规划,能源利用率低,导致其建筑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应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科学制定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北方农村地区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节能建筑。

1农村建筑节能设计

1.1北方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建筑要适应日常居住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居民建筑类型大多为单户、双户以及多户并联的建筑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大多为个人建造,农民随意建设,农村建筑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建房时多选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围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节能。

查看全文

农村违法建筑纠纷探讨论文

目前,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尚有少数干部为了规避法律或者法律意识不高,未经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便将村中的集体土地自行规划后分配(或卖给)本村村民建住宅,因此,村民在无法经过审批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的情况下便兴建住宅,故纠纷时常发生,且争议较大,个别甚至演化成群体斗殴、闹政府、堵塞高速公路的恶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这类案件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定义及其保护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它是指农村村民为建造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本质上属于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即行为人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后,方享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因此,抢占、多占集体土地或他人的宅基地的,一律无效;不按审批权限或程序划拨的宅基地,一般不予保护。

二、农村违法建筑的概念及其情形

查看全文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摘要:根据我国农村居住建筑能源应用的特点,提出了建筑节能是降低农村建筑采暖能耗的有效手段,分类总结了农村居住建筑常用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利用数据分析说明了部分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围护结构,采暖能耗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呈快速上涨的趋势。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2015年及2016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43.0亿t及43.6亿t标准煤,同年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36.2亿t及34.6亿t标准煤,目前我国能源供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节能减排大背景的前提下,我国2007年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随后于2009年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2030年降低60%~65%的减排目标。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有的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6%,农村建筑住宅面积约为240亿m2。据统计,农村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目前农村的能源种类主要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气、电力和生物质能源,农村民用建筑能源消耗主要有照明、家电、炊事、采暖和夏季降温,其中南、北方农村采暖用能约占农村建筑用能的50%。并且,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农村建筑的采暖能耗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性,生物质能源的应用逐渐减少,煤炭及电能的用量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根据农村建筑的特点,降低其采暖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农村建筑节能领域重要的课题。国内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学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相关研究。

1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普遍特点是:墙体普遍采用240mm或370mm砖墙,热工性能差,建筑能耗高。兰州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李金平等[1]针对西北新农村居住建筑外墙经济保温层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DeST-h软件对10组0mm~90mm不同外墙保温层厚度的典型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可明显降低建筑采暖能耗,采暖节能率可达到26%,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确定该地区采用挤塑保温板为保温材料时最佳保温层厚度为55m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陈琪雅等[2]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进行了计算及经济优化研究,计算获得了该地区农村住宅外墙及屋面保温层经济厚度,即:240mm厚实心粘土砖墙外保温可采用60mm~90mmEPS或40mm~60mmXPS保温板;240mm页贝岩空心砖墙外保温可采用50mm~80mmEPS或40mm~50mmXPS保温板;现浇混凝土平屋面可采用50mm~80mmEPS或30mm~60mmXPS保温板;坡屋顶倒铺保温可采用40mm~80mmEPS保温板;坡屋顶吊顶保温可采用70mm~90mm岩棉。以上研究成果为农村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利用

查看全文

新农村住宅建筑材料低碳化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较高经济成本,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尤其是随着农村建筑的改造,农民居住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农村建筑工程的环境友好效果不理想,这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有关住宅建筑材料低碳化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主要从农村物质资源种类、农村地区建筑结构特征出发,对限制农村建筑低碳化的因素展开深入讨论。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及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建筑低碳化的优化方案,以期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建筑低碳化;设计;优化措施

由于遭到人类的过度开发,目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低碳经济”这一新型概念,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我国农业经济占比较大,农村生产建设中消耗的能源多。就农村住宅建筑而言,我国忽视了对住宅建筑用地的规划,使得建筑工程往往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应用的建筑技术也十分陈旧落后,建筑功能性也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在浪费较多资源的情况下,建筑质量却得不到保障,这是目前农村住宅建筑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促进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低碳化,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能够全面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1农村环境特点

1.1农村环境资源特点。我国农村人口分布稀疏,但地理面积广,可再生资源储量也很可观。在不同农村地区,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含量十分丰富。然而,在相关因素的限制之下,这些自然能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农村地区的建筑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例如木材、竹材等,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工后,都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优越,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具有很高的价值。1.2农村建筑结构特点。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促进了农村住宅建筑的翻新和修建。由于国家在新农村规划中,忽视了对低碳设计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因此目前农村整体建筑特点没有表现出低碳性。农村住宅建筑的普遍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建筑大体框架采用混凝土材料,应用较多的施工材料为各种混凝土砖块,对木材和竹类材料的涉及较少。其次,建筑主要承重结构为墙体,厚度通常低于三层。这种结构最大的局限在于,对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极低。例如农村含量丰富的太阳能、生物能等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最后,虽然农村住宅建筑规模一般较小,但由于缺乏完善施工材料管理机制,导致整个工程耗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到的竹支架、木制摸具等,几乎是一次性使用,循环利用程度极低。水资源的应用也十分铺张浪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具有污染性的施工材料不经处理,就被随意排放到农田中,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制约农村低碳型建筑发展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