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融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3:0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源融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源融资

政府内源融资

一、中国政府内源融资规模有多大:税收快速增长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并没有实施明确的“增税”政策,只是对税制进行过局部性调整。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征或停止征收某些小税种。1994年新税制规范了增值税的内容、计税依据和标准,这不属于增税,而是对原流转税税种的调整。1997年税收增长出现良好势头,国务院据此向税务系统下达了1998年税收增收1000亿元的任务。在外部需求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税务系统勉强完成了任务。1999年和2000年税务系统继续加强征管,同时由于开征了利息税,以及证券市场从1999年5月开始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交易规模大增,使证券交易印花税快速增长,所以这两年税收增长幅度超过了1998年。加强征管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税收“寅吃卯粮”现象,征了“过头税”,也有些地方出现“税收贮藏”,为以后年度完成指标做准备。

那么,税收的正常增长应该怎样评判呢?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如果税收可以完全征管,不存在流失的前提下,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制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那么,税收弹性系数一般会大于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的弹性系数一般不会大于1,税收增长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中国的税制结构属于后一种,税收弹性系数应该在1左右。从实际情况看,1979年—2001年中国税收名义增长速度为15.3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5.84%,平均弹性系数为1.035。近10年的情况也是如此,1991年—2001年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是16.1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6.61%,税收弹性系数为1.031。1997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平均弹性系数达到2.41。如果考虑近年来证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使印花税、利息税增加较多的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应高于1.035。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随机干扰因素后,本文测算出1997年—2001年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48。税收弹性系数1.48可以作为判断政府是否实施增税融资的标准。研究表明,最近5年中国政府加强征管带来的税收增长占税收年度增长的比重在25%-54%之间(见表1)。

二、政府增税内源融资规模的经济约束

政府依靠增加税收的内源融资途径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是比较强的,这可以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一般认为,税收具有负的经济增长效应,政府做出增加税收的决策时必须谨慎。不过,增加税收的负效应是从私人部门经济出发的,税收强制分配国民收入,使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负激励效应),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政府通过税收收入来维持公共部门的运转,在政府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转移性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政府部门的消费或投资,但是能形成私人部门的收入,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因此,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可能抵消税收对私人部门的负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有可能出现正的情况。

从实证角度研究的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两种情况。国外学者,如Peden(1991)、Sculley(1995)等通过经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税收是负相关关系;而Garrison&lee(1992)研究得出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国内学者马拴友(2001)通过对我国1985年—1999年税收、政府支出与GDP的回归分析得出:税收每增加1元,就会使GDP减少2.4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长1%,会促进GDP增长0.36%。按照马拴友的推算标准,2000年税收比上年增加1898.93亿元,使GDP减少4557.43亿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93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9%。将增加的购买性支出的资金看作是全部来自税收增长,那么,政府购买性支出可以带动GDP实际增长3.49%,名义增长4.39%,换算成绝对数为3602.76亿元。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与增加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是使GDP减少954.67亿元,也就是使2000年经济名义增长速度下降1.16%,实际增长速度下降0.26%。

查看全文

政府内源融资增税

一、中国政府内源融资规模有多大:税收快速增长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并没有实施明确的“增税”政策,只是对税制进行过局部性调整。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征或停止征收某些小税种。1994年新税制规范了增值税的内容、计税依据和标准,这不属于增税,而是对原流转税税种的调整。1997年税收增长出现良好势头,国务院据此向税务系统下达了1998年税收增收1000亿元的任务。在外部需求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税务系统勉强完成了任务。1999年和2000年税务系统继续加强征管,同时由于开征了利息税,以及证券市场从1999年5月开始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交易规模大增,使证券交易印花税快速增长,所以这两年税收增长幅度超过了1998年。加强征管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税收“寅吃卯粮”现象,征了“过头税”,也有些地方出现“税收贮藏”,为以后年度完成指标做准备。

那么,税收的正常增长应该怎样评判呢?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如果税收可以完全征管,不存在流失的前提下,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制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那么,税收弹性系数一般会大于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的弹性系数一般不会大于1,税收增长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中国的税制结构属于后一种,税收弹性系数应该在1左右。从实际情况看,1979年—2001年中国税收名义增长速度为15.3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5.84%,平均弹性系数为1.035。近10年的情况也是如此,1991年—2001年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是16.1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6.61%,税收弹性系数为1.031。1997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平均弹性系数达到2.41。如果考虑近年来证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使印花税、利息税增加较多的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应高于1.035。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随机干扰因素后,本文测算出1997年—2001年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48。税收弹性系数1.48可以作为判断政府是否实施增税融资的标准。研究表明,最近5年中国政府加强征管带来的税收增长占税收年度增长的比重在25%-54%之间(见表1)。

表1中国税收增长因素

19971998199920002001

名义GDP增长9.75.24.88.97.3

查看全文

政府增税内源融资分析论文

一、政府增税内源融资规模的经济约束

政府依靠增加税收的内源融资途径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是比较强的,这可以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一般认为,税收具有负的经济增长效应,政府做出增加税收的决策时必须谨慎。不过,增加税收的负效应是从私人部门经济出发的,税收强制分配国民收入,使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负激励效应),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政府通过税收收入来维持公共部门的运转,在政府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转移性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政府部门的消费或投资,但是能形成私人部门的收入,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因此,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可能抵消税收对私人部门的负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有可能出现正的情况。

从实证角度研究的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两种情况。国外学者,如Peden(1991)、Sculley(1995)等通过经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税收是负相关关系;而Garrison&lee(1992)研究得出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国内学者马拴友(2001)通过对我国1985年—1999年税收、政府支出与GDP的回归分析得出:税收每增加1元,就会使GDP减少2.4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长1%,会促进GDP增长0.36%。按照马拴友的推算标准,2000年税收比上年增加1898.93亿元,使GDP减少4557.43亿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93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9%。将增加的购买性支出的资金看作是全部来自税收增长,那么,政府购买性支出可以带动GDP实际增长3.49%,名义增长4.39%,换算成绝对数为3602.76亿元。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与增加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是使GDP减少954.67亿元,也就是使2000年经济名义增长速度下降1.16%,实际增长速度下降0.26%。

当然,政府支出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是稳定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一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会减弱。Peden(1991)测算了美国1929年—1986年的经济生产率与政府支出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7%前促进生产率提升,大于17%后反而会降低生产率。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那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即宏观税率)不超过17%,对经济影响是积极的。

中国的情况是当政府预算能够实现基本平衡时,广义宏观税负介于14%-24%之间经济是可以承受的,但由于政府预算在绝大多数年份是赤字,所以对应的宏观税负为22.9%,宏观税负低于22.9%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小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中国GDP增长对税收融资的总量约束基本上是宏观税率不超过22.9%为宜,但也不能太低。宏观税负与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差不应超过3个百分点,否则会影响政府支出水平。

二、中国政府内源融资规模有多大:税收快速增长剖析

查看全文

内源融资与资本结构对信贷融资的影响

一、引言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在与外部环境有一定关系的同时,与其自身的内部环境也很可能相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呈现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差的特点,造成中小企业转换为内源融资的盈余较少,内源融资能力不足,这很有可能是造成中小企业自身信贷融资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目前我国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民间金融等发展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很大部分的资金缺口依赖向银行贷款,中小企业的债务上升过快,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信贷融资成本偏高,从而有了“融资贵”的现象。因此,本文旨在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资本结构角度研究对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从而为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自身融资贵的现状提供思路。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内源融资能力与信贷融资成本

关于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内源融资能力与信贷融资成本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Myers(1984)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活动会依照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即一个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同样认为影响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企业日常经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影响着企业的债务融资,进而影响信贷融资成本。唐新贵、冯宇(2006)认为我国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缺乏、科技含量小、资信等级较低等企业素质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贵的原因,即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健全、内源融资能力不足推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王耀财(2011)认为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成本高、规模小、内源融资不足等特性,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假设1:内源融资能力与信贷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即内源融资能力越弱,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越高;内源融资能力越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越低。

(二)资本结构与信贷融资成本

查看全文

政府内源融资研究论文

一、中国政府内源融资规模有多大:税收快速增长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并没有实施明确的“增税”政策,只是对税制进行过局部性调整。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征或停止征收某些小税种。1994年新税制规范了增值税的内容、计税依据和标准,这不属于增税,而是对原流转税税种的调整。1997年税收增长出现良好势头,国务院据此向税务系统下达了1998年税收增收1000亿元的任务。在外部需求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税务系统勉强完成了任务。1999年和2000年税务系统继续加强征管,同时由于开征了利息税,以及证券市场从1999年5月开始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交易规模大增,使证券交易印花税快速增长,所以这两年税收增长幅度超过了1998年。加强征管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税收“寅吃卯粮”现象,征了“过头税”,也有些地方出现“税收贮藏”,为以后年度完成指标做准备。

那么,税收的正常增长应该怎样评判呢?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如果税收可以完全征管,不存在流失的前提下,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制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那么,税收弹性系数一般会大于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的弹性系数一般不会大于1,税收增长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中国的税制结构属于后一种,税收弹性系数应该在1左右。从实际情况看,1979年—2001年中国税收名义增长速度为15.3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5.84%,平均弹性系数为1.035。近10年的情况也是如此,1991年—2001年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是16.1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6.61%,税收弹性系数为1.031。1997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平均弹性系数达到2.41。如果考虑近年来证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使印花税、利息税增加较多的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应高于1.035。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随机干扰因素后,本文测算出1997年—2001年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48。税收弹性系数1.48可以作为判断政府是否实施增税融资的标准。研究表明,最近5年中国政府加强征管带来的税收增长占税收年度增长的比重在25%-54%之间(见表1)。

表1中国税收增长因素

19971998199920002001

名义GDP增长9.75.24.88.97.3

查看全文

企业内源性融资问题探析

融资活动是企业创建、扩张、调整资本结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务活动。按照资金来源渠道,融资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两种方式;外源性融资即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金,包括股票、债券、租赁、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性融资方式,忽视内源性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验证。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企业内部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都在不断地上升,德国由53.2%上升到65.5%,英国由58.4%上升到68.3%,美国由61.5%上升到82.8%。即使在实行主银行制的日本,这一比例由29.7%上升到49.3%。反观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外部融资为主,内源性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徘徊,甚至有少数企业完全依赖外部融资,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源性融资的特征分析

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内生性。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资本化过程,不需要其他金融中介,因而具有内生性。内源性融资取得的资金是企业产权所有者的自有资本,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的保证,因为投资者将根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来衡量对企业投资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时所能取得的融资规模和资本成本。

(二)融资成本较低。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利,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也不需支付任何融资费用,因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三)具有产权控制权。企业权益资本的多少及分散程度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有决定性作用。内源性融资具有产权的控制性特征,通过内源性融资方式融资,既可以避免因向银行贷款或向债权人发行债券而使债权人对企业进行相机控制,又可避免因对外股权融资而使原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稀释,增加原股东的剩余索取权,使原股东享有更多的实际利益。

查看全文

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这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逐渐从高峰迈入低谷,在面临人口结构以及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下,房地产要想谋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强大的、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期融资比例偏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窄、内源融资偏少等问题,提出了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内源融资

现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如之前那么有发展前景。当前,房地产的供应和需求基本已经完全平衡,短时间分析,楼市依然需要降低库存量,就算取消限购,降低利息等帮助房地产提升活力的政策,也不能改变中国楼市需要降低库存的事实。现在房地产融资渠道非常单一,房地产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很脆弱,融资结构缺乏协调性。这给房地产投资者、金融业、房地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问题。政府要尽力给金融市场建立比较好的外部环境;房地产企业也要不断分析其他融资渠道,创建科学的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和融资结构,从而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能力,提供稳定的资金链条给企业发展和生存。

1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1长期融资比例偏低

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按照融资的期限来划分融资,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比较密集。因为房地产企业开发一个项目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在进行融资时,必须要非常高地长期负债比例。因为,如此,就会有比较稳定的资金,可以让企业资金链完整,从而让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需求获得满足。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没有很高的长期融资比例,就算是一些大型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比例在20%~30%之间,这些大型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对于短期负债更加依赖,如此的融资结构会造成资金非常不稳定,由于需要在短期来还款,更容易让资金周转不灵,无法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查看全文

西方企业融资方式研究论文

融资结构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即流动性的负债所占比重越大,其偿债风险越大,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

企业由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同,而产生其各异的融资结构。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二类:一是通过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内源性融资;二是通过来自公司外部现金流的外源融资,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

一、融资理论支持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认为:(1)由于企业负债利息在税前列支带来的节税效应,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2)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因此,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在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收益与债务上升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之间的平衡点。(3)债务融资对外部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传递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4)债务融资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比股权融资更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被兼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佳的融资模式是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二、西方国家融资结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都具有明显的内源性融资特征,在其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其次是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比重最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超过股票。(表1)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论文

一、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按照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公司融资主要有两类: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内部筹集的资金,包括留存收益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两种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外部筹集的资金,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通过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债务融资是指公司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应当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其理由是:内源融资无需花费融资成本,也不存在还本付息与分红派息问题,是最理想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中,债务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债务融资所支付的利息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扣除,具有抵税效应,能减少公司交纳的所得税,而只有在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破产成本和成本增加才会抵消企业节税收益(陈柳钦,2003);二是债务融资对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可以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因债务融资可以迫使经理努力工作以避免破产,如果一家企业靠股权融资,并且多少赚了一些钱,那么经理们就可能不会有进一步提高效率的激励;三是债务融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因大多数投资者相信,与外部人相比,企业的经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前景。如果经理认为没有什么风险,他们就愿意扩大债务,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会增加破产的风险。他们愿意发行债券这一事实以一种有力的、具体的方式传达了经理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其说服力远胜于辞藻华丽、慷慨激昂的企业前景报告。由于债务融资促使经理努力工作,又使潜在的股东相信公司发展的价值,所以举债降低了企业资本的总成本,并且提高了公司的市场价值(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2000年);四是债务融资不会侵蚀老股东的既得利益,因债务融资的利息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不会影响老股东的既得利益,而股权融资,要么增加老股东的投资(如配股),要么增加新的股东,必然会稀释每股收益,增加老股东的投资风险,降低老股东的投资收益,从而损害老股东的利益。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公司融资的实际情况相符,经济最发达的西方七国,公司的融资大部分是依靠自身来解决的。

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分析

(一)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查看全文

公司融资渠道问题探讨

摘要: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国内中小企业逐步发挥着骨干作用,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选取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对该企业的融资渠道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该企业目前存在的融资渠道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出应对策略,如拓宽创新融资渠道、调配融资比率等。希望能改善企业融资渠道与问题控制现状。

关键词:融资;融资风险;融资渠道

一、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融资渠道现状与风险分析

(一)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河南青成),成立于2016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世界五百强美国约翰迪尔工程机械产品河南省总代理、壳牌工程机械专用油河南省总代理、美国唐纳森河南代理、德国MATO黄油枪河南省总代理,并有自主品牌艾普松润滑脂,同时全面开展了工程机械交易、维修、寄售、租赁等业务,是一家工程机械整机与后市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郑州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有办公室、仓库、大修车间、展示场、宿舍、职工食堂等。目前,公司设立了整机事业部、润滑油事业部、零件管理部、二手机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截至目前,河南青成已经成立了信阳分公司、南阳分公司、新乡分公司及洛阳分公司,在全省各地市与一百多家网点建立了后市场合作关系。

(二)河南青成融资渠道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