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21:43: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凝聚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形成研究

【摘要】一个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班主任应是这沃土的开垦者。素质教育在班主任辛勤耕耘中落实。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养成教育中闪光。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要实现以上目标,班级的凝聚力是保障。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学生;素质

【Abstract】Agoodclassandgradebodyisthefertilesoilwhichthestudentgrows.Theteacherinchargeshouldbethisfertilesoilopeningupwasteland.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industriouslydoesfarmworkintheteacherinchargetohitcarriesout.Student’snoblesentimentinfostersintheeducationtheflash.Reviewsowneducationpractice,thegatheringintravenousdripminormatter,deeplydeeplyfeltabove,mustachievethegoal,class’sandgrade’scohesiveforceisthesafeguard.

【Keywords】Classandgrade;Cohesiveforce;Student;Quality

学校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人才的场所。班级是促进其奋发努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品德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该深谙教育,教学规律,深谙学生生理、心理规律,掌握教育、教学艺术。肩担祖国重担,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个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班主任应是这沃土的开垦者。素质教育在班主任辛勤耕耘中落实。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养成教育中闪光。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要实现以上目标,班级的凝聚力是保障。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呢?

查看全文

增强班级凝聚力研究

摘要本文从如何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参与目标、提供可行的参与形式以及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三个方面论述了要想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级集体,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论点。

关键词参与目标参与形式参与机会

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因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师生的共同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教育。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参与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也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探索和尝试,与同行商榷。

一、要给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

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班级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级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级,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必须在思想上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并让学生认可,才能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可能。尤其是技工类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容易冲动,所以在我接收班级的第一个会上,就坦诚向学生明示我的处世原则,三个字:礼、理、义。礼是指以礼待人,理是指以理服人,义是指以义交人。同时,又对他们进行宽容教育,告诉学生:“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人看的很重的事情反而会看的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致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里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看到学生们思索的眼神,我知道他们的心灵已经受到了震动。这样的教育为后来形成一个团结,友善,尊师,上进,刻苦学习的良好班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班级有了目标,关键是如何使其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目标。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300年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这样说过:“地位低的人更应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聪明地、谨慎地服从他们的上级,不是出于强迫,而是出于他们的自愿,出于人类爱好秩序的本性。因为一个理性的动物不应当受呼唤、禁锢与鞭笞的领导,应受理智的领导。”学生们在心理上都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求若能得到满足,就会对由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为了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要求学生二、三人一组轮流当主编,半个月出一期班报,能力较差的一个月出一期。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期内我制定了系列主题班会方案,并以不同形式实施,启发学生自由发言,如班级干部竞选演讲会;正副班长轮流进行周工作总结等;针对学生经常上网的问题,召开了《上网的利与弊》分析会,并举行了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清楚了问题的严重性,杜绝了现象的再发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为他们列出了书单,以人物传记为主,包括一些杂文,小品文等,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你买一本,我带一本,有《康熙传》,《谁动了我的奶酪》,《找对方式爱自己》,等等,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领会书中的道理,在班会上,同学们能够由衷地谈出读书心得,从中受到教育……

查看全文

“零距离”产生凝聚力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按照“创新、亲民、务实”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机制,察民情、解民难,以心恤民,以情感人。实践证明,“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建立,变“对立”为对话,变上访为下访,变“背对”为“面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架起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构建和谐汉阳的“安全阀”。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基础是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无数事实证明,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各种矛盾,汉阳区推行了区领导与群众面对面的对话沟通机制,要求领导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而必须深入群众、心系民忧,按照“从群众中来”了解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的原则,下基层与群众对话。当区领导与12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深入社区,就居民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进行对话时,居民个个畅所欲言。对于群众提出的10个“急、难、盼”问题,区领导当场提出解决办法、敲定解决期限。对这些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逐一得到解决,群众感到非常满意。从此,汉阳区就把与群众“零距离沟通”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并逐步拓展其内涵,开展了“企业对话”、“公共事务对话”、“民营企业家对话”等活动,并将其与“领导干部蹲点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社区、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机关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制度”、“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通过40多场对话活动,解决了400多个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4万多群众直接受益。实践证明,“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建立,对于凝聚人心、聚合力量、促进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核心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民情、民意、民愿作为决策的依据,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比如,汉阳区有20万外来人口,其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大问题。为了让这些民工子女享受平等就学机会,政府承诺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失学。目前,全区1.38万名农民工子女在汉阳区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再如,汉阳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伴随大拆大建、企业改制,出现了许多下岗职工和特困家庭。领导干部定期下到社区与群众对话,了解群众疾苦,为困难家庭出谋划策。现在,全区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家庭达1.1万余户共3万余人。政府为帮助这些困难家庭,每年财政支出达4000多万元。同时,采取结对帮扶、送温暖等形式,对居住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的特困家庭实行“援助工程”,携手渡难关。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掩盖矛盾,不回避困难,真心与群众面对面对话、“零距离沟通”,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关键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群众的支持,使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决策的科学性。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把政策明明白白地交给群众,把工作一五一十地告诉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能不断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汉阳区坚持政策透明、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如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干部任职公示等制度,接受群众评议、监督。二是开通政务网、热线电话,多渠道、多层次地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接受监督。热线开通后,每天都有百余人打进电话,数百人发来电子邮件,大家群策群力,为建设新汉阳献计献策。三是定期举办“政策咨询会”、“民主议事赶集会”等活动,吸引群众参政、议政。把每年“五一”、“十一”、“元旦”三大节日前的4月29日、9月29日、12月29日定为“民主议事日”,数千群众踊跃“赶集”,从而实现了信息在沟通中交流、政策在沟通中明晰、疑虑在沟通中消除、人心在沟通中凝聚。

查看全文

共青团凝聚力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该调研报告分析了此次参加调研的青年的基本情况,并从成长与发展、收入与消费、婚姻与家庭、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四方面分析了目前青年公务员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团组织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从青年需求角度出发,对增强团组织凝聚力提了四点建议:一是建立青年需求变化调查研究机制,二是把青年需求作为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树立党政中心工作与服务青年需求协调发展的理念,四是建立一支具有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团干部队伍。

关键词:青年公务员需求凝聚力

团的事业是服务团员青年的事业。服务团员青年,就是团组织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团员青年的需求。团组织缺乏对新时期团员青年需求状况的调查了解和准确把握是影响团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原因。

为此,工商分局团委组织了一次团员青年需求调查。调查对象是区公务员队伍中的87名团员青年。我们通过发放青年需求问卷的形式调研。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2份,回收率94.3%。问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代表性,问卷回收上来以后,我们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作了初步讨论。

一、青年公务员基本情况

(一)年龄分布情况

查看全文

凝聚力工程调研报告

服务资源,是“凝聚力工程”的资源支撑。从其涵义上来说,“凝聚力工程”的服务资源是指为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增强党对群众、对社会凝聚力这一特定目标服务的资源。能否成为“凝聚力工程”的服务资源,根本的一点就是看其能否为一个特定的基层党的组织所掌握、支配、动员,从而起到“教育、管理、关怀党员,服务、团结、组织群众,了解、联系、整合社会”的作用。“凝聚力工程”的服务资源内容十分丰富,按资源的形态来分,包括有形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信息资源、精神资源、文化资源等);按资源所属和作用领域来分,有党内资源、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按资源的组织方式来分,有制度资源、组织资源、载体资源等。

服务资源开发新模式的目标与挑战

来自社会的服务资源开发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广泛、全面地动员、整理和积聚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特定社会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各类资源,使其能够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文化支持。

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推进,社区正在成为具有特定地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需求的现代社会单元,凝聚力工程的多种要素也沉淀到社区,这包括:人员到社区,需求到社区,问题到社区,任务到社区,资源到社区。“凝聚力工程”服务资源的来源、内容和组织渠道都发生着变化,并集中体现为各项资源由单一行政配置向多渠道、社会化配置转变。这样,对服务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也必然由主要来自行政转向“来自社会”的渠道。然而,社会变革

正在进行,资源的分化、流动、重组仍在持续,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使各方的利益需求也随之变化;加之服务资源来源多样,领域多变、内容丰富等特点,都使服务资源开发面临挑战。

一是社会管理体制变革不完全带来的挑战。社会管理体制变革一方面弱化了政府所控制的基本生活资源、就业、福利等资源,使其从传统的行政渠道中脱离,另一方面相应的资源进入社区有一个过程,社区对资源的掌握和控制力尚不成熟。

查看全文

把住增强党委凝聚力的切合点

党委班子是单位建设的领导核心,其凝聚力向心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整体建设。增强党委凝聚力,必须把住切合点,用事业、形象、知识和感情来凝聚单位,这既是班子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领导和推进单位全面建设的现实需要。

用事业凝聚。共同的事业追求是集聚人心的基础。事业兴,人心齐;事业衰,人心散。用事业凝聚,首先要求每个党委成员以事业为重,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人人怀着一颗公心,处处为单位全局着想,时时为广大民警服务,尽公仆之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要强化敬业意识,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艰苦创业的思想、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推进场所建设、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再次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好群众路线,切实把基层需要和民警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服务基层、服务民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把群众公论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尺度,靠实干求作为,以实绩赢人心。

用形象凝聚。“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班子形象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形象好,有如一面旗帜,无形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每个党委成员要自觉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遇事商量通气,不争高低,不搞“内耗”,树立团结协作的形象。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利,特别是涉及民警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坚持公开促公正,不分亲疏厚薄,不拿原则交易,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要认实理,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抓基层、打基础、提高单位建设上,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创新谋发展,树立改革创新的形象。要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原则,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作要求,严格自律,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用知识凝聚。凝聚力的大小,往往与班子成员的知识、能力成正比。知识渊博、能力水平高,群众就敬服,党委凝聚力就强。因此,每个班子成员务必加强理论武装,用知识催生凝聚力。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党委、建设学习型场所”活动,以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扎实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夯实班子成员的理论根基,增强理性思维、把关定向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牵引,认真抓好教育学、心理学、法律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注专业含量,增强信心和能力。要以理论成果转化为动力,积极研究探索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考,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谋求场所建设的新变化新发展。

用感情凝聚。“撼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纽带。生成感情凝聚力,前提是知民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深入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知悉群众意愿,增加工作感情。关键要顺民意。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工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帮群众所难,改群众所不满,努力营造舒心顺气的优势环境。落点在谋民利。要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努力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工作需要、物质利益需求与无私奉献、“讲大道理”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让辛苦者不再“心苦”,让流汗者不再流泪。要辩证看待物质利益原则,科学建立利益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达到激发动力、凝聚人心的目的。

查看全文

零距离产生凝聚力交流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按照“创新、亲民、务实”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机制,察民情、解民难,以心恤民,以情感人。实践证明,“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建立,变“对立”为对话,变上访为下访,变“背对”为“面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架起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构建和谐汉阳的“安全阀”。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基础是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无数事实证明,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各种矛盾,汉阳区推行了区领导与群众面对面的对话沟通机制,要求领导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而必须深入群众、心系民忧,按照“从群众中来”了解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的原则,下基层与群众对话。当区领导与12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深入社区,就居民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进行对话时,居民个个畅所欲言。对于群众提出的10个“急、难、盼”问题,区领导当场提出解决办法、敲定解决期限。对这些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逐一得到解决,群众感到非常满意。从此,汉阳区就把与群众“零距离沟通”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并逐步拓展其内涵,开展了“企业对话”、“公共事务对话”、“民营企业家对话”等活动,并将其与“领导干部蹲点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社区、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机关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制度”、“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通过40多场对话活动,解决了400多个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4万多群众直接受益。实践证明,“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建立,对于凝聚人心、聚合力量、促进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核心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民情、民意、民愿作为决策的依据,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比如,汉阳区有20万外来人口,其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大问题。为了让这些民工子女享受平等就学机会,政府承诺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失学。目前,全区1.38万名农民工子女在汉阳区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再如,汉阳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伴随大拆大建、企业改制,出现了许多下岗职工和特困家庭。领导干部定期下到社区与群众对话,了解群众疾苦,为困难家庭出谋划策。现在,全区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家庭达1.1万余户共3万余人。政府为帮助这些困难家庭,每年财政支出达4000多万元。同时,采取结对帮扶、送温暖等形式,对居住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的特困家庭实行“援助工程”,携手渡难关。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掩盖矛盾,不回避困难,真心与群众面对面对话、“零距离沟通”,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关键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群众的支持,使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决策的科学性。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把政策明明白白地交给群众,把工作一五一十地告诉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能不断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汉阳区坚持政策透明、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如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干部任职公示等制度,接受群众评议、监督。二是开通政务网、热线电话,多渠道、多层次地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接受监督。热线开通后,每天都有百余人打进电话,数百人发来电子邮件,大家群策群力,为建设新汉阳献计献策。三是定期举办“政策咨询会”、“民主议事赶集会”等活动,吸引群众参政、议政。把每年“五一”、“十一”、“元旦”三大节日前的4月29日、9月29日、12月29日定为“民主议事日”,数千群众踊跃“赶集”,从而实现了信息在沟通中交流、政策在沟通中明晰、疑虑在沟通中消除、人心在沟通中凝聚。

查看全文

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党的**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为应对新世纪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建思想。如何随着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目前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城市基层的新情况,抓住影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城市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城市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80%以上都集中在县以上城市。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城市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城市人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要看到,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广大城市基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城市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

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的新问题,把握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城市化在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甚至在衡量综合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到去年底已达40%以上,近10年间有1亿多农民转入城市生活。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相比,一些地区党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这一切不仅给我们提出了要在城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更提出了党在城市的工作、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和着力点应该是提升党在城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必须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党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目标,以“两大重点”、“三大行动”为抓手,以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为载体的城市党建工作思路。

查看全文

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为应对新世纪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建思想。如何随着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目前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城市基层的新情况,抓住影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城市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城市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80%以上都集中在县以上城市。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城市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城市人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要看到,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广大城市基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城市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

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的新问题,把握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城市化在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甚至在衡量综合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到去年底已达40%以上,近10年间有1亿多农民转入城市生活。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相比,一些地区党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这一切不仅给我们提出了要在城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更提出了党在城市的工作、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和着力点应该是提升党在城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必须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党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目标,以“两大重点”、“三大行动”为抓手,以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为载体的城市党建工作思路。

查看全文

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7大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为应对新世纪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建思想。如何随着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目前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城市基层的新情况,抓住影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城市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城市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80%以上都集中在县以上城市。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城市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城市人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要看到,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广大城市基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城市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

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的新问题,把握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城市化在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甚至在衡量综合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到去年底已达40%以上,近10年间有1亿多农民转入城市生活。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相比,一些地区党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这一切不仅给我们提出了要在城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更提出了党在城市的工作、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和着力点应该是提升党在城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必须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城市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党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目标,以“两大重点”、“三大行动”为抓手,以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为载体的城市党建工作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