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6:25: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能源战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亚能源国家能源战略分析论文
一、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
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地缘经济地位和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较高,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据统计,中亚地区蕴藏285亿吨石油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从油气资源的分布看,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从表1可看出,中亚地区目前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在世界油气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其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因为,首先,中亚目前已成为除中东外一个重要的常规油气能源生长型区域,为世界能源供给多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次,中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再次,对中国这一能源需求市场,中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最后,中亚地区目前的勘探面积仍非常有限,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二、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
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资源丰富,“资源立国”是这三个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在前苏联统治时期,这三个国家都是前苏联的原材料供应地。三个国家独立后,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矿产资源丰富是这三个国家唯一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大国争夺中亚能源越来越激烈、中亚各国国内外安全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能源资源就成为中亚各国维护国家主权、处理国内外问题的主要财力来源和筹码。中亚三国的能源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中亚一些国家独立后,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落后,能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原有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从而限制了能源在国家振兴中作用的发挥。因此,中亚各国纷纷制定能源领域的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资进入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哈萨克斯坦在油气领域引进外资方面走在了前列。据估计,流入中亚地区的外国资本80%在哈萨克斯坦。哈政府也鼓励发展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目前,有近60个国家在哈有投资项目,其中最多的是美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石油工业是哈萨克斯坦长远的、优先发展的目标,其定位是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土库曼斯坦明确了外资引进的四个优先方向:有针对性地利用外国公司推广先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开发里海土库曼一侧海域的油气资源,吸引外国公司对开采工作的各阶段进行投资;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参与现有油气加工企业改造及创立新企业;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天然气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及铺设新的运输管线。乌兹别克斯坦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引进外资政策的设计机制上存在问题,引资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征收的总体税负过于沉重,外资投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2005年油气产量的下降。面对这种意愿与现实相悖的结果,乌政府从2007年1月1日起降低资源税。目前,外国投资者已纷纷进入乌兹别克斯坦,但乌政府政策多变的特点对吸引外资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二)全面推动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中亚各国的能源资源高度依赖俄罗斯。因此,推动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是中亚各国降低市场波动风险的重要战略。哈萨克斯坦正在努力寻求油气出口多元化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由于与俄罗斯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交往仍是哈萨克斯坦的优先选择。哈萨克斯坦与美国、欧盟、土耳其、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能源关系”处于不断发展中。土库曼斯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批准了《能源宪章条约》,尤其对《能源宪章条约》中有关国际能源过境运输的规定以及过境议定书的谈判十分感兴趣。为提高国际地位和经济独立性,土库曼斯坦试图将对外经济联系转向土耳其、伊朗、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等,并取得一定成效。乌兹别克斯坦高度重视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包括能源领域的合作。尽管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有意回避对俄罗斯的依赖,但在2005年后,乌俄间的能源合作显著加强了。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勘探成果的扩大使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一个焦点。中国与中亚地区陆地接壤范围大,中亚地区能源供给增长和乐观的储量前景以及管道等较之油轮运输更便捷、安全的方式为中国提高能源供给安全程度提供了保障。对中国而言,中亚地区在保障能源供给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深入研究中亚各国的能源战略及调整方向,既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供给,也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本文侧重研究中亚五国中油气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能源战略。一、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
能源发展战略论文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展望我国21世纪上半叶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可由五方面组成: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充分发展水电与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发展。上述五方面统筹发展,将使我国2050年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证,并为建立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打好基础。
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沿着减小煤炭份额、大幅度增大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份额的方向,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二是设立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国家重大专项。三是设立以快中子堆和钍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先进核能系统,建立核燃料循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国家重大专项。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重大措施。要继续将节能放在优先地位,推动清洁、节能和高增值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要保障石油供应,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我国能源技术研发体系,持续进行能源战略研究,并尽早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与机构。要进一步争取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主动地位,用全面、确凿、详实、有力的数据来阐明问题的实质,维护国家发展的权益,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制CO2的排放。
二、推进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能源配置效率
尽管我国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改革仍处在初级阶段,改革任务还很繁重,影响能源企业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才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竞争框架正在搭建中,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
贯彻实施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推进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确保国家能源总体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我国能源部门的竞争力。不断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各种能源领域的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推进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在建立完善和有效的现代监管制度的前提下,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能源产业。还要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将现行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为经济性备案、社会性管制,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能源管理新体制。
能源安全战略分析论文
一、欧盟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欧盟与亚太、北美一起并列为世界三大能源消费地区,根据2004年和2005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3年欧盟15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比例为15.4%;2004年5月欧盟实现第五次扩大后,欧盟25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能源市场,2004年欧盟25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比例为16.8%。从1951年《欧洲煤钢一体化条约》和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能源生产、运输、分配和科研等一整套体系,特别是核能工业技术和生产居世界领先地位,基本保证了其能源安全供给,但是其能源安全仍受到众多因素的威胁。具体表现为:
(一)能源进口依赖性越来越大。1999~2000年欧盟能源自给率约60%,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个最主要的能源资源自给率分别只有15%、60%和65%。近年来,特别是欧盟吸纳中东欧10国后,欧盟的能源自给率下降到50%左右。欧盟能源署认为,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欧盟能源对外依存度将从现在的50%上升到2020年的70%甚至更多。
(二)环境保护对能源生产的严格限制。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国际会议后,各国政府、国际机构都已积极行动,支持大会的决议,纷纷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为建设一个无公害的、清洁的世界而共同奋斗。欧盟承担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于1993年制定了欧盟《可持续发展规划》。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能源生产又不能破坏和污染环境。在这种新形势下,欧盟将面临重新调整能源工业结构、加大科研与技术力度、寻求新的能源开发途径的考验。
(三)能源市场加速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市场国际化增强。其表现不仅在通讯、运输和技术等重要领域,而且也逐步发展到能源市场。1993年欧盟统一市场的开通,1994年东、西欧能源宪章的签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皆反映了世界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深刻变化。面对能源市场的国际化及其激烈竞争的机制,采取什么样的有效对策也是欧盟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协调机制的挑战。欧盟各成员国的能源机构千差万别,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悬殊很大,经济实力穷富不均,因此能源政策也有较大分歧。例如在可再生资源开发问题上,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基础较好,而英国却不愿为此投入大笔资金,法国也不想被强制性目标捆住手脚,更愿意充分利用核能。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一个能源发展总政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指导和协调欧盟能源工业发展确实势在必行。
当前能源消费的状况与战略
一、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现状
中国能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常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其中,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达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海域,探明储量分别占据世界第十二位和二十二位;此外,我国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潮汐、地热、风力及核燃料资源储藏量都比较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目前,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1.0吨标准煤,美国是11.7吨标准煤,日本是5.5吨标准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是6.8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为2.1吨标准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在3.0吨标准煤以上。因此,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另外,我国能源资源可用度较低。由于存在着较多制约开发的因素,我国煤炭可靠建井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地质资源较丰富,但可采储量过少,增储难度极高;天然气起步晚、起点低,探明率不高,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但增储迅速、前景广阔。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独家原创:能源战略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能源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为此,本世纪头20年的中国能源战略,应着眼于长远目标实现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能源发展的目标应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将环境保护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内生决策要素。
二是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强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以克服当前能源领域依然突出的计划经济弊端,进一步发挥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保障能源供给、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
三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发展应从依据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也就是说需要从国际视角来制定新时期中国的能源战略。
按照上述原则和着眼解决能源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在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实行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GDP翻两番、能源消费翻一番的目标;优先满足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能源需求,有效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生产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初步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节能优先
能源技术战略探索论文
摘要: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纳入能源科技发展问题是遵循能源发展受技术进步驱动规律、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能源宏观管理面临的崭新课题。在制定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时,应把提高能源科技水平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关键词:能源技术技术水平能源战略
Abstract:thenationalenergystrategytoincludeenergytechnologydevelopmentisfollowedbythedevelopmentofenergytechnology-drivenlaws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scienceandtechnologyareprimaryproductiveforces"importantaspectofmacro-managementofnationalenergyisalsofacingnewtasks.InthedevelopmentofChina’senergydevelopmentstrategyshouldbetoraisetheenergylevelofscienceandtechnologyissuestotheimportantposition.
Keywords:energytechnologyskilllevelenergystrategy
一、我国能源技术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就我国现状看,要实现20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并保持2020年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技术面临着巨大挑战。
印度非石油能源战略综述
一、印度的非石油能源战略及其意义
受地质条件限制,印度的石油储量十分有限,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6.6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8%;人均占有量只有1.6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2。随着印度经济的起飞,对石油的需求迅速攀升。目前印度日均石油消费量达200多万桶,居世界第6位,70%的石油需求却依靠进口。如果不能发现新的油田,以现在的开采速度3000~3500万吨/年,石油储量只能用到2016年。另据国际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18年,印度的石油需求有可能增长一倍,日耗油将达到400万桶,届时印度对海外石油进口的依赖将高达9o%。能源供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的瓶颈,印度国内经济开始受国际石油价格的严重影响。2OO4—2005财政年度,印度因油价上涨造成的外汇损失就达36亿美元。印度财政部长Chidambaram指出:国际原油价格每上升5美元/桶,将使印度GDP增速放慢0.5%,并导致通货膨胀上升1.5%。这种形势使印度政府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那就是如果不能解决自己的能源供应问题,印度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能源供应国的制约。对于一心想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来说,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现实。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独立”战略,即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焦炭等能源的进口依赖,以资产能源供应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种战略意味着印度可以在任何时候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向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也是印度实现其大国梦的关键步骤。为完成能源独立这一历史使命,印度政府早在20世纪9o年代经济起飞时就制定了许多意义深远的政策,鼓励本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工业的发展。其目标是到2030年通过利用煤炭、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等形式的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大大降低对进口油气的依赖,最终实现能源的独立。印度这项战略是有着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的,总统卡姆拉和总理辛格2005年在印度独立日和其他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了这项宏伟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1.继续发展煤炭工业印度煤炭储量超过2400亿吨,其中35%以上为探明储量,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8%,储量产量比为227年。丰富的煤炭储量为印度发展煤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在印度当前l2.1万兆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所占的比例为56%,是最大的电力生产部门。为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煤电单位能够得到价格合适的优质煤炭,2003年印度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煤炭资源部,对全国的煤炭资源和煤田进行监管。为确保今后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印度政府计划在第十个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以每年67%的速度增加煤炭的产量,使煤炭的产量在2011年达到4.45亿吨。同时,继续加大对煤电的投资,并鼓励私人和外国公司投资煤电事业,投资比例可以达到100%,目标是到2030年使煤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0万兆瓦,使煤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例维持在5o%左右。为解决煤炭含硫量和含灰量高的难题,政府联合德里大学、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发出了煤炭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并开始在一些电厂投入使用。
2.大力开发小水电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上可行的水电潜能,在6o%的负荷条件下估计约为8.4o万兆瓦。此外,小型及微型水电工程的潜在装机容量为6782兆瓦。随着印度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大,政府深刻认识到了开发小水电的重要意义,在加大对小水电投资的同时允许私人投资该项目,并在2003年通过《国家电力法案》,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政府还成立专门的非常规能源部,对小水电项目的开发进行规划和监管。以BOT方式或其他适合的管理方式开发大量小型或微型水电工程,简化了中央电力局(CEAs)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许可证的转让程序,制定合理的水电工程电价,并允许在峰荷期间上调电价,允许开发者向政府提出一些可接受的追加成本的建议,政府将对征地、移民、修复及流域的开发给予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印度计划在第十和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3.4万兆瓦的水力发电能力,主要是小水电的开发。目标是到2012年使每一个家庭都能用上电,实现电气化并把电费控制在l卢比/千瓦时(约0.2元人民币)以内。
3.加大投资的同时积极研发新燃料核电站印度核电设计和应用技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除个别是当年美国和加拿大援建的外,绝大部分核电站都是印度本国设计和建造的。印度的第一座国产快堆于2005年1O月l8日完成了20年的运行,它极大推进了印度使用钍基燃料反应堆的研发。目前,印度已有l4座核电站和8个重水工厂,核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为3%。当前印度正在加快建设8座核电站,其中6座为重水反应堆核电站,2座为轻水反应堆核电站,计划到2008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3000兆瓦增至670o兆瓦,2015年计划增加到4万兆瓦。印度的铀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0.8%,对于印度目前建造的反应堆的容量来说是非常不足的,因此印度目前仍需进口大量铀矿。但印度钍的储量十分惊人,约占世界钍储量的32%。印度核电发展的长期计划已经集中于开发可以使用钍燃料的快中子增殖堆。印度原子弹之父,总统卡姆拉在2005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的讲话中指出了印度钍基反应堆的计划,指出这是印度能源独立的有效保证。
4.保持在风能利用中的领先地位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属于印度洋季风气候,风力资源丰富,潜在风能为4.5万兆瓦,其风能利用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印度是继德国、西班牙、美国和丹麦之后世界第五大风力发电国家。印度的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在2005年达到3000兆瓦,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已形成规模,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基地,最先进、现代化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力涡轮机正在印度生产和安装。为保持印度在风能利用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印度政府也对风能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通过推广示范为风力发电的技术开发开辟新的思路,使工业界更多地了解风力发电的作用;制定综合指导方针以保障风能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风能创业园为私人投资提供各种优惠服务;通过建立风能技术中心加快风能利用技术的转移。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到2012年,使风能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9OOO兆瓦,在整个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6%。
能源革命下煤炭企业的战略选择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能源发展战略思想,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遵循。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提出要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在此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走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协同发展之路不但符合国家和山西省政策导向,也是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能源革命;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
一、引言
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6月,视察山西时做出“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要指示;9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可以说,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不仅仅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能源革命”重要思想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更是新时代与党中央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山煤炭企业只有顺应发展大势,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协同发展之路,才能在能源革命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二、产业经营多元国际化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开采型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双重重压。长远来看,煤炭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布局才能帮助煤炭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业务过于集中导致的经营风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煤炭企业产业经营多元国际化:一是要产业“多元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可选择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电力—化工、煤炭—钢铁等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亦可选择风电、光伏、乏风氧化发电、低瓦斯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新能源非煤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新的接续产业。二是要勇敢“走出去”。要提高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以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谋划企业发展,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以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对省外资源和国外资源的掌控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三是要积极“请进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是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国际化战略的有力保障。煤炭企业多元国际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和国际化管理人才,在强化企业人才培训与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整合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建立适合多元国际化发展的用人机制和文化氛围。
我国能源对外战略分析论文
一、熟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中国是世界能源储藏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居世界第一、九和十六位,但人均能源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能源自给率高达9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70%的平均自给率,总体能源对外依赖度仅为6%,但石油对外依赖度却越来越高,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5年的40%。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超过50%,到2020年将超过60%。
同时,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3.5吨。石油可采储量约198.50亿吨,目前仅探明69.31亿吨,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95万立方米,人均可采储量约1500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为1886亿吨,人均可采储量145吨,按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也仅可开采一百年左右。但令人欣慰的是煤炭还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中国也是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除了煤炭自产自销外,石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上升为22%~23%。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从生产和进口情况来看,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生产1.82亿吨,净进口1.815亿吨,又花掉500多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届时成品油需求量约5亿吨,石油缺口将达2.5亿吨至2.7亿吨,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可以说,能源生产和进口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与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至关重要。
二、建立多元的能源合作体系
为保证石油能源安全供应,中国必须继续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战略,确定和优化重点国家和地区,与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美形成能源战略关系--油气供应国(生产国)和油气消费国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海外石油的投资项目已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2个国家,经国家批准已中标和签约的有28个勘探开发项目,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管道铺设、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业务领域,形成了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亚太南美三个战略区。
中亚国家能源战略分析论文
一、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
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地缘经济地位和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较高,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据统计,中亚地区蕴藏285亿吨石油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从油气资源的分布看,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从表1可看出,中亚地区目前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在世界油气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其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因为,首先,中亚目前已成为除中东外一个重要的常规油气能源生长型区域,为世界能源供给多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次,中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再次,对中国这一能源需求市场,中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最后,中亚地区目前的勘探面积仍非常有限,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二、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
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资源丰富,“资源立国”是这三个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在前苏联统治时期,这三个国家都是前苏联的原材料供应地。三个国家独立后,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矿产资源丰富是这三个国家唯一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大国争夺中亚能源越来越激烈、中亚各国国内外安全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能源资源就成为中亚各国维护国家主权、处理国内外问题的主要财力来源和筹码。中亚三国的能源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中亚一些国家独立后,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落后,能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原有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从而限制了能源在国家振兴中作用的发挥。因此,中亚各国纷纷制定能源领域的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资进入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哈萨克斯坦在油气领域引进外资方面走在了前列。据估计,流入中亚地区的外国资本80%在哈萨克斯坦。哈政府也鼓励发展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目前,有近60个国家在哈有投资项目,其中最多的是美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石油工业是哈萨克斯坦长远的、优先发展的目标,其定位是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土库曼斯坦明确了外资引进的四个优先方向:有针对性地利用外国公司推广先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开发里海土库曼一侧海域的油气资源,吸引外国公司对开采工作的各阶段进行投资;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参与现有油气加工企业改造及创立新企业;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天然气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及铺设新的运输管线。乌兹别克斯坦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引进外资政策的设计机制上存在问题,引资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征收的总体税负过于沉重,外资投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2005年油气产量的下降。面对这种意愿与现实相悖的结果,乌政府从2007年1月1日起降低资源税。目前,外国投资者已纷纷进入乌兹别克斯坦,但乌政府政策多变的特点对吸引外资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二)全面推动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中亚各国的能源资源高度依赖俄罗斯。因此,推动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是中亚各国降低市场波动风险的重要战略。哈萨克斯坦正在努力寻求油气出口多元化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由于与俄罗斯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交往仍是哈萨克斯坦的优先选择。哈萨克斯坦与美国、欧盟、土耳其、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能源关系”处于不断发展中。土库曼斯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批准了《能源宪章条约》,尤其对《能源宪章条约》中有关国际能源过境运输的规定以及过境议定书的谈判十分感兴趣。为提高国际地位和经济独立性,土库曼斯坦试图将对外经济联系转向土耳其、伊朗、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等,并取得一定成效。乌兹别克斯坦高度重视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包括能源领域的合作。尽管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有意回避对俄罗斯的依赖,但在2005年后,乌俄间的能源合作显著加强了。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勘探成果的扩大使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一个焦点。中国与中亚地区陆地接壤范围大,中亚地区能源供给增长和乐观的储量前景以及管道等较之油轮运输更便捷、安全的方式为中国提高能源供给安全程度提供了保障。对中国而言,中亚地区在保障能源供给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深入研究中亚各国的能源战略及调整方向,既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供给,也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本文侧重研究中亚五国中油气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能源战略。一、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