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2:4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妇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妇女参政调研报告
一、参政情况与现状
云和镇是我县的城关镇,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44.1亩,山林面积133915亩;下辖36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3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554人(其中农业人口28418人),流动人口6957人。全镇36个行政村共有村两委干部257人,其中女干部19人,占干部总数的7.39%,妇女参政比例较低。在19名妇女干部中,进村委的6人,占干部总数的2.33%;进支部的14人,占干部总数的5.46%(其中一人兼职);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文化7人,占女干部总数的36.8%;初中文化4人,占女干部总数的21.1%;高中文化8人,占女干部总数的42.1%。从年龄看,35周岁以下2人,占女干部总数的10.5%;35-45周岁9人,占女干部总数的47.4%;46周岁以上8人,占女干部总数的42.1%。
二、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参政意识不强。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任何事情总把男人推在前面,男人说了算,满足于围着“锅台转”,衷情于相夫教子,观念落后。还有的存在自卑、依赖、怕担重任、不愿竞争等心理,对政治参与冷漠,缺乏竞争意识。
(二)参政阻力较大。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不守本分。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政。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较适合于妇女工作、计生工作,要当村长、支书,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有的人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
(三)参政能力有限。当前,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普遍不高,是影响参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外,部分农村妇女欠缺民主知识,不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不懂珍惜自己的民主权、投票权,民主能力薄弱。部分当选的女村两委干部政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不强,跟不上当前农村深化改革的发展形势,缺乏带领农民致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农村复杂问题时常常会束手无策。
农村妇女参政调研报告
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率是实现农村男女平等、推进农村男女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农村妇女搭建参政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妇女参政情况仍不容乐观。为了全面了解**镇农村妇女的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农村妇女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率,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镇在村级换届选举前,对全镇妇女参政议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一、**镇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全镇劳动力人数*万多人,其中女劳动力约占50%。2002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85名村支委中妇女*名,占12.46%,394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名,占8.6%,其中女村支书1名;20**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65名村支委中妇女43名,占11.78%,382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28名,占7.3%,但没有一名女村支书和女村民主任;从女党代表情况看,镇第九届党代会*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15.5%,而镇第十届党代会(20**年召开)149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13名,占8.7%,出席市第十二届党代会*名代表中妇女有5名,基本符合上级要求;从女人大代表情况看,镇第**人代会*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8.6%,镇第十五届人代会112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9.8%,尽管比例有所上升,但没达到规定要求,出席市第**人代会37名代表中女代表4名,占10.8%,远远低于22%的规定比例;从女党员情况看,全镇4933名党员中妇女825名,占16.7%;村级后备干部情况,*名后备干部中妇女49名,占13.1%。
从以上情况看,**镇农村妇女参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政比例低,并且普遍呈下降趋势;二是村级女干部基础薄弱,参政层次低。
二、原因分析
**镇农村妇女参政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因素与对策
妇女参选参政既是男女平等,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农村妇女占我国妇女人口70%以上,她们参选参政对促进社会进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笔者就我镇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女性参选参政的有关情况提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一、从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班子的比例偏低,职位轻微,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镇共选出妇女干部25名,所占比例为22%,其中参加支委的比例为12.6%,参加村委的比例为45%。在文化程度上,大专本科的妇女干部几乎没有,高中中专仅占18.75%,初中文化占工45%,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仅占25%,36-45岁战27%,46-55岁占10.8%;在职位安排上,妇女干部没有一位是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二、究其原因,既有妇女自身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既有思想观念束缚,也有客观条件制约
1、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热情和高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存在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贬低女性价值,使其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第二,将妇女排除在社会、政治外。
农村妇女入党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立足于农村、立足于自己、积极投身农村改革,从家庭走向田头,从田头走向市场,成为科技带头人,养殖、种植女能手、企业里的女厂长、女经理,顶起了物质文明建设的半边天,同时,在精神文明领域里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在农村党组织的队伍中,女性所占比例还是太小,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实际发展的需要。农村妇女入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到妇女在入党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情况。
一、农村女党员的现状
农村女党员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但目前女党员的现状是“二高一多”,分布不均,比例失调及组织发展上有明显的阶段性,现状堪忧。
l、全镇农村女党员的基本情况。全镇农村总支部数27个,党员总数598人,其中妇女数57人,占党员总数9.5%,女党员年龄在30岁以下只有5人,占8.8%,31岁至50岁有26人,占45%,50岁以上有25人,占44%。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没有,初中至高中的35人,占61%,初中以下及小学的22人,占9%,从以上数字表明,农村女党员的确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
2、农村存在着“二低一高”,即女党员的比例低,文化程度低,高年龄的老党员多。根据调查,我镇界牌村党员总数17人,其中妇女党员1人,占党员总数的6.9%,全镇虽然没有“和尚”支部,一半左右的妇女人口与6.9%的女党员相比,女党员所占的比例极低,同时1个女党员也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
3、党支部在发展女党员中的不平衡。在农村的组织发展中,注重女党员的培养,发展平衡的经济发达的行政村支部思想较解放,发展女党员也重视的,村干部团结的,虽然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发展女党员规划要求女性占25%以上有一定距离,但同偏远山区相比,同干部不团结的村相比,还是可以的。经济不发达的行政村党支部对发展妇女入党不够重视,个别的根本没考虑,有的几十年未发展,有的只是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硬任务而已,在调查中,我镇27个党支部,有10个支部中只有妇女党员一个,只是为消灭“和尚”支部而完成任务。有12个支部十年以上未发展女党员,如武村村三个女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党员也已经65岁了,是1979年10月入的党,己25年未发展过女党员,由此看来,发展党员,特别是发展妇女入党支部进展不平衡。
农村妇女参政状况调查思考
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率是实现农村男女平等、推进农村男女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泽国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农村妇女搭建参政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妇女参政情况仍不容乐观。为了全面了解泽国镇农村妇女的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农村妇女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率,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泽国镇在村级换届选举前,对全镇妇女参政议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一、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泽国镇辖89个行政村1262个村民小组,全镇劳动力人数7万多人,其中女劳动力约占50%。**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85名村支委中妇女48名,占12.46%,394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34名,占8.6%,其中女村支书1名;2005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65名村支委中妇女43名,占11.78%,382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28名,占7.3%,但没有一名女村支书和女村民主任;从女党代表情况看,镇第九届党代会(**年召开)226名代表中女代表37名,占15.5%,而镇第十届党代会(2006年召开)149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13名,占8.7%,出席市第十二届党代会29名代表中妇女有5名,基本符合上级要求;从女人大代表情况看,镇第**届人代会116名代表中女代表10名,占8.6%,镇第十五届人代会112名代表中女代表11名,占9.8%,尽管比例有所上升,但没达到规定要求,出席市第**届人代会37名代表中女代表4名,占10.8%,远远低于22%的规定比例;从女党员情况看,全镇4933名党员中妇女825名,占16.7%;村级后备干部情况,374名后备干部中妇女49名,占13.1%。
从以上情况看,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政比例低,并且普遍呈下降趋势;二是村级女干部基础薄弱,参政层次低。
二、原因分析
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村妇女参政状况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解基层农村妇女参政状况,探索农村妇女参政的有效途径,9--10月份,我们对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3个县区的28个乡镇356个村委的农村妇女参政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设置问卷、座谈讨论、个别访问等形式,从男女两性视角,围绕女性参政意识、参政能力、参政程度、参政环境等内容,发出问卷2000份,回收1360份,回收率68%。被调查者中,女性958人,占总数的70.3%,男性402人,占29.7%;中共党员328人,村委会干部291人(女性167人,男性124人),村小组干部159人(女性88人,男性71人)。根据调查情况,试作如下分析:
一、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对3个县区基层组织及农村妇女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表明,356个村委会中,有村小组3326个,农村妇女总数216145人,妇女干部413人,占农村妇女总数的0.19%,进入村支部妇女干部115人,占支部干部总数的23%,进入村委会妇女干部312人,占村委会干部总数的28.4%,担任妇代会干部262人,占妇女干部总数的63.4%。通过调查,可分析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具有良好的参政环境。调查反映,有87.6%的人了解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74.9%的男性、66.8%的女性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妇女参与选举的规定;有68.2%的男性、75.2%的女性赞成“在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应占一定比例”;有96%的村干部“在确定村干部候选人时,会选女性”。妇女与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和赞成,妇女参政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良好。
二是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调查中,有75.3%的女性认为参加村委会选举是“我的权利”;近80%的女性认为自已的选票“很重要”或“重要”;56.3%的女性认为在村民会议上“有意见就要提出来”,58.4%的女性认为“发表意见是我的权力”,70.4%的女性对“村民自治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没有多大关系”的说法持反对态度。
三是女干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调查得知,413名女干部中,大专文化7人,占干部总数的1.7%,中专(高中)文化121人,占干部总数的29.3%,初中文化269人,占干部总数的65.1%,小学文化16人,占干部总数的3.9%,高中、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
试论农村妇女与新农村建设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基本内涵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地域概念,是最古老的社会实体。依据人力资源内涵,所谓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在农村区域范围内总人口中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能够从事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劳动者人数的总和。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农村人力资源可以分为农村男性人力资源和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亦称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两大类。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就是农村女性总人口中具有创造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能力,能够从事智力和体力劳动的女性人口的总称,它是农村女性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从数量上看,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现实和潜在女性劳动力的人数;在质量上则是农村女性劳动力体质、智能和思想等素质的反映。总的来说,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决定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农村女性人口结构决定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结构。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一个“数量众多、成分复杂、层次分化、差异较大”的人力资源群体。[3]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作为农村女性劳动力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反映,它通常与农村女性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科技素质和意识理念等紧密相连。具体而言,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由以下几方面人口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内(16-55岁,后同),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它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被称为“农村适龄女性劳动人口”;2、处于劳动年龄内,长期从事城市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它占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当一部分,被称为“农村适龄女性就业人口”;3、虽然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是却已从事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未成年女性劳动者”或“农村未成年女性就业人口”;4、已经超过劳动年龄,却依然继续从事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老年女性劳动者”或“农村老年女性就业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人口被称为“农村女性求业人口”或“农村女性失业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接受教育、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学习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女性就学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军队服役的农村女性人口;9、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其他农村女性人口。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实际人口构成中,前五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即现实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后四部分则被看成是潜在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它具有能动性、资本性、增值性、再生性、社会性和区域性等显著特征。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更多地体现于劳动者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即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上。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作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拥有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是农村经济增长要素的主要供给者。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元经济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资源变化趋势理论以及社会性别理论等视角,系统分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可以看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基本源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公共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农村先进性别文化的主动塑造者、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者。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与进程。(一)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基本源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目标实现的过程,本质上是农村物质资本创造和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户增收、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部分,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主导性力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质资本的创造和积累离不开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正如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述,人和劳动是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核心资源,“人口在这里是财富的基本源泉”;[4]101人是劳动的主体,自然资源是客体,资本资源则是二者的中介;近代社会中出现的资本和自然资源高于人力资源,甚至控制人的现象,是一种“异化”现象。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视域中,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根本动力和基本源泉。关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有详细论述。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生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其关键性因素并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指出“人力资本的增长可能是经济系统内最为不同凡响的特点”。[5]综上可见,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生产要素中的主体性资源,是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基本源泉;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经过开发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随着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将成为农村经济系统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是农村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关键。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人力资源素质越高,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反之亦然。(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6]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新型农民培养是关键,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二元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无限供给的农业劳动力在高收益的吸引下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工业部门,最后直到城市工业部门吸收完所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刘易斯,1955);因此,二元经济中的农业部门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以提高生产率,来保持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的平衡发展(拉尼斯和费景汉,1961)。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引发了农业部门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非农转移,农业生产女性化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客观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没有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不但能使长期束缚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妇女逐步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还能通过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的提高,改变传统低效、自给自足的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公共事务的重要参与者。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农村妇女日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农村妇女的参与,甚至必须基于她们的发展和参与。正如同志所说“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7]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是如此,在管理的过程中既不能出现农村妇女视角的缺失,也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广泛参与,否则“管理民主”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公共事务的重要参与者。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不仅是劳动者,还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应该是统一的,“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生产发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客观趋势”;[4]486在未来社会,每个社会成员的才能都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承担各种不同社会职能的人,他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使自己先天的、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地发展;当今社会发展呈现这样的态势,“物质生产力的限制,取决于物质生产对于个人的完整发展的关系”、“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4]222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农村妇女在体力、智力、政治参与和生产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其中农村妇女公共事务参与状况直接反映农村妇女的政治素养,是衡量农村妇女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农村妇女在农村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直观反映。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公共事务参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目标的题中之意,也是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水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四)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先进性别文化的主动塑造者。社会性别(Gender)理论认为女性能力和社会地位之所以低于或劣于男性,不在其生理特征,而是后天形成(波伏娃,1949);妇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不是女性生理所决定的,而是社会文化所规范的;人的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生理状况不是妇女命运的主宰,男女性别角色是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改变的;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能保持优势,而妇女创造劳动生产率的价值被贬值,是传统文化所决定的社会性别标志的表现,是社会为他们做出的位置安排。[8]由此,女性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他者”的角色,通过相对于男性的关系被描述和界定,如女性通常被描述为是柔弱的、需要保护的、无能的、不成熟的、非理性的、易哭泣的,男性则是尊贵的、强壮的、有魄力的、成熟的、理性的、坚强的。而这些观点,再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历史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男主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男女两性差别观念,甚至在现代还在不断被内在化、概念化和大众化。毋庸置疑,这种传统的“女性弱者”性别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妇女成长为新型农民的现实期待并不相匹配;同时,也不利于农村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农村先进性别文化的缔造,需要让农村妇女参与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农村妇女主动去展现和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新女性形象,独立、自主、平等、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激发农村妇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最终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真正成为农村先进性别文化的展现者和塑造者。(五)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劳动力资源变化趋势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部门是农业部门,它是社会分工和其他非农产业部门存在的基础,“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其他一切劳动部门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9]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大量绝对过剩的农业劳动人口便流入城市,即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口有向城市集中的显著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依次转移到工业和非农业生产领域。我国的城市化实践印证了这一趋势。随着农业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口向城市集中。我国城市化主要有两种途径,[10]一种是内涵式城市化,主要依托现有城市吸纳和转化更多人口,尤其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流动人口,促使他们能平等地获取和利用城市的基本公共资源,转化为真正的市民;另一种是外延式城市化,指通过行政区划变动迅速扩大城镇的地域规模,大量农民就地拥有了市民身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转移上,城市化发展聚集了大量农村妇女劳动力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直接参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集中了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许多劳动者的创造性活动,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参与和推动。与此同时,城市化也给农村妇女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农村妇女不再囿于农村的土地上和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城市化还为农村妇女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优化的社会氛围,为农村妇女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六)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者。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关联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天然依赖和利用土地,如农业生产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农业产出规律亦由自然产出规律决定;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和开发过程,实质上也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变过程。此外,从资源现实来看,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一直以来与耕地之间供给矛盾突出,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严重不足。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高速增长,但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才获得的。随着农业的深化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剧,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危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水土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母亲这一社会角色,农村妇女承担着人口繁衍的重要职责,因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对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首先,由于生物遗传的原因,母亲的素质会进行代际传承,即母亲的智力、体力和文化水平等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子女的智力和体力。其次,子女在社会化过程受到母亲影响。在农村社会中,子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普遍受到母亲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是子女成长中品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力量,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及其作出的生产决策都会对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如耕地的保护、森林植被和水资源的保护,水土流失的治理、土地荒漠化以及防止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妇女的环保意识,转变其生育观念、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更好地处理好农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巢小丽工作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妇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出现了女性化趋势。农村妇女在城镇化、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
一、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村妇女,不仅在养殖、种植业中真正挑起了大梁,而且不少妇女还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全国各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妇女专业户、女能手、女状元。调查显示,80%以上的妇女劳动力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中,承担着比男性劳动力更多的工作量。由于妇女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70%以上的妇女因此拥有了生产经营的主动决策权、家庭消费权,并对社会事务有一定自主选择参与权。
二、妇女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贡献者
由于农业女性化,因此增强了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决策权,推动了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这在以种粮收入仍为农户家庭收入第一位来源的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据省妇联对安康、汉中、宝鸡、渭南、榆林5市千名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当问到:主要的收入来源(多项选择)时,回答“种粮收入”的排在第一位,高达72.4%。全国妇联对10省市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也表明,除浙江省以外,种粮仍是其余9省份农户家庭收入的第一来源。全国妇联的调查还表明,事关家庭生产的所有重要决策,“两口子一起决定”的比重均在40%以上。
三、妇女是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承载者
农村妇女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沂南县70%以上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群体。她们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农村妇女撑起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一)妇女成为经营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排头兵”,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引导、帮助广大农村妇女不断学习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妇联与时俱进,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县委党校,每年培训妇女学员1万人,逐步建立起文化、实用技术、新技术、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5个层次的培训体系。组织了“百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培训,开展了“科技服务百千万”行动,科技服务大篷车、直通车,组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讲座、咨询,组织农科专家讲师团,把农科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建立了农技专家—农家女联系卡,为农村妇女与农科专家结对子牵线搭桥。近15余万农家女直接接受了培训,并有6000多名农家女与200多名专家、农技员结成了科技服务对子;100%的村妇代会主任经过了“绿色证书”培训;接近3000名妇女获取了初级农民技术员资格。同时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争当致富能手,争当致富带头户”的“双争”活动、“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机关妇女受教育,农村妇女得实惠”城乡妇女结对互助、“百岗联百村建农家女书屋”等活动,促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城乡妇女的交流沟通开阔了农村妇女的视野,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妇女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女能手、女标兵、女农民企业家层出不穷,女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涌现了一批批集农工贸和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也成长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巾帼科技种养大户和农民女企业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妇女回乡创业,办企业,上项目,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女能人,实现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良好循环。全县涌现出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村妇女13多万人,女厂长、女经理、女企业家89名,219名妇女获市以上荣誉称号。苏村镇姚家官庄村妇代会主任李洪美,通过培训学到了奶牛养殖知识,办起了养殖场,并创办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全镇奶牛养殖户达217户,奶牛存栏570多头。广大农村妇女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妇女成为管理村级事务、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的积极参与者。各级妇女组织通过举办巾帼文明队风采展、巾帼展风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展示女性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权益的浓厚氛围。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广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县妇联深入开展“党建带妇建”工作,抓住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争取各级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出台钢性政策、严把选举方案、畅通选人渠道、专题进行考核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目前我县600个行政村有507名妇女进入村两委,占行政村总数的84.5%。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反映妇女诉求,带动群众致富,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岸堤镇格拉山后村民大组负责人张昌云上任仅两年的时间,先后清理了三角债,筹资12万元建起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打大口井1眼,引水上山发展经济林15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亩,中药材160亩,把昔日又穷又乱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一个民富村安文明向上的先进村,2007年,张昌云被市妇联表彰为“十大魅力女村官”。女村官们不让须眉,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妇女成为弘扬文明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科普宣传、法制教育、全民健身、美德建设、安全知识六项活动进家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传播了文明新风,维护了社会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在不断充实。“和谐型、学习型、创业型、廉洁型、环保型”等特色家庭的培植,使“平安家庭”从抽象的概念活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家庭形象,创建活动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全县涌现出“学习型家庭”100个,“创业型家庭”100个,“绿色和谐家庭”100个,各级各类“平安家庭”10000多户。为美化环境,广大妇女自觉庭院播绿、社区护绿、广场植绿、家庭评绿,围绕“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和谐进家庭”活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概念。2005年以来,全县参加植绿护绿的农村妇女达13万人次,义务植树60多万棵。同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活动,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恒爱行动”、“爱心妈妈”。全县近6万名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300多名女性争当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捐款130多万元,编织、捐赠衣物2万多件。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弱势群体,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风气,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妇女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调查及分析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宝塔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全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是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女性如何在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中继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尤其目前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女性就业形势较之以往显得更加严峻,女性自主创业受到冲击,也会变得相对更加困难,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面临挑战,应当如何应对?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近期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6500,其中就业妇女人数3250人,主要受聘于特色农业、厂矿企业、家政环卫、美容美发、商业零售业等;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从事服装生产销售、农业加工、工厂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3300人,只占妇女总人数的50%,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1.2%。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总体看来,全镇农村妇女自主就业、创业比例相对偏低。
2、就业创业率与文化水平成正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250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以上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