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7:02: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脑卒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脑卒中护理

1运动障碍及其护理

1.1早期过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一旦发生,大幅度的肢体被动运动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正确的床上体位对避免患者将来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被动的床上患肢姿势摆放和定时变换体位等护理工作就成为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护士在康复护理时要记住:绝不能完全排除患者自身的主动活动,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配合进行,其疗效与完全被动训练相比大相径庭。

1.2软瘫期对软瘫的患者要协助医师通过诱发患者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促使患侧肌力、肌张力恢复,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但同时应注意软瘫期必须对痉挛进行预防性康复。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床上运动,如床上翻身、起立训练、桥式运动,内收肌和内旋肌的夹腿运动和骨盆肌活动等,这些主动活动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肌力增强、防止痉挛的产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能够恢复的信心给患者心理上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今后的医务人员的进一步合作十分有益。

1.3痉挛期本期的治疗是整个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痉挛必然出现,患者只要想运动,就会因痉挛而以异常的运动模式出现。护理关键是配合医师在坐位、站位、行走时要牢记任何帮助者都要不去用力牵拉患侧的上肢。因为患侧的上肢的恢复一般较下肢晚且困难,若将当处于瘫痪状态的维持肩关节紧张的肌肉拉伤,会给后来的恢复造成极大的障碍。让患者遵循医师规定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训练。在护理中要使患者始终对各种训练感兴趣,必须不断地让患者看到治疗的效果,从而逐渐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2言语障碍及其护理

脑卒中患者如果病变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可引起言语功能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失语症、言语失用症和失写症,其中失语症最常见,分类也最复杂。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时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因此,重建言语功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查看全文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4.6月-2005.9月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PSD患者45例,所有患者全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及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标准(总分>8分)。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3~86岁,病程<6个月者26例,6个月-1年者14例,>1年者5例。患者神志清醒,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智力障碍,内源性抑郁或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类实验研究的自身对照法,其方法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评定(ADL)Barthel指数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作为初评,然后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再由该研究者为患者做上述评定,作为末评。

1.2.1心理护理

(1)沟通交往与心理护理发病阶段,首先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了解了心理需求和动向之后,应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

(2)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其感情沟通。以坦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查看全文

脑卒中营养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共入选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1.2.1病史记录

回顾病史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既往卒中病史,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一般情况。

查看全文

急性脑卒中护理论文

关键词亚低温;脑卒中;脑保护

摘要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79%,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副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我科于2002年11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分组将发病在12h内入院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亚低温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8~81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34~86岁,平均(60.13±11.24)岁;其中脑出血后19例,脑梗塞后31例。调查的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病史。

1.2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住院1周内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出百分率。问卷填写时需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说明,失语或肢体活动障碍而不能独立完成的,由护士征求同意后代为填写。

2调查结果

查看全文

脑卒中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

1.3评价

查看全文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复护疗

我院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训练组21例,对照组21例;训练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岁。在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方面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并发症,训练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P>0.05)。诊断参照文献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2方法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的早期介入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48h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运动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观察2组疗效。

1.3评定标准以平均住院天数、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失语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恢复情况为主要指标进行比较。

2结果

查看全文

脑卒中康复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人40例,经头颅CT或MR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7岁,平均(66.5±12.4)岁;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32例,全部病人均为发病3天以内者。

2护理

全部病人均在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缺损无进行性加重、病人有一定的配合能力时即实施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采用吞咽功能肌肉训练、进食训练、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理疗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2.1吞咽障碍的评估在为病人进行吞咽障碍训练时,必须对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将评估贯穿于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整个训练过程。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意识状态;智能;合作能力;下颌、口唇、舌、软腭及颊肌运动情况;咽反射及流涎情况;观察病人进食时喉结的上下移动情况;有无营养不良及肺部感染;家庭的照顾能力。同时以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评级:让病人按习惯喝下30ml温水,根据饮水结果进行分级:Ⅰ级:能不呛咳地一次饮下30ml温水;Ⅱ级:分两次不呛咳饮下;Ⅲ级:一次饮下,但有呛咳;Ⅳ级:分两次以上饮下且有呛咳;Ⅴ级:屡屡呛咳,难以全部咽下。

2.2吞咽障碍的基础训练包括颈部活动度训练、咳嗽训练、口腔吞咽肌训练。训练时如病人病情许可则取坐位或半坐卧位,辅助者在健侧,按以下顺序指导病人进行训练。①颈部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指导病人做抬头、低头、转左、转右训练10—20次(有头晕头痛者暂停此训练)。②咳嗽训练:张口→深吸气(腹式)→呼气时做咳嗽动作5—10次。③口腔吞咽肌训练:口腔操:鼓腮10—20次;咀嚼10—20次;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10—20次;将舌头尽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唇及左右口角10—20次;做舌绕口唇的环绕运动10—20次;舌舔上腭运动(卷舌)10—20次。

查看全文

脑卒中多器官衰竭分析论文

【摘要】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阐述了脑卒中多器官衰竭之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急救处理原则和分型证治规律。揭示中医药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脑卒中多器官衰竭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脑卒中多器官衰竭(Mutiplcorganfanfailure,MOF),多属中医“中风变证”范畴,是造成或促使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占52.17%)。“病之大而且重莫过于此者”。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止MOF发生,是降低中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亦是当前临床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1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高龄之人,积虚弥年;罹胸痹、眩晕、喘嗽、消渴等内伤积损,受病已久,复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气偏,阴阳失调,气血错乱,瘀痰风火直冲犯脑,阻闭心神清窍,遂发为卒中。因卒中而内风旋动不已,再伤五脏精血,脏腑功能衰退与宿疾并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心肺血气无主、肝肾精血消尽,脾胃生化告竭,真元为之耗亡,阴阳不相维系,而证见五脏虚衰欲绝的危候。

肾为一身之根本,肝系脏腑十二经气化之总司,心乃五脏之君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卒中后因心肝肾精血的再损,易于出现“内干五脏”“五脏皆有风”之多器官(脏腑)衰竭证候。临证或因内闭气血、灼阴耗气而戴阳厥脱;或风火相煽、屡犯清窍而昏搐不止;或心肾阳衰而肢肿心悸;或肺肾衰惫息微而喘;或脾肾虚衰呕逆尿闭;或脾胃衰败呃逆不已;或风火迫血吐呕便血而亡血;或津亏液燥消渴风动。如是变证蜂起,危殆立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