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1 00:0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产

农产品贸易状况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状况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

农产品自给加大优势农产品生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农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产生巨大的冲击、预测值由如下指数平滑公式计算得、农民收入实际增长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不同时期侧重点变化的恰当反映、因素的选择、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无疑是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总额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料使用说明、模型选择、回归系数都显著不为零,通过t检验、逐渐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采取灵活的土地承包政策、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等,具体请详见。

引言

中国已加入WTO,由于中国特定国情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又加上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从而造成农户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大多数农产品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国际市场农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产生巨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是采取放弃大面的农产品生产,去大量采购国际市场价格便宜的国外农产品,还是继续坚持固守本国生产,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考虑到粮食安全问题,把我们需求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依赖价格波动较大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不利的条件下,保持我国农产品基本自给,同时加大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生产,争取更多的创汇,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农民人均名义收入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资料,计算农民人均实际收入和农民收入实际增长率(按1978年价格),同时利用1985~2000年资料计算农民收入预测值(剔出价格因素按1978)。

预测值由如下指数平滑公式计算得

查看全文

中土农产品贸易合作现况

[提要]本文从中土两国目前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入手,利用TC、TCD、G-L三大指数对两国竞争力、结合度、互补性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中土两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较弱、在农产品贸易领域联系程度不够紧密、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农产品互补性,并对两国农产品市场结构优化及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土库曼斯坦;农产品;竞争性;互补性

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展示出多元化态势,作为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的土库曼斯坦农业水平相对较弱,农产品种类相对单一,这为我国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升中国农业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在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对两国该领域进一步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农产品世界贸易市场现状。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数据库所得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增长趋势,2014~2018年中国的农产品世界出口额由894.99亿美元增长至973.14亿美元,进口额同样有增加,由1,338.8亿美元增长到1,462.4亿美元,增速分别达8.73%和8.23%。中国对高品质棉花、高筋小麦及面粉、动物毛皮等农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强烈。与世界农产品贸易相比,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属于能源型经济,大多数自需商品需要进口。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额由7.85亿美元下降至4.69亿美元,进口额由8.74亿美元降至5.41亿美元,贸易逆差额降速达17.6%。农产品主要是棉花、羊、蚕丝,这也是土库曼斯坦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在其国内耕地,将近一半用于种植棉花,土库曼斯坦对反季节蔬菜、水果以及部分加工农产品有巨大需求。(二)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农产品双边贸易现状。土库曼斯坦与中国贸易主要在能源领域,而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除去能源贸易的影响,中土农产品贸易仍存在不小贸易逆差。2014~2018年这5年中,在2016年达到进出口一个高点,进出口额分别达到0.176亿美元和0.408亿美元。整体来看,中国对土库曼斯坦的出口额处于低迷态势,进口相对平稳,贸易逆差五年间存在较大的波动。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产品的集中角度看,中国出口到土库曼斯坦的集中度与进口的比较强。2018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土库曼斯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HS52、HS51、HS13,贸易额达0.25亿美元,占全部进口农产品的86.3%;中国农产品出口至土库曼斯坦排名前三位的是HS09、HS12、HS20,三种农产品贸易额达0.07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农产品的88.6%。目前,中土两国农产品贸易额较小,贸易种类较少。

二、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查看全文

小议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提要本文分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现状

1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的现实状况

随着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加强,在农产品贸易中引发的争端也日益增多。这些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摩擦不仅是由于极高的关税征收所导致,更多的是来自那些隐形的非关税壁垒。首先是对农产品的高额贸易补贴,2002年美国《农业法》修改,使得政府补贴巨幅增加至1900亿美元,范围包括棉花,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外的其他如花生,羊毛,蜂蜜等。

其次是强制性技术标准,这里面主要又包括转基因作物问题、绿色壁垒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壁垒。2002年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利用了世贸组织允许的技术壁垒,限制了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同时由于中国水果的品质差,安全性低,常常受到美国的绿色壁垒阻碍,使得中国水果竞争力不断减弱。对于环境壁垒,例如美国对许多食品的包装要求可降解包装,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这也使得贸易的成本增加,实现了美国的贸易保护。

最后就是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我国频频遭受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困扰,涉及反倾销的商品有蜂蜜,大蒜,小龙虾,浓缩果汁等,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中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许多商品失去了竞争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农产品走向美国市场受到了阻碍,不断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使得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贸易交往受到损害,最终不能最大化的获得国际贸易的利益。

查看全文

农产品营销状况与对策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产品营销已经成为现代营销管理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营销方式。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挖掘农产品营销的特殊职能成为农业市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使农产品产销矛盾愈发突出。农产品营销管理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建立新疆现代农业体系的最大瓶颈,制约着新疆整个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树立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理念和实施品牌化经营策略将是新疆优质农产品成功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战略选择。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现状及营销难题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市场开拓的新阶段,开始实施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的资源转换战略,新疆农产品营销也开始从传统生产观念向现代的农产品营销理念过渡。

1.新疆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优势明显。在农产品的整个营销活动中,产品是根本和基础。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基地,才能培育出稳固的农产品市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新疆具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新疆特色农业和林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已经形成。目前新疆不仅是全国商品棉、糖料和粮食基地,伴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崛起,新疆已成为了瓜果、畜产品、啤酒花、番茄酱、甜菜糖、打瓜、油葵、亚麻、红花、芳香植物和大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和番茄酱的生产基地,其中番茄产量占全国总产90%以上;啤酒花产量占70%;红花产量占20%;枸杞产量占60%。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业种植带也初步形成,2010年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达1700万亩,林果产品总产量达到670万吨,新疆是我国第一大杏和葡萄产区,杏的总产量占全国的26.5%,葡萄产量占全国的29.68%,是世界第一大绿葡萄干产区。新疆政府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了一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13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620万亩,1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新疆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推行,符合“以质为本,以质取胜”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更加凸显了新疆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质量优势和竞争力,为其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奠定了产品基础。

2.新疆农产品营销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培育滞后。新疆政府借力全国各地“农业援疆”契机,充分利用“市场援疆”,适时把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由基地建设调整到市场开拓上来,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拓市场战略,着力打造农产品外销平台和市场开拓体系。新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树立新疆农产品品牌形象。着力建设好北京、上海、广东等农产品展销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为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新疆政府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在上海市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面向华东市场的外销平台;积极筹建面向华北市场的北京市外销平台和面向华南及港澳台市场的广州市外销平台。2011年10月新疆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运营启动,主要展销新疆名优特色农产品,实现新疆农产品在北京展示直销的常态化;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一条龙”服务,有效引导生产和销售,开拓国际市场,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客服中心正被打造成面向中亚的最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其农产品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营销组织逐步成为新疆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9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296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8881家。2010年底,全区农产品经营组织72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8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984个。但新疆农产品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的培育相对滞后,具有一定实力又有现代营销方式的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显得非常不足,结果导致新疆农产品卖难问题久拖不决。新疆的农业合作社也大多以从事种植和养殖等生产经营性活动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在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流通环节涉足很少,产品销售主要采用订单式的初级原料销售。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滞后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发展。

3.新疆政企开始注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但品牌建设滞后。一般来讲,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品牌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生产者或销售商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口碑。目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代表的主要是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等非常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代表着消费者关注农产品品质、注重生活品味以及营养健康意识等非常前卫的消费理念。所以,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比工业品牌更受到整个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识别一个品牌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名称与标识,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产品质量水准和所承载的消费理念与文化价值。新疆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各类商标和品牌的申报。包括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著名商标”,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认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由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组织申报“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自1999年开始评选、认定农业产品品牌,目前已有205个产品获得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殊荣。新疆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获得初步成效,2010年新疆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著名商标33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8个。但整体来看,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新疆在全国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中所占比例仅为2%,新疆农产品品牌多而杂,品牌集中度较低,缺乏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内涵缺乏文化支撑,难以满足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拓展战略需要,提升新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整体品牌发展水平将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疆名优农产品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各项参展及推介活动来看,同一种农产品出现多个产地和品牌,如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红枣、核桃的各类品牌,仅仅来自同一个和田或其他地区红枣品牌也多达数个,严重干扰消费者的鉴别与选择,而且无形中也加大了产品推介和品牌形象塑造的难度。所以,目前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形式大于内涵,品牌建设投资不足,营销手段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还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查看全文

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供产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查看全文

农产品品牌营销对策探讨

1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意义

1.1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新特点要求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食品方面要求也不再是仅仅是温饱,不仅要安全、无污染,还要好吃,要有更好的品质。但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痛点,环境污染的加重及无良商家使得广大消费者越来越不放心。人民的钱包鼓了,购买力也大大提高,同类的产品即使贵一些,消费者仍是会选择品质好的贵一些的,因此,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让消费者放心的农产品品牌是大势所需。农产品品牌营销同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备受困扰的问题,农民收入低,农民的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各行业最低水平,虽然在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低于城镇收入的增长速度。过去农产品一味追求数量,不看重品质,却造成了卖粮难,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一旦农产品品牌形成,农产品的附加值就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自然就能提高。种种现象表明农产品决不能一再的追求数量了,如今的市场明显是需要品质高、环保好的农产品,需要让广大人民信任的农产品品牌。品牌是信誉的保障,是市场中竞争的核心优势,更是培育和稳定消费群体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压力增加,外国的农产品品牌开始进驻中国,并取得了较大的销售利润,甚至有些已经成功打入我国有丰厚利润高端农产品的市场,这不难看出品牌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润,我国却没有有巨大优势带来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牌。

1.2农产品市场供给的特点也要求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

从市场现状分析,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市场营销也是竞争下的必然趋势。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层面转变到品牌层面了,未来的市场也必然是品牌致胜的时代,农产品要想长久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向品牌化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化的原因是受到供应短缺的限制。在当时,产品不丰富,人们关心的仅仅是买到所需要的产品,不关心产地、营养,更不用说服务、理念等农产品附加价值了。而如今,交通、消费水平等的发展下人们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空间大大增加,甚至出现选择过剩的问题,与之对应的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营养、环保等品质方面也更加注重了。在外表上有机蔬菜和无机蔬菜、优质大米和劣质大米……这种区别并不容易用肉眼看出来。形成品牌后,就是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形成自己的信誉,这样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品牌就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也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的必经道路,在全球化的当下,我国农产品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压力,我国农产品要想走出国门就必须要利用品牌的独占性,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促进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问题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