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8:56: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部监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部监督

财政内部监督调研思考

近年来,××区财政管理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些财政管理的改革,与领导和全体干部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分不开的,也是财政监督部门适应财政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紧紧围绕我区财政改革的中心工作,拓宽财政监督思路,创新财政监督机制,牢固树立财政监督的服务观念,把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我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调整财政监督方式,从注重外部监督转向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并重转变,加强对内部科室的监督检查,规范内部管理,努力构建财政内部决策、执行、管理、监督互相分离和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

一、开展内部检查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一)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几年来,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对局内办公室、经济建设科、综合科、农业科、预算科等10个职能科室及乡(镇)街道财政所的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虽然没有较大的违规行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会计基础不够规范、支出没有相应的审核制度、部份开支无领导审批手续。会计操作方面,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本不规范,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内部管理松懈,有关人员守法和执法观念不强的现象。检查后,以检查报告形式向局领导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各种更正意见,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对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把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作为保障当前财政管理改革顺利进行,预防财政干部职工出现违纪行为,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来抓。要求全局统一行动起来,有问题的科室对照检查出来的违规做法,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没有问题的科室,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完善内部管理。通过内部检查,也使监督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和制订相关监督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负责草拟或参与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区财政局财政性资金管理操作规程实施办法》、《××区专项资金管理规程》、《××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

(二)围绕财政资金的科学、公平、合理分配而开展监督检查

科学安排财政性资金支出,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预算编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部门预算涉及单位、项目众多,编制工程复杂,因对其缺乏完善监督管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财政资金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部门预算的编制,经过时间长,通过“二上与二下”等多个环节,监督部门很难开展全面的跟踪检查,只能重点检查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程序的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标准、依据方面:检查预算单位的分类档次、定员定额开支标准,项目资金是否有可行性报告,并附有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经预算审核后所安排的项目金额是否存在超出单位申报金额的不合理情况。在编制程序上:单位上报初步方案是否经过相关业务科室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预算编制部门对单位上报方案的重大修改依据所在。本级财政对三区两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方面,监督其分配是否结合各地财政收入总额、财政供养人数、财政支规模、收支缺口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等。通过对预算编制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查看全文

浅析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摘要:本文就监控和内部监督等内容进行论述。

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均规定监控为其构成要素。监控这一概念实际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的概念是一致的。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使用的监控的概念,是指对内部控制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监控是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两者的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控。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价的结合,能够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

(一)持续监控活动

持续监控活动发生在经营活动过程之中,内含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它包括日常管理和监控活动,以及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所采用的其他行动。持续监控活动嵌入企业日常的重复的经营活动之中,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实时的监控,能够动态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持续监控活动涉及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主要方面。持续监控活动通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相对于个别评价更为有效。

查看全文

法院内部监督论文

内容提要: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途径,法官独立是其应有之义。《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实施以来,审判权力逐步下放,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可喜之处。但同时,司法腐败也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平衡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对其进行监督的问题。独立应当是有限的,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基本涵义与价值基础、法院内部监督的涵义与功能、当前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与内部监督之间的矛盾、完善监督机制,保证监督与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统一性进行论述,期望能为处理好当前“放权”和监督的关系、为公正与效率主题的真正落实献出绵薄之力。

主题词:独立审判,内部监督,公正

审判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确立的一项基本准则,没有审判独立就没有司法公正。审判独立最根本的就是要确保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但这并不排斥对审判的监督,而且需要后者来保证其价值的实现。我国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一方面要从体制上、制度上保障真正意义上的审判独立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内部监督机制,以在对审判权形成有效制约的同时不致侵犯审判独立。

一、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基本涵义及其价值基础

渊源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司法独立原则首先在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作出规定。近20年来,随着《关于司法独立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最低标准法》和《世界司法独立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文件的通过以及司法独立原则在各国宪法的相继确立,司法独立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奉行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审判独立或者说是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各国宪法和法律通常对其直接予以规定。如德国宪法规定,“设立联邦法院和各邦法院,共同行使审判权。”“法官独立,只服从法律”。日本宪法规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及法律的约束。”1964年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7条规定,“在行使民事审判权的时候,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独立,只服从法律。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根据法律,按照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处理民事案件。”

(一)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基本涵义

查看全文

财政内部监督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财政系统内部违法违纪案件屡禁不止,违纪金额逐年增多,违纪手段越来越隐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资金的审批、投入和使用、收效等流程过程中存在约束力乏力和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财政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本文从分析财政内部监督重要性着手,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基本框架,提出实现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的六大转变。

关键词:财政;财政内部监督;财政内部检查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或人员,以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行为、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有关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综合性或专题性检查和监控的经济管理活动。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财政执行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权力分层化、利益多元化、决策分散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从实际出发,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清理、取消各类“小金库”,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和规范政府公共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建立具有“严格的预算、合理的收支、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督”的公共财政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认识财政监督在加强财政管理中的定位,如何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需要;是财政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是一种有目的的预防和纠错活动。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公司内部监督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不存在”,而监事会也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考虑借鉴英美公司法的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独立监事,并对监事会的权力进行重构,以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不存在”,而监事会也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考虑借鉴英美公司法的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独立监事,并对监事会的权力进行重构,以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由于传统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一直未能有效地承担起监督董事会的责任,导致上市公司严重缺乏监督,像红光实业、琼民源、大庆联谊等触目惊心的案子频频发生。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关注英美公司法上的独立董事制度,如中国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就要求到境外上市的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但在我国现行公司监督框架下,是否有必要再引入另一种内部监督机制?如果确有必要,这两种监督的权限应如何划分,人员配置、选任又如何,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形成“大家都能管,却没人管”的现象。因此,本文拟就外部董事(主要是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作一评价,以寻求在我国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英美公司法的独立董事制度分析

基于不同的法律理念,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公司监督机制。英美公司一般是单层制的监督机制。在这种制度下,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股东会选任公司董事,全体公司董事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以及股东会决议,负责公司业务的执行。在公司制度确立之初,英美公司法一直强调股东会的监督,20世纪以来,现代公司的巨型化导致股权的高度分散化,股东高度流动而缺乏固有密切联系,股东或股东会无法真正做到对公司业务经营实施统一有效的控制。现代商事交易的迅速性、确定性,也客观上要求公司的经营决策必须面对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迅速、灵活地作出反应,这也使股东的监督动机和行为常常处于激励或约束的两难境地。这种客观现实使英美公司由股东会中心主义过渡到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的权力日益扩张,为了对董事会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护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英美公司法逐渐形成了一种董事会内部的监督机制,即独立董事(OutsideDirectors)的监督。

一、独立董事的作用

查看全文

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方案

为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全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依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2010年财政部令第58号),结合全局2012年工作目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创新方法,把握重点,强化建设,注重实效”的总体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大监督理念,加强收入、支出、会计和内部监督,狠抓“双基”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监督应急机制,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努力提升财政监督层次和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内部监督检查的组织领导,成立区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三、检查时限

查看全文

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严格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财政部门工作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或人员,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审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实施内部监督检查,应依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对检查的情况和查出的问题予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具检查报告,作出基本评价,提出对查出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改进管理的建议,报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对被查单位下达内部检查结论通知。

第四条内部监督检查要定期开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经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公布。每年对本单位有预算资金管理职能机构的检查面要力争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30%。检查时限一般以上年度和本年度为主,必要时可追溯到以前年度。检查方法可采用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人组成检查组;也可由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提出方案,从财政部门内设机构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实施内部监督检查。对可能影响公正检查的人员,应予回避。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从事内部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保证检查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查看全文

浅析班子内部监督意见

同志在建党75周年前夕郑重告诫全党:“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必然要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当前班子内部监督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不够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够高。少数干部包括个别一把手表面上讲政治,大谈学习,但“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一言堂”和“家长制”的现象在少数领导干部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少数一把手认为来自上级的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来自班子成员的监督是对自己的不支持,来自党员群众的监督是不安份,容不得方方面面的批评和监督。在领导干部中,部分同志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监督。有的只愿意监督下属,不愿意下属监督自己;有的认为监督就是给自己挑毛病,揭自己的问题,会失面子;降低威信。

二是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实施党内监督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单位和个人对贯彻执行《条例》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全面认识,被动应付;极少数同志在原则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看到问题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自己升迁;监督班子成员怕今后不好共事,反对意见提多了被当成“闹不团结”;监督下级怕失去群众基础;作自我批评又怕丢自己的面子,影响自己在班子中的威信。因此,谁也不批评谁,谁也不监督谁,导致班子内部监督工作不力。

三是班子内部监督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监督渠道比较单一,信息不够畅通。对领导班子的监督,虽既有专门机关的监督,又有干部群众的监督,但这些监督主体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造成了信息梗阻,联系不畅,配合不够,影响监督整体合力的发挥,使犯了错误的干部,尽管错误行为早就发生了,但是组织上没有发现和掌握,没有及时制止。此外,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束之高阁,或者草率处理,使少数领导干部得不到及时提醒和批评,导致“闯红灯”。

二、内部监督要把握好监督的重点内容

查看全文

班子内部监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建立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是指班子内部成员之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一般性问题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互相进行政治、纪律、作风等方面的监督、劝诫和帮助,以维护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保证领导班子顺利履行上级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

第三条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有力武器,坚持和健全组织生活、廉政制度等各项党内生活制度,分清是非,团结同志,克服缺点,改进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第四条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公开、平等的方式进行,不准以监督为名,进行窃听、盯梢、录音录像等活动。

第二章监督内容

查看全文

审计内部监督作用思考

我们在对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9家办事处的审计中,发现了资产处置中的诸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力。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清。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围绕不良资产的处置,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侧重于程序合规性、要素完整性。但对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因有关人员主观原因或工作失误造成处置损失而应负的责任则缺乏明确规定,内部管理上还没有建立起责任追究机制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不良资产的处置从方案申报到终结完成要经过许多环节,资产处置人员担负着最大限度回收国有资产的重任,在这些环节上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损失。出现问题造成损失之后无法界定和追究责任,极不利于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

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人力不足。9家办事处有的独立内设专门审计部门,人员也只有2至3名。有的根本未设审计部门,仅在综合部门指定一个人兼职从事内审工作。资产处置涉及的资金量大、范围广、环节多、情况复杂,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从9家办事处在内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现状看,根本没有力量对资产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实质性审计,最多也只能在资产处置程序的符合性上做些检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部审计监控不良资产处置的全过程十分有限,即使进行事中、事后的检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更有甚者,有的办事处内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对资产处置的审计监督基本处于空白。从审计的情况看,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诸多问题长期未被发现,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与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内部审计重点把握不准,时间滞后。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范资产处置风险,要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法。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置不良资产、资产回收最大化为目标,内部审计也应当以此为重点开展工作。从9家办事处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开展工作,对资产处置的审计仅限于对其是否符合规定的处置程序进行检查,而对于资产处置各环节是否符合资产回收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资产处置人员是否弄虚作假等实质性问题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同时,内审对资产处置的审计是选择在项目处置完毕后进行,即使发现问题也已形成事实,无可挽回。内部审计的重点把握不准,审计时间滞后,没有起到防范处置风险的作用。

为发挥内审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的最大化,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资产处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少数项目人员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内外勾结,营私舞弊,隐瞒实情,导致国有资产非法流入个人腰包;经办人员玩忽职守,无偿"赠送"抵押物,随意置换抵债物,随意减免贷款企业和买受人的债务,尽职调查不力,造成不良资产被低价处置;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走过场、为了评估而评估、假评估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资产处置人员把关不严,内审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资产处置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内审的管理作用,十分重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