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0:5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产品物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提要本文分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供产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完善发展背景下,我国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优化改进措施,推进我国农产品物流朝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目标,大大地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满足各地区消费者用户对于优质农产品购买体验需求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建设稳定持续发展。由刘厚钧、王贺霞编著的《农产品物流》一书采用项目任务化编写体例,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计项目目标,包括农产品知识目标和农产品能力目标,相对应的设计项目目标检测,包括农产品物流知识目标检测和农产品物流能力目标检测。
该书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能够满足相关从业者学习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农产品物流》一书中的相关论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在信息化水平提升上明显落后。虽然近几年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上投资力度在逐渐递增,但是各项基础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未能够有效搭建起专业的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项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及时传递共享,满足市场消费者用户的购买体验需求。此外,农产品的加工生产者也无法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要求,及时优化调整自身的农产品生产结构,更多只是凭借自身以往的主观工作经验去判断市场产品走势,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某类农产品盲目扎推生产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者创造出更多经济利润,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效益损失,导致大量农产品的滞销。
第二,物流技术创新应用水平低,成本较高。《农产品物流》一书提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市面上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是采取常温物流配送方式,对于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还有待加强。由于农产品配送未采用专业技术,导致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损失,一定程度加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服务成本。根据权威机构部门的数据调查显示,蔬菜、水果等新鲜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保存以及零售服务等物流环节上的整体损失率超过了25%,而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先进冷链物流系统,能够将新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损失率有效控制在5%以内。
第三,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小。在消费市场中农产品初始状态的农作物价值本身偏低,其实际价值绝大部分产生是在生产领域之后。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基本是作为农产品的搬运工,无论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加工流通到市场消费者手中,还是流通到批发零售市场中,它们所走的路径基本保持一致。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大多数还是维持了产品原貌,亦或者是原始包装,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不够重视,导致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和包装缺失,无法赋予其较高的附加值。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建设发展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优化: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随着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品新鲜度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自然条件和消费习惯的差异,生鲜农产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距离较远,需要长时间和长距离的流通才能满足需求,但是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特性为其流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冷链物流对维持生鲜品新鲜性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1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维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低温环境、保障产品新鲜的一项系统工程,冷藏对象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1]。相比常温物流,生鲜冷链物流具有如下特点。(1)服务对象具有易腐败、易变质的特点,对温度敏感,需要全程维持低温环境。(2)需要大量制冷、控冷设备,建设投资大,成本高。(3)涉及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4)时效性要求高,各环节协调性是冷链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生鲜农产品有:果蔬、肉类、奶类、禽蛋类、水产品等,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2.2冷链设施逐步完善。冷库和冷藏车作为生鲜产品冷藏冷冻的场所和运输工具,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企业加大对冷链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冷藏车总量达到9.3万辆,在冷库容量方面,VictoriaSalin的全球冷库容量报告表明,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1.0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新建了一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一批国内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2.3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冷链物流中获得了应用,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机器人、虚拟仓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电子标签、微生物保鲜技术、超高压保鲜技术以及复合生物保鲜技术等先进技术[2]已经逐渐应用到冷链物流中,提高了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2.4生鲜电商崛起。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生鲜电商逐渐兴起,天猫超市、京东生鲜、顺丰优选、我买网、易果网等都开始生鲜电商业务。据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达913亿元,较上年增长80%,2017年市场规模估计达到1500亿元。生鲜电商重点商品是进口水果、进口水产海鲜、澳洲牛羊肉等进口产品,而产自国内的农产品比重也在逐年增多,但相对进口来说仍然较小。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推进策略
摘要:智慧物流技术的崛起为生鲜农产品实施精细化流通管理、精准化产销对接奠定基础。研究阐述生鲜农产品领域内的智慧物流内涵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从大数据采集策略、业务价值评估策略、业务决策策略、对标友商策略等维度给出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运作流程实施策略;指出需从建立农产品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农产品智慧物流+电商”系统,加强智慧物流装备投资等方面推进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大数据技术
一、引言
互联网3.0时代迅速崛起推动传统生鲜农产品物流产业朝着智慧农业物流的方向转型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基础性技术进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元化渠道来采集巨量生鲜农产品物流数据,并汇集到农产品物流企业中,帮助其深入挖掘数据时代的农产品物流客户新商业价值。这就使得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从物流服务和价格的竞争层面升华到以物流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智慧物流”竞争层级。智慧物流架构下的农产品的产供销体系深度融合,农产品物流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效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物流企业更有意愿在物流设施智能化与物流设备自动化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以智慧物流技术为支撑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内涵。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指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利用互联网平台来采集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海量数据,以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内部资源的融合水平。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先导性战略,农产品商务部等5部门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预先筹划布局。《规划》指出,要“探索发展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信贷金融等产业协调联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通过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的方式来打造多层次物流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业务内涵丰富、市场统御力强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基于此平台,“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特点。其一,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具有“智能化”特征。与传统农产品物流比较,农产品智慧物流的核心特色在于物流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智慧物流企业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流程中大量设置信息采集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对农产品物流链条中所截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据此来支持物流企业的决策系统,并可以对导致物流问题的根源实施“追踪化”管理,从根源上消除导致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病灶。其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具有“物联化”特征。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依赖系统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其智能化特征的。与传统农产品物流系统不同,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系列业务环节都设置了传感器,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各子功能环节的互联互通,确保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物流装备网络化、业务环节自动化、管理环节可视化、决策环节智能化。
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一、邢台市现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目前,邢台市以批发市场作为产品流通平台的农产品占很大一部分,批发市场只是为农产品提供批发销售场所,并不注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河北任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邢台市威县瓜菜批发市场等下县批发市场物流发展水平较低,市区的顺兴蔬菜批发市场是由政府投资的多功能、规模化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但在2016年遭到洪灾破坏。(二)以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物流园区通过汇集分散的物流企业,完成农产品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邢台市好望角物流园区是一个5A级物流企业,除了好望角物流园区外,还有专门负责农产品物流活动的龙华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为农户争取价格、运输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进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并改善服务质量。(三)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即“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把连锁超市与生产者紧密连接起来,超市向农户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农户据此进行生产。典型代表连锁超市企业有邢台市家乐园超市、邢台天天超市等,他们通过集中采购农产品,回避在农产品流通中赚取差价的中间批发商,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建立稳定、直接的物流渠道。(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根据统计,2012年邢台市已经有200余家龙头企业,包括国宾食品、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可在产地收购,或者通过中间商间接收购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主要发展农产品衍生品市场。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农资供应以及农技指导服务,最后对与规定相符的农产品进行选择性收购。农产品衍生品价值高,农产品的价值也随之提高。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运作模式并存,但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存在局限性或不足。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所消耗的物流费用较高,批发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赚取高额差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农户利润;在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中,各流通主体为提高自身利润,低价收购,高价销售,损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农超对接”和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都对农产品有较为严格的收购标准,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并没有体现出城市反哺农村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二、城乡统筹发展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一)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是破除城乡障碍的重要思路。邢台市城乡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如图1所示。受到邢台市农村经济制约,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缓慢,物流设施与技术无法支撑其发展。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2],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异,破除城乡发展障碍,促进城乡融合。(二)城乡统筹发展要凸显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把城市和农村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强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借鉴城市物流发展经验,通过建设农产品信息平台,加快农产品信息传递速度,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解决生产者售价低、消费者购价高的问题,为邢台市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便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农村经济进步会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城乡统筹发展要凸显农产品物流的作用。(三)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邢台市贫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邢台市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但是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邢台市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尽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邢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邢台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农产品销售在农户收入中所占比重农产品物流是影响其销售的关键因素,制约邢台市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应把农产品物流第一位,有助于解决邢台市贫困问题。
三、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联系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实际情况,依据科学理论,从整体出发,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型。(一)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指导原则。1.整体性原则。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由于邢台市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流通过程由多个物流环节构成,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促使农产品整个物流活动多能高效运作。2.科学性原则。根据邢台市各地区不同的农产品物流情况,依据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规划农产品物流模式,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扩大邢台市农村物流网覆盖面积,促进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3.现实性原则。构建物流模式应该结合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措施。不可贸然发展农产品物流,不可盲目地把发展较好的物流模式套用到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中,与实际相结合,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二)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结构模型。联系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现况,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式,需要有效结合邢台市城市物流与邢台市农村物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推动邢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资源、人口等要素之间的融合,逐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城乡统筹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协调、监督、管理作用,统筹城乡资源优势,激励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产品物流市场健康发展。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灵魂,发展农产品物流要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确保信息在生产主体到消费主体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传递。农产品的流通主体主要包括产销两地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大型连锁超市、龙头企业,流通主体承包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消费主体包括购买农产品及其衍生品的消费者和企业,资金流在这里产生,消费主体拉动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低碳经济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发展过程中贯彻低碳经济理念,能够实现对各项资源的最佳优化配置,确保物流企业在最低成本下创作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全面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相关工作人员去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将低碳经济理念贯穿到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中,积极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新物流管理技术。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产品;冷链物流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产业的科学建设,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困乏、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工作理念,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佳发展方案,要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流通效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冷链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特征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质是指将各种冷鲜冷冻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中放置于低温环境下,确保农产品自身品质不会出现过多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①农产品易腐性。在当前物流市场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负责运输配送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各种新鲜素菜、肉、鱼、蛋以及水果等,这些食物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生腐烂问题,影响到食物的品质。不同生鲜农产品在冷冻保鲜运输配送过程中对应的环境温度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温度不符合农产品保险或者冷冻标准,将会导致这些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变质现象,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②运输配送时效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注重其运输配送时效性。如果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配送-销售过程时间消耗过长,将会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大大下降,难以获得市场消费用户的青睐。因此,市场农产品销售商为了最大化降低损失,往往会要求冷链物流企业以最短时间完成送达,冷链物流企业要对生鲜农产品运输路线做出最佳规划。③冷链物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配备先进的冷冻保鲜设备,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这样无疑会增大整个物流配送成本。在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也要求较高,这也会随之提升冷链物流总成本。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时,物流企业必须尽量延长生鲜农产品变质腐烂时间,以此来提高对农产品的保险冷冻效果,但是这样就会使得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降低。④冷链物流复杂性。与一般物流相比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工作要求更为复杂,无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对物流配送管理提出跟高的要求。针对于不同保险农产品的冷冻保鲜配送运输,物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2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与对策
摘要:基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供需问题、开拓农产品市场,现代农产品物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比较差,且越来越成为阻碍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以河南省为例,在分析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对农产品物流技术、基础设施、专业人才以及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寻找优化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助力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对策
河南省一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1]。农产品物流发展使农产品运输效率大大提高[2],而且能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缓慢。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代表性,同时面临着发展困境,因此,研究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农产品的含义与特点
1.1农产品的含义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食用类农产品,如植物类、畜牧类、水产类等,也包括非食用类农产品,如干草、香精油、动物皮毛等。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摘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巨大需求,生鲜农产品每年的产量都在不断增加,由于生鲜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点,加上冷链物流在产、供、销各个阶段容易脱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巨大。基于此,笔者针对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助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1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旺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平均为1100m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数量众多,水力资源丰富,赋予了贵州省在地域性和区域上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为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提供了条件。贵州省发展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作物、蔬菜及食用菌、精品水果、茶叶、肉、蛋、奶、水产品等。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如表1所示[1]。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巨大,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粮食总产量指标看似有所降低,是因为2019年的粮食耕种面积降低,但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在增加的,所以单一数据并不能表示本年度贵州省的农产品产量情况,需要结合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贵州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大,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非常大。
1.2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发展迅速
略论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策略
1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1)农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近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1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其中,水果1094.41万吨,增产8.3%,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肉类387.77万吨,增产4.5%,水产品275.09万吨,增产5.1%。特色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柑橙、板栗等名优果鲜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国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冷藏条件尤其欠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广、等铁路干线和国道、省道线纵横交错。2010年铁路通车营运里程达32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链物流的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柳州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截止2010年底,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7个,年成交额约21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个和增长85%。
2广西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机遇
(1)广西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带来的机遇。东盟各国是热带水果之乡,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中国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两国水果是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供需潜力,贸易互补性很强。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水果总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635.8万吨,其中东盟占67%,进出口水果总金额62.3亿美元,其中东盟占51%。通过广西进出口的水果贸易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从广西凭祥口岸进出口东盟国家的水果量达100万吨以上,2011年凭祥口岸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的最大口岸。目前,广西正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为水果流通提供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服务。(2)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带来的机遇。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南菜北运”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基础上,将广西、云南列入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范围,将重点支持广西产地集配中心、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商流链条、信息服务平台等四项建设。试点的运行,将推动广西冬季瓜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给蔬菜瓜果冷链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3)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将带动达2000亿左右的投资,冷链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发展与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3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广西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1)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冷链物流要求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处于产品所需的低温环境,才能将农产品的损耗降至最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水果冷链物流覆盖达95%以上,肉禽冷链物流覆盖达100%。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仅分别为5%、15%、23%,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果蔬一类就达1000亿元以上,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广西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温下进行运输、储存、销售,农产品损耗率达20%~30%。水果蔬菜尤甚,腐烂变质平均数为35%,广西2010年蔬菜产量2433万吨,水果产量1094.4万吨,如按1元/千克的损失计算,新鲜果蔬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达100多亿元。(2)冷藏储运能力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国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一带相对发达地区,人均冷藏库吨位为0.006吨/人,与美国相差33倍,人均冷藏车数量0.2辆/万人,与美国相差40倍。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冷藏库4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约2700辆)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7倍。广西冷藏储运能力较低,拥有万吨级以上容量的冷库仅有南宁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联厂、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其他大部分为中小型冷库,总库容有限。大部分冷库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技术含量低,温控区间小,相关设施不配套、有的已经陈旧老化,从体制与适用范围上分属于肉类、水产、果蔬企业,企业自运营冷库的效益不高。(3)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在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由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物流公司来完成,组织化程度高。如在日本,主要通过农协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广西的农产品物流中,大部分为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商、个体批发商及个体摊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规模小,竞争力弱,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规模效益。(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广西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尤其是能独立开展预冷、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更少,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也限制了行业发展。(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与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链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食品科学等冷链技术知识。冷链作为新兴的物流细分领域,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高校是各类人才输出的动力保障。目前,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2010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在广西高校中,大部分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缺乏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冷链物流课程,冷链物流人才及其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