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外交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6:1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能源外交战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能源外交战略探讨论文
一、熟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中国是世界能源储藏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居世界第一、九和十六位,但人均能源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能源自给率高达9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70%的平均自给率,总体能源对外依赖度仅为6%,但石油对外依赖度却越来越高,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5年的40%。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超过50%,到2020年将超过60%。
同时,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3.5吨。石油可采储量约198.50亿吨,目前仅探明69.31亿吨,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95万立方米,人均可采储量约1500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为1886亿吨,人均可采储量145吨,按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也仅可开采一百年左右。但令人欣慰的是煤炭还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中国也是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除了煤炭自产自销外,石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上升为22%~23%。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从生产和进口情况来看,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生产1.82亿吨,净进口1.815亿吨,又花掉500多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届时成品油需求量约5亿吨,石油缺口将达2.5亿吨至2.7亿吨,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可以说,能源生产和进口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与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至关重要。
二、建立多元的能源合作体系
为保证石油能源安全供应,中国必须继续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战略,确定和优化重点国家和地区,与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美形成能源战略关系--油气供应国(生产国)和油气消费国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海外石油的投资项目已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2个国家,经国家批准已中标和签约的有28个勘探开发项目,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管道铺设、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业务领域,形成了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亚太南美三个战略区。
能源外交战略分析论文
一、熟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中国是世界能源储藏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居世界第一、九和十六位,但人均能源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能源自给率高达9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70%的平均自给率,总体能源对外依赖度仅为6%,但石油对外依赖度却越来越高,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5年的40%。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超过50%,到2020年将超过60%。
同时,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3.5吨。石油可采储量约198.50亿吨,目前仅探明69.31亿吨,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95万立方米,人均可采储量约1500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为1886亿吨,人均可采储量145吨,按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也仅可开采一百年左右。但令人欣慰的是煤炭还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中国也是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除了煤炭自产自销外,石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上升为22%~23%。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从生产和进口情况来看,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生产1.82亿吨,净进口1.815亿吨,又花掉500多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届时成品油需求量约5亿吨,石油缺口将达2.5亿吨至2.7亿吨,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可以说,能源生产和进口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与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至关重要。
二、建立多元的能源合作体系
为保证石油能源安全供应,中国必须继续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战略,确定和优化重点国家和地区,与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美形成能源战略关系--油气供应国(生产国)和油气消费国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海外石油的投资项目已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2个国家,经国家批准已中标和签约的有28个勘探开发项目,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管道铺设、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业务领域,形成了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亚太南美三个战略区。
中共外交新略令世界耳目一新
中新网10月19日电美国《侨报》18日刊登社论《中共外交新略借重中国智慧》指出,在中国大步而坚实地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也在倾听着中国的足音,辨析着中国足樱因此,十七大召开之际,外界将关注中国外交方略将如何定案、中国外交将如何出手。从中国近年的外交演出中,尤其从是次的政治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交新略正在浮出:
该文从如下四个方面阐述观点:
第一,“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的成型。
近五年来中国外交实践过程,可以说是胡温“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的酝酿与成型的过程。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而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持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胡温审时度势,从“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出发,于2005年推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一战略的核心是谋求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求同存异”。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它既是“和平共处”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延伸,更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和合”智慧。在十七大报告中,在阐述这一理念时,就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些,与西方信奉实力第一,追求利益化最大化的现实主义外交,或者是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拉开了距离。可以说,“和谐世界”就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交方略。
中国近年所上演的一场场外交大戏,都是“和谐世界”的理念下导演的。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国家,在风风雨雨中,维系着战略伙伴关系,美方认可中国为“利益相关方”,标志双方关系走向稳定与成熟。中日关系成功走出小泉的阴影,在五年僵局后融冰回暖。中印两大巨人摒弃前嫌,重新握手。在解决朝核危机、达尔富尔问题中,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务实精神与圆融手法,均令世界耳目一新。
第二,“有所作为”外交策略的确认。
我国能源对外战略分析论文
一、熟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中国是世界能源储藏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居世界第一、九和十六位,但人均能源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能源自给率高达9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70%的平均自给率,总体能源对外依赖度仅为6%,但石油对外依赖度却越来越高,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5年的40%。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超过50%,到2020年将超过60%。
同时,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3.5吨。石油可采储量约198.50亿吨,目前仅探明69.31亿吨,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95万立方米,人均可采储量约1500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为1886亿吨,人均可采储量145吨,按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也仅可开采一百年左右。但令人欣慰的是煤炭还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中国也是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除了煤炭自产自销外,石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上升为22%~23%。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从生产和进口情况来看,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生产1.82亿吨,净进口1.815亿吨,又花掉500多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届时成品油需求量约5亿吨,石油缺口将达2.5亿吨至2.7亿吨,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可以说,能源生产和进口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与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至关重要。
二、建立多元的能源合作体系
为保证石油能源安全供应,中国必须继续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战略,确定和优化重点国家和地区,与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美形成能源战略关系--油气供应国(生产国)和油气消费国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海外石油的投资项目已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2个国家,经国家批准已中标和签约的有28个勘探开发项目,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管道铺设、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业务领域,形成了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亚太南美三个战略区。
油气政策与投资风险
1前言
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而言,俄罗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政治局势来看,俄罗斯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考虑,中俄油气管道将使中国得以避开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以及南中国海等战略风险地区。无论是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还是从公司经济利益角度出发,中国石油公司都应高度重视俄罗斯能源市场。如果单从俄罗斯国家经济对能源产业的依赖程度和自身的油气勘探技术水平及资金储备来考虑,引进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从而保证稳定的油气增产应该是俄联邦政府希望看到的局面。然而,国际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投资却面临着从国家到地方、从体制到法律法规的重重障碍。因此,从俄罗斯油气政策入手,结合具体实例研究分析俄罗斯油气投资环境的风险因素并找出风险根源,对拓展中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2俄罗斯油气政策变化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油气工业发生了一系列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国际石油公司在俄罗斯油气领域的投资。俄罗斯油气政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以实现大规模私有化及鼓励外资为特点,贯穿整个20世纪9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普京第一个任期的末期;第二阶段始于2003年,以尤科斯总裁霍尔多夫斯基的逮捕为信号,标志着俄罗斯开始加紧对油气资源的控制;第三阶段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持续至今,俄罗斯开始实行“总体控制,部分放开”的油气政策。
2.1私有化和贷款换股份阶段(1991~2002年)前苏联解体后,亲西方的叶利钦和总理盖达尔对俄罗斯实行了“休克疗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制改革。1991年9月,俄罗斯燃料能源部被重组为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egaz)。1992年,叶利钦签署命令,天然气部被重组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俄罗斯政府随后拍卖了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并且对油气工业实行“贷换股份计划(Loansforshares)”,使一系列股份制石油公司从国有资产中脱离出来,如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苏尔古特石油公司(Surgutneftegaz)、秋明石油公司(TNK)、西丹科石油公司(Sidanko)、东方石油公司(EasternOilCompa-ny)、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和斯拉夫石油公司(Slavneft)等[1]。这个阶段俄罗斯急于完成市场化改革以扭转低迷的经济,俄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持鼓励态度,而其自身并未取得对油气工业的绝对控制。但在整个私有化及国有资产的拍卖过程中充斥着大量暗箱操作,大部分石油公司被牢牢控制在了具有政治背景的金融寡头手上。
2.2再国有化和国家严格控制阶段(2003~2008年)不满于持续低迷的经济和日渐下滑的综合国力,再加上金融寡头对其自身政治地位的挑战,普京上台后开始加强国家对油气工业的控制。2003年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尔多夫斯基的逮捕标志着俄罗斯开始加紧对油气工业的控制。2005年7月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从Selkupneftegaz购买了34%的股份。2006年,尤科斯公司因资产冻结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而宣布破产,在俄罗斯政府的干涉下,尤科斯最大的子公司尤甘斯石油公司最终被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拍得。2007年,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了尤科斯其他剩余资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则于2005~2007年成功地参与了一系列公司并购。2005年5~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分别收购了俄罗斯Tambeyneftegaz25%的股份和Northgas51%的股份。同年10月,又以131亿美元的价格购得西伯利亚石油公司69.66%的股份。2006年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Shell、Mitsui和Mitsubishi达成协议,购得萨哈林能源公司(SakhalinEnergy)50%的股份。2007年10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增加了其与雪佛龙的联合企业NorthernTaigaNeftegaz中的股份(从先前的30%增加到75%)[2]。国家对油气工业的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控股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在2004~2008年短短4年中从23%一跃飙升至近40%[3]。
诠释俄欧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
[摘要]俄欧关系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而俄欧经贸关系又是双方关系的重要内容。但俄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和军事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而本文只对美国对俄欧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俄欧经贸关系美国
俄欧经贸关系发展受美国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同,但美国对俄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一、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人为地割断了俄欧之间的经贸联系
二战以后,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它们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极力扩大对世界的干预能力,都把对手视为敌手,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摩擦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美国为了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通过马歇儿计划对西欧的进行经济援助,在欧洲为苏联培植了最强硬的竞争对手。而苏联对此反应迅速,利用在二战期间所形成的巨大政治优势,把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积聚在自己周围,共同与西欧展开对抗。
由于在冷战期间,东西方对抗是主流,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一切关系都服从于东西方对抗中,因此俄欧经贸关系降到了最低点,这从俄罗斯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贸易国别方向上可以得到验证。见下表:
经贸关系发展因素思考论文
[摘要]俄欧关系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而俄欧经贸关系又是双方关系的重要内容。但俄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和军事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而本文只对美国对俄欧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俄欧经贸关系美国
俄欧经贸关系发展受美国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同,但美国对俄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一、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人为地割断了俄欧之间的经贸联系
二战以后,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它们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极力扩大对世界的干预能力,都把对手视为敌手,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摩擦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美国为了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通过马歇儿计划对西欧的进行经济援助,在欧洲为苏联培植了最强硬的竞争对手。而苏联对此反应迅速,利用在二战期间所形成的巨大政治优势,把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积聚在自己周围,共同与西欧展开对抗。
由于在冷战期间,东西方对抗是主流,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一切关系都服从于东西方对抗中,因此俄欧经贸关系降到了最低点,这从俄罗斯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贸易国别方向上可以得到验证。见下表: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公共基础知识》分项训练题--邓小平理论 (2)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能源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