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0:14: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涵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涵式事业部经营模式论文
一、“内涵式事业部制”概念的提出
目前,法人管项目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项目的一种方法,法人管项目并不是指法人代表去管理项目,而是法人层面通过流程对项目实施管理,其内涵就是集成全公司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分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管好项目。事实上,就是利用法人的大脑指挥功能,即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文化,以及通过总部职能部门的神经传输和管控功能来实现法人管项目。但这毕竟不是法人直接管项目,无非避免了内部承包和外部挂靠的项目发生,增加法人的责任而已。那么法人如何能真正实现管项目呢?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孙悟空的分身术,能够同身复制,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内涵式事业部制”经营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内涵式事业部,是指在保留传统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与独立考核的经营单位特征外,主要是取消传统事业部内的职能部门,将其公共职能或业务集中到公司层面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组来承担,事业部设置营销助理或市场营销经理岗位,其职责在于市场开拓与项目的生产经营。这样一来,相对传统事业部来说,内涵式事业部的职能部门隐含于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中,并且也正因为它的内涵式结构特点,才使它变得更轻型了,所以也具有轻型的特点。内涵式事业部成为“部门化”的经营单位,它的有效运行环境是基于业务组的作业模式和核心业务上移公司层面的整体架构体系,以及考核与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事业部与职能部门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并利用内涵式和轻型化的特征规避传统事业部的弱点。换句话说,内涵式事业部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组织机构重复、人员分散的问题,从而实现职能部门的重复效应和规模效应。内涵式事业部与传统事业部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事业部是“公司化”的职能部门,而内涵式事业部是将传统事业部“部门化”了。这种结构性特点,就形成了内涵式事业部模式的特有优势。
1有利于决策层与经营层的分离。内涵式事业部的领导可以专注于市场开拓和项目的宏观管理,不必被人事、综合办公等行政性事务所缠绕,可以将所有精力放在业务的拓展和经营上来。同时,企业高层领导也可以从繁忙的市场经营应酬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前提。这样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内涵式事业部内部不设部门,由公司建立统一的职能和专业支持平台,向事业部提供服务支持,避免了传统事业部职能部门重复设置导致的人力资源占用问题和管理成本上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
3有利于创建内部市场化机制。内涵式事业部制可以把市场机制更好地引入到企业内部,内部市场化机制提高了复合职能、支持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各事业部与职能部门的联动发展,也可促进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意识。如:资金有偿使用机制。
4有利于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支持职能平台为事业部提供了专业化服务,会使事业部对总部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可避免事业部做大后难于受控的问题。同时,为了突出一切以服务主业为宗旨的思想,公司各职能部门要接受事业部经理的考核。这种相互制衡的机制促进了各部门与各事业部之间相互制约与和谐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性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问题;并为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提供了客观依据。内涵式发展强调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和“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站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转折点上;如何巩固发扬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语言经济学;内涵式发展
1引言
语言经济学是语言和经济交叉领域的理论概括,商务英语也是这两个领域交叉部分的知识。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理论,说明了商务与英语的学科关系;是商务英语知识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支撑、解释和规范功能的理论平台(邹诗鵬,2006)。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经济学的“语言经济价值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供给侧理论”具体指向学科建设的核心区域;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部建设的基础理论。探究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问题;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语言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对于推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2内涵式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课题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基本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发展”。因为只有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中才能解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梁承忠、庄竞,201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商务英语领域的具体体现(张卫良、姜国俊,2013)。“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方向性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并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捆绑起来的舢板不等于是航空母舰。”必须冷静地看到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即在一段时期内,商务英语专业之所以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基于国际和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是一种“数量型”的外延扩张状态。我国商务英语教育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粗放型的规模扩张状态,急需进行规范与专业内涵建设(莫再树、孙文娟,2010)。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朱珍华,201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是商务英语教育的必经之路。商务英语应该在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反映商务英语内在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研究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关系到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评价”(莫在树,2008)。商务英语应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摒弃外延式发展思维,转入内涵式发展轨道(郭毅靖、赵雪琛,2013)。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的实际情况,着重提出以下观点。(1)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应该从纯粹需求导向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逐渐向全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转变(莫在树,2012),其价值目标取向从单纯对外贸易的实践者逐渐向培养能引领现代经济建设的精英人才转变。内涵式发展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商务英语兼有语言学科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学科的社会属性,理所当然要承担“人文教育”的社会功能,承担神圣的教育使命。“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张银山,2013);“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核心内容。学界正在酝酿“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国标”明确提出: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王立非,2015)。“国标”对于指导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被认定为商务与英语交叉平衡问题(翁凤翔、翁静乐,2012)。说到底,就是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职业化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商科知识(技能)为主还是英语知识(技能)为主?这样的问题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表明:商务英语专业既然具有“ESP”的属性,就要建立“语言为基础、商务为中心、实践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并以培养“精英语、懂商务、会操作”的高技能复合型现代涉外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汤朝菊、马玉玲、杜佳洋、唐懿梅,2014)。(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出“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综合特色,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做贡献。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语言和商科的双重专业优势;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涉及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院校分别处于“一带一路”的区域,具有“无缝对接”经济战略支点的地域和行业优势;很多院校具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且有一些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各个院校应该主动地承担“一带一路”的经济研究项目,形成一个全方位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布局的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经济倡议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设置;增加如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国际工程、工程服务、国际投资、国别文化等专业和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专业技能支持。
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曾委托进行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在仅有的1.94%真正创业者中,20.71%停止经营,24.92%需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近五成创业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不满意。最新的报道也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仅为3%,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0%,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也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内涵式发展指的是发展内容与发展路径[1],其涵义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突出事物“质”的发展。它是发展结构模式中的一种,是将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进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2]。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就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引入内涵式发展思路的研究还很少。笔者拟对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际上如MIT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构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二、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它被认为是“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性教育、职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社会对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呼声高等因素的影响,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高校正在积极寻求创业教育的发展途径。采取先进理念,构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模式,这对于高校少走弯路、快速提升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等教育模式亟需变革
“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提高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入学率,从扩招前的毛入学率4%增加到2012年超过24%,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扩招也是双刃剑。当前,我国在读大学生人数达到3000万,规模处于世界第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怎样才能具备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后勤服务?我国高等教育采取的是以“增量”为特点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如增加高校、扩大规模、建大学城、推动教育产业化等等。这些举措的结果是高校、学科专业出现了低水平重复,教育资源摊薄、教学质量降低,大学生培养规格与社会脱节,最终是大学生就业难。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1]。因此,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我国高校大众教育的要求,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现象研究
摘要: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脱离实际需求和把握时代内涵不够的现象。因此,高校应以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从统筹健全管理组织体系、提前开展安全行为意识培养、结合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管理队伍,加大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力度,引导媒体舆论正确传播实验室安全理念,通过凝聚教学改革创新活力,助推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由“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实现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数量上蓬勃发展,而且在质量上方兴未艾。作为高校综合实力体现的重要标志,实验室承载科技强国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主要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然而,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未能与快速发展的实验室建设齐头并进。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工作,损害了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此,为使各高校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2019年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9〕1号)、《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号)等指导性文件,要求高校扎实有效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正积极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索和实施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但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并存在努力方向有偏离工作需求的倾向及安全管理内涵不够丰富等问题[1-2]。
1国内外管理现状对比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跑”状态[3]。以英国为例,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科学性,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尤其针对创新探索实验研究,认真细致地进行风险评估,降低实验安全风险。此外,持续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周密严谨排查安全隐患,重视实验室安全设施的配备,每年投入专项安全经费进行实验室安全建设;注重安全培训的实用性,不断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等。在上述各项措施的保障下,英国高校教学科研能够在平稳安定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4-5]。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指导,要求高校尽快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如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已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紧紧“跟跑”发达国家,其他国内高校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拉动引擎助推“追跑”节奏。但仍有部分高校限于发展理念、学校定位、人力物力等原因处于“慢跑”状态。当然,还存在极个别“不跑”的高校,其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较为突出,往往只有突发“疾病”时,才发现平时缺乏“锻炼”,导致“免疫力”差的经验教训。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主要还处于“有没有”的初级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发展至“好不好”的优化阶段。
2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办小学内涵式发展实践思考
摘要:近年来,民办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丰富了教育资源,缓解了教学压力,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积累了办学经验,推动了全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民办小学教育已从彰显办学规模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注重办学特色,重视人才培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小学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实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民办学校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成立的学校,尤其是民办小学,与公办小学一样,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力量。公办学校有国家拨款和扶持,大部分办学经费都是来自政府,而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大多数来自企业,所以民办学校的费用要比公办学校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办学校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青睐,在办学特色和内涵方面就要更有吸引社会的独到之处。
一、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一)校本课程。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多年来我校延续一实验小学的办学传统,语文学科教学一直是长春市各个小学中的翘楚。经过多年来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语文学科率先打破教材边界,沿袭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古诗文启蒙》的同时,创编符合各学年学生年龄特点的语文拓展体系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了《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名著里的名篇佳句,以及唐诗宋词,还有“银河星娃品《三国》”等崭新样式。这些被几千年的文化大浪淘沙后的珍贵文化遗存,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英语学科是我校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学科,我校的英语教师团队有着很高的素质、满腔的热情,他们在教学中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整合现有教材,研发编制了节日体验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国际民俗、节日模拟、我行我秀等多个板块,圣诞节、复活节、圣帕克里特节等节日民俗活动已深入银河学子心中,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这些国际文化的熏陶,使银河学子更加具备参与国际的意识和能力,视野开阔,站位高远。体育学科作为一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增加整个民族的体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我国针对体育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大力度提高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和重视,我校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和重视。强调体育学科要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创编了以技能发展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覆盖轮滑、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除了关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外,我校还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快乐厨房”综合实践体验课程,是为学生研究美食文化而专门设置的特色课程。不同年段的学生在老师和食堂叔叔阿姨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包饺子、做拼盘、汉堡、寿司、甜点、粽子、月饼、南瓜饼、烤蛋糕……既有中华传统美食,又有孩子们喜爱的西式风味。“快乐厨房”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创新、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美食以及一些简单的西式糕点等饮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二)特色社团。学生除了要有各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掌握以外,还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各具特色的学科活动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生机盎然。学校每学期都要为学生开设令他们喜闻乐见的舞蹈、合唱、管乐、电声、竖笛、话剧、篮球、足球、棒垒球、搏击操、跆拳道、木片画、农民画、pop手绘、车模、航模、知识竞赛、心理沙盘、信息学编程等几十个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管乐社团、航模社团、车模社团、信息学编程等社团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吉林省及长春市或绿园区组织的大型演出、展示活动,多次获得大奖。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这些活动在各个层面进行展示时,也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家长的一致认可,为我校的办学带来了积极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我校办学的独特之处。(三)研学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我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之一。每学期的远足研学,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了四四方方的教室,走进无边界的课堂。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一批批学生远赴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进大学参观,到博物馆学习,参加当地小学学习,住进居民家,用各种直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撰写研学报告,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感受不同文化的内涵。同时,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到祖国各地去研学。孔孟之乡山东、华东五市、首都北京、十三朝古都西安、改革前沿广东等地,都留下了我校学生研学的足迹与身影。祖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孩子们在研学活动中更加快乐、更加积极、更加自信、更加充实,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丰富了知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通过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既体验了独立的快乐,又享受了集体的温馨。(四)综合实践课程。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有效利用大自然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格健全的人。每到春暖花开,草木吐绿之时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长春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或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走进春天、寻找春天,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观察、寻找、嬉戏、玩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每年九月中下旬,学校又会组织学生们进农场、生态园,认识本地常见的农作物,摘葡萄、掰玉米、挖土豆、拔萝卜、串辣椒……与马、牛、羊、狗、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亲密接触,体验农情,了解农村,培养对乡村的感情。
二、注重教师成长,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
诠释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研究
近几年来,一批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出版社成长迅速,如外研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有扩张为专业化出版集团之势;还有一些中小出版社坚持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突出特色,直面市场,在出版业转轨时期站稳了脚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已经制定丁关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社、名社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关心和扶持那些规模虽小,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出版单位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都明确无误地指向出版业发展的又一条道路,即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内涵式专业化对出版社的意义
1.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出版能使同类的资源在某一部门相对集中,如专业性强的事业都能集中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然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源如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分离出来,提高效率。根据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专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量越多(即专业化程度高),相应积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也越多,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从单个人看,专业化效率是随着一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的。编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几类书的操作上,可以取得比分散精力操作许多类书更高的效率。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的业务重组无不遵循这一规律。
2.管理简化。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将组织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组织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包含了两个专业出版社出书范围的综合出版社,其产出水平通常低于两个专业出版社产出水平之和,这是因为非专业化的出版活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导致生产费用的增大,从而降低了效率。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管理职能也相应地越简单,整个组织的管理效率也相应提高。管理出效益,专业化的管理尤其出效益。
3.竞争力强化。首先是品牌竞争力的强化。运用专业化出版策略,集中目标于某一类或少数几类图书市场,能在较小的市场上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有助于树立品牌;其次是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出版产品或出版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能抬高这一市场的进入门槛,阻止其他出版社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而对业外的竞争者而言,跨国资本和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时也会选择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以保证获利。最后是加强与非竞争性出版组织的协作互利,巩固核心竞争力。本身特色鲜明的组织对其非竞争性组织或互补性组织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双方建立互补的资源共享系统、互利的价值链系统和长期的交易关系。如地方出版社可以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作为专业化出版方向,而且,这种特色越鲜明,专业化程度越高,对省外同行甚至国际同行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合作(如出版信息交换、发行渠道共享等)时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二、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近几年来,一批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出版社成长迅速,如外研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有扩张为专业化出版集团之势;还有一些中小出版社坚持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突出特色,直面市场,在出版业转轨时期站稳了脚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已经制定丁关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社、名社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关心和扶持那些规模虽小,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出版单位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都明确无误地指向出版业发展的又一条道路,即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内涵式专业化对出版社的意义
1.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出版能使同类的资源在某一部门相对集中,如专业性强的事业都能集中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然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源如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分离出来,提高效率。根据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专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量越多(即专业化程度高),相应积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也越多,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从单个人看,专业化效率是随着一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的。编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几类书的操作上,可以取得比分散精力操作许多类书更高的效率。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的业务重组无不遵循这一规律。
2.管理简化。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将组织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组织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包含了两个专业出版社出书范围的综合出版社,其产出水平通常低于两个专业出版社产出水平之和,这是因为非专业化的出版活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导致生产费用的增大,从而降低了效率。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管理职能也相应地越简单,整个组织的管理效率也相应提高。管理出效益,专业化的管理尤其出效益。
3.竞争力强化。首先是品牌竞争力的强化。运用专业化出版策略,集中目标于某一类或少数几类图书市场,能在较小的市场上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有助于树立品牌;其次是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出版产品或出版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能抬高这一市场的进入门槛,阻止其他出版社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而对业外的竞争者而言,跨国资本和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时也会选择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以保证获利。最后是加强与非竞争性出版组织的协作互利,巩固核心竞争力。本身特色鲜明的组织对其非竞争性组织或互补性组织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双方建立互补的资源共享系统、互利的价值链系统和长期的交易关系。如地方出版社可以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作为专业化出版方向,而且,这种特色越鲜明,专业化程度越高,对省外同行甚至国际同行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合作(如出版信息交换、发行渠道共享等)时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二、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会计事务所提高生产率内涵式道路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及定位;服务定位专业化错位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实现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定位专业化错位经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服务内容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行业专业化错位经营、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领域、服务区域专业化错位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主要着眼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培养方向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其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应当盲目地非理性扩张,而应当将其目标定位为“专而精、少而强”。在既定的目标下,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以服务定位为中心,以人才为依托,实现服务内容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行业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区域专业化错位经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错位经营;内涵式发展
经过二十年的历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何种方式去获得生存、取得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应当盲目地非理性扩张,而应该将目标定位为“专而精、少而强”,实现专业化的错位经营,根本转变经营方式雷同、缺乏服务品牌和以“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状况。2008年9月5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也认为,做专做精做优是中小事务所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注重商业信誉建设,加强名牌和标识管理,珍视职业声誉、信誉和形象,不断提高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及定位
只有明确界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认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才能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价值导向与改革路径
摘要: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高校办学提供了新思路。在内涵式发展的引领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被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导向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成长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管理工作过程要素的质量标准观等价值导向,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学生管理保障体系、学生管理智慧化体系。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学生管理;价值导向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释义与要素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之一,相对于外延式发展的差别,其是以高等教育内因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发展主体、发展动力,要求高校领导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内涵式发展程度将关联学校的生存、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1]。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在外延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与阶段的必然走势,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目的,外延式发展通过内涵式发展而彰显特定阶段的发展价值。高校实行内涵式发展方式主导在于高校的管理层,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变,效果体现于学生智慧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应根据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及时改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科学管理方式;高校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道德情操,提升高校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则要求在学习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推进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要均衡发展、均衡提升,展示自身的发展特色,打造内涵式发展的坚强着力点,其不仅需要高校内部部门、成员间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共同促进各要素的提升和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牵动着内部各要素的共同发展。首先,内涵式发展牵动着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之根本,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由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其次,内涵式发展牵动着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好的办学依赖于好的管理,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强化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要素的发展是改革的关键,而学生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内涵式发展牵动高校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根本上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观念、思想、方式上实现转变,才是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打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高校要想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就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夯实文化建设基础,降低不良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侵袭,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学生管理全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他们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深刻,其审美情趣、行为方式逐渐产生异化现象。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要的是德育教育,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格,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高校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学生爱国、敬业、守则的良好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同时,高校应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延伸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打造涵盖理论、党建、法制教育等内容为网络文化平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全面、理性、客观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属性。2.要求创新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这既是国家新时期对高校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助力创新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高。首先,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鼓励学生将创新创意大胆落实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平台,学生管理工作要辅助学术论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调动各方资源,服务大学生创新园的建立,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后,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鼓励学生以创业为鞭策,主动创意,主动创新,从而培育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2]。高校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念,认清创业不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成长的过程,通过学生创业实践,以创业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3.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学生成长发展服务平台。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实际提倡的就是人的价值至上、人的权利至上,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过多停留在浅层次上,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基本学习与生活保障的目标诉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已然不适合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愈发密切,接触的形式也日益广泛,学生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逐渐增强,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也在不断加大,其对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尽快形成以及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有着极强的渴望,要求高校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做好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工作。首先,高校必须将人本化的理念贯彻管理全过程,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帮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全纳性”,关注与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关心家庭困难及有心理障碍等特殊群体,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最后,高校要搭建学生服务平台,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各类学生组织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管理的透明度,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做好相关服务工作。4.要求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打造服务型、专家型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4]。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应内涵式的发展方式,必须打造高水平的学生管理团队,具有服务型和专家型的特点,“服务型”体现在管理的方向上,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专家型”体现在管理的水平上,要为学生的发展谋划科学、有效的路径。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要求较高,首先,要强化其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能力,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更新思维观念,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的行为;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应内涵式发展,必须强化教师的服务理念,改变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教育目的的错误观念,管理者必须以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再次,高校要加强学生管理者的“内功”养成训练,将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努力变成“专家型”教师,并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学生管理队伍,扩大学生管理队伍的视域范围,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其他现代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最后,高校要在学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根据管理人员的能力特点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着眼不同领域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适应高校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一、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
通常人们以数量指标来衡量某些或某地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之所以把人、财、物等资源的增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发展的尺度,是因为数量指标是硬件,容易测定,也因为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膨胀给人的感受更直觉、更可观也更急功近利。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数量的增长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它不能直接导致质量的提高,数量增长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表层,属于“外延式发展”。而质量的提高才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层,属于“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须转移工作重心、健全工作机制,要把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2]。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没有数量增长就没有质量的提高,但有了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能提高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数量增长是没有意义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3]。
(二)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影响体育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多,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反映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指标。例如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学生的身心、个性、能力等内在品格和机能上的质的变化。从学校体育工作过程看,学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表现为数量,而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则表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看,体育教学内容或课时的多少、组织群体活动或竞赛的次数多少、参加体育社团或运动队训练的人数多少等都表现为数量,而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则表现为影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体育教育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毕业率、运动成绩高低以及奖牌榜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数量,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综合素养的提高、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则直接反映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所谓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抓住体育的本质属性,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拓展体育教育范畴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过程。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