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0:43: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医学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提要】内科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如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内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值得该课程教师的深思及探讨。该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范畴的问题,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炼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与“学”的相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为农村、社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医疗人才。
【关键词】内科学;农村医学;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农村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是介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培养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是作为本课程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近年来内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有效对接。
1教学现状
1.1学生现状。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新设了农村医学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适应,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工作[1]。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危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招生分数线不足中考总成绩的一半,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在起点上“先天不足”,四年制专业教育很难弥补其不足,这也成为农村医学教育无法逾越的障碍[2⁃3]。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庭青睐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的主要动机是因为学医是一门技术,便于就业,不至于失业;而对于学生而言,上卫校学医并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初衷,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内驱力及上进心,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浓,对将来所从事的卫生职业工作热情不高。1.2课程设置现状。农村医学专业为四年制中专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前2年尚需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文化课。内科学学时不足180学时,相对较少,但内容繁多,通过短暂的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且从未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来说显得异常艰难。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所有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4]。1.3教学资源现状。自卫校停办社区医学等涉及临床类的专业以来,临床类教师已陆续退休、转岗、分流。此外,中职卫校属于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受制于编制、财政经费的影响,每年教师资源人才的引进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述等因素导致农村医学专业临床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知识老化与临床脱节,年龄层次差别较大,缺乏中流砥柱的中间力量,难以保证农村医学专业内科教学的要求。
2教学对策
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医文化渗透;中医思维;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中医文化主要是指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内容。近年来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蓬勃,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中心论与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将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视为“科学”的典范来衡量、评价与改造中医药,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及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师中医思维弱化,甚至逐渐缺乏中医文化自信。此外,中医药课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相对薄弱,对中医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1],不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及运用中医思维处理临床疾病。研究发现中医文化渗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能够多途径引导学生感知中医文化,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助力中医课程的学习[2-3]。《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衔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课程教学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进行对照教学,并在结课后对学生的《中医内科学》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单选题为主。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专业课程相同的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教学组(38例)与试验教学组(30例)。
临床内科学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作为整个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展开临床内科学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对临床内科学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确定因为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致使此项教学有效性不高,难以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对此,应当将目光落在案例教学法,利用次教学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通过营造相对真实事例来教授和培养学生,使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意识等方面得以提高,全面发展。以下该文将立足于案例教学法,着重分析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案例教法。
[关键词]临床内科学教学;案例教学法;注意问题
在近些年国民身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就医患者人数不断增高,这使得医院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需求较大。此种情况下,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医学人才,使之服务于广大病患,应当注意展开医学教育教学,尤其是临床内科学教学。又因内科学具有实践性强、临床表现复杂等学科特点,所以在具体展开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循序渐进地教授和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1]。鉴于此,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模拟实际病例,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
1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案例教学法。参考相关资料,确定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真实事例的模拟,使得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并且进行分析与决策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概念,确定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单项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双向研究性学习模式,将其有效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还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收获知识、自我教育的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1.2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的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之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提高此项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水平。1.2.1有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难以有机会思考和运用理论知识,致使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那么真正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将难以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而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则不同,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有机会研究临床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积累实践经验。例如在心绞痛课程教学中,某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了心绞痛典型案例视频,之后引出“心绞痛”一词,此时教师教授学生理论,之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和研究视频,大胆提出问题,最后共同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借助道具来展开临床处理,如此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知识[2]。1.2.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的展开,只需要教师理解教材,结合相关资料,做好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讲授,长此以往教师教学思想固化、教学路线定型,自身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到新知识,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而开展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则需要教师借助网络或渠道来获取到临床案例,深入研究临床案例,尤其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从而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临床案例,将其编入课件中。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到新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结构,这对于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1.2.3有利于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一些高效临床内科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因为持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紧紧围绕理论基础展开,致使学科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轨,很多学生能够吃透理论知识,但实习中却不知道如何操作。而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则可以规避以往教学的短板,模拟实际事例,让学生有相对真实的体验,进而参与到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学习中来,如此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融会贯通,真正学好临床内科学这门学科。所以,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有利于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3]。
2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CBL在内科学教学的应用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医学课程传统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结论式教学模式,教师讲授概念性或规律性的内容,学生进行抽象记忆,这种单纯知识记忆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需要打基础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已经有足够知识储备并且已经进入医学桥梁学科学习阶段且即将进入临床的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临床思辨能力的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而且由于教科书上对某个疾病阐述的内容是在长期对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而内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而人体是个精密而特殊的群体,存在疾病的异现性和人体的异质性,在临床上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来是行不通的。比如内科学在讲述肺炎一节时提到典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病理分期会依次出现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样期、灰色肝变样期、溶解消散期,而实际上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时的使用,我们临床上是很难看到典型四期病理变化的。又比如《内科学》的教材上在心律失常这一章节中是这么描述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的: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而实际我们在临床中常看到一些病史长、发生心肌纤维化的患者心电图没有明显f波,不能以此作为诊断房颤的依据。所以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死记硬背相应的知识点,但不能将书本中讲解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面对真正的病人时,往往只知道背诵书面知识,不知道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2C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CBL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而“以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两部分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与医学基础课程相比,西医内科学病种丰富,知识点散,一个完整的疾病体系由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后多部分组成,涉及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多门学科,且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内科学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因此这种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我们把医院真实的病例及相关的图像资料(包括视诊照片、心电图、影像资料等)搬到课堂上,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下,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化结合。
3CBL教学方法的实施
3.1实施对象的选择。由于完成了基础课程学习的较高年级本科生(如大三、大四)或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储备,并且求知欲强,对临床实习充满好奇,故CBL教学法适于在他们中开展。3.2病例选择。依教学大纲,对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都要有所涉及,选择临床常见病种具有典型性的病例用规范的医学术语描述出来,这是C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鲜活的典型病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一般选择病房常见病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3.3课程设计首先教师在理论教学阶段中坚持“简洁精炼、抓重点、特点突出”的标准,按教学大纲要求系统传授给学生知识,然后收集典型病例资料,精心构思所提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以适当超出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为核心进行思考,随之使用多媒体幻灯导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并且附带有辅助检查的原始资料,力求把病例的主体内容完整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一样,激发起其获取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置疑,各抒已见,集思广益,为了丰富临床教学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病例讨论中提出的有创新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相关文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心肌梗死为例,展示简要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等,尤其着重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首先考虑诊断及诊断依据;(2)为了确诊还需要做什么检查;(3)接下来要做什么处理?最后再由主讲老师归纳总结。西医临床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通过视、触、叩、听、嗅五诊收集临床资料,并在西医内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思辩分析,提出正确的诊断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述内科学资源库建设
1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意义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1]。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但因其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加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多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典型案例分析等都是独立完成的,教学素材重复严重,缺乏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2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移动泛在学习”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进行建设。(1)资源尽可能以最小学习素材、碎片化方式存储,便于学习者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课程中的视频、音频等尽量控制在3~5分钟(为3~5分钟的学习碎片)。(2)课程是资源库的支撑,资源库要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内容整体结构化,应尽量涵盖课程内容,根据学习者特点制作微课。(3)系统化设计是提升资源库适用性的保证,资源库应针对不同学习者,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移动泛在学习。
3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方法
(1)教师深入学生中做调研,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重点,采取和学生交流、谈心及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需求,以构建更适合推广应用的资源库。(2)教师深入学习课程资源库知识点、模块、内容并进行论证,构建一个合理、适合推广应用的知识树。(3)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资源库建设,采用个人设计、团队论证的方法,逐步完成资源库建设。(4)已经完善的课程资源库,先在学校校园网运行,主要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护理专业推广应用,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供更多学习者应用,实现资源共享。
内科学教学方式及意义研究
一、现代医学知识引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方式
1.适时讲解,重点突出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切合中医内容适时讲解。在中医内科单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各个部分中医内容讲解结束,可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进一步阐述,也可以在具体中医内容讲解过程中实时分析中西医认识的异同点,尤其当某个疾病的中医和现代医学描述或名词相同,但是内涵不同或有差异时,更要加以分析和讲解。例如,在教授胃痛时,重点分析疼痛的时间和性质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及现代医学不同胃肠道疾病中疼痛的性质和特点的差异,提示学生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见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联系和区别。在淋证的中医治疗中,清热利湿是重要的治疗法则,也是重点讲解内容,此时可以适度将淋证的发病与尿路感染,清热利湿方药与抗菌抑菌作用之间的联系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淋证中医诊治手段的理解。
2.引入内容需适度中医内科学的授课往往开设于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之后,西医内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尚不深入,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引入相对易于理解的现代医学内容进行讲解,不宜过多过深地系统讲解现代医学对于相应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和药物不宜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讲解,以免喧宾夺主。例如,消渴大多属于糖尿病范畴,讲课中可以提及“三多一少”症状是高血糖所致,但不宜分析高血糖的产生机制。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手段上差别较大,可以简单提及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不做深入讲解。
3.“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在引入现代医学知识分析中医内容时,还应注意“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即引入现代医学明确又切合中医内容的知识点,对于中医内容无明确对应现代医学知识的章节不宜生搬硬套式地分析,对于现代医学尚不确定的内容应避免引用,以免冲淡和曲解中医的内容和特色。例如,肺痨病中医认为感受瘵虫是主要病因,这与现代医学感染结核杆菌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课中可以加以明确说明;而饮食不节和房劳过度导致水肿的发生和加剧,缺乏明确和单一的现代医学认识,教学中可以只从中医理论阐述。
4.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直观的疾病信息过去中医内科学教学沿袭传统中医教材,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直观的图像信息,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一些临床征象,与现代医学典型的体征描述相一致,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已有的疾病直观图像,向学生形象化地展示,弥补中医教学中的不足。有报道显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1]。例如,在讲授黄疸一节时,选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区分阴黄和阳黄的不同疸色。痹证中,久痹所致的关节僵硬变形可以借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关节肿胀畸形加以展示,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意义
管窥呼吸内科学教学中的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1.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模式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授课老师将授课内容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讲、抄写。这种教学方式耗时较多,并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可借助网络的优势把信息量较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用多种信息展示方式,在向学生演示大量的图片的同时,可添加必要的说明性文字,如支气管肺癌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肺癌患者的胸部X线片,胸部CT片,PET-CT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结果及图片等以及诊治经过显示出来。我们还将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些具有特征性、代表性意义的病例资料拍成照片,如三凹征、杵状指、口唇紫绀等,然后通过PPT教学课件向学生播放,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因此,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呼吸内科学的相关疾病内容以图、文、声、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可以使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多样、动态、立体、形象的教学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
2.引入临床病例,增加课堂信息量在呼吸内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疾病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如展示胸腔积液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检查等真实图片,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诊治经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为临床见习和实习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呼吸内科病房的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如ARDS患者以及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因多方面愿意不能接受医学生的见习,因此,回顾以往的病例资料就是现阶段最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病例资料,可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
3.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由于医学的不断进步,就要求临床教学内容与之同步,而多媒体教学迥异于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之中。由于连通了互联网,教师可以迅速地更新知识,并随时在教学中增补新的内容。同时,学生可方便快捷地从网上下载教师布置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任务。学生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优势,向指导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学生交流,获得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呼吸内科学教学效果。思路清晰是制作成功的关键,条理清楚是保证课件质量的基础。在制作课件前,应确定课件的适用对象,针对教学的不同群体,以教学大纲为主轴,确立各疾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各知识点。然而,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备课草率,只是仅仅书本文字扫描到幻灯片中,而并未使多媒体课件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徒有多媒体的形式,而缺乏应有的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另一种不良倾向,即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插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视频,甚至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往往忽略了课件应有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气氛和重点内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己亥岁末,庚子之初,人们正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2019年12月一场灾难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的瘟疫席卷神州大地,从武汉开始以至蔓延全国。全民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防疫控阻战。在这场重大疫情防控战中,各地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全国多所医院共派出了70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重灾地;高龄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在疫情发生后奔赴一线,不眠不休;更有数不清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各路勇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栏,人们感恩地称他们为“最美逆行者”。在这场阻击战中,广大医疗人员失去了很多,但得到的更多。他们承担着人民的希望,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崇尚之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生力军的医学院校所担负的使命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得到空前的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广大医学院校如何将医学生的课程思政与临床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有道德、有技术、德艺双馨的医学生是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1内科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把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把责任感始终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所以,除了精湛的医学技术地培养,同样也需要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大道、启大智,使学生们日后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具有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课程。而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临床中常见的“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们通过学习内科学可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贴近生活,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同和共鸣,并能培养学生“大医精诚,尚德济世”的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2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的实现路径
2.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目前有部分内科学教师对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责任;而专业课程教师的重点是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能治病救人的医生才是一个合格的内科学教师,而忽略了医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法做到有效地把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双贯通。其次,是思政内容的植入手段过于单一、内容生硬,很多教师在内科学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植入多以单纯的理论说教为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多元的时代,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网络等社交媒体被频繁地运用到教学中,而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没有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当今高校以德育人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广大高校应当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教师之间经验的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了解教学主体的想法,拉近师生距离,以平等的关系建立学习基础。(3)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师德师风与政治素养具有一票否决权,始终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导向,使思想教育贯穿于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
血液内科学教学与科研结合策略
1科研为教学提供研究基础,促进教学的发展
科研促进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研论文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针对血液内科学中一些知识更新较多、较快的内容,在课前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大量阅读,掌握其最新进展,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白血病是血液内科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临床上血液科住院的主要病种。因此,目前针对白血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课前可以根据白血病的一些主要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将其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时,常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延迟使用或者使用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如何避免耐药以及耐药产生后如何克服耐药,这些问题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到或较少涉及,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研究是血液病科研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献报道较多,通过阅读文献后,就可以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第二,科研成果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提供大量素材。以往教师授课形式相对单一,讲过之后学生往往印象不深,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针对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可以从本科室课题结果中或者最新的科研论文、成果中查找一些图片、模式图等,甚至从网上找到相关的flash动画、视频,放于幻灯片中,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与其他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的多媒体素材资源较少,那么,我们要扩展思路,一方面可以寻找与血液病基础知识相关的材料,例如网络上关于止血过程的flash动画,就可以作为讲解血栓性疾病的良好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收集临床中典型病例的血涂片或者骨髓片,以及对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图片拍摄,将这些直观的证据放于PPT中,使学生对于讲授内容产生直观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授课效果。第三,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本科室根据科室科研项目和本科生的申请,不断有本科生加入到本科室的一些科研项目中。这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在实验室从事关于药物抗白血病治疗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科室的课题研究方向查阅大量文献、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成论文。在科室年资较长的老师指导下,学生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一些科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甚至有学生将科研成果发表于国外专业期刊。因此,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提出一些独到的问题,使相关带教的老师从中也收获颇多。
2教学活动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活动,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促进科研的发展。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整理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讲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教师进一步查阅文献了解相关内容,并大量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白血病这一章节时,教科书中的重点是经典的化疗方案,虽然也有提及新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但是不详尽。教师在备课时如果积极查阅相关文献,不仅能够补充教科书上的不足之处,而且还能够得到白血病治疗领域中最前沿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还可以为教师形成完善的科研思路做充足的储备。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过这样的积累,血液病内容的最新知识进展及主要问题必然了然于胸,为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科研活动的激发作用。现在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则起指导、辅助的作用,最后解决问题。PBL教学的实施,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时可能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解决办法,这一模式彻底颠覆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另一个最大受益者就是教师,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后,通过他们在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后,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能够提出更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思维被充分激活,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或创新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曾提出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该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血液内科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对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两者有不同侧重,这就需要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共同促进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贺艳杰卢会芳李玉华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
医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注意事项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很多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普遍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而且介绍了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提出了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
在高职高专医学临床课程中内科学学科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等都容易对教学水平造成影响。多媒体教学利用不同的高端技术手段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成现代多样化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而且使学生积极学习。然而在内科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必须要多加注意,不能将传统教学直接变成多媒体教学,也不能过分强调教学课件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该教学方法的作用体现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
对于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师来讲,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