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2:35: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如何加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文化发展后劲,是很多文化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是紧扣农民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江苏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是经济实力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到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451.8亿元,占全国的10.7%,个人生产总值突破人均2000美元,人均储蓄存款突破10000元,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美元的省份。

二是文化资源的优势。我省素以文化昌盛而闻名,历代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富。昆曲和苏州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里、周庄、甪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约占全国1/3;有30多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居全国首位。

三是政策的优势。自2000年以来,我省为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目前正着手制订鼓励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所有这些,都为农村文化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自然资源的优势。我省的南京、苏州、镇江等9个地级市和昆山、江阴、句容等6个县级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40多个景区是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各具特色,各有优势。苏州有园林、古镇、古城和太湖等天人合一的旅游资源;镇江有滨临长江、山城相融、江河交汇的“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连云港有海滨、花果山、温泉;盐城有被誉为“东方湿地之最——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的滩涂湿地资源等。

查看全文

农村发展意见

**县66万人口,55万在农村,3万党员2万是农民。多年来的实践使该县深刻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支部是关键,但源头在党员,而源头的源头在发展党员。因此,该县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创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好地适应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

一、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探索增强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该县在近年来的发展党员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该县发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支部发展党员暗箱操作,透明度不高;有的干部从狭隘的个人利益出发,在本家族、亲支近派中发展党员,搞家天下;有的怕丢位子,有意压制优秀青年入党或干脆不发展党员。县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转变机制入手,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参与到发展党员工作中来,**年,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农村发展党员公示制的意见》。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吸收预备党员,到预备党员转正,全过程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一做法很快在中组部信息刊物上登载。

第二阶段,实施“公推公评公示”。该县发展党员公示制实行一段时间后,其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委会成员的一半以上不是党员。该县从这一事实中又一次受到了启发:发展党员工作必须拓宽视野,向前延伸,改变只有申请才培养的做法,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从**年起,该县重点实施了“公推公评公示”的做法。“公推”就是组织村民公开推荐优秀青年。一开始,主要采取党员、群众代表投票的形式推荐。经过一段实践看,一些被推荐上来的人选素质仍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村民代表是在村干部的干预下当选的,其代表性并不强。于是,该县逐步把群众代表推荐过渡为以农户为单位、设立流动票箱、群众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海推”。这种形式不仅给群众以权力,也给干部以解脱。林头屯乡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应该发展谁入党,我们看得再准,也不如群众看得准,公开民主推荐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最直接、最快捷的了解谁具备党员条件的途径。”“公评”就是把群众公认度较高且主动递交入党申请的人选,提交党员大会评议,按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截至目前,该县分别在**年、**年和**年先后3次在全县范围内农户为单位、设立流动票箱、群众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共公开推荐农村非党优秀青年17500多名,先后有1320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书,9500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7100多人。

第三阶段,推进“三个培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后,该县一直在探讨,吸收什么样的人入党,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该县在认真研究分析已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的“三个培养”战略,这一做法受到省市充分肯定,现已推广到全国。

查看全文

贫困区农村旅游发展

一、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风土人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将为我国农村,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江西省瑞金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极大带动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人,2010年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高达1.2亿元,旅游收入增幅达147%。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旅游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这就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可能性。另外部分农民通过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出售纪念品等方式也达到增收目的。湖北红安市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生态家园”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极大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农宅出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654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首次超过城质的提高。乡村旅游把城市新信息、新理念带入农村,这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及乡村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影响。由于乡村旅游从业的需要,一方面,使得学文化、学技术成了很多农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很多村民自觉学习普通话、外语和电脑,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江西瑞金密溪村发展乡村旅游5年多以来,呈现出村风纯朴、民心顺畅的精神风貌,2010年还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文明村。四是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使得乡村保护旅游资源成为一种必然,一方面增强了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了乡村环境、生态及文化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乡村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乡村旅游与乡村社措一是缩小了城乡差距。乡村旅游发展,给农村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乡村旅游,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了农村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村产业链的延长。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年均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或间接提供350个就业岗位,为1000个家庭带来经济收入。二是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还可以自发成立旅游协会、农村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这就为农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三是加快了城乡共同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增加农村资金的投入及其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农民和农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此外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拉动城乡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了多层次、复合型乡村旅游项目一体化建设,加快了乡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2)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贫困地区农村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各种培训班,增强农民技能,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增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由于乡村旅游消耗资源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这样就有利于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三三昌“资源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达到“双赢”的发展格局。三是推进了农村相关产业之间的和谐。据中国社会科三三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统计数据测算,旅游产业对苎旦相关产业的拉动贡献率一般为1:4,乡村旅游直接三或间接地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商贸、运输等产业,并使产业彼此协调发展,“共生共荣”。四是促进了人和人之问的和谐。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旅游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促进了旅游者与农民之间、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问、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

二、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性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乡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还较为滞后,尤其在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农村党员发展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解决无职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难管理、党内活动难开展、村“两委”难合作“四大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去年以来,房县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实际,探索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兑现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大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建立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职务、流动、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划分为五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给出不同的基础分。同时,围绕《党章》,以保障党员权利、促使履行义务,监督制约行为等确定奖惩考核内容,设立奖励分和惩戒分。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政策法律宣传岗、治安民事调解岗、党务村务监督岗、劳务输出引导岗、科技致富示范岗、扶贫脱困帮带岗、村情民愿报告岗、文明新风示范岗、信息咨询服务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等10多个岗位。党支部对确保党员正确行使各项权利进行承诺的同时,每位上岗的党员做出岗位承诺。党支部将党员领岗和承诺情况在公开栏上公布,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各位党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认领岗位。确定每位党员的岗位后,每位支部委员都要联系一定数量的岗位,并负责对所联系岗位的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承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议,党员个人述岗后,党员、群众代表对每位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承诺情况进行评议记分。

党员积分由基础分、加奖励分、减惩戒分构成,实行底线控制,综合运用。党员的年度积分与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相结合,确定的等次在年终作为表彰奖励和组织处理的主要依据。凡获优秀党员等次的可参加当年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凡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限期改正,支部指定人员进行帮教;连续两年被定为不合格党员的,经支委会研究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劝其退党。

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中四大难题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一、小额信贷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1、小额信贷的概念

小额信贷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以合理的利率向穷人贷款,帮助更多穷人增加收入。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意义

许多报告都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仍是供给问题,而小额信贷组织可以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积极作用,并同时担负着社会扶贫、保障的责任。

(1)发展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金融“借贷输血”的一剂良药。农民贷款的低利率、不确定风险都使正规金融机构部门的诸多业务“趋利避害”,转战“非农”。同时,正规金融部门的高门槛,也使得广大农民望门止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额信贷依据自身额度小、限期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性担保形式等特点,专门向农村中低收入农民提供贷款,为农村贷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小额信贷灵活的担保形式或不需担保的特点降低了我国农民贷款门槛。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提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农村金融在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唐山市农村金融存在的供给不足、市场建设不够完善和发展环境滞后等问题,提出发展政策性金融、完善商业性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完善金融发展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金融供给;金融需求

唐山市是河北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在几年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效应。唐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彻底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唐山市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唐山市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科学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也日益增长。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镇(村)的建设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提出了要求,亟待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等也要求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很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乡镇企业,为发展壮大需要较大额度的资金支持;随着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商、运输、加工、种养殖农户的增多,大额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唐山市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这是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彼此相互担保的贷款。还有多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问世,他们坚持服务对象的“社员制”、服务宗旨的“为农性”、办社性质的“合作性”、服务取向的“互助性”、服务范围的“区域性”。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但是在唐山市农村的发展中仍呈现出生生不息之势。

二、唐山市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广泛存在种种悲观主义情绪。农业被视为衰退的产业,农村被视为落后的地区,农民被视为愚陋的群体。郭熙保(1995)分析发展经济学中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认为20世纪60年代,农业被忽视的倾向才有所改变。在对农民的认识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年在《转变传统农业》论文中提出了“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的观点。到了70年代,农业发展本身也被看成是发展目标之一。80年代后,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展开。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总结并展望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乐观主义思潮渐趋主流。其中:Hayami(1998)令人信服地评析了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小农前途问题的悲观论调,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人们已经熟识:“如果你希望工业化,那么,你应该准备发展农业。”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发展对策思考

在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我国农村金融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性,城乡金融的差距正在逐年拉大。只有采取措施破除金融二元结构,改变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局面,才能以农村金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1提供支付和交易媒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作用在于其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交易媒介。倘若没有便捷的支付媒介,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成本则会大大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金融市场逐渐衍生出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如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等,这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山东省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使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2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农村经济的增长得益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高效率的投资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1]。由于金融机构在政策和规模上具有较多优势,而且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风险共担机制,因此发展农村金融可以促进投资,实现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此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组合和选择,进而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例如,河北省某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降低了投资准入标准,带动了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1.3充分发挥储蓄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储蓄转为投资的程度逐渐加深,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良好的农村金融政策不但提高了金融机构运营的自主性,而且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例如,山西省某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信贷交易渠道,对企业和社会的债权债务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2当前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农村的金融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金融机构日渐完善,服务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缓慢,与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金融在与经济互动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2.1农村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农村金融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较差,两者还处于独立的发展阶段。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却没有同步开展,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发挥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3],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也非常缓慢,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也不能发挥优化资金配置的作用。此外,农村经济发展也不能发挥出对农村金融的推动作用,加之农村经济发展较慢,不能实现农村金融同农村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导致两者仍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2.2农村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弱化。研究证明,完善的金融机构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服务和保障等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我国农业信贷的比例仍然较低,这说明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无法发挥出优化资金配置的基本功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更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弱化,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3发展农村金融的对策措施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发展探究论文

一、交易视角的农村金融内涵

在交易视角下,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只有真正具备农村金融交易的条件,并且这些条件能确保农村金融交易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自然会诱导出相应的农村金融机构。相反,如果忽视农村金融交易的条件,人为地向农村经济系统强行输入某种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不仅不会带来农村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反而可能使这种农村金融机构陷入运转困境。由此可见,农村金融组织规模是农村经济活动规模的函数,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交易的专业化供给主体,其本身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并不必然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应,也就是说,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在于其农村金融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资金融通只是农村金融外在形式的概括,而非农村金融本质属性。农村金融不论其数量、规模、现代化程度以及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如何,其本质都是信用关系制度化的产物,是不同产权主体基于信息、信任、信誉和制度约束基础上的信用交易活动,它通过信用工具将分散资金集中有偿使用,以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安排构成经济系统及其运动形式。农村金融系统是由资金的流出和流入方,连接二者的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和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它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运行制度和机制共同构成的。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实质是农村金融交易不足的问题,更进一步讲,是农村金融交易条件不足的问题。基于交易视角,农村金融形态的变迁应该内生于农村经济发展,只是其功能的实现形式。因此,农村金融的概念内涵在功能意义上表现为:

(一)农村金融是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的金融。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的金融,在功能范式的认知框架下,是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相对应、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的金融,而不是被人为认定农村身份,或只为农业生产提供信贷服务的农业金融,或仅在农业和农村领域为自身需要而开展业务活动的地理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及其组织体系。只有那些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交易需求,在分工和交换体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组织体系才属于农村金融的范畴,即农村金融的交易功能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体系的形态,而不是相反。农村金融的有效性不在于其机构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和现代化程度的高低,而在于其功能的发挥程度。

(二)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与整体金融的交叉系统。农村金融从属于农村经济系统,研究农村经济问题应包括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要考虑农村经济的影响;同时,农村金融又属于金融范畴,是整体金融系统中的一个单元,研究金融问题不能回避农村金融。同样,研究农村金融问题,不能不考虑整体金融的影响,农村金融系统运动既是金融系统运动的一部分,又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部分;既具有金融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与农村经济需求相一致的独特形态,是宏观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与整体金融双重作用的结果。

(三)农村金融是内部功能和结构复杂多样的系统,农村金融的内涵既要从理论层面上根据整体金融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来理解,又要从现实层面上根据农村金融的现实状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理解。在理论上,农村金融应当包含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储蓄、信贷、结算、保险、投资、理财、信托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组织体系,或者说和整体金融应该是保持一致的组织体系。在现实上,农村金融则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具有自身特点的不断演化的动态结构。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性金融为补充的体系结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互为补充,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正规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1.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3.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