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4:40: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建设实践思考
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以“三农”工作为主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办点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我们的主要作法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工作中注重把握了如下几条:
一是坚持老百姓着急的事先办。在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初,我们通过调查,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发现增收难、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等问题是目前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今年以来,我们对区内重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对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对重点渠道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农民旱涝保收;积极争取通村公路计划并迅速组织开工建设,使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76.7%,使农民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只有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各村的建设定位。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之成为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对于有一定特色或形成主导产业的村庄,进行合理定位,加大扶持力度,使特色更特,形成特色村;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村庄,在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挖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们感觉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立足乡村特点,因地制宜,不搞盲目攀比,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办点示范是我们长期形成的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把“点”办好,真正起到带动“面”的效果,我们在办点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办点经验的可推介性。首先在点村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了点村的代表性,而不是将经济条件最好的村作为点村;其次在办点的方式上,我们不是由政府包办,政府只适当扶持,主要是搞好指导和协调;最后在经验的推介上,我们没有生搬硬套,在建设标准上不要求整齐划一,而是重点推介点村在发动群众、筹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办点示范只有真正积累了可看、可问、可学、可推的经验,才能切实推动面上的工作。
浅谈农村建设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主题。怎样服务新农村建设?怎样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各行业、各部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的历史重大课题。我个人认为,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时期,应当以怎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为主要命题研究、探讨、挖掘、开拓,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个人认为,司法行机关应当从以几个方面发挥保障作用,实施行业行为。
一、对干部开展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学法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
领导干部的认识和思维是决定工作走势的航标,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各类问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始到终自觉纳入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必将减少许多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
在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的形式上,可对乡(镇)、村两级主要领导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学习班。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宪法,增强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和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旨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县委及上级对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对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具体内容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做到方法法制化、形式规范化、内容合法化。杜绝行政命令、形象工程和工作随意性。
二、对农村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三难问题配套与政策相适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依法推进
对农村上学难问题适用逐年减免杂费,照顾贫困学生的政策,可采取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双层签订协议的办法,约束双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到100%。
农村建设调研
党的****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将中国的目光聚集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量男性外出务工,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就东海县而言,农村女劳动力占在家劳动力的65%,如何把这些妇女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成为当前基层妇联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为了更加深入细致了解我县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专门组织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当前妇女及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对新形势下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东海县农村妇女的现状
我县共有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农户总数296000户,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3.65万,占48.26%。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目前妇女劳动力已占剩余劳动力的65%,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县畜牧、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给妇女提供了增收致富,施展才华的平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也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妇女正逐渐从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变,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县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男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突显了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妇女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农业女性化”的趁势日渐明显。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2%,随着农业女性化趋势的加剧,妇女已经占到了农村一线劳动力的65%以上。据调查,随着越来越多的男劳力外出务工而引起的劳动力的重新分配,使妇女在种植、养殖、加工中承担着更多的工作量,妇女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70%的妇女逐步拥有了家庭消费支配权、生产经营的主动决策权和社会参与的自主选择权。妇女在农村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50%,全县有1万多名妇女从事种、养、加工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绿化荒山的带头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劳动模范王银霞用“愚公移山”精神开荒植树,用所学园林绿化知识规划磨山,带动妇女姐妹们做好绿化造林工作,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已完成成片造林1212亩,新建农田林网1500亩,完善农田林网2000亩,四旁植树5.7万株,育林苗130亩。目前,全县有近万名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17个,每年输出2万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劳务收入3亿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妇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伟大的人力资源。实践充分证明,广大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主力军。
2、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全县广大妇女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四自”新女性,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勇于奉献,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和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主动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法律知识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荣辱、倡新风、促和谐”等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妇女健身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自觉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为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事迹感人、富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妇女典型以及文明家庭角色典范。全县树立县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420户,先后有43名妇女获县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激励广大妇女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广大妇女已逐渐成为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3、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东海县处、科级女干部占到同级干部总数的10%以上,全县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中全部配备了女性干部。女代表、女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权利,利用人大、政协两会契机,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提案,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还通过投身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村民理事会等参与管理、反映妇女诉求。这充分表明,广大妇女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二、基层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建设思考
向农村下派新农村工作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练干部、转变机关作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草坝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在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草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工作队内部管理、工作方式方法、规范化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懈探索,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把群众当家人,心甘情愿做“农民”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农村是指导员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条件。抓住机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对每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政治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考验。
目前,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春耕播种、大棚辣椒上市的“三忙”时节,村委会干部和村民连聊天的闲暇都难得有。指导员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做法是:把握好与村民交流的时机,融入村民正在进行的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当好工作队员;投入正在进行的农业生产之中,当个农民,实实在在的了解村民的思想和困难。
一是在协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中了解村民。“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在农村的最基础的工作,宣传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落实也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要的工作职责。在实践中,指导员边学习、边思考,感受到了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包容意见的博大胸怀,承受压力的顽强意志。总结好的做法,深思不妥之处,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队员拟写请示、报告共65份,公告70份,填写选民证500余张。
二是学做农活,在生产生活中了解村民。利用工作闲暇之余跟村民到田间地头当学徙。有些活太累,村民怕队员受不起;有些活太巧,村民怕队员弄坏了作物,影响收成。指导员拜师学艺,甘当小学生,不怕苦累,基本掌握了石榴枝“上下不重叠、左右不影响,通风又透光”修、剪、拉的窍门;“手腕均抖动,谷子分布匀”的播种技巧。同时,在辣椒大棚,面对村民采用不同期、不同种、不同型配套植株法,感受到了村民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引导下,市场观念和防范市场风险、提高收入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指导员见缝插针地抓住这个与群众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努力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赖,赢得了村委会干部的由衷赞扬,指导员参加了他们召开的各种会议,成了村民,成了村党总支的一员。
农村建设活力思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怎样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党员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农村发展的前列,这是近年来**县委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从**年开始,**县委在全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递进培养”活动,把农村致富能手和科技创业示范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共富的“双带”典型,把“双带”典型培养成村干部,把“双带”能力强的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递进培养”打造了一支群众信任度高,事业心、责任心和办事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动因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出路在于找到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用一种真正有效的载体把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对全县农村干部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对一个镇的调研中发现,全镇55岁以上的党员占66.5%,其中小学文化占35%,贫困党员占43%,村干部中58%是纯农业户。应该说,该镇的现状,在全县范围内不是特例,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干部提出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要求,部分党员干部虽有富民之心却无富民之策,起不到“双带”作用,农民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等问题,更有少数村(居)干部存在“懒、散、软”意识和思想僵化、队伍老化、工作软化、发展慢化的现象。
在深入思考、反复探讨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举措:在全县农村开展“递进培养”活动。提出了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县培养10000名致富能手、1000名“双带”型党员、100名开拓型、年富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的目标。具体任务,一是对农村致富能手和科技创业示范带头人加强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把勤劳致富的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共富的“双带”典型;三是把“双带”典型培养成村干部。对“双带”能力强、素质高的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四是把“双带”能力强的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使其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辐射源”。
做法与成效
一是坚持标准,选准培养对象。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镇对农村致富能手、科技示范带头人和党员致富、带富能力进行摸底排查,摸清了非党员致富能手的底数及其思想状况、职业技能、收入来源和现实表现,全县共选出11200名致富能手作为培养对象。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守法守纪、社会责任、素质能力5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分别提出了条件并张榜公布,对各个层次的初步人选,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确定。对确定的培养对象,按其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资金基础、不同能力和不同行业进行分类建档,一人一卡,动态管理,并定期分层次进行民主评议、民意测评,镇党委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与本人谈话等形式,进行严格考察了解。
新农村建设考察材料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认识问题
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群众要有积极性,在我们考察的一些村当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各种基础建设村里全包,如辽宁的兴城四家村、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强,建一个村部50多万元,不用群众拿一分钱。江西的石城县大坝新村、益兰花村,经济较落后,资源困乏,但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有特点,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关键是思想工作做得好,农民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民间理事会解决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理事会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献意识浓、组织能力强的“五老”、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组成。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教育群众,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要改变群众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市农民(包括我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许多偏见,认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要给群众多少好处,一切都由国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问题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等活动,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他们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又是主体,通过建立理事会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无异议、满意。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问题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服务新农村建设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深刻总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作出的战略决策。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讲员”、“裁判员”、“督察员”、“护航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当好新农村建设“宣讲员”
建设新农村,宣传舆论要先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职能,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讲员”,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强化荣辱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激励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墙报、专栏、标语、广播、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始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始终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戒除陋习,保持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努力营造以实干为贵、以奉献为美、以廉洁为荣的党风政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扎根基层、奉献人生”的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务求实效、集体利益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群众是衣食父母,干部乃人民公仆”的地位观,树立“村官虽小、责重如山”的权力观,督促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三是强化党纪法规教育。要围绕《党章》、两个《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党纪法规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敢于批评坏人坏事,敢于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既要用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鼓舞党员干部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也用堕落受惩的反面典型警示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助推新农村建设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当前,许多欠发达县市仍然以农业为主导,虽经过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有所起色,但仍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渡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比如,**-**年**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66个,共需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虽经多方筹资,县级以上财政投入仅投入458万元,县乡级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于我们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组织部门,就倍感责任重大,应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上,以主动和开放的姿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视与把握、研究与谋划、改进与创新组织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组织部门的部门优势,抓住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中识人选人用人这个关键,建立保障新农村建设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与智力支持。
一、要借引外部推力。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提高识人选人用人的能力,巧借优质外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选配党政干部。当前与今后欠发达县市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主攻两区(园区、城区)建设、促进赶超发展的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凝聚党政人才。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其在开放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二是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强化培训。要强化县乡党政干部多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积分制,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提供所需进行更新和加强培训的内容“菜单”,让干部自已选择培训科目,自由“点菜”,从而增强干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培训当中,要着重提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能力,即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能力,提升党政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操作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多面手,。
三是要围绕创新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树立人才促村兴业的理念,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有效机制。重点构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跟踪督导制、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分开制等机制。建立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员返乡创业机制,如**有许多在外地创业成功的“物流经理”党员和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促使他们积极反哺新农村建设,使创新创业人才与当地镇村干部一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二、要调动内在动力。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要充分整合这三支队伍的力量,发挥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
新农村建设思考
**是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加强“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市委召开这次“三村建设”暨部门帮村推进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三级联创”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深入推进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面,表彰了“三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达县、市以工代赈办作了经验介绍,罗强市长以及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周国庆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领导认识要不断深化
市委作出实施“三村建设”决定3年以来,各县(市、区)和市、县各部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农民积极参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的正确领导,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认真落实。“三村建设”坚持班子队伍带村,始终把县乡党委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基层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强调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责任,追求农民群众满意的最高价值取向。通过实施“三村建设”,示范村党的基层组织带领能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带头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得以更充分体现。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持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三村建设”坚持人才科技兴村,以“三向培养”、农民夜校、劳务培训、基地示范、专业协会联系和龙头企业带动等人才培训计划,狠抓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各示范村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作为重要目标,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组织连接、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形成了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的产业特色。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要使新农村建设长抓长效,必须要真心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要有惠及长远的政治保障,否则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坚定厚实的社会基础。“三村建设”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坚持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行事,维护和伸张农村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成为在农村新形势下,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拓展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
新农村建设思考二
**镇党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创新五个机制,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领导机制。一是从制度上确保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经常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效果、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二是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广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严把选举程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环境,确保把优秀人才选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热爱新农村建设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工作大胆创新的站所干部选调到村担任党总支书记,通过创新领导机制,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没有党员的村小组,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做到每个村民小组都建有党支部,形成党总支负总责、党支部牵头、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林权改革,还是烤烟合同、农村低保,只要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四是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调解网络。对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农村稳定。
创新服务机制。一是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让基层群众分享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二是加快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服务,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创新经营机制。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了林产品协会、小米辣协会、肉牛养殖协会,形成了实用信息、市场营销、科技示范、资金、服务五大服务联动网络。二是高质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创新诚信机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通过组织候选人向村民代表发表演说、回答村民提问这一形式,推行目标承诺制和践诺保证制,有效解决换届中存在的选前乱承诺、乱许愿,选后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村干部进行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期重点,知道任期内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措施,真正做到干有方向、有目标,让干部始终有压力、有动力,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