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8:2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部管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部管控论文:校园内部管控改革透析
作者:王荣辉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纷纷开始实施“政府再造”计划时,也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与管理体系,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实施了以市场为基础的改革,1988年、1992年分别颁布了《教育改革法》和《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加强了质量和外部监督,推行了与评估结果挂钩的拨款政策和缴费上学的成本分担机制,引发了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从整体上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以回应民众对高绩效管理的诉求,建立了开放性市场化运行模式,树立了“学生就是顾客”的教育观念,于1981年成立了国家教育卓越委员会负责调查教育质量,并于1993年通过了“质量承诺法案”,形成了公立、私立学校相互竞争的良性态势。我国香港地区则从1989年随着《公营部门改革》报告的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序幕。高等教育扩张引发了政府和院校之间关系的变化,政府开始减少公共财政的投入并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来追求高等教育的低成本与高效益运行,以分权或授权的方式将权力分散,教育中介组织在院校治理中担任重要角色,政府本身则负责对院校的监控与评估。
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剧烈冲击,学校作为一个“自组织”,不断地在结构和程序上进行调整来适应它们周边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变组织结构、建立多中心管理机制我国公共管理水平受到的制约突出的表现为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陈旧与管理方法落后。因此,改变组织结构,建立多中心管理机制,实现校内各机构之间职权转移与分担是改善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高校管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工会、学生代表大会等机构职能发挥的缺失,导致了行政管理权力的过分聚集,高校多中心管理机制有助于理性选择与合理决策。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高校法定代表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以及学校董事会(理事会)的企业代表和校友代表,均需在章程中明确其相应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和议事程序。不同的团体组织参与学校事务决策,既能提高重要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也能有效规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更好地执行各利益群体在学校公共管理中的监督权力。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集权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集权制度充分地发挥了优势。集权制度有利于发挥集体决策的优点,避免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个别主观因素而与正确决策偏离,保证权力的统一,规避不恰当的行使权力的行为发生。而在当前现实背景下,集权制度导致决策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逐步突显,提高决策效率的压力不断地冲击着决策系统。因此,在管理方式中采取授权或分权式管理体现了其推行的历史必然性。其一、教育分权代表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学校组织范式的历史性转变,将带来现代学校制度的创新[6]。高校事务中,高校组织建设、行政事务及学术管理属于不同的管理领域,其业务性质、发展规律及管理方式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因此,在高校内部权力配置中要将不同的权力职责划定给不同的权力系统,由党委机构负责学校组织建设,保证各机关部门在思想战线的高度统一;行政权力负责学校机关部门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保证学校办学的有序开展;学术权力负责学校学术事务的控制与决策,保证学术活动的运行。三者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多元管理结构,在各自权力范围内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替代。另外,高校管理中也可采取授权或者委托的方式将权力进行下放,获得授权或者委托的基层组织能够在响应外界变化时及时做出反应,这可以增强事务处理中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更好地调动基层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层级管理组织。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市场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1]。高校内部管理中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采用企业化考核方式,实施绩效目标控制,各校属机构按照不同职能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与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接受学校的工作考核;各岗位按照不同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与目标,根据计划完成执行情况接受学校的工作考核。
实施绩效目标控制,将校属机构的资源配置及各岗位的薪酬奖励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多元的考核评聘机制;在不断完成个人工作目标与部门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使教师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升华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的团队精神。在公办院校办学中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社会投资通道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供给,形成竞争性服务选择,能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体制应当尽快从单一主体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构建多元主体并存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8]。当前,公办院校发展仍然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中坚力量,虽然在各省市教育基金、有偿读书及外延式扩张政策已经实行,但办学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公办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性,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在公办院校办学中引入社会资本,作为政府资源配置的有益补充,既能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的社会责任,更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体制创新提供有效途径,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在办学水平、内部管理、学科建设等领域的良性竞争,逐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
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对目前内部控制视角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最后提出了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以内部控制视角为出发点,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进而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管控措施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使得企业财务风险逐渐显露,这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内部进行严格管理达到防御财务风险的目的。这样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意识,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因素无法控制,使得企业产生较大的损失。财务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工作人员很难发现,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能够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财务风险管控是确保企业资产不受到侵害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参考,确保财务数据的精准度,这样才能对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利条件,使得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切主要依赖于科学管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1],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能够使企业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这样不但能够使企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还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工作人员要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以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最大限度内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目前内部控制视角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管控分析
摘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时期企业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发挥好企业核心作用。本文在企业财务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管控,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财务内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企业在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关于“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管控”这一话题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保证企业能够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企业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更好的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划,除此之外,通过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及时有效的调整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财务管理出现漏洞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方向的正确性。另外,企业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充分的发挥财务监管职能,更好的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及内部审计
作为专业从事油气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源。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下跌,国内外管道建设项目投资放缓,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严峻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为承揽到工程项目而不得不采取低价中标策略,由此造成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多数项目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冗员多、后方负担重的问题,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强化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如何有效地加强项目成本管控,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事实证明,国有企业想要生存和取得良性发展,建立一套独立的、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必不可少。内部审计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收支活动为对象的财务收支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特点,应把工程项目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把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与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结合起来,可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发挥其预防功能和揭示职能,防止隐患和问题的产生。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控
结合国有管道施工企业的特点,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应着重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贯,形成共识,营造项目成本管控的良好内部环境
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认真研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清醒认识所面临的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必须转变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创新,探求最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其次,要通过讲形势、讲责任,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企业是我家,成本管理人人都有责”的大局观念,切实增强全员成本控制责任意识,使每位员工都认识到项目成本管控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人人挖潜增效、提高项目效益,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个人收入才有保障,个人价值才能体现。
2.做好项目投标前的成本测算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内部管控研究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而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有效性的直接体现,财务内部控制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管控的全过程,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物业服务企业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起财务内部管控制度,来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风险可控。目前的物业服务企业存在制度制定不完全切合实际,或者制度实施后监管力度不够,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财务内部管控结果差强人意。文章通过企业内控目标、原则、体系建设等基本原理,阐述了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并结合物业服务企业行业经营的特点,指出了当前物业服务企业在财务内部管控的制定、实施、评价、审计等环节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能为物业服务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物业公司;财务内控;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用于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管理体系,是由企业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重要部分,是贯彻企业经营管控的全过程,是企业内控有效性的直接体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物业服务企业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不同类型的物业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当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想要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尤其是财务内部管控制度,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规避风险,企业也将行之长远。然而,目前的物业服务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企业内部管控的重要性,制定了财务内部管控制度,并在日常经营中按照制度执行,但是由于制度制定不完全切合实际,或者制度实施后监管力度不够,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财务内部管控结果差强人意,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使得执行制度流于形式,执行结果没有参考价值,甚至个别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不完整,直接影响企业正常发展。针对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内部管控实施时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一、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及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通过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物业服务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结合企业经营特点,整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发展环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提高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的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持续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良好的内部控制作用有:一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二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物业服务企业是服务型企业,有自己独有的财务管理特点:一是在遵循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还需按照物业服务行业的各种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二是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内容和范围不同;三是财务报告的报送范围不同。物业服务企业既要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活动,又要规范经营活动,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梳理企业经营活动的流程,使得企业资金有效安全运转;而且可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因此,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物业服务企业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还可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对外信息精准提升企业信誉。(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原则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1.全面性原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无盲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内部控制贯穿决策、实施、监控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各部门、各个职工。统一执行内控流程可以有效规避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特点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2.重要性原则就是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要业务、高风险事项要重点控制。针对重要业务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针对高风险事项采取集体决策或董事会股东大会共同决策,确保无缺陷。重要业务流程内控重点监控可以有效规避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收入种类繁杂特点带来的资金运转安全的风险。3.制衡性原则就是企业内控要兼顾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运转,使得每个业务流程都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和岗位,并确保每个环节或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尤为重要,如收费员不能由财务人员兼任,维修人员不能兼管库房等。4.适应性原则就是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内外环境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脱离实际,确保控制结果有效。物业服务企业具有独特性,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很好的切合企业经营特点,促进企业经营效率,规避企业经营风险。5.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权衡成本与预期效益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统筹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必要时要舍小顾大,避免更大损失。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在物业服务企业尤为突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会增加成本,如何取舍需要一套不断磨合升华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驾护航,规避企业发展风险。
二、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及问题
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的审计由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前者包括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覆盖范围比较广,而后者的针对性较强,针对组织内部。内部审计通过财务人员的建议、监督、分析等方法和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活动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从而确保各项运营活动的开展。事业单位如何从内部审计出发,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单位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当下事业单位风控的一大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风险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国家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的工作。而内部审计因其能够使事业单位从自身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了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情况,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其运营活动主要指向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和公共产品,风控的重点是确保财务资源的安全性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风险管控中存在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职业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安全性,提升经费使用的效率,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人员的职业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审计制度建设和理论体系落后,内部审计缺乏专业、专门的审计人员,即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岗位大多是由单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而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审计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大,致使会计人员难以胜任内部审计,从而难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而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则会显著增加。同时,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缺乏独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往往是由财务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这不但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单位的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是由会计人员转岗而来,在审计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技巧方面不尽人意。有一些审计人员还停留在普通的计算层面,缺乏现代财务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经验,综合素质较差,导致进行内部审计时的效率低下,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对财务管理、审计的需求。(二)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审计人员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不充分,或者因为部分审计数据不可信、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导致审计分析得到的结论并不真实有力,从而致使审计的质量较低。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通常有以下两点漏洞:第一点,审计人员由于未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重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归集及总结,导致原本的审计价值不经意间流失;第二点,审计人员未对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进行适时的总结及提炼,导致有价值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没有得到推广及应用,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审查、计算器审查层面。对于内部审计中的审阅、核实、分析、比较等工作,如果单单经过人脑的加工,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效率会较低。并且,由于大量的审计工作,会导致出错率增加。可见,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小议从内部管控视角看顺驰地产的兴衰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建立与完善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以“顺驰地产”为例,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兴衰关系。
【关键词】顺驰地产;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要得以顺利发展,不仅要靠其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在于其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曾被大家誉为房地产“黑马”的“顺驰地产”,在1994年—2006年的12年间,演绎了从起步到高速发展,再被“卖掉”的运行轨迹。本文试图从“顺驰地产”的内部控制,透析其兴衰。
一、“顺驰地产”的腾飞
顺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顺驰地产)的前身为天津顺驰销售公司,是由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专业的高材生孙宏斌于1994年5月成立的,主要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以获取费为主要收入。1995年初,与联想、中科联合开发了天津香榭里小区,从此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房地产开发。2002年顺驰地产首次以天津为核心开始辐射全国,进行异地开发房地产,顺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9月—12月间,顺驰在上海、苏州、石家庄、武汉、北京等地获取许多项目,使其由一个天津的地方性企业迅速成长为名列前茅的全国性房地产企业。2004年顺驰地产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储备的土地面积高达1200万平方米,员工8000人,同时开发着35个项目。截至2005年顺驰地产累计操作房地产项目57个,销售面积近500万平方米,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此时,顺驰地产的发展处于巅峰期,这既得益于宽松的国家政策,也得益于顺驰地产采用了以操作为核心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一)经营战略与目标的准确定位
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控策略
摘要:交通运输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内部审计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控水平。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针对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如何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交通运输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控策略
内部审计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的关键,具有多元性、经常性、内在性和联系性等特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力度对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模式,为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一、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特征
(一)多元性特征。在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管控的过程中,管控内容和管控形式均具有多元化特征。因此,这种多元化特征直接决定了管控内容和管控范围的全面性,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加强所有部门和业务内部审计的质量,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的管控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运输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位,不遗漏任何部分和业务,从而取得良好的内部审计管控效果。(二)经常性特征。经常性特征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企业根据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将内部审计从始至终地贯彻到交通运输企业整个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而不是仅仅在某一时期或某一个时间段对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性风险问题进行管控。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这一特征,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以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三)内在性特征。内在性特征,又叫潜在性特征,顾名思义,就是指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要与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活动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然后,在重要时刻,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审计管控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管控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顺利开展。(四)联系性特征。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管控而言,迄今为止,已经制定出了一套合理划分内部审计内容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纵观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尽管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在内部审计内容和内部审计形式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点,但是并不代表不同部门或业务对应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孤立存在的。相反,每个内部审计工作之间都相辅相成,它们之间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为后期明确和实现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管控路径探究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顾此失彼现象严重;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2企业内控部门的责任与权力、控制与监督
企业集团内部管控改善建议
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企业实现各种战略目标的一种活动,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根本性要求,还是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之基础,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防范相关风险的有效机制。从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判断,内部控制和会计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开端就是借助于会计控制来实施的。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来看,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也主要是围绕会计内部控制而实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资产之安全与会计信息之真实准确。因此,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所一定要落实到位的重要制度。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十分广泛,其作用已经远远不止进行防弊和纠错,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少能够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能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产物资保管及使用能够运用多种控制手段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遭到损坏,从而杜绝浪费、挪用及不合理利用等各类问题之发生;其二是能提升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准确而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了解以往、控制当前、预测今后、作出决定的必备条件,而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与执行本企业的业务处理程序,科学规范地作出职责分工,让会计资料能够相互进行牵制,有效地防止出现错误与弊端,确保会计资料能够正确而且可靠;其三是确保国家对于企业所进行的宏观控制。国家所制定的各类财政纪律与法规均要求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落实,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加以自我约束,并切实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其四是能保障企业能够进行高效经营。内部控制制度能合理地对本企业内部的各职能机构与人员开展分工、控制与协调,促使企业内部机构与人员能够履行好职责,明确自身目标,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而高效地开展。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
现代企业在设置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框架时,一定要遵循与依据客观规律,也就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企业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其一是合法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严格实施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规定。其二是适应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体现出自身在生产经营以及业务管理上的特点与要求。三是规范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全面而规范地反映出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应当符合与体现出会计的重要原理与方法,并能规范性地做好会计事务的各方面的工作,并做到不顾此失彼。四是科学性原则,也就是在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做到科学而合理,从而让所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能易于操作执行。同时,一定要有利于控制与检查,从而完善控制制度的执行手段与途径。
3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