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1:1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保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保险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研究

一、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现存问题分析

(一)农村居民认识度不够

由于农村受教学水平有限、教学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民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小额信贷机构宣传力度的不足、缺少政府的支持等,导致了他们对小额信贷保险的认知度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额信贷保险机构在农村的开展。

(二)缺乏政府支持

农村居民在经济上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用钱困难,而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等金融机构主要面临的是金融风险,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然而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农民们偿还贷款的风险很大,农村的小额信贷保险也缺少相关的优惠政策,促使小额信贷保险机构无法规避这样的风险,进而导致农村开展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很低。

(三)信贷保险产品缺乏创新

查看全文

农村健康保险

一、部分国家开展农村健康保险的概况

(一)韩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首尔和釜山等大城市,农村也存在缺医少药的问题,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难以承担现代医药的高昂费用,因此,农民看病主要依靠针灸等传统医疗手段。

韩国在1977年创立了第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计划,随后政府不断扩大健康保险的覆盖面。1986年,韩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负责起草拟定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该小组建议农民应先于城市自营职业者进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应制定特定政策减轻农民交纳保费的负担。

1989年,韩国实现了政府管理下的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其中商业保险计划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政府只为购买不起商业保险的穷人(约占总人口的10%)提供免费健康保险,同时也为特定人群购买商业保险提供一定补贴。通过这种公私并举的方式,韩国全民健康保险的实现并没有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增加任何重大负担,也没有明显损害特定行业的发展或给小型企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韩国750万农民于1988年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内。在韩国每一个县都成立了独立的健康保险协会;作为农村健康保险计划的运营主体。这些协会并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构,但是在管理中必须遵照国家所制定的相应准则。每个协会主要依靠提取一定比例的保险基金维持运转,筹资标准由各协会单独制定,政府则提供一定补贴,以保证参保费用维持在农民可以负担的水平。农民除了缴纳保险费之外,在利用医疗服务时还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农民通过参加健康保险,可以享受到住院、门诊、疾病预防等几乎所有卫生服务。如到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则必须通过所在地区初级保健医生的转诊。此外,CT扫描等一些昂贵检查一般都不在健康保险的报销范围之内。自1996年后,韩国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出现了严重赤字,卫生总支出一直高于总收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力图弥补赤字,但很多卫生政策专家推断,仅仅增加政府经费难以解决赤字问题,必须同时加大对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查看全文

农村保险服务指导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整合人保营销网络资源,扩大农村营销网络覆盖面,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现就推进农村保险服务网络建设(以下简称农网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农网建设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结合人保农村营销网络建设实际,确立农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讲究成本、突出效益;加快步伐、迅速启动,力争在2012年底使农村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农网机构人员配置

(一)全区共设立10个农村保险服务部,由所在乡镇提供1-2间办公室作为营业场所。

(二)农村保险服务部设主任1人,人员编制为2-3人,由乡镇为人保公司推荐人选,并经双方面试通过。人保公司负责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查看全文

中外农村医疗保险对比

一、德国、法国、韩国、泰国4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介绍

(一)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法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早在1883、1884和1889年德国就分别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劳工伤害保险法》、《伤残与老年保险法》3项立法。这些法律对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72年德国出台了《农民医疗保险法》,这是一部针对农村医疗保险的专门法,德国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制度即由此法确定下来并依据此法加以实施。2.保险对象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农民及其家属、农业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农业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另外,没有参加农民医疗保险义务的人,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农民医疗保险。3.保险项目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项目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病人生病期间的帮助和补助、母婴保健和死亡抚恤金等。4.管理机构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即农业社会保险联合总会。在总会之下,还有代表9个不同区域的地方农业社会保险联合会。5.保险费用德国农村医疗保险需要由投保者缴纳一定的费用,德国的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收入替代标准为农民确定了20个保险费等级,为每一个等级确定了应缴纳的保险费数额[1]。德国农村医疗保险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而不取决于健康水平。缴纳的保险费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6.政府责任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险津贴,这是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津贴的标准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7.结算程序德国医疗保险的结算程序比较简单,主要由第三方付费。参加保险的人发生疾病,可以自由选择到诊所、医院以及康复机构等进行就诊,诊治发生的费用由所投保的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与医疗机构结算支付。德国农村医疗保险总体报销比例较高,但不同的项目报销的比例不同。例如当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在18周岁以下接受牙齿畸形治疗时,保险公司首先承担其治疗费用的80%。

(二)法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法律法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于19世纪末期,后来经过数次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制定了普遍的医疗保险基金制度,1960年覆盖到了农业从业人员[2]。1928年法国政府就对“疾病社会保险”进行立法,1956年法国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对1928年“疾病社会保险”的立法进行了修正与完善,1971年法国政府又颁布了《医院改革法》。这些法律明确了法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内容,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法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保险对象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包括农业工薪者、农业经营者及其家属,占全国人口的7.84%。3.保险项目包括通科和专科服务、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化验检查、药品、辅助器具及交通费用等[3];怀孕、疾病预防、计划生育、特种疾病筛查等也都在保障范围之内,并且投保者有权选择医院和医生。4.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较为复杂,在国家设有就业与互济部,在大区和省设有社会保险和社会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在各地设有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事务的办理。5.保险费用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并不免费,农民仍需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6.政府责任法国政府对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近年来逐渐减少。7.结算程序法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结算程序采取事后报销制,先由患者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再凭收据向当地的医疗保险部门按照协议好的收费标准报销。报销比例一般在2/3左右,1/3的费用由患者个人负担。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于患者医疗费用自理部分可以给予适当减免。例如,接受复杂手术且费用达到一定数额的患者,以及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患者等。

(三)韩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查看全文

农村养老保险方案

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制定二〇〇七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针,以推行《××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为内容,加快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化、规范化进程,逐步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政府财政补贴计划;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投保面达到,全面消除空白村;新增投保人数万人以上;保费收缴万元以上。

三、操作办法。按年缴纳的,市政府按最低缴费标准的给予补贴;以趸缴方式缴费的,将趸交总额按以后每年的最低缴费标准折合补贴年限,给予相应年缴的补贴。当领取养老金后,余下的折合年限不再给予补贴。

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村,投保人数达到适龄投保人数以上的给予的补贴,达到以上的给予的补贴。本文转载自网

四、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保险公司与农村医疗保险论文

[摘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必须有商业保险公司进入,才能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面对巨大的农村医疗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却驻足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现有农村医疗卫生环境及其卫生管理体制与商业健康保险配套需求差距较大,风险较高。针对农村医疗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改善外部环境,同时应及早地制定公司进入战略,以获取新的保险业务增长点。

[关键词]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农村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2002年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及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农村问题再次成为“两会”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关系到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问题。作为已聚集相当资本金并具有一定的城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推广和管理经验的保险公司,面对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医疗保险市场,却迟迟未显示出其开发这一市场的举动。究其原因,值得深思。尽快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研究和制定其进军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战略,并付诸实施,对于探讨适宜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险新的运营模式,加速和推动正在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拓展商业保险公司新的经营市场,发挥保险业的社会功能都将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引导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1.符合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筹集来源多元化的要求。国务委员、卫生部长吴仪在《扎扎实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报告中分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的艰巨性时指出“农民医疗费用的上涨、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难”是制约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首要因素。在医药价格猛涨的情形下,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急剧增加,医疗费用攀升的幅度超过了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从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了2.2倍;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增加到79元和2891元,增长了6.2倍和5.1倍。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农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地方各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由县级财政按县级配备4-6人,乡(镇)配备1-2人解决经办机构经费。但开展起来仍然困难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多年来形成的“三农”问题,导致许多地方政府都能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险好、农村医疗保险迫切必要,可就是拿不出启动资金。作为每年以30%高速增长的我国保险业,截止03年底,保险资金余额达8739亿元。保险公司持有证券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额的26.3%,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券占企业债券总量的一半。保险业雄厚的资本金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筹集资金的极佳渠道。

2.有利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吸收保险公司已具有的医疗保险推广和管理经验。十多年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在没有享受特别的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完全按照商业市场的运作模式艰难的发展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3年12月卫生部、社会劳动保障部、中国保监会三部委高层官员和学者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论坛”报告,2001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一亿人次,截止2003年我国有1.34亿人次进入商业健康保险。全国有23家保险公司,销售370种健康险产品。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均对健康险销售地域进行了限制,即未向县区以下的农村销售,保险条款的定点医院指定上也均定在县区以上或二级甲等以上城市医院。、

查看全文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思考_保险学论文

社会养老保险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9.1%.据预测,到下一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老龄人口将上升到总人口的23%左右,到那时候我国将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老龄型国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矛盾。随之而来的赡养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文明和社会稳定。因此,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事关全局、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一、家庭养老现状及老人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家庭养老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1995年,针对农村的养老问题,我们在富平县进行过一次百户家庭养老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养老问题上,子女孝敬老人或基本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44%,在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6%,不尽赡养义务的占17%,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3%.以上情况说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副的农村养老现状,逐步地要发展到以社会养老和靠自身的积累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趋势上来。据调查,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婚后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使赡养孝敬老人意识逐渐淡薄。2.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对象,一些青壮年从事商业和工副业,常年在外打工,甚至“乐不思蜀”,也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96年笔者在华阴市检查工作时,对官北乡青山等三个村,以“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有87%的农民普遍关注的是养老问题,其次是医疗问题。3.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市场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农村老人心态的变化。由于年老多病,贡献愈来愈小,老人在家庭中地位随之受到削弱。经济支配权利十分有限(有支配权的仅占17%,无支配权的占46%),加之,医疗费用的上涨和家庭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因而老人在家中得不到应有尊重,甚至受到岐视或虐待。很多老人自卑感增加,自认为“老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不中用了”,“活着是多余的”。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感叹晚年的凄苦,失去生活信心,消沉忧郁,性情孤癖,同时又怕活着无人养,病了无人医,不能动弹,无人侍候。

查看全文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成因

一九九二年初,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全国各地开始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到一九九七年夏,全国参保农民达8200多万人。此后受减轻农民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顿,很多地方还出现滑坡,现在全国参保农民下降到了5400多万人。

*市于一九九六年全面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即覆盖全市209个乡镇,参保农民17660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收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2900万元。但是,同其他地区一样,一九九七年七月以后,受减轻农民负担等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陷于停顿状态。目前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3700万元,有1000人已领取养老金。参保农民当中缴纳100元至300元者占70%,缴纳数十元者占25%,缴纳上千元者只占5%。由于交费数额小,而且都是一次性交费,所以现在已享受养老金的人领取标准很低,多数人每月领取2元左右,有的人每月领取不到1元,每月领取近100元的全市只有两人。这么低的领取标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起不到保障作用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这种尴尬局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政策不完善,特别是政府财政难以给参保农民提供补贴造成的,以至于强制农民参保没有权威性,又激发不起农民自愿参保的积极性。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际情况是由于大多数村集体无力提供补助,几乎全部靠农民个人交费,性质与商业保险区别不大。而集体有钱能够给农民发养老金的村,又不需要这种政府财政不给补贴的社会养老保险。国家政策扶持,只是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免征税,乡镇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可以税前列支。这实际上还是农民个人养老,称不上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民缺少吸引力,农民缺乏参保热情,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开始就阻力不小,更谈不上可持续性发展。当初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今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眼下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既不能撤销,又难以有所作为,只能“看摊守业”。出现此种境况当认真反思。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主要是两大障碍:一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政府财政不宽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国家财政补贴少了作用不明显,补贴多了会成为背不动的包袱,缴纳标准低了起不到保障作用,标准高了各方面都承受不起;再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很大。拿*市来说,该市大部分农村是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全市13个县中有10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广大农民群众没有经济能力投入养老保险,多数村集体经济积累很少或没有积累,无法为村民提供补助,地方财政不宽裕,难以给农民实行补贴。以现在的物价计算,农村年人均基本生活费需要2000元。这就意味着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农民才有能力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条件中等以下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农民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大多数农村在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管理难度很大,更难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查看全文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医疗风险问题,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思路主要有三,其一是改造旧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农村集体组织和政府也相应投入一部分资金,共同形成专项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其二是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相应保障水平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三是将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水平、筹资和管理的完全对接。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的范围,但农村人口一直是我国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大农村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建立、乃至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和改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于是否需要建立和如何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村地区人口及外来人口等弱势人群的医疗风险问题,至今缺乏统一的认识,更不用说明确的思路和政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自80年代以来出现大幅度滑坡,使90%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自费医疗群体。

社会保障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农村提供医疗保障是国家职能的基本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增收和脱贫,有利于经济建设。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

既然建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呢?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阶段性,最初只覆盖城市的雇员和公务员,随后在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条件成熟后,才逐步扩展到农村地区。鉴于此,加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失败,从而有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没有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所需的财力和可依托的组织机构,因此反对在农村地区开展医疗保障。但有关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即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但在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

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训。我国自1986年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农村开展了一种新的称为“合作医疗保险”的社区保险项目的试点工作,到1998年末,我国已有712个县建立了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促进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农民群众通过互助互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方法之一。虽然该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费用筹集、保障水平确定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从而大部分相继解体,但在苏南、上海地区依然保存,并发展了农村劳保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农村医疗救助等多种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从而在正、反两方面为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查看全文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对策

[摘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医疗风险问题,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思路主要有三,其一是改造旧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农村集体组织和政府也相应投入一部分资金,共同形成专项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其二是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相应保障水平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三是将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水平、筹资和管理的完全对接。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的范围,但农村人口一直是我国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大农村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建立、乃至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和改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于是否需要建立和如何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村地区人口及外来人口等弱势人群的医疗风险问题,至今缺乏统一的认识,更不用说明确的思路和政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自80年代以来出现大幅度滑坡,使90%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自费医疗群体。

社会保障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农村提供医疗保障是国家职能的基本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增收和脱贫,有利于经济建设。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

既然建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呢?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阶段性,最初只覆盖城市的雇员和公务员,随后在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条件成熟后,才逐步扩展到农村地区。鉴于此,加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失败,从而有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没有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所需的财力和可依托的组织机构,因此反对在农村地区开展医疗保障。但有关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即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但在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

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训。我国自1986年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农村开展了一种新的称为“合作医疗保险”的社区保险项目的试点工作,到1998年末,我国已有712个县建立了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促进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农民群众通过互助互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方法之一。虽然该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费用筹集、保障水平确定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从而大部分相继解体,但在苏南、上海地区依然保存,并发展了农村劳保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农村医疗救助等多种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从而在正、反两方面为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