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保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23:44: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农问题下政策性农保推广困境

1三农问题综述

“三农”指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而我国三农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和制度下,由农民、农村和农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总和。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国家稳定等密不可分[1]。虽然这三个问题的焦点似乎不同,但却三位一体,相互影响,我们必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1.1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三农问题不是无根无据产生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是曲折的,阶段性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农民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同时,长时间政策体制的缺失对三农问题的产生也有很大影响,农民承受着比城市居民更重的负担,能拿到手的收入却十分微薄[2]。1.2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1.2.1我国农业现状。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不合理,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农业经济规模难以形成,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与此同时,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我国贫乏有限的自然资源存在着矛盾。例如: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致使土壤受到污染,进而土地板结,土地资源减少;而我国人口众多,土地从某种意义来说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这两者间存在着矛盾。1.2.2我国农村现状。首先,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洪涝旱涝频频发生。其次,农村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大量耕地被开发,用于工业和住宅建设,农民失去土地只能外出谋生,从而造成良田荒芜,农村人口流失。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样突出,二元结构阻碍了农村人口流动,农民进城难,子女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就业困难,农村难以维持良性发展[3]。1.2.3我国农民现状。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只能从事一些以简单劳动为主的工作,又没有固定住所,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同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和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欠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交通不便,教育条件和医疗条件都较低,农民得不到社会保障,且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仍没有惠及所有农民,很多农民仍然处在贫困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已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解决有关农民的社会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本文以政策性农保为切入点,将农业大省江西作为调查对象,提出了以推广及发展农业保险为途径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建议。

2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的背景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但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农户的收入等各项指标,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4]。作为高效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农业保险没办法抵御不可抗力因素,但是在之后的农业恢复及消除后续影响阶段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力度在抵御农业不可抗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户利益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2.2我国基本国情对“三农问题”发展提出挑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农业受灾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我国均有超过70%的农田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直接影响了农户来年再生产时的生产规模和投入力度。因此,每年全国的粮食产量能不能得到宏观的保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2015年公布的经济工作首要任务便是确定国家粮食安全总战略。此外,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也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于巩固经济平稳发展具有很大的助推力。相反地,若粮食安全没有得到保障,那么我国经济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其他战略的实现也失去了最大的助推力[5]。2.3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政策性的助推力。党的报告明确表示,我国从2020年到2050年将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国家现代化需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和支撑力。当前环境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内外部环境都十分复杂,部分农产品出现供求两端的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粗犷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其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诉求,这两者关系的不协调会减缓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速度,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我国必定需要逐渐提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

3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占比较大的欠发达省份,同时也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每年都因水旱灾害、病害虫害、雨雪冰冻等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这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江西省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体方案,经过1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同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宣传渠道、农业保险机构体制、险种设置、农民保险意识等方面仍有着一定的缺陷,这几方面的缺陷共同促成了“供求双冷”现象的产生。3.1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少,道德风险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很多省份的农业保险覆盖面已经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扩展,各地的特色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针对特色产业的农业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多数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多达20种以上,有的地区除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外,还把苹果、核桃、大枣、花椒、猕猴桃、仔猪、种公猪、奶山羊、农房、森林等都列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相比之下,江西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最开始的能繁母猪、奶牛、林木3个险种的基础上,仅增加了水稻、棉花、油料作物、柑橘、育肥猪、花生这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险种依旧比较单一,目前主要还是围绕水稻、油料作物等粮食作物的“成本”保险,体现地方特色的险种也只有柑橘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业性质保险公司的目标,但是由于少量的农业保险产品匹配着高运营成本、高索赔率等风险,大多数保险公司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农业保险产品,这是江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种类单一的主要原因。同时,无论是哪类保险,都存在着现道德风险。由于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购买农业保险后,部分农民会通过不作为的方式,减少或根本不实施防灾减灾的措施,任凭减产或绝收的情况出现,甚至故意制造灾害来骗保,将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身上,导致理赔率大大提高,超过保险公司所能承受的金额。以上因素均提高了保险公司进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市场的门槛,最终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3.2农民投保意愿低,投保意识薄弱。对于江西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农业保险本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有效需求不足。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江西省,我国农民在农保投保方面积极性普遍较低,并且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应有的认识,同时对保险机构缺少信任。为了研究江西省农民对农保投保不积极的问题,我们在江西省几个县市进行了走访调研。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甚至有农民完全没听说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即使是听说过的农民,也都普遍具有侥幸心理,认为灾难一般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还有部分农民只从事小规模种植养殖,遇到了灾害也不会有太多损失。相较之下,保险成本就显得过高了,赔付金额也无法覆盖自身的损失。也就是说,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对收益预期较低,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导致农民们的需求意愿不足。除此之外,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以往在发生灾害时,我国政府常常会给予受灾农民直接的农业补贴,这导致农民在防灾减灾上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惰性”。部分农民认为,若自主投保,不仅会损失保险费,保险赔偿还可能会比政府的救济金低,或者因为投保而得不到政府的救济。这同样是农民需求意愿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6]。同时,从保障水平的角度来说,与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相比,江西省的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较低。江西省的能繁母猪、奶牛、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的农保赔付金额大致分别为每单位1000元、2000元、200元、200元、150元、300元。而其他省市相应的农保赔付金额几乎为江西省的两倍。近年来,物价一直保持着上涨的趋势,农业生产成本也逐年增高,若农民遇到灾害,在保费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农民的损失就更加得不到弥补,这实际上进一步降低了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自然得不到提升。3.3政府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单一。农民投保意愿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江西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已经实施了10年,但某些县市的政府并未按照文件认真贯彻和宣传,各级政府传达不到位,导致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依旧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其他保险的区别。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许多农户都是通过政府下发的文件或者亲朋好友的口述才了解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此外,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无法对文件进行充分解读,致使政策性农业保险缺失了民众基础,很多农民仅仅知道有这样一类保险存在,却不知道“政策性”具体为何意,这直接影响了政策的运行效果,使当地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举步维艰。

查看全文

新农保推进难点问题

一、引言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探索已达二十余年.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曾选取五省市的部分地区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其中除山东、江苏、上海、广东为相对发达地区之外.河北省亦在试点省份之列。然而,旧有的1991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实践中历经波折Ⅲ.因受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几度在部分省市中断或者停办.其制度生命力几近枯竭。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亿.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到老年总人口的70%t2J并且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城镇.农村老龄人口抚养比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逐年递增。鉴于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示从2009年开始在各省、自治区10%的县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在2020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河北省政府依照中央精神.于当年11月下达了开展本地新农保试点的相关文件.并确定了l8个县(市)为首批试点,2010年10月确定了第二批19个试点县通过37个试点县(市)的政策实施.2010年2月全省登记参保总人数为175.1万.实际参保率达到51.2%。在首批试点地区中。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农村老年人口达58.8万.实现发放率75.9%。9月底.农村居民参保率上升至92.27%,基金累计结余突破12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83.59万领取到了新农保养老金.基本实现了制度在试点区域的全覆盖[31。至今.新农保已涉及农业人口1251.73万人.占河北省农业总人El的25.24%.其中60周岁以上农业人口156.95万人.占河北省6o周岁以上农业人口的23.98%.整体覆盖面超过了24%的全国平均水平基于试图进一步检视和破解新农保试点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及主要难点.笔者于2011年3月先后对河北省枣强县、怀安县、武安县、唐海县、邯郸县、大厂县等第一批试点县与广阳县、冀县、万全县和献县4个第二批试点县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这些试点县(市)如果按照财政收人进行分级,迁安市、遵化市、武安县、涉县、邯郸县和唐海县在总体37个试点县(市)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上等,肃宁县、怀安县、献县、大厂县和冀州居中等,万全县、广阳县和枣强县居下等水平,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试点调研.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8%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措施之后。新农保成为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对于逐步改变农民养老方式、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在对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制度内容的普及度、制度吸引力、制度执行力和制度公信力等多视角综合分析试点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问题.提出旨在优化制度设计和提升可持续性的若干对策建议.从而为促进新农保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理性决策。

二、新农保试点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分析

1.制度内容普及度较低河北省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民众对新农保的理解认识程度依然不足。调查发现.对新农保非常了解的人群只占2.02%(4人).了解较少却占到了43.94%,而了解较少和一点不了解者超过54%。对于养老方式选择而言.希望社会筹资由子女照顾自己的人占63.13%.这一结果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思想依然比较传统,偏重家庭养老的保守观念.对于完全的社会养老尚存顾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急剧变化.昔日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日渐衰减.制度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

2.制度吸引力相对不足接受访谈的群众中.有78.28%的人参加了新农保。而45岁以下调查对象共56人.其中未参保24人,参保率为57.2%.低于整体参保率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前者与45岁以上的群体相比(共计142人,未参保l9人),其未参保率远高于后者相应水平,二者相差超过29个百分点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新农保“自愿参保”的原则缺乏制度刚性的强制约束力:二是由于多数农民收入渠道狭窄且水平较低.其纳费负担能力受到相应制约:三是青年农民广泛认为领取养老待遇的等待期超过l5年有些过长.政策改革的不确定性与非稳定性增加了他们的顾虑.同时也弱化了参保动机。

3.制度执行力急需改善调研结果显示.未参保人员中有年轻农民24人、45岁以上人群19人.共计43人。未参保原因可细分为八类:有18.60%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新农保政策”,占2.33%的人群“错过了缴费时间”.选择“由子女负责养老”的有9.30%.还有6人反映“不在参保范围”.12人认为“自己还年轻”.4人表示“养老金太少无法养老”.7人选择“参加了其他养老保险.不用参加新农保”,其余反映“交不起费”。其中.前三项原因都与政府宣传和经办工作有关。占未参保原因的30.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农保制度的长远发展与服务经办能力紧密关联.前者有赖于后者的潜在推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强劲加速器。总而言之.进一步强化新农保经办服务能力已时不我待。理应成为制度后续改革中给予积极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查看全文

农保科工作计划

2013年,农保科将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局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承先启后,务实重干,力争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农保科今年的工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全力做好城乡居保工作,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城乡居保的全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由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部分构成。该项工作是国家为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而建立的一项保险制度。全年计划为:

1、4月底前完成对城乡居保个人缴费的全年收缴工作。

针对城乡居保的参保对象普遍为城乡基层群众的特殊性,计划在3、4月份,采用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召开社区或村民会议等,向基层群众广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做到使这项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年4月底前,力争完成全年征缴任务。做到两个达标或超额完成:参保率达到96%以上,力争超出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缴费额度超过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

2、做好参保人的退休、退保及“死亡清理”工作。

查看全文

农保局半年情况汇报

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政策,通过广泛宣传,开展培训指导,加强协调处理,强化督促检查等措施,紧张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现将2012年1-6月份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及基金收支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2012年1-6月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数(含待遇发放人员)共计109676人,参保率为92%。其中16-59周岁参保缴费人数为87559人,缴费金额共计1023.79万元。60周岁以上待遇发放22117人,累计发放金额为759.36万元。

2、基金收支情况:截止2012年6月我市中央基础养老金补助收入1967万元,省级个人缴费补助收入350万元,市本级财政补助收入64万元。养老金累计发放759.36万元(其中基础养老金757614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7504.96元)。截止6月30日,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097.32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全面完成2011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是全省“金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各级经办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市2011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人数共完成115888人。其中采集16-59周岁缴费参保人数为91884人(城镇居民4105人,新型农村87779),60周岁以上待遇发放人数为24004人(城镇居民4372人,新型农村19632人)。全市已参保缴费无法导入共计39人(含重复参保缴费无法导入38人,身份证有误无法导入1人)。已按照省厅要求在5月20日全面完成任务,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查看全文

农保理赔现场会讲话文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尊敬的市长:

首先。代表全县广大参保农户,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到县检查指导工作、举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兑现现场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工作汇报如下。

一、受灾理赔基本情况

县西傍北靠八公山。全县国土面积2968平方公里。拥有农业人口118万,辖25个乡镇、279个村(街道)总人口134万。县是农业大县。耕地176万亩。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旱涝灾害频繁,每年非涝即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靠天收”现象严重。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保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此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决定、加强粮食基础产业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双35亿”工程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化解种田风险,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年秋季,全县共完成午季作物参保面积138万亩,其中油菜42.4万亩,小麦95.6万亩,占总参保任务的103%

去年入秋后。麦菜遭受严重旱冻,县出现冬春连旱。受灾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小麦受旱30万亩,油菜受旱12万亩。面对严重旱情,县一方面发动群众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另一方面抽调专业人员查灾核灾。国元农业保险六安支公司的大力协助下,顺利完成油菜旱冻灾害查勘核赔工作。据统计,全县符合理赔政策的油菜旱冻灾害绝收面积5.74万亩,共支付理赔款额745.47万元。

二、受灾理赔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农保局上年工作小结

元月6日召开了全县2013年城乡居保启动大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以政策宣传为突破口,以征收保费为主抓手,注重理顺体制、强化管理,扎实推进了新农保工作的开展。现将201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深入宣传发动,高位推进全年各项工作。一是抓动员。元月6日和3月21日召开城乡居保启动大会和调度会,对今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下达了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定期了召开乡镇劳保所长会议,紧锣密鼓地布置和调度各项工作,为今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抓宣传。结合“三送”工作上门入户抓好宣传、咨询服务,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充分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还通过广播、网络、墙报、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浓厚参保氛围。

(二)强化保费征收,续保扩面率全面提升。把续保扩面工作作为推进城乡居保的重点来抓,鼓励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长期参保、高标准参保,促使符合参保条件、有参保意愿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县参保人数达25万人,参保覆盖率达85%,收取保费3289万元,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0.6%。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保费征收任务,为下半年抓好相关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抓好社保卡发放工作。社保卡建设作为今年新启动的一项工作,我局强化措施全力抓好社保卡发放工作。一是强化培训。3月20日至21日召开了社保卡发放业务培训会,组织镇、村两级经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从业务上保障社保卡发放顺利进行。二是强化宣传。通过以会代训,利用宣传栏、网络媒体、上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势宣传,确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保的积极性。2013年我县社保卡发放任务数为254027张,截止目前已发放225191张,完成应发卡任务的100%,剩余的28836张还在省库。

(四)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2年缴费信息录入工作如期完成。为确保按时完成2012年缴费信息的录入工作,从今年2月份起至5月份,我局组织经办人员加班加点,分工协作,按照核票、制作、导入系统的流程做好各项工作,对2012年约4500本票据逐本与各乡镇、各村的参保信息、开票金额与上缴资金进行认真核对,并通过收据与电脑数据核对、银行存款总额核对、县与乡镇核对,确保业务落实与财务上解一致,顺利完成了2012年缴费信息录入共,为2013年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市长在农保部署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保险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业保险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全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试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推进全市农业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试点经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全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较全省其它地区开展的较早。2011年,省、市政府在舒兰、桦甸两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7年,我市5个县(市)全部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三年来,全市种植业参保面积达39.34万公顷,其中玉米26.82万公顷,水稻8.7万公顷,大豆3.82万公顷。参保农户近50万户次,占农村总户数的45.2%,保费总金额达11662万元,为参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26亿元。按照《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经省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复勘确定,全市共获得赔款6168万元,是农民自筹保费的2.4倍。同时,全市还有效地开展了能繁母猪和奶牛等养殖业保险。总体来看,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业、牧业等代办部门对农业保险工作比较重视,保险各经办机构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在承保、现场查勘、理赔等环节均按照省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我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民参保意识较弱。有的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意义、作用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农业保险是降低农业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农业保险业务风险大、责任范围难界定。农业受自然界影响因素比较大,如洪涝、干旱、风雹灾害等每年都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赔付率也很高。从目前农业保险理赔案件中反映的问题看,受灾方与赔偿方在损失范围、损失程度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农业的灾害损失程度界定比较难。三是农业保险法律不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缺乏立法支持,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对种植业甚至整个农业保险的运作及国家扶持政策做出明确规定。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致使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很大。四是地方财政补贴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保险公司一定要站在服务“三农”的高度,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密切合作,把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惠农利农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三年来的试点实践证明,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发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降低农业风险隐患,分担政府部门在防灾、救灾方面的负荷,辅助政府部门做好农村的风险管理;有利于农民在市场机制下防范、转移和分散农业生产中的灾害风险,有效保障在受灾之年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稳定,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金融支农的具体举措和机制创新。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保险在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查看全文

政策性农保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政发〔2009〕2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确保灾后生产能力恢复为出发点,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深入贯彻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按照广覆盖、多品种、高标准的要求,采取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为辅的运作方式,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到年底,力争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品种大户参保率达到60%以上,并通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达到70%以上,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保险品种

在做好水稻、能繁母猪、奶牛、油菜、公益林等必保品种和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生猪、鸡、鸭、鹅、淡水鱼等选保品种参保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探索开办特色保险品种。

三、保费补贴

查看全文

县新农保与医保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县参加新农保113400人,征缴新农保基金1226.3万元,参保率达90.1%,发放养老金人数18200人,发放金额600.6万元,发放率达94.7%。2010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保13110人,征缴基金2062.6万元,住院统筹支付1012.71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7.3%;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3000人,征缴基金409.4万元,住院统筹支付291.98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5.2%;参加新农合212420人,征缴基金3186.3万元,住院统筹支出2598.69万元,资金使用率90.62%;大病医疗救助对象1862人次,支付医药费806.7万元,次人均救助4332元。

二、主要做法

(一)新农保工作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我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整合机构职能,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更名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定编7人,充分利用县社保局对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业务熟、信息基础好的优势,将其职能从民政局划转到社保局管理,与社保局合署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共建。二是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2012年要完成参保率90%以上的目标。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纳入各乡镇“民生工程”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充实了工作队伍,从县民政局划转了两名农保工作人员,并从县有关单位选调4名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农保局。各乡镇也配备了2名以上农保工作人员,全县157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一名农保协管员,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保工作经办网络。四是加强了基础设施配置,县政府要求县财政拨付开办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县农保局新农保试点工作购置办公设备、印制表格等。至此,实现了“机构、人员、责任、经费”四个到位,为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心组织,措施到位。一是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组织新农保工作组进村入户,通过印发调查摸底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民群众对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充分掌握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采集好参保对象基本信息,为建立个人账户奠定基础。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把宣传工作当作推进新农保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召开了由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也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新农保政策解答”专题,利用农民回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印发资料宣传,先后印发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新农保养老金预测表》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发到全县各家各户,并在县城街道悬挂新农保宣传标语,印发新农保工作简报。以养老金发放仪式为契机进行宣传,先后在、、、、、等乡镇举行了养老金集中发放仪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为提高新农保经办水平,县农保局对乡镇农保所工作人员以及村协管员组织两次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奠定业务基础。四是加强工作调度,县政府组织三个工作督导组,分片督导各乡镇新农保进度,并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缓慢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促进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查看全文

完善新农保体现国民待遇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新农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新农保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新农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实行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保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缴与支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要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老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达不到预期目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管理不规范、借支基金弊端大、加强基金管理,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农保发放流程,实现新农保与旧农保的顺利衔接、杜绝借支基金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正在推行中的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从建立该项制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作相应的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民享有国民待遇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新农保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新农保是以自愿为前提,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则,实行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于1991年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式列入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范围,1992年开始启动,农保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保运行近二十年来,集体补助所占得比例非常少,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也基本是一句空话,至使农保发展比起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非常落后的,它已不能满足中国农村养老的需要。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农保试点,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农保规定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目前新农保管理工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本文作者有幸在试点区参与了新农保启动工作,发现其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变化,仍实行原来的财务制度,只是将新农保所收基金单独存放,以此与旧农保区别。

一、当前新农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