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21:50: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宁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宁夏节水灌溉模式
1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较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现阶段我们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宁夏地方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宁夏的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宁夏文化艺术前景和创新
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情境下,通过对宁夏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探析宁夏文化发展前景和创新,总结分析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宁夏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进而提出宁夏文化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即“走出去”战略、重视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文化艺术
一丝路文化的历史启示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央层面被正式提出和确立,全国各个地方开始挖掘自身区位优势,试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建设。[1]宁夏作为一个区域概念,无论从政治、经济角度,还是从文化、艺术的角度,都应承接这一历史机遇,这既能充分发展自己又能有所担当,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助力。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真正走出自己鲜明而又有特色的接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方式并不是一个简单而不言自明的道理,许多地方的做法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口头上说发挥自身优势,手底下却是大干快干。上马项目,最终结果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真正能够做到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而又不重复建设,关键要看能否在较深层面真正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真正挖掘出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和现实意义,尤其是挖掘文化艺术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首先应该着眼的是,文化艺术的古丝绸之路对于形成我们今日之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颗如宁夏般的“明珠”起到了什么作用,留下了哪些文化和思想资源?我们以须弥山石窟等宁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艺术载体为例,初步探究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丝绸之路的形成不仅仅基于通商需求,文化的传播从来不可避免,宗教文化尤其如此,佛教文化的形象载体如石窟、佛像如繁星点点,散落在丝绸之路沿线,见证了沿线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研究这些石窟、佛像,可以深入了解所在区域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产生的思想资源。宁夏须弥山东麓的须弥山石窟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它不仅对中国境内石窟造像艺术影响深远,同时佛教东传日本这一历史事件也能看到须弥山文化的影子。须弥山石窟位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的过渡带上,云岗、龙门石窟的造像手法与须弥山石窟极为相似。日本佛教信徒多有前往须弥山寻根之举,不断见证着须弥山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之前长期缺乏重视,如果不是后期学者的不断考证和发掘,领域之外的人很难理解须弥山对后期几大石窟的影响以及作为日本佛教文化源头这一事实。[2]这让我们管窥一豹,了解到宁夏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历史节点,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了如何重要的作用,更让我们了解到,伴随着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与贸易,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实实在在改变和塑造了后来以及今天的人们。作为文化历史研究者眼中的丝绸之路是人类文化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颗明珠,从这一角度来讲,不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都说明跨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难以替代的现实作用。曾经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唤醒了我们今天对于文化交流的价值认知,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化交流的意义,从而对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艺术交流的价值方向进行反思。涉及的所有国家、所有民族和个人共同面对着如何把握人类进入新时代后精神文化的走向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不仅是对沿途人们在政治、经济领域带来的一次重大机遇和变革,也是在文化艺术领域为我们带来的一次契机与革新。丝绸之路文化的价值走向有机会改变西方社会“中心—边缘”这种二元认知的藩篱,建立具备共有、融合、交叉、冲突、互利共赢等等精神内涵的思想理念。丝绸之路文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坚定走文化共通、艺术融通的理念,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融入国家战略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宁夏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宁夏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节点。丝绸之路在宁夏,一条是汉唐时期从长安出发经由宁夏穿越河西走廊的沙漠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一条是草原丝绸之路,如西来佛教文化经由宁夏转向蒙古、西伯利亚,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大量沿线出土的文物可以清晰展示这一地域传播的文化脉络。据此可以有力证明,宁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作用,即由宁夏始,沙漠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分道扬镳,南来北往的商队以及随行而来的各类人群在宁夏汇聚、扩散,文化艺术也得以在此集中,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宁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区域繁荣,使得宁夏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宁夏境内的固原古城、开城遗址、固原北朝、隋唐墓地等体现了丝绸之路宁夏段的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繁荣,以上历史资源的发掘,在学术界与考古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宁夏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时至今日依然保有。一方面,交通区位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依托高速铁路的贯通。宁夏即位于这一大陆桥国内段的中部位置,直达欧洲的铁路不会绕开宁夏。另一方面,经济区位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预示中亚及向西各沿线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腹地,在这种未来背景下,宁夏不再是西北边陲,而将是对接这一经济腹地的前沿。针对这两点优势,宁夏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理想定位自身,清晰应对未来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布局。伴随着经济贸易的往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造、交流、传播上,宁夏同样应找准自身文化战略支点定位,立足自身资源、找准发展优势、早做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交流,开创宁夏自身独有的文化艺术发展新模式。2.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人文基础。宁夏在国内外文化交流认知度以及已有的文化交流成果上都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必要性上来说,中东—中亚地区既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区域,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将极大地盘活世界最大大陆的整体资源,为未来的世界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说,推进中阿文化交流,实现两地民心相通,能够极大的助力经济带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宁夏在促进中阿文化交流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具备较好的共性文化基础。
宁夏县域旅游业发展
一、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沙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湖面、沙丘、芦苇、珍鱼、候鸟,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景区是黄河和沙漠的交汇的地方,也是4A级景区,开展了骑骆驼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黄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景区内有被称为黄土高原“绿岛”的泾河苑,有纪念红军长征和主席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将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遗址公园;首府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宁夏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比如: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见证;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宁夏还是长城和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自治区境内有秦、汉、隋、明等朝代的古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有文化类旅游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和金水旅游区曾拍摄了《红高粱》、《贺兰雪》等一批优秀获奖影视作品。有民俗类旅游资源,宁夏回族风情浓郁,清真寺建筑别具一格回族风味小吃美味可口,风俗歌舞优美动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宁夏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据。宁夏县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落后,除一些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宁夏县域旅游资源整体上存在着分散性、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品位较低等主要问题。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设施建设落后
漫谈宁夏县域旅游业发展与策略
摘要:近年来,宁夏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县域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各县(市)的旅游开发与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还很不相称。本文在分析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宁夏县域旅游业发展并将其培育为县域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宁夏县域旅游业发展与对策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增加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还可以拉动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已经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已成为宁夏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
一、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沙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湖面、沙丘、芦苇、珍鱼、候鸟,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景区是黄河和沙漠的交汇的地方,也是4A级景区,开展了骑骆驼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黄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景区内有被称为黄土高原“绿岛”的泾河苑,有纪念红军长征和主席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将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遗址公园;首府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宁夏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比如: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见证;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宁夏还是长城和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自治区境内有秦、汉、隋、明等朝代的古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有文化类旅游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和金水旅游区曾拍摄了《红高粱》、《贺兰雪》等一批优秀获奖影视作品。有民俗类旅游资源,宁夏回族风情浓郁,清真寺建筑别具一格回族风味小吃美味可口,风俗歌舞优美动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宁夏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一、“十二五”以来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就“十二五”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截止2014年上半年,宁夏共建成图书馆23个,文化馆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1个,村文化室2146个。初步建成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2017年,宁夏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南部9县(区)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扶贫惠民工程,支持资金606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6090元,全面完成贫困地区60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55个村功能提升任务,建成县区“两馆”3个,新建8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16),实现“四到”目标,即文化设施到村、文化服务到户、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贫到“根”,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全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的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电系统实施的投入最多、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项系统工程”。2017年7月,宁夏共有9套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直播卫星覆盖全区80万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使宁夏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面扩大了近1倍,实现了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区覆盖率100%的目标。(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目标。《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农村流动银幕达到5万块,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政府连续5年将农村电影放映列入民生计划,全区连年超额完成年度放映任务4万场,实现了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全数字化覆盖;进入“十三五”以来,宁夏农村电影放映立足全面小康目标,在坚持继续完成“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的基础上,以电影放映的“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确定为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年”,即电影放映质量、监管质量、保障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四)农家书屋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报读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主要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始建的。“十二五”期间,全区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进入“十三五”,将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管与用方面,如都以固定的资金以及专家选定书目,以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农民需要的各类图书,为每个农家书屋持续供应补充书籍,推动农家书屋有效性的使用。(五)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百姓生活日益丰富。“十二五”时期,宁夏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文化活动有“清凉宁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彩色周末”、“农民艺术节”等。宁夏“自2002年开展“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多年来,全区已建成40个特色品牌文化广场,年均演出1200场以上,“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形成了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的局面。2017年“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示范展演109场次,同时还将适时精选各地近年来广场文艺演出中的优秀节目进行巡回、交流、慰问演出,满足广大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没有围墙的剧场”深入民心,扎根人民;新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持续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百姓周末大舞台”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特别是“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自2001年以来连续举办,活动从每年的5月初到10月底结束,广场文化活动总场次由最初2001年的2435场上升到2011年的4374场;从2014年起,创新实施了“四个一批”(即恢复一批、新创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014-2016连续三年,自治区级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1600多场次,带动地县两级文艺院团演出近20000场次,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基层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此外,自治区财政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惠民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为支撑的特征,财政支持成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博物馆以流动图书馆、博物馆,网上图书馆、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渠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常态化的都在以其特有的供给方式服务于大众百姓。
二、加强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党的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下,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现了“十二五”目标。“十三五”时期如何更好更快地构建宁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笔者提出对策建议。(一)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十二五”以来,宁夏自治区在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展很快,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该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投入高,软件(管好和用好)建设薄弱。今后应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管好和用好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探索馆、站免费开放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省(区)、市、县级图书馆以及区级和行业博物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方式不够,服务基本停留在免费开放一个渠道。比如可以探索有效利用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方式,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高效发挥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社会效益。二是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这些基层文化设施,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兼职管理或专干不专,使得图书管理不能到位;有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存在“空壳化”现象或将设施挪作他用、挤占或时常不开门;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供需之间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目前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结构是图书报刊类多,视听类和电子音像制品较缺乏,借阅率低,影响了农家书屋的使用效应。要发挥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作用,首先要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这是改善文化站、农家书屋使用状况不良的核心问题。其次,优化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结构。针对农村常住人口的老龄化和低龄化现象,多增加一些试听类的图书和设备,多配置一些适合儿童类的图书;由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技术类书籍的需要不同,配送的“三农”书籍应多增加一些针对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类的图书。(二)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中,文化服务的职能分属多个行政主体部门,尤其是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分别由县(市)广电局、县(市)文化局、县(市)委宣传部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如乡镇文化站行政上隶属于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文化局指导这种现象,是当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建议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实现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三)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从国家到地方都严重缺失,个别地区探索性地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估监督指标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估监督机制显得越来越迫切,绩效评价监督机制作为宁夏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软件”建设,建议开展探索性地建立适合宁夏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将该评价机制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以此机制的建立能和不断完善,激发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度。目前,虽然我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渠道通畅,已经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基层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听广播、上网等消费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立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过程中,政府主导下的一元化供给模式带来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仍然存在适销不对路的弊端,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效能低下的情况。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商品属性。当下,我国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大力推进,这一经济理念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值得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效度时加以借鉴,要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以有效供给激活文化需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改变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低下的现状,推动我区乃至西部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一次新的文化长征(视域?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报道之一)[N].人民日报,2010-05-04.
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宁夏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较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在宁夏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但由于产业存在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不够、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明显滞后、研发人才极其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宁夏太阳能产业的做大做强。
关键词:太阳能;产业发展;宁夏
当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宁夏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较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对于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加快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是实现宁夏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本世纪后期,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60%以上[2]。从2001年开始,宁夏由电力输出省区变为电力输入省区,到2003年,成为了因电力供应紧张而采取拉闸限电的省区之一。虽然到2006年宁夏通过电网改造和加大电力开发投入已基本解决了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但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压力将不断增大。为此,除大力提高非可再生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太阳能产业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太阳能产业必将成为宁夏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选择,将能有效拉动宁夏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宁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宁夏服务业标准化的建议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对宁夏的服务业发展情况及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宁夏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标准化;建议
1我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1.1我国服务业情况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两个重要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加快发展服务业”和“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大指出,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更多要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总理更是强调要“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14年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6.7%,同时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并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性增长,能力增强。
1.2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宁夏
今年4月,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情深意切,充满着对宁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爱护,包含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指导宁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是宁夏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
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书记指出,宁夏经济发展的任务很繁重,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很迫切,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好又快地把宁夏现代化建设搞上去。为此,总书记提出了“迈出四个更大步伐”的明确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迈出更大步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贯穿于宁夏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宁夏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具体实践中。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我们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物质装备,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大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力度,尽快把特色优势农业培植成宁夏农业的主导产业。总书记对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关切,每到一地,都详细了解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情况,要求宁夏要下大力气促进农民增收。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使我们增强了紧迫感,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渠道,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繁荣和文明进步就是一句空话。总书记要求宁夏下大力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完全符合宁夏的实际。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快建设一批农村饮水、道路、能源、电网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加快塞上农民新居、危窑危房改造的力度,争取用3至5年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善,让农村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奋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总书记高度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必须切实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将积极主动加大调整力度,在调整、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调整、转变,以赢得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新优势,主动依托宁夏的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真正形成具有宁夏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筑新平台,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新领域,在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尽快把服务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宁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扎实推进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增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善于在劣势中看到优势,在落后中找到潜力,善于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常规,走出新路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实现宁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奋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出贡献。总书记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非常重视、非常关心。他要求:“把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出贡献。”这是总书记赋予宁夏的一项重大使命。这几年,宁夏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讲,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么实现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防风治沙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要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和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大管护力度,坚决制止随意砍伐、随意放牧、随意开荒、滥采乱挖等行为,坚决巩固封山禁牧成果。总书记在视察中明确讲到,国家正在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到期以后的接续政策,要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为此,宁夏要用足用好中央的政策,大力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接续产业,使广大农民从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得到实惠,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内在动力。
宁夏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型式透析
摘要: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处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交通量较大的农村公路,仍应采用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中小交通量的农村公路,建议可考虑宁夏尚未采用的油砾石路面、弹石路面、砖砌路面和土壤固化技术,文中从关键技术、施工工艺和主要特点等方面对这几种国内外中小交通量公路修建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面;结构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部门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宁夏地处我国家西北地区东部,农村公路路面交通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短缺。为此,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区域环境的特点,研究探索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型式方案,对加快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广泛,技术成熟。
在这里,主要对其它几种路面型式作一概述。
一、油砾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