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0:57: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控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控机制

内控机制建设心得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高税务机关工作质效,南平市地税局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执法风险排查与防范工作。通过对岗位风险点的梳理和排查、调研和总结,选取建瓯地税局作为试点单位,按照“设立岗位、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目标管理、风险预警、量化考评”的思路,创建了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并从7月1日起在建瓯地税局试行。根据《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建瓯地税局共设立了68个工作岗位,明确了557条工作职责、提出了454项工作目标、设定了201个岗位风险提示,制定了212个风险防范措施、规范了19项工作流程,做到岗位职责定位到哪里、风险防范就到哪里,实现了执法风险、行政风险、廉政风险的“全防全控”,有效地促进权力规范、透明、高效地运行,切实推进了“平安地税”系统工程建设。

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设岗定责,解决“岗位如何设”的问题

本着“因事设岗、因量定人”的原则,由人事部门以单位职数为依据,科学配置工作岗位,明确各科室、分局的职责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地设岗定责,整合人力资源,确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形成清晰、完善的工作岗责体系,让每个人知道“岗位如何设”,“我该做什么”,消除职责不清的现象。

(二)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哪些该我干”的问题

工作职责由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构成,工作职责按“自下而上”的程序制定,科室职责由科长(分局长)提出后,交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人事部门把关;岗位职责以科室职责为框架,由岗位责任人提出,科员职责由科长(分局长)进行初审,科长(分局长)职责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各个岗位职责汇总后交由分管领导确定。各单位将分管领导审核后的工作职责汇总,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材料提交党组研究予以确认。通过完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每个岗位人员该干什么。

查看全文

信息化会计内控机制讨论

1信息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面临的挑战

从手工环境到信息化环境,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并没有改变,但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等方面发生的质的变化也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面临着诸多挑战。

1.1数据的安全性减弱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磁盘或光盘。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当硬件、软件和网络本身出现故障时,极易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面临瘫痪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1.2组织控制功能减弱在手工会计的组织方式下,企业的会计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中心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很少出现错误或舞弊的行为。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核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会计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

1.3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存储均集中于系统职能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因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必须随之转移到对网络系统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控上。那么,如何对网络系统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就成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1.4扩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在手工条件下,会计系统在制度上可以形成内部控制牵制网,使差错和不轨行为很容易被发现。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处理方式相比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系统建立与运行复杂性程度的提高,要求网络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范围应相应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

查看全文

监管机构内控机制论文

监管机构本身作为受托履行监管职责的专业组织,其行为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委托关系。在各相关利益者的博弈互动中,监管者的行为并不必然会与既定监管目标一致,既存在着因监管者被“俘虏”导致监管宽容问题,也存在着监管人员利用监管权力寻租、设租导致监管腐败的问题,还可能有监管措施过于严厉、监管范围过宽的监管过度问题。特别是在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所有者等各利益集团的外部干扰和强力影响的情况下,监管行为很可能偏离于既定的监管目标。因此,正如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一般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保证和国企改革的关键,改革后的金融监管体制与机构能否真正发挥应有效能、提高监管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监管机构本身内部治理的完善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现代的金融监管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以制度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式的合规性检查,更多的需要处于链最前端的监管人员依据相关知识经验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准确全面的风险考评测定与预警提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经验、行为倾向、激励程度等个体主观因素对最终监管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程序、操作规程来指导、约束监管人员的履职行为,实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相容,以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监管有据、监管有度、监管有力、监管有方的最优监管状态。

监管机构的治理架构:从初始委托人到监管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

金融监管治理作为公共治理在监管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在其监管行为与监管过程涉及金融机构所有者及其经营管理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存款人等多方利益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合理确定和统筹安排各方权利与责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确保监管机构不受各种外来干扰,恰到好处地为其初始委托人——相关金融消费者提供最有效的保护。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治理的经验看,一个有效的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目标及其考核标准:对于监管机构的基本要求

根据一般的监管理论和各国金融监管实际经验,从最初的委托—关系看,金融监管机构作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人,应当始终代表这一群体的利益正确行事,其组织行为目标应当是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性,作为这一目标的合理延伸和展开,监管机构还应同时关注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金融知识、减少金融犯罪等目标。

查看全文

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海关非执法领域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海关财政资金效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行预算管理内控机制改善了过去业务不规范,监管不严格等情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做好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海关;预算;内控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关系统构建“五型海关”的稳步推进,财务在后勤服务保障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财务领域内控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关系着海关深化改革、事业发展、履行职责、机构运转能否较好的保障,这就对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目前,海关总署党组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完善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重要部署,先后下发了《海关总署关于加强和完善海关非执法领域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海关非执法领域内部控制节点指标体系》等文件,海关预算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执法、管理、廉政风险的思想共识,开始通过运用内控手段,逐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完善。

二、现行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内控机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机制也因为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事业单位向企业化发展成为了目前的主流趋势,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顺利转型,同时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单探究了目前事业单位在内控机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内控机制

内部控制其实是我国审计领域所提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并且已经存在较完善的内控体系以及有关规范和标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了五个大方面的工作,即内部环境控制、风险评估管理、控制企业活动、信息与沟通管理、内部监督与管理。并且企业内控标准规范自发行后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反馈。但目前的内控制度规范在理论方面还有所欠缺,更多的是对业务操作层面进行详细、具体的要求。这一方面是对现实发展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想避免由于突然的大变动而引起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矛盾。但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缺乏理论支撑和指导,也会造成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不佳,没有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规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缺乏正确的认识。内控管理归根到底就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内控工作需要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来开展,但基于这一点可以发现存在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内控有完善或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说,将内控机制视为一种外部监督体系的存在,没有将内控机制看作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制度。所以,内控体系在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推行和利用。此外个别管理人员对内控体系的错误认识,在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制定方面就会存在许多的问题,这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认知缺失,这与建设的内控体系的初心存在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缺乏的问题[1]。(二)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其实是一项系统且综合的控制体系,内控体系的运行必须要有一套十分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但目前内控制度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建设过程形式主义过于严重。存在许多事业单位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照搬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发展情况来进行专门制定,只一味地追求有一个管理制度,并不追求管理制度是否可应用于本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也就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不追求管理制度的实用性[2]。第二,内控制度在制定时不经考证,照搬的内控制度或基于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调整,但调整过程中降低了内控水准,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第三,内控制度达不到实际治理的需求,没有及时地对内控制度进行更新或调整。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是一项动态的流程,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但存在许多事业单位拖延症状严重,不注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第四,过于追求效率而不注重制衡和规范也是目前内控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许多事业单位太过重视效率,而忽视了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作用。(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基础薄弱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所造成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从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从业资质,特别是对财务负责人的岗位要求更苛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存在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令人担忧,无法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有着错误的认知,事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比一般企业要高,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日常业务控制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其责任和义务的要求也更高。但长期以来,对事业单位发展要求仅仅是对其经济指标存在考核要求,反而忽视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评价,随着国家分类推进部分事业单位转制为经营性企业,需要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加以重视[3]。此外,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是常见的现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企业相比特点就是非营利性,一般也没有损益的核算,对经费的效费比要求不高,这也导致有政府和事业部门预算执行率要么不高、要么资金投量投向盲目,出现一些假大空、形象工程的情况存在。事业单位并不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甚至出现恶劣的编造预算的现象,编造预算、事后追认等各种会计违规行为常有发生,甚至也会出现随意变动项目的问题,使得预算管理的作用无法有效体现。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内控机制的有效措施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防范各种商业风险,促进银行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运行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与各种管理体制和措施的总称。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其首先是金融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银行管理质量,降低经营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安全、完整、增值,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最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在银行运营过程中,对内部管理起约束、控制的作用,有利地保证了各项操作规程、办法得以顺利实施。

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和不足

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综合性改革,努力建设成具有一定实力和美誉度、忠诚度的,并能挤身于国际行列的现代商业银行,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现代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纵观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各项相关管理体制普遍健全,内控机制也基本运行良好,充分发挥出了内控机制的重要功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一度进入平稳、上升的态势。

但近几年,由于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内控机制渐渐地落后于市场改革的步伐,出现了许多与市场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产权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均规属于国家所有,其商业银行股权自然也就全部集中于国家,商业风险也完全由国家承担,这与现在提倡的股权多元化是相悖的,是不相吻合的;(2)授权混乱、不规范。由于授权的不规范,时常导致越权、绕权之事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内部调控职能;(3)稽核部门控制力度不够。目前,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不适应于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稽核部门的作用尚无法正常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作用不大;(4)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内容不明确。商业银行现行内部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部门或岗位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缺乏系统、完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内控制度,这些都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各项相关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的强化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内控机制建设受到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仍显不足,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1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必然受内控观念影响和支配,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观念的认识存在许多偏差:一是许多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二是误解内控是对同事、员工的不信任;三是片面地理解业务开拓和内控的关系,认为内控严则业务损;四是误认为内控只是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在思想上没有形成严格执制的意识。这种认识偏差必然导致在问题发生后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违背内控机制事前控制的特点,埋下风险隐患。

1.2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效性还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一是制度贯彻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抓落实的力度不够,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二是制度不完整。一些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无法适应新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三是制度不系统。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缺乏统一的考虑,影响了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四是制度条文不够严谨。

1.3内控运行机制失调。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自身监督的责任者,这种对自己行为进行所谓的“自我监督”本身就不可靠。同时,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或政出多门、或相互推诿,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

1.4权力制约失衡。突出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制约。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权责失衡,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查看全文

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探讨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种情况下,电力施工企业要想有效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就必须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对企业各项成本开支的控制力度。在对企业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电力企业的风险,增加自身经济收益。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1当前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现状

1.1会计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存在不足。对当前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虽然电力施工企业已经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对有关的内控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关内控机制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会计内控机制整体的结构组织也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相关的规章制度呈现出一种比较零散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些内控机制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重复。在对企业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只是走表面形式,并没有对其的重要性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对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核,所以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会计内控机制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还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1.2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在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会计机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是组成企业会计内控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监督和管理的效果,只是徒有虚表。与此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有关政府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的实际实施效果也不尽人意,在工作过程中监管力度还需要不断地强化,这样一来就会对电力施工企业内控机制的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阻碍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1.3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实际完善情况进行分析,在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内控制度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熟悉,这样一来就会对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实际执行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有效地进行提高[1]。与此同时,在领导电力施工企业前进的过程中部分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会计内控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单纯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一堆简单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正是此种情况所以相关内控制度的管理者也就无法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的优化,在工作岗位中没有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也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在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实施的过程中甚至还存在着内控重要工作环节失控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1.4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相关的电力施工企业要想有效增强自身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好地进步和发展,那么首先企业需要对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系统和有关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这样一来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经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为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2]。但是对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很多电力施工企业并没有对有关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经济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所以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大大增加。除此之外,电力施工企业有关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也无法有效地对当前的风险进行管理和解决,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2完善电力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有效措施

2.1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清凉。第一,强化内部控制工作。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整体活动中。在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地完善和修改,对有关的制度进行细化,落实到员工个人,对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点也要提高重视,结合每一个安全隐患点进行合理地解决,这样一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管理工作上出现失控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的工程中,有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强化重点工作的内控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会计核算控制,保证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际核算方法能够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强化会计核算具体业务的控制工作,在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加强对企业财产物资的控制力度。因为当前电力施工企业拥有的实际资产比较多,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力度是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对有关企业非实物资产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并对资产定期进行核对,使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催收[3]。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有关的规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对固定资产的转移等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2.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的力度。对电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定期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中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地进行发现,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4]。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强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效果。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对内部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工作部门或者是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奖励,相反则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3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中,首先需要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进行强化和引导,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其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力度,还可以建立惩罚和薪资优厚相结合的奖励机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5]。对于一些提供虚假数据信息的会计人员不仅要进行教育批评,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损失情况对其进行经济方面的惩罚,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违法事件可以交送给司法部门进行处理。2.4对内控管理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完善。第一,首先需要对内控管理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规范。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工作内容:其一,有关的财务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工作,实行事前审计工作、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进行绩效评估工作;第二,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结合,做到有法可依;第三,管理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工作和施工工作的积极性并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状态。第二,加强对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投入的控制力度。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内控制度的导向作用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第三,强化控制预算。加强对企业预算的控制力度,主要是对企业中各项经营生产活动的资金、生产哼本以及采购费用等进行管理[6]。与此同时,准确预估电力施工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并对相关的业务成本进行审核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生产活动以及资金的流向等,对企业的预算制度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完善,系统性地企业的成本开支进行管理,保证能够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开支。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策略论文

摘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经营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内外结合良好的环境系统。在实施股份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行矫正和完善,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动态过程。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和缺陷进行完善必须做到内部控制完善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同步协调。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内外良好结合的环境系统。在实施股份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和缺陷环节,建立健全适应股份制经营发展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有效进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及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滞后性

查看全文

企业内控机制完善分析探讨论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是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当今,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捷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

二、内控工作现状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对待内部控制。有的单位内控建设不是从风险评估入手进行流程再造和必要的制度修定,而是将习惯的工作程序文字化后形成一个流程,至于这个流程是不是能控制风险实现管理目标并没有认真考虑;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制定了内控流程,实际工作中并不严格执行,没有从内控本质上搞内控建设;有的企业形式上的流程也不很规范,为应付检查而搞突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迷失了内控的目的等等。在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内控的真正目的是防范风险从而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