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外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10:00: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服外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论文
【关键词】关节炎
我院自1996~2007年运用内服中药加味白虎加桂枝汤,外敷慈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男32例,女4例。年龄35~66岁,平均49.1岁。病程(发病到就诊时间)2天~22个月,平均30.2天。病变部位第一跖趾关节25例,占71.4%,足背2例,踝关节4例,踝及第一跖趾关节同时发病1例,腕关节2例,肩关节1例。病情:首次发病者22例,反复发病(发作在2次以上)者13例。
1.2诊断标准①非对称性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红肿、压痛、功能障碍。②以往可有发作史,无症状间歇期,发作可自行停止。③血尿酸浓度增高。④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手足关节肿痛。血尿酸检查:35例血尿酸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其中查1次确诊者30例,2次者3例,3次者2例。
2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痛证论文
【关键词】腰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30~68岁。全部病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其中腰椎退行性变或腰椎骨质增生30例,慢性腰肌劳损43例,急性腰扭伤13例,排除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以及其他严重引起腰部疼痛的腰脊疾病。
1.2治疗方法(1)自拟补肾活血汤: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15g,金狗脊15g,怀牛膝15g,鸡血藤15g,乳香10g,没药10g,地鳖虫10g,血竭6g(冲服),陈皮10g。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12天为1个疗程。加减:虚寒痛剧者加制附子、制川乌,寒湿偏重者加独活、威灵仙、鹿衔草,湿热偏重者加薏苡仁、黄柏、汉防己,肾阴偏虚者加龟板、枸杞子、知母、二至丸,肾阳偏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兼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病久痛甚者加白花蛇、蜈蚣、全蝎。(2)外部用药:取上述药渣加入米酒炒热,熨敷腰部,每天3次。
1.3结果治愈:经1~2个疗程治疗,腰痛消失,活动自如,半年未发;有效:腰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效:腰痛无明显改变,活动受限。本组86例病人经临床治疗后痊愈46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19%。
2典型病例
医外治法治疗肿瘤管理论文
【摘要】何裕民教授认为外治法治疗肿瘤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即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他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外敷法、含漱法、熏洗法、灌肠法、泡脚法、食道糊剂吞服。运用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恶性积液等症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何裕民中医外治法名医经验
前言
何裕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肿瘤,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综合调治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肿瘤辨治思路。笔者作为何教授的学生,将何教授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机理
何裕民教授在认真总结前人对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代医学肿瘤治疗策略与理念,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独特方法。何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险恶的顽疾,单靠内治一法,似难有重大突破。肿瘤是全身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重视内外兼治,一方面运用内服药进行机体的综合调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配合外用药来治疗患者的局部症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膝骨关节滑膜炎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用牛蒡子汤内服和外敷治疗膝骨关节滑膜炎的适应症、机理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滑膜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病例中临床痊愈10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结论:牛蒡子汤内服和外敷是治疗膝骨关节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牛蒡子汤膝骨关节滑膜炎
前言
膝骨关节炎多发于老年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采用牛蒡子汤内服和外敷的方法治疗50例因膝骨关节炎所致的滑膜炎属脾虚痰湿型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牛蒡子汤主方
组成牛蒡子9g,僵蚕9g,白蒺藜9g,独活6g,秦艽5g,白芷5g,半夏6g,桑枝9g,。
马齿苋抗菌临床应用论文
摘要:马齿苋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药食兼用植物,在千百年中国医学的临床应用中证实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生物“抗生素”之称的美誉,但其抗菌原理仍不明确,需要我们研究与证实。现对马齿苋在皮肤科、内科、五官科、骨科、妇科、性病科及过敏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今后更好地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马齿苋抗菌临床应用
马齿苋的抗菌作用早在中国南北朝《名医别录》,唐代《食疗本草》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止痢”功效的记载。对马齿苋的抗菌作用的药理实验证明,马齿苋汁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药性简介】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酸,寒。归大肠、肝、脾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收缩子宫、抗氧化、延缓衰老和润肤美容、降血脂作用。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瘰疬、便血、痔出血、崩漏下血。
【效验疗法】
消肿膏外伤消肿临床应用论文
摘要:伤科消肿膏系本院骨伤科主要外用药之一,至今已历时二十八载,用治肿痛疗效较好。自1991年始,笔者不断地对该方进行组方调整及治疗应用的探索研究,现成协定处方。笔者发现该方不仅对损伤初期肿痛消除迅速、疗效可靠,而且对痛风、疮疡、骨关节结核等疾病之肿痛均具有独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肿痛/中医药疗法;外治法;伤科消肿膏/治疗应用;临床研究
一、来源及组成
该方来源于《临床骨科学·创伤》。后经多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变化而成今方。药物组成:生地、丹参、泽兰、黄芩、黄柏、牛膝、香附、生半夏、山栀、防己、乳香、没药、当归、桃仁、自然铜、红花、血竭、广皮、大黄、儿茶、白芷、虎杖、骨碎补、茯苓、蚤休、漏芦、续断、木鳖子、白芥子、乌药、益母草。
二、制备与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备用。用时以适量药末调以酒、醋或热水成膏,摊于棉垫上敷贴患处,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疼痛缓解后即可隔日换药1次,直至肿消痛止。如发现过敏则停药。
浅议芒硝外敷的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芒硝外敷对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重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芒硝外敷,分别观察两组发热、腹痛、通气排便、住院天数等临床表现和CRP、CT改变。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通气排便、住院天数、CRP下降及CT改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腹痛缓解和通气排便时间比较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采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同时,予芒硝外敷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芒硝;急性重型胰腺炎;疗效
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发病急,变化快,病程严重,预后差。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水肿型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和重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两种。MAP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SAP由于胰腺组织受损坏死,大量含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及内毒素等腹腔液的渗出,引起消化道组织肿胀、胃肠道蠕动功能障碍、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病情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对该病的综合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2008年1月~2009年月12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中选取增强CT表现符合D、E级者4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AP诊断标准,且具有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一Ⅱ评分≥8。通过前瞻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芒硝治疗组2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急性附睾炎的中医学研究
【摘要】中医药治疗急性附睾炎及其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起效快、不易产生抗药性、预后良好、有效预防慢性附睾炎等优势。笔者重点对急性附睾炎病因病机、名家经验、专方验方、中成药治疗、特色外治法和针灸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性附睾炎;中医药;外治法;综述
急性附睾炎作为男科非特异性感染性急病,属于中医学“子痈”“偏坠”范畴。急性附睾炎起病急,症状重,局部表现主要为双侧或单侧附睾睾丸肿胀疼痛,并向腹股沟区放射,严重者可上达腹部,后达腰部,甚至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并可伴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炎症[1]。西医认为本病多由细菌感染导致,途径有:1)最常见由泌尿生殖系炎症经尿路通过输精管逆行至附睾引起感染[2];2)淋巴蔓延:盆腔炎症通过淋巴系引起附睾炎;3)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感染通过血路进入附睾。中医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相对于西药杀菌抗炎治疗具有起效快、不易产生抗药性、预后良好等优势。笔者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病因病机
古人把阴囊中的睾丸附睾统称为“阴丸”“阴核”,认为其与“肾”密切相关,故又称为“肾子”“外肾”等,当天癸充盈之时,在此可化生生殖之精,方能繁衍子嗣。经络学说认为厥阴肝经其经、筋、络、别,均与肾子直接相连,主要受肝血的濡养,肝主宗筋,宗筋狭义上指男子的整个外阴,包括睾丸、附睾、阴茎等,若肝气不畅,则致外肾气血不畅,发为诸疾[3]。综上所述,睾丸附睾与肾和肝经密切相关,为治疗囊痈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病因主要有:1)外感湿热、寒湿、火毒之邪;2)嗜食肥甘辛辣;3)跌扑损伤;4)房事不节或不洁。其病机为:在上述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下,病邪侵犯肝经,循经而下,结于囊中,附于肾子之上,气血不通,郁久化热,久而肉腐成痈,此病以实证为主,尤以湿热证常见[4]。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瘀热”贯穿了整个子痈发病的全程,子痈初期初感毒邪“热盛瘀轻”,日久瘀热搏结,继而肉腐成脓,此为子痈中期“瘀热俱重”,子痈后期,因体虚或失治误治,毒邪留恋,发为慢性子痈,此时“热退瘀重”,故而提倡分期论治[5]。
2中医内治法
腕管综合征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研究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手的衰弱状态。CTS起病多因腕管部水肿、腕部肌腱炎症、激素变化及体力活动等压迫腕部正中神经,患者出现针刺等异常感觉,临床称之为“鼠标手”。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感觉迟钝、手部麻木,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近几年来,由于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CTS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减轻腕管压力,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会持续存在或者复发;因此,CTS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问题。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痛苦小,疗效较显著、医疗费用低的优点,在CT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1腕管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腕管综合征在传统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CTS归属“痹证”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这一病名,并著有“痹论”篇来对痹病做出系统论述。其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或筋脉关节失于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所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确表明痹证的产生是由人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或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引起关节疼痛、麻木、重着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并在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性的特征。病变初期多以邪实为主,外邪侵袭,或血瘀,或寒凝,局部经络阻滞不通而为痹,不通则痛,故患者初期多表现为腕部疼痛,指端麻木;若患者初期失治或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久病入络,气血消耗不足以濡养肌肉,不荣则痛,邪留正伤可致虚实夹杂,故后期患者多疼痛不明显,局部感觉降低,肌肉萎弱无力以麻木为主[3]。夜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血凝滞更甚,则疼痛晨轻暮重,夜间更甚[4]。
2中药治疗
2.1中药内服
靳伟[5]与许奇科[6]等临床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腕管综合征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情况,促进手指活动,且副作用明显降低。孙大芳[7]等予患者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患者的Levine评分降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症状较仅用美洛昔康分散片、甲钴胺片治疗人群改善明显。靳发万[8]运用复元活血汤对2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643%。李妍怡[9]根据自身多年经验,对CTS注重行气活血化瘀、益气补血通络并行,临床上运用血府逐瘀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效果较好。
湿疹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
【关键词】湿疹;中西医结合;治疗
湿疹是由风湿热邪所致的常见皮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风湿病”“浸淫疮”“黄水疮”。西医认为湿疹为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多与变态反应有关。湿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综述如下。
1内服外用
1.1中药加西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洪淑珍[1]对急性湿疹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风止痒为主,药用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亚急性湿疹以健脾除湿、养血润肤、疏风止痒为主,方用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以养血疏风止痒、除湿润燥为主,方用消风散加四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地榆20g,苍术20g,金银花20,连翘15g。水煎成1500~2000ml,微温外洗,日1次;西药口服扑而敏、开瑞坦或赛庚啶,严重者口服小量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亚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软膏。治疗100例,治愈66例,好转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刘明江等[2]采用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方用桂枝浮萍汤,并口服开瑞坦10mg/d,外用炉甘石洗剂,1%氢化可的松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满意。何泽民等[3]把湿疹分为湿热毒瘀型和阴血亏虚型,分别给予祛湿清热解毒汤和滋阴养血止痒汤。西药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息斯敏、强的松,中药外洗(山豆根、苦参、金银花、连翘、地榆、九里光、甘草),洗后病灶处涂三九皮炎平软膏。治疗52例,痊愈47例,痊愈率90.4%。程利敏等[4]治疗湿疹60例。中医辨证分型,风热型:荆防汤加减,湿热型:龙胆泻肝汤或凉血消风汤加减,脾湿型:胃苓汤加减,阴虚夹湿型:滋阴除湿汤,风盛血燥:养血消风汤,配合口服西药敏迪、赛庚啶。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炎平、肤疾宁。痊愈53例,占88.33%,总有效率100%。
1.2中药加西药内服与西药外用李俊锋[5]治疗湿疹100例,中药内服予自拟湿疹汤;西药服息斯敏10mg/d,地塞米松1.5mg,tid,日2次,外搽去炎松软膏1支、地塞米松(0.75mg)10片、扑而敏(4mg)10片、四环素(0.25mg)10片研末、病毒唑针剂1ml、聚肌胞2ml,调匀外搽。痊愈9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曾建中等[6]治疗急性湿疹68例,口服赛庚啶2mg,维生素C200mg,日3次,中药以清热止痒汤(地肤子、白藓皮、绿豆衣等)口服,外搽维肤霜。治愈40例,好转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吴国根等[7]用内服皿治林10mg1次/d,加用健脾润肤汤(茯苓、苍术、白术、当归、丹参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40例,总有效率92.5%。
1.3中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郭晴[8]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当归、防风、苦参、蝉蜕、生地、石膏、荆芥等)为法内服,外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黄连、黄柏、全蝎、大黄、苦参研末)混合尿素软膏。轻者2~4d,重者4~7d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