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6:5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脑中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缺血性脑中风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论文摘要】根据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本文提出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病名,明确本病的病位在脑,并在病机上提出阳亢血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致脑络阻塞,元神不利,失于支配而发诸症,并在辩证上分清病情之轻重,分为阳亢血菀、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气虚阳脱等六个基本证型进行施治。
缺血性脑中风属传统“中风”范畴,部分属“眩晕、头痛、风痹”等范畴。其实在《内经》里面已认识到重症中风病位在头,如“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汗出偏沮,使人偏估”,这个“上”指的就是头部,菀者,盛而上冲也。估,就是不用的意思,偏估就是半身不利或不遂。《杂病论》“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这是典型的脑中风症状。但遗憾的是后世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内经》“血菀于上”学说,而逐渐形成了中经络、中脏腑之说,并沿用至今。由中经络的症状描述来看,则似乎与脑无关。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对脑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元神”即人的真神、主神,元神主宰人的一切活动,为今天的脑中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进一步认识到脑的作用,脑为生命之中枢,脑主神明,统管思维、运动、语言、功能协调等一切活动。但近代对这些的认识却没有进一步发扬,一直沿用古代之说,中风的学术理论千百年未变,阻碍了缺血性脑中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现代医学“脑梗塞”的诊断已十分明确,但中医学界时至今日才形成“缺血性脑中风”的确切诊断。
1病名新论
“中风”是传统中医病名,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中医学引用了现代医学的特殊检查,上世纪末行业标准将中风分成“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但还没有明确指出病位在脑。本文命名的“缺血性脑中风”则进一步吸取了古今病名的长处,突出了“脑”的作用,更进一步准确地反映了本病的部位在脑,虽然只是在传统病名前增加了一个“脑”字,但却是现代中医学在该病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时至今日中医学最为合适的病名,最终完善了该病的诊断命名。如果基层无影像学支持,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明确是否缺血,则只能统称为“脑中风”,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如只有头晕头痛,没有肢体不利、语言不利等症,只要影像学支持,又能排除其它脑病,亦能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只有如此,中医学才能与时俱进。
2病因病机探讨
缺血性脑中风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论文摘要】根据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本文提出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病名,明确本病的病位在脑,并在病机上提出阳亢血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致脑络阻塞,元神不利,失于支配而发诸症,并在辩证上分清病情之轻重,分为阳亢血菀、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气虚阳脱等六个基本证型进行施治。
缺血性脑中风属传统“中风”范畴,部分属“眩晕、头痛、风痹”等范畴。其实在《内经》里面已认识到重症中风病位在头,如“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汗出偏沮,使人偏估”,这个“上”指的就是头部,菀者,盛而上冲也。估,就是不用的意思,偏估就是半身不利或不遂。《杂病论》“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这是典型的脑中风症状。但遗憾的是后世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内经》“血菀于上”学说,而逐渐形成了中经络、中脏腑之说,并沿用至今。由中经络的症状描述来看,则似乎与脑无关。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对脑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元神”即人的真神、主神,元神主宰人的一切活动,为今天的脑中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进一步认识到脑的作用,脑为生命之中枢,脑主神明,统管思维、运动、语言、功能协调等一切活动。但近代对这些的认识却没有进一步发扬,一直沿用古代之说,中风的学术理论千百年未变,阻碍了缺血性脑中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现代医学“脑梗塞”的诊断已十分明确,但中医学界时至今日才形成“缺血性脑中风”的确切诊断。
1病名新论
“中风”是传统中医病名,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中医学引用了现代医学的特殊检查,上世纪末行业标准将中风分成“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但还没有明确指出病位在脑。本文命名的“缺血性脑中风”则进一步吸取了古今病名的长处,突出了“脑”的作用,更进一步准确地反映了本病的部位在脑,虽然只是在传统病名前增加了一个“脑”字,但却是现代中医学在该病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时至今日中医学最为合适的病名,最终完善了该病的诊断命名。如果基层无影像学支持,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明确是否缺血,则只能统称为“脑中风”,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如只有头晕头痛,没有肢体不利、语言不利等症,只要影像学支持,又能排除其它脑病,亦能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只有如此,中医学才能与时俱进。
2病因病机探讨
缺血性脑中风分析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论文摘要】根据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本文提出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病名,明确本病的病位在脑,并在病机上提出阳亢血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致脑络阻塞,元神不利,失于支配而发诸症,并在辩证上分清病情之轻重,分为阳亢血菀、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气虚阳脱等六个基本证型进行施治。
缺血性脑中风属传统“中风”范畴,部分属“眩晕、头痛、风痹”等范畴。其实在《内经》里面已认识到重症中风病位在头,如“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汗出偏沮,使人偏估”,这个“上”指的就是头部,菀者,盛而上冲也。估,就是不用的意思,偏估就是半身不利或不遂。《杂病论》“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这是典型的脑中风症状。但遗憾的是后世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内经》“血菀于上”学说,而逐渐形成了中经络、中脏腑之说,并沿用至今。由中经络的症状描述来看,则似乎与脑无关。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对脑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元神”即人的真神、主神,元神主宰人的一切活动,为今天的脑中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进一步认识到脑的作用,脑为生命之中枢,脑主神明,统管思维、运动、语言、功能协调等一切活动。但近代对这些的认识却没有进一步发扬,一直沿用古代之说,中风的学术理论千百年未变,阻碍了缺血性脑中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现代医学“脑梗塞”的诊断已十分明确,但中医学界时至今日才形成“缺血性脑中风”的确切诊断。
1病名新论
“中风”是传统中医病名,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中医学引用了现代医学的特殊检查,上世纪末行业标准将中风分成“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但还没有明确指出病位在脑。本文命名的“缺血性脑中风”则进一步吸取了古今病名的长处,突出了“脑”的作用,更进一步准确地反映了本病的部位在脑,虽然只是在传统病名前增加了一个“脑”字,但却是现代中医学在该病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时至今日中医学最为合适的病名,最终完善了该病的诊断命名。如果基层无影像学支持,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明确是否缺血,则只能统称为“脑中风”,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如只有头晕头痛,没有肢体不利、语言不利等症,只要影像学支持,又能排除其它脑病,亦能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只有如此,中医学才能与时俱进。
2病因病机探讨
中央国家公务员《申论》9月考试题附答案_PPA的药品制剂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2014年10月19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发出紧急建议,要求把PPA列为不安全类药物,随后又于11月6日了停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的通知。原因是研究表明,服用含有PPA成分的制剂容易引起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和脑中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这一决定,不仅在美国的众多药厂、药店以及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使这一禁药风波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材料
20*年10月19日,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
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研究论文
前言:自1987年,美国默克公司推出化学合成他汀以来,他汀类药物以其快速有效的降血脂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理念的重新定位,对健康需求不断升级,使得人们日益关注化学他汀的毒副作用,医学界缺乏一种能够代替化学他汀,而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2002年,一种历时4年反复实验,以诱变红曲、三七、川芎、银杏叶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制而成的全新物质宝曲,在中国问世。
宝曲中独含的活性生物他汀成分,经大量临床观察,效果优于化学他汀,并且融合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一线用药,针对现代心脑血管疾病,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综合调理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探讨宝曲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理。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最新的医学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五大原因,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五者当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单独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要彻底解决心脑血管疾病难题,必需同时根除这五种病理基础。
(二)宝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的作用机理
高血压联合治疗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血压;联合治疗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血压联合治疗的好处及作用机制,具体阐述了八种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整个地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凶险杀手。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2亿,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多。我国目前每212秒就有1例脑中风发生,每21秒就有1例死于脑中风,终末期肾病与心力衰竭也在逐年增加。一般单一药物治疗的最大缺陷是仅能控制30%患者的血压,重度高血压控制效果更差。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弥补单一药物降压的不足,2种或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合用,其降压作用可能叠加或协同。因此,小剂量就可以产生理想的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分为临时处方联合剂(又称按需联合)和固定复方合剂。固定比例的复方合剂由于经济方便,依从性好,适用于中国目前国情,有利于低水平、广覆盖。临时处方联合更符合个体化原则。
1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的合用
此为同类药物合用,噻嗪类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但长期应用易发生低钾、低镁等不良反应。与保钾利尿剂联用可加强降压,减少低钾,服药过程中不必再补钾。更适合老年高血压,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伴心衰的患者。
2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
偏瘫患者康复监护认识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大约8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是一种能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临床常见病,大约50%的脑卒中幸存者伴有明显的偏瘫后遗症[1,2],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患者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因此,做好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是脑中风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对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2006年7月~2011年8月对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7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3.9岁。经CT和临床诊断得知:52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其中15例脑栓塞形成,13例脑血栓形成。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高血压联合治疗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血压;联合治疗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血压联合治疗的好处及作用机制,具体阐述了八种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整个地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凶险杀手。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2亿,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多。我国目前每212秒就有1例脑中风发生,每21秒就有1例死于脑中风,终末期肾病与心力衰竭也在逐年增加。一般单一药物治疗的最大缺陷是仅能控制30%患者的血压,重度高血压控制效果更差。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弥补单一药物降压的不足,2种或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合用,其降压作用可能叠加或协同。因此,小剂量就可以产生理想的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分为临时处方联合剂(又称按需联合)和固定复方合剂。固定比例的复方合剂由于经济方便,依从性好,适用于中国目前国情,有利于低水平、广覆盖。临时处方联合更符合个体化原则。
1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的合用
此为同类药物合用,噻嗪类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但长期应用易发生低钾、低镁等不良反应。与保钾利尿剂联用可加强降压,减少低钾,服药过程中不必再补钾。更适合老年高血压,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伴心衰的患者。
2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
脑血管病住院统计分析论文
【摘要】调查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首发脑血管病例。结果脑梗死跃居首位,其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梗死住院占82%,高血压只占4%。作为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病住院治疗数极少。所以要降低脑血管发病率,首先应重视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的诊治。
【关键词】脑血管病;基础疾病;高血压
作为第一位致残因素脑卒中,近几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据我们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首发脑血管病,脑梗死为2221例,占总数的82%。脑血管病,作为庞大的疾病群体,在诊疗与预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报告如下。
1调查资料
调查统计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住院,以脑血管病为主的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等首发住院病人。详见表1。表12001~2006年首发脑血管病住院统计
2结果