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9:09: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年夜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年夜饭小品

时间:除夕之夜

场景布置:父、母、子三人围着一张桌子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还有酒瓶酒杯。

子:还是农家菜好吃,这些在城里都吃不到,后山上还能打到野味吗?

父:不行了,以前你说我什么保护动物没吃过,现在都被打光了,后山上只要有一只鸡叫,全村老少都出动了。

母:队长有什么事也不要挨家挨户地通知了,只要在后山上学鸡叫,全村都到了。

父:说到吃,还有个菜没端上来吧。

查看全文

年夜饭致词:食谱

年年有余(红烧黄河鲤鱼)

主料:黄河鲤鱼1条重约750克

配料:香菇丝、冬笋丝、葱、姜、蒜各30克、鸡蛋1个

调料:色拉油1000克(约耗100克)、生粉50克、料酒、精盐、味精、李锦记老抽各10克、高汤适量

做法:1.将鲤鱼去鳞、腮、内脏洗净后放在砧板上,用刀将鱼身两边片成片状,然后用少许盐、味精、料酒腌约10分钟待用。2.用鸡蛋、粉芡搅成糊抹在鱼身上,下入7~8成(150℃~200℃)热的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成熟即可。3.锅里留少许油,将葱、姜配料煸炒后放入少许高汤、调料,再将炸好的鱼放入汤汁中烧透,即可食用。

特点:色泽红润、软香可口

查看全文

年夜饭食谱

年年有余(红烧黄河鲤鱼)

主料:黄河鲤鱼1条重约750克

配料:香菇丝、冬笋丝、葱、姜、蒜各30克、鸡蛋1个

调料:色拉油1000克(约耗100克)、生粉50克、料酒、精盐、味精、李锦记老抽各10克、高汤适量

做法:1.将鲤鱼去鳞、腮、内脏洗净后放在砧板上,用刀将鱼身两边片成片状,然后用少许盐、味精、料酒腌约10分钟待用。2.用鸡蛋、粉芡搅成糊抹在鱼身上,下入7~8成(150℃~200℃)热的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成熟即可。3.锅里留少许油,将葱、姜配料煸炒后放入少许高汤、调料,再将炸好的鱼放入汤汁中烧透,即可食用。

特点:色泽红润、软香可口

查看全文

中国春节习俗——年夜饭

我们都知道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饭,可我们知道年夜饭的来历吗?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查看全文

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

除夕的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查看全文

中国春节习俗——年夜饭

春节的习俗---话习俗

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可说是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仿佛是打在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这种团圆习俗在海内外中国人的头都已扎下了深的根脉。

年夜饭(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查看全文

春节习俗之年夜饭

过个饱年,吃顿特色饭

今年该去哪里过春节?首先引起我思考的是,应该到哪里吃顿年饭,要有特色、有氛围,还要有过年的气氛。

在传统的春节里,也许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年饭。虽然在今天,即使最传统的中国人,也不一定要求全家人春节一定要回家团聚。但是,年三十吃顿年夜饭的习惯还是不变。今年春节,我想做回一只长着大鼻子的馋猫,找一个可以吃顿很特别饭菜的地方。

我想,这顿年夜饭,我要在一个很有中国新年气氛的地方,在一个热闹而不媚俗、喧哗而不吵闹、喜庆而不疯狂的地方,我不要求很好的菜式,但一定要有当地民间特色。最好,窗外吹过呼呼的寒风和厚厚的积雪,而屋内有红红的暖炉,温暖如春,人们吃得大汗淋漓。

第一个选择,在中国一定会有很多。最近,广州国旅假期计划在春节推出北京加上塞北风情的旅游线路,在传统北京游中增加了塞北农村风情,带游客到农家吃顿农家的团年饭,感受关外人民浓浓的温情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听着他们绘声绘色地解说,真让人无法不心动。而且,吃过塞北的农家团年饭之后,回到北京又是一番美食世界。北京的特色饮食更加数不胜数,涮羊肉、烤鸭、京味饺子等等,简直可以连续吃几天不重复。我想,这算是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到成都或重庆去。在冬天里,再也没有比吃顿红红的火锅来得更加惬意。重庆的火锅以牛毛肚为主料,配以牛肝、牛腰、黄牛背柳肉等其他各类菜品,食者自涮自食,味重麻辣,汤浓而鲜。成都的火锅也不会逊色,在那寒冷的冬夜,火锅映红食客们的脸,香、辣、烫、麻、鲜,各种感觉一起涌上心头。除了火锅之外,还有灯影牛肉、夫妻肺片、汤圆、龙抄手、担担面等几百种小吃,再加上一些餐厅可以边吃边看变脸表演,一想起只能悄悄地吞下口水。

查看全文

年夜饭:中国人的盛宴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

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无可替代的。

前几年导演张元拍了一部《过年回家》,通过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饭讲述了一个人性宽容的故事,最后电影为张元捧回了一个“人道主义精神奖”。年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饭桌上的东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年夜饭象征着幸福憧憬,再惨,惨不过杨白劳,但在年三十这天,杨白劳也要给喜儿买条红头绳,想办法张罗着吃顿年夜饭,喜儿那段“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的唱词让我的父辈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悲剧的铺垫”。

年夜饭意味着根本的权力,海外的华人感触应是最深,印尼曾经禁止华人们庆祝新春,直到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就任后,取消了华人公开举行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动的禁令后,让印尼华人在隔了30多年后获准在不受限制下欢度春节,重新体现春节的喜洋洋气氛,让这顿年夜饭吃得轻松惬意。

年夜饭就是中国人最内核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叮嘱,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赶的执着与真诚。中国人最讲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至深。但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查看全文

新派过年:在外吃顿年夜饭

年夜饭预订一片红火

“许多家庭已经放弃在除夕夜奏响锅碗瓢盆畅想曲的办法,而是全家在餐馆中吃年夜饭,既省事又干净,年夜饭后大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一个舒心畅快的春节。”阿文上海菜总经理文定中告诉记者。距除夕夜还有半个多月,阿文上海菜的年夜饭已经订出大半。

不止是上海菜,像蟹老宋、艳阳天年夜饭的预订更早已爆满。京城年夜饭的预订一片红火。据了解,各个饭店、餐馆的年夜饭既有适合三五口之家享用的,也有适合八至十人以上享用的,价格从300元到2000元以上丰俭不等,菜谱体现团圆、吉祥、喜庆的节日气氛,口味上则照顾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的特点,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出奇,浓淡相宜、甜咸有秩。如此精心打造的年夜饭,自然吸引喜欢在外就餐的都市人,北京市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1至10月,平均每个北京人在外就餐支出720.2元。

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张女士的话颇有代表性:“以前总是在家做年夜饭,而且因为我的工作忙,多是父母操劳。不要说做饭忙前忙后,吃过饭收拾碗筷也够累人的。去饭店吃饭,这些就都省了。而且饭店的气氛也不错。吃饭后可以唱唱歌,看看歌舞表演。又喜庆又轻松。”

年夜饭有啥好吃的

“我们这里年夜饭套餐最低300元/套,不仅有新菜竹笆鱼,还有我们的特色干锅等。这些菜如果在平时零点,大约要500元。”傣家村大酒店的段丽娜小姐告诉记者,“平时商务用餐多,除夕夜绝大多数是家庭聚餐,所以在菜价上就要物美价廉,经济实惠。”

查看全文

年夜饭致词: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