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灵魂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3:13: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在灵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一、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有容”
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在内的人类政治意识系统。政治意识文明就是上述政治意识不同层面的进步状态。从构成要素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包括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从价值取向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则是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难以一一列举的进步的政治理念。
政治意识文明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社会存在的变迁推动着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因此,研究政治意识文明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条件。罗素说过:“政治理想必须根植于个人的生活理想。政治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个人的生活达到最优。政治家所考虑的应当是各式各样具体的人——男人、妇女、儿童——而不是别的或凌驾其上的什么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政治学的使命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2](p381)
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必要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要尽快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使“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3](p441)。列宁也特别强调群众的自觉性是国家力量的表现,他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4](p234)
就目前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政治意识文明发展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政治意识文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经济基础来谈政治意识文明,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政治意识文明的独立作用。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时代,直至现代的信息时代,其中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时代意识,而且这种时代意识制约着整个文明的发展。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总之,在每一时期,在每一文化阶段,这种单一的‘内在精神’都制约着从道德、艺术、政治体制到哲学的全部形式。”[5](p55)
政治文明内在灵魂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的政治创造,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内在精神的可称之为灵魂的因素。具体而言,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是“有容”,政治制度文明之魂是“有衡”,政治行为文明之魂是“有序”。政治文明就是由这些因素凝结而成的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
【摘要题】概念辨析
【关键词】政治文明/内在灵魂/有容/有衡/有序
【正文】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1]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精神实质的可视为内在灵魂的因素。正确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对于研究政治文明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有容”
小议音乐赏析与人心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音乐欣赏与内在和谐关系探讨论文
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音乐欣赏与内在和谐探究论文
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在和谐诠释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在和谐综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儒家以“人”为本位,侧重从“人”的视角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儒家重“生”更重“德”,把人格和道德价值看得比生命价值更重要。当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不可调和之际,宁可“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身取义”(《孟子?告子》),以成就和实现其道德价值。在儒家眼里,正是人格和道德价值赋予了人的生命以独特而崇高的意义。儒家主张人内在的善性和外在的纲常之礼的结合,用纲常之礼开掘和显现人的本性,进而向圣人的完善境界提升。
论思想的时代意义
思想的内在精神
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要理解这一点,还须回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立场上来,即必须将同志晚年的错误和思想区分开来,同时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思想是蕴含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对于这一思想体系,我们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一是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的问题时过境迁,可以说与我们的现实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了,比如江西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但是,它所要解决的有些问题却依然是我们的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比如反腐败问题,又比如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等等。二是从其具体论述来看,有些论述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失去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但这也不排除其借鉴性的意义;三是从其内在精神来看,思想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贯穿在思想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再有就是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我认为,思想的内在精神不会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思想的内在精神”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思想的时代意义很重要。思想的内在精神在外延上要大于思想的“活的灵魂”,“活的灵魂”是指贯穿在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而思想的内在精神则除了包含“活的灵魂”外,还包含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内。当然,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核和实质。思想中的某些具体内容也许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现实意义,但是,思想的实质或内在精神却不会过时。
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如何能说明思想的现实意义?
思想主要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思想体系。“中国实际”既包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也包含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对人们现实实践发生影响的活的因素就是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举世公认的。这种民族精神博大深厚,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概括,但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爱国主义、讲求道德、经世致用。当然,这里面还可以细分,诸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等,而其核心应该说是爱国主义。思想可以说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现代体现,即是说,思想继承了民族精神,而又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使之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将爱国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去掉了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份;将传统的道德精神改造成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转换成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所谓集中体现,即是说,民族精神传统表现在我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身上,而等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试以爱国主义为例,中华民族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在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寇深祸急、瓜分豆剖的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蹈厉敢死、奋起抵抗。然而只有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受屈辱的历史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早年的立志救国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宏音,从反对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到积极主张搞两弹一星,等等,呈现出来的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至于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艺术符号学体育舞蹈身体观的阐释
1不同身体维度下的体育舞蹈运动
以身体为载体的体育舞蹈运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体育舞蹈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又根植于身体,身体是艺术表现最直接的媒体,体育舞蹈中律动的身体直接展示情感的波动与精神的翱翔。而身体又是心之本体,是体育舞蹈之根。在不同的身体维度下折射出迥异的身体意涵,从以下方面对体育舞蹈的身体进行解读。1.1物质身体下的体育舞蹈。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层面分析,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实体呈现在舞者脑中,舞者通过对呈现在脑中的世界万物进行意识加工,而后,通过身体展演的方式传达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及内在的情感宣泄。体育舞蹈运动从一个城市遍及一个国家,又涌入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因体育舞蹈价值性的存在,在各城市各国家的联系与交流中发展壮大,在发展中进一步凸显身体这一物质实体的功能及价值1.2精神身体下的体育舞蹈。从精神的身体上讲,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每时每刻都在存在的运动中实现。正如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所言,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体育舞蹈运动就是将肉体的动作发展为灵魂的语言的一种运动式样的身体展演。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物质身体和精神身体往往不可分割的在体育舞蹈的身体展演中同时呈现。在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的结合展演中体育舞蹈运动才具有灵性,才能达到以体传情的目的。1.3表现身体下的体育舞蹈运动。从表现的身体上讲,体育舞蹈是一门表现的艺术,“表现”这一概念至少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之于人的主观意志来说,它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呈现”,体育舞蹈呈现的是外在身体有节律的运动状态,其二,之于人的身体内在冲动来说,它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外在的“显现”,即是直接的“体现”。体现的是舞者灵魂的语言。人的表现是建立在他对世界的感觉基础之上。“感觉”被认为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初始阶段。人类的运动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人体活动引起的动作感受,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着的世界的知觉,来源于外在环境不断的刺激之流给予他的感受。体育舞蹈运动的情感表现同样也是来源于世界万物给予舞者的感受,而后通过身体展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在体育舞蹈这一运动创作与表演中,一种好的“感觉”,既是物质的又是心理的,它是在心理、筋肉之间不断成功地转换、交流、传递的结果。舞蹈动作是人的内在倾向的“表现”,体育舞蹈的身体动作是舞者心灵的“表现”。同样,体育舞蹈创作与表演的存在是肉体的存在,亦是精神的存在,身体也如威廉.詹姆斯认为的是情感风暴的中心,心理坐标的起源。舞者通过身体及其运动认识与感知世界,亦通过身体及其动作理解与表现生命。体育舞蹈,正是在这一原理上建立起理解生命与表现生命的起点和归宿的。舞者通过自我和他人的身体动作、通过运动感觉、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舞伴身体间的配合,体现和谐的身体展演模式;通过舞蹈动作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态的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充满内在含义的动作符号。
2艺术符号学视域下对体育舞蹈身体观的阐释
2.1体育舞蹈:身体符号的解读。罗兰.巴尔特提出了符号的“能指”和“意指”概念,他曾举一例子加以说明———玫瑰,其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在表达爱慕之际是一个符号,其意指是爱情的意念,作为能指的玫瑰和作为符号的玫瑰完全不同,前者是空洞无物的,后者却是充满意味,而使之充满意味的就是“意指”。[1]同样,体育舞蹈艺术符号的“能指”是仅作为一个运动项目;通过身体展演传达出人类情感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动作符号,其意指是情感的表达。体育舞蹈的符号所表现的不仅是对这一事物的概念,更是关于情感的概念,是作者通过身体表达情感的呈现,是一种表现性的符号形式。体育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以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2]现代的体育舞蹈已经逐渐发展演变成为转达人类精神的一件载体、一个符号。体育舞蹈恰恰又是利用身体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符号,在体育舞蹈中身体自身演绎的动态符号注入了文化内涵的营养,是舞者用身体符号的呈现,探索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方法,正如李亦园指出:人的身体是最常被用来表达人际关系和人神关系的符号,也是一种最自然的符号。体育舞蹈使用身体自身符号表达文化、传承文明、展现世界观,它的魅力更是我们的身体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再现。2.2体育舞蹈:情感化的身体展演符号。体育舞蹈以身体变换的外在式样来诠释符号内在的意蕴,它的情感流溢是靠对体育舞蹈文化意涵及风格特点的了解以内在灵魂与外在身体相结合的流溢。体育舞蹈中不同舞种的意指各不相同,十支舞各象征着生活的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在情感的持续摆动及物质身体下以情感化的身体展演形式呈现了动态有生命的体育舞蹈符号。
参考文献:
[1]连新.身体:社会学的新视域[J].山西师大学报,2015,42(1):144.
西方古典人本哲学研究论文
包括文德尔班、罗素在内的许多西方家,都将西方古典哲学理解为某种远离日常生活、拒绝世俗功利的智慧。但是,当心灵真正浸润于西方古典人本哲学之中时,我们却在令人赞叹的智慧背后领悟到1种对人类精神深沉而执着的救赎意识。从古希腊的知识哲学、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到近性主义哲学、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可以说,精神救赎意识始终贯穿在西方古典人本哲学之中。作为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创始的康德哲学,其救赎意识上承古代传统,下开当代哲学精神救赎之先河,意义10分重大。
1、知识、信仰与灵魂救赎
苏格拉底开启了古希腊哲学以探寻到思索人本的重大转型。在苏格拉底看来,确立人之为人而不是自然应是哲学的根本性。人所以不同于自然是因为人有灵魂,而灵魂的基本规定性是理性。这就决定了追求真理应成为人生的终极意义。1个人只有用理性对待自己、对待世界,才能够正确地行动并在正确的行动中不断发现真理、不断生成理性、不断确立灵魂,从而卓立于自然之外。古希腊思想大师柏拉图认为,灵魂作为人的本质是客观的,但又是潜在的。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发现客观存在着的灵魂并将灵魂从潜在状态变成明确而现实的理念。因此,柏拉图反复强调人类最大的善行就是认识理念、塑造灵魂,否则人将沉沦于动物之中。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光大了前辈们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没有灵魂的人就不是真正的人,灵魂是人的本质界定。而人要想获得灵魂就必须依靠知识,知识是人获得灵魂的唯1途径。正是基于此,亚里士多德高度关注知识问题,最终完成了古希腊知识哲学的建造。从上可见,古希腊知识哲学重视理性、关注认识的动因之1就在于试图通过设立灵魂,拯救人类于自然之中。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宗教文化背景中更关心人类灵魂问题,虔信人类的苦难源于灵魂的失落,唯有拯救灵魂才能在苦难中救赎人类。但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不相信理性、认识、知识可以找回灵魂。在基督教哲学看来,灵魂的失落正是人类滥用理性而导致“原罪”的结果。灵魂的复归、人类的救赎只能依靠对上帝坚定信仰和对教规的严格遵守。正是在这其中,精神救赎变成了灵魂再生,哲学成为神学。
2、普遍立法与道德救赎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方逐渐进入近代化。在康德之前,1方面技术迅猛,另1方面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工业化背景中,西方近代人本哲学集中体现为理性主义哲学。近性主义哲学恢复了古希腊哲学传统,重理性、重逻辑、重知识。但是,康德发现,科学技术只是人类自然力量的增长、延伸,并未在本体意义上完善人性。相反,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人性正日愈沦丧。同时,康德意识到传统宗教信仰由于不能给人类以实际的知识,无异于同义反复、自言自语,所以他断定传统宗教信仰也无法真正解决人性问题。而古希腊知识哲学和近性主义哲学所倚重的理性、认识、知识,只能在人的现象界中发挥作用,而在人的本体界中无效,同样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在康德看来,人性的修复只能通过道德救赎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