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8:1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年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司年金会计核算研讨
我国已经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而且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在整个21世纪,我国均将处于老龄社会之中,并伴有高龄化问题。虽然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尤其是我国养老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企业年金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满足老年人口生活需要、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等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仍处于构建阶段,在企业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过程中,相关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亟待研究,从而为企业年金制度的推广和完善夯实基础。
1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核算方法概述
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处于试行阶段,在企业进行会计性业务处理时没有专门的会计准则,基本沿用或借鉴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在会计核算方面并不统一。目前从整体上来看,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按照几大要素进行确认并对应计量,即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净资产等,这基本上沿袭了一般性企业核算中所采用的计量指标,但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仍然存在差别。以下从4个方面就一般性的处理方式方法等进行简要叙述。
一是关于企业年金交费的核算问题。目前我国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的交费进行软性、限制性的制度规范,每年交费的额度不能超过上年度该企业工资总额的1/12,具有一定的弹性,因为一些企业没有推行企业年金制度,甚至占比较大。同时存在职工个人的交费,但两者之和不得超过上年度该企业工资总额的1/6。可见,个人也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各个企业以及一个企业内不同职工的交费并不一定统一,但需要定期缴纳企业年金费用。在核算中,企业所交纳的费用所具有的灵活性,决定其性质具有职工变相工资的特点,从而目前主要按照职工奖励性工资来下账,一般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不同性质单位中的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这一科目。当实际交纳的时候,将该笔账目进行贷方冲销,贷记“银行存款”。
二是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的核算问题。由于企业年金是一种养老保险形式,国家政策上注重增值性和稳定性,从而在收取到的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过程中,常常投向比较稳定的行业和领域,如金融机构存款、购买国债等,计量的方式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取得投资之时,以支付的成交价款计入投资的成本,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交易费用”、“应收利息”以及“应收股利”等类似科目,待交易所支付总款的时候,贷记“证券清算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由于基金的数量总体来看比较大,获得相关收益(包括利息和股利等),仍然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企业年金基金在转让流通时,取得的总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列入投资损益。
三是有关收入以及费用的计量问题。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各项投资后,将得到存款利息、股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风险准备金补亏等。其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交易费用、受托人管理费用、托管人管理费用和投资管理人管理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基本上将当期企业年金基金各项收入和费用结转至“本期收益”账户,“本期收益”账户余额即为企业年金基金净收益。
年金涉及个税的策略思考
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员工参加了企业年金,退休则可领取双份养老金,企业年金可以说是保障员工退休生活的“第二支柱”。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为鼓励更多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为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补充养老保险,税收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中的相关规定,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员工参加了企业年金,退休则可领取双份养老金,企业年金可以说是保障员工退休生活的“第二支柱”。
新公布的《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9号(以下简称“《公告》”)是继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对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缴纳以及以前年度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补缴的具体计算方式规定进行了明确,《公告》更加合理、人性化,便于企业以简单优惠的方法计算企业为职工缴纳年金相关的个人所得税。
企业年金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主要形式,对其征税在个人所得税政策上是明确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规定,除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际缴付(包括单位、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外,其他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以及超标准的基本保险均应征收个人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如何计算缴纳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企业年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根据劳动法、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以及投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条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与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人),受托人与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账户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机构(以下简称托管人)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投资管理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书面合同关系。
书面合同应当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集团企业年金规范化管理对策
摘要: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关键部分,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当道的提升退休职工福利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职工福利保障计划的重要补充,更是集团企业在新时期通过吸引和稳定人才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企业年金的规范化管理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开滦集团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年金管理质量,对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强化退休福利待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制度;规范化管理
纵观全球,多数发达国家早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养老制度改革,创新多支柱的养老制度模式。通过市场化管理的企业年金模式实现养老制度从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移。因此现如今很多国家企业年金已经成为国家养老制度的重要支柱。相较国际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与模式的发展起步晚、规模小、范围窄,且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直至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颁发首次提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金计划”,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式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经过国家紧急点的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制度得以从起步阶段跃入大步子迈进、多点开花、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今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与职工数量大幅提升,年金资金增长速度尤为惊人,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养老政策来管理企业年金将对企业发展产生无法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进一步推进企业年金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年金及企业年金制度
(一)企业年金
1.企业年金的定义中国劳动保障部在2004年5月1日颁发《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指出“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下,以自愿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而2011年颁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则重新对“企业年金”进行定义,即“指依法制定企业年金计划,按计划筹集所得的资金及将其投资于市场运营所得的收益共同形成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2.企业年金的特点企业年金依据积少成多的法则,通过单位和个人缴费积累,其所得收益全额计入企业年金账户,形成一笔可观的退休收入。能有效缓解员工退休生活的收入保障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有五大特点:一是独立,企业年金计划以及形成的资金完全独立于企业、职工以及各管理机构,确保企业年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共担,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风险共担;三是专业,企业年金基金完全采取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必须由具有资格的管理机构承担;四是规范,具有较为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操作流程,便于企业以及各管理人进行规范化操作;五是制衡,多种管理角色的设置强化了相互之间的制衡,有利于提高企业年金运营的安全性和控制风险。
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
一、我国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建设起步较晚,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04年第20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04年第23号)(以下简称“两个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企业年金制度才真正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
在劳动部“两个试行办法”出台前,全国各地以补充养老保险名义建立的准企业年金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委托社保机构进行管理;企业自我管理,自主运用资金;通过购买团体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劳动部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初,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有22463户,涉及职工703万人,积累基金493亿元。各地发展极为不均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劳动局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05年初,只有6家北京市属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人群5.2万人,基金资产约2.2亿元,主要采取自我管理模式。
保险业一直是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主力军,经过20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承保了大量的养老保险业务,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5年,保险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为777.83亿元,团体养老保险保费收入达595.18亿元,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粮、华北电力、北京铁路局、摩托罗拉、惠普、宝洁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其39万退休职工投保“中意阳光团体年金保险”,趸缴保费达200亿元,为全球最大的团险保单,属于契约型的准企业年金计划。
劳动部“两个试行办法”出台后,企业年金市场在探索中逐步规范发展。各寿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积极申请经办资格,参与企业年金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在保监会、劳动部组织下,由各养老和寿险公司的专业人士组成了税收政策、数据统计、精算技术、市场动态等多个课题组,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制订企业年金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建立新的运营机制。针对自身的资格角色定位,各养老和寿险公司积极着手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人员配备、后台系统开发等各项准备工作,探索既服务客户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机制和体制。三是探索新的销售模式。获得企业年金资格的各家公司根据自身企业年金业务发展要求,在创新销售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例如:交叉销售、二次开发、销售专员模式等等。四是创新产品服务。各养老和寿险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精算技术、账户管理、后续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年金计划,设计开发新型企业年金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国企业和职工对年金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年金知识,培育企业年金市场。一些公司在监管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合作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宣传企业年金知识,提高了企业的认知程度,为将来开展企业年金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困难
企业年金监管分析论文
一、企业年金监管的基本模式
对企业年金的监管包括各个方面:对年金理事会的监管、对年金运营机构的监管、对年金中介机构的监管等。本文主要分析对年金运营机构监管问题。
一般来说,根据养老金运营机构准入条件限制的差异,企业年金的监管可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实行严格准入限制模式的国家,由政府监管部门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格认定标准,企业年金的运营机构最终从符合资格条件的专业投资机构中选择符合需求的专业投资机构;另一种是实行审慎性管理模式的国家,通过政府立法或由民间机构(如养老金基金协会)制定一个专业投资运作标准,而企业年金的运营机构依据此标准从中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专业投资机构。
(一)严格准入限制模式
严格准入限制模式是指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对拟从事企业年金经营的专业投资机构实行严格的资格标准和条件限制。这种模式对年金运营机构的公司组建、系统建立、标准设定、人员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即对从事企业年金运营的机构专设特殊准入标准,把符合资格条件的对象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大陆国家,智利等拉美国家以及新加坡等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采用严格准入限制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采用该种模式可以降低企业年金受托人选择运营机构的风险,因为通过政府的严格年金运营机构的资格和条件限制,仅有少数符合资格标准的机构有资格从事年金业务,从而减少了受托人选择运营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一般对基金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予以比例限制,有助于保证基金投资运作趋向安全稳健。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一方面严格限制意味着政府对商业行为的干预,不符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可能导致行业垄断;另一方面由于机构数量过少,缺乏必要竞争机制,不利于提高投资管理效率。
企业年金移交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年以来,各地按照《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12号)的要求,积极推动移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针对工作中存在需要明确的问题,现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关于签订移交协议
尚未签订移交协议的地区,应当按照“先移交、后规范”的原则,抓紧办理签约手续,完成原有企业年金管理主体的变更。其中,实行整体移交的地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确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机构签订整体移交协议并通知委托人(企业);实行分散移交的地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人(企业)和确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机构签订移交协议。
二、关于整体移交和企业年金过渡计划设立
实行整体移交的地区,应当以省级或地市级为单位实施,不得下放到区县级。为有效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避免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拆分所带来的损失,受托机构可将整体移交接收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继续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设立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在签订移交协议后,受托人应当制定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受托管理合同,同时分别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受托机构兼任账户管理人或投资管理人的,有关委托管理合同的内容可包括在受托管理合同中。受托机构应当将《受托管理合同》、《账户管理合同》、《托管合同》、《投资管理合同》以及移交协议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备案,备案材料一式四份。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备案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受托机构出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确认函,给予计划登记号。备案通过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即行成立。受托机构应当自取得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确认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计划确认函(复印件)送达各参与移交企业。
浅析企业年金的市场化
目前,酝酿多时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完毕,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企业年金的入市提供可能,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有章可循,这无疑会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我国企业年金概况
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从其法律关系和运营特征来看,它是一个长期承诺的、受法律保护的延期支付合同,也是一个基金管理、资金运用和待遇制度不同环节综合发展的补充养老制度。
在国外,企业年金一般被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职业年金计划或雇员年金计划,我国在2000年以前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后来为与国际接轨而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并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以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
在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概括出养老保险制度的三个支柱理论,即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应由国家主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构成,我国在l991年便按照这一国际通行的“三支柱”模式建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三个支柱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推行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美国,基本养老金提供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补充养老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在德国,补充养老金相当于在职工资收入的l5%,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在日本,有6o%民营企业实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之下,我国的长远结构目标定为基本养老占30%,企业年金占50%,个人储蓄占20%,但是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只有16247户,覆盖人员560.33万,只占基本养老保险的5.3%,所以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比较缓慢。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累积资金不足,近年来收支缺口逐年扩大,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发放养老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亏损巨大,再加上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即便从85%下降到60%,国家仍难以负担如此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企业年金移交意见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2号)的有关精神和统一部署,现就做好我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规定,为促进企业年金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退出管理企业年金业务。政府部门通过加强监管和市场化运作机构的公平竞争,加快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年金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二、工作目标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2号)精神以及具体工作布置,在2007年底前,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缴费记录和个人账户档案,全部移交给具备资格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运营。
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建设论文
摘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鼓励企业实施年金计划,促进我国养老保险机制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企业年金和税收优惠措施,强化企业年金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法制建设等方法,使我国能加快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社会保障
1引言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就属老年型国家,而我国1999年已经步入了这个行列。中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高于3%的速度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亿退休人员,如何解决如此众多的人员的养老问题,是国家和企业以及社会都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1]。
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已经显现端倪,也将逐渐蔓延到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实施的影响上,如何在经济危机大潮中继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成绩,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2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